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今年以來,臨潭縣城關鎮左拉村以實現貧困人口就近就地就業和增收致富為目標,堅持黨建引領,創新發展思路,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大力發展富民產業,探索建設共享生態農場,打通群眾增收、集體受益的「新路子,全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升。
鋪設產業發展新路子。左拉村屬於高寒地區,相較於其它地方農作物產量低、收入少。
「如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群眾收入。」成為擺在村「兩委」面前的頭等大事。年初村「兩委」深入農戶家中和田間地頭聽取群眾對產業發展的思路和意願。同時研究討論本地資源優勢和劣勢,分析面臨的市場環境,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扶持,動員群眾以土地入股方式投入土地21畝,探索建設共享生態農場。
按照「獨一份、特中特、好中優、錯峰頭」的產業發展理念,既抓整體又抓細節,建設共享生態農場近200塊,每塊60平方米左右,以「塊」為單位向外出租,每塊租金300元。共享農場由人行步道和籬笆分隔,閒暇之餘,租客可以攜家人和親朋好友到農場勞動,體驗農業生產樂趣,傳授孩子農耕文化。
創新產業發展新模式。成立了臨潭縣籬笆園農業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對共享生態農場進行管理,由村「兩委」班子成員擔任合作社理事長,全面負責共享農場運營管理,駐村工作組、村「兩委」班子和村民代表監督指導。充分發揮黨支部在經濟發展中的創造力、凝聚力,全體黨員亮身份參加農場建設,開展義務勞動。加大宣傳力度,鎮村幹部和黨員群眾利用微信、QQ、快手、抖音等媒體累積發布信息2000餘條,提升了農場知名度,提高了群眾知曉率。
實現產業發展新收入。左拉村堅持以帶動本村經濟發展和提高貧困群眾生活水平為目標,在農場建設中優先考慮本村村民。全村70多人通過在共享農場務工獲得了勞務收入,累積發放勞務報酬近40萬元。隨著村容村貌的改善和人流量的增加,美麗村莊建設進一步推進,農家樂從共享農場建設前的2戶增加到了6戶,平均年收入達到10萬元左右。(記者 張彩霞 通訊員 陳小琴)
【來源:甘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