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雲南和湖北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小學生父母」請教

2020-09-03 明嶽心理


最近兩項以癌症為主題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作品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關注,由此被牽出的獲獎者顯赫身份和閉環裙帶關係更是讓廣大「吃瓜群眾」大快朵頤,而且牽出了不少大瓜。雲南獲獎孩子的父母是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研究員,湖北獲獎孩子的父親是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的院長。可憐天下父母心,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同樣的為人父母,我也面臨孩子學習、各種輔導班、鄰裡比較、擇校等的沉重壓力,所以,也特別能夠理解你們兩家父母的良苦用心。但是,反反覆覆研讀了最近幾天的媒體報導,心裡還是有諸多疑惑,於是乎思慮再三,還是鬥膽向陳研究員和李院長請教以下幾個問題:

一、學術觀點、學術思想可不可以隨意被贈予、被不相干的人佔有?

雲南和湖北的獲獎項目分別是:《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讓很多碩博士研究生懷疑人生,在科研圈裡混過的人一看便明白,這分明是各級科研基金申報書、研究生開題報告的風格,在原理、技術方法、已有研究基礎方面都是比較成熟的,創新性一般。但是,無論如何也與一個涉世未深、心智未熟的少年壓根不搭噶,就算是現在的孩子接觸的新鮮事物多,就算是教授家庭,學風醇厚,但還是與一個十來歲孩子的知識積累、能力、閱歷完全脫節,學術觀點提出、研究計劃制定、實驗操作、科研報告撰寫等工作對一個小學生來說恐怕都是難於上青天的。這是引起廣泛質疑的一個原因。


科研非兒戲,且行且珍惜!!!

我及周圍人很多也算是科研工作者,對自己的專業領域也有一些Ideas,我想請教一下,我及我們可不可把自己或別人的學術觀點當成隨意送給孩子的禮物?陳研究員也承認自己過度參與了孩子的項目,並強調「過度參與」與「學術腐敗」不同,我想請教二者究竟有什麼不同?「過度參與」與「學術腐敗」比較,哪個更惡劣?李院長說自己沒參與孩子的項目,孩子的項目是愛人協調湖北省人民醫院的實驗師指導完成的,我們知道湖北人民醫院另一個名字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李院長的影響力可見一斑。我向李院長請教:「我」及全國的家長可以讓湖北省人民醫院的實驗室幫我們孩子完成科研項目嗎?會不會被臭罵一頓:「不要臉」,然後轟出大門?

二、科研經費是不是可以隨意用於個人目的?

上述兩個項目儘管簡單,但是就算是重複已有的研究,也需要試劑、實驗動物、設備、水電氣消耗,甚至Yes紙吧,我相信像陳研究員、李院長這樣的業界大牛,都是各種科研項目一大把,即使不用自己的,也有充足的人脈。

我所在的單位也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也有一大筆科研經費,也有一些小型實驗室和科研設備,特請教:我可不可以利用這些資源服務於我的七大姑八大姨,給他們謀點福利,至少搞點好心情?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是否意味著你們手上的其他科研項目資金也可以隨意支取、隨意使用?幾千萬甚至上億的科研經費在科研大佬那裡是稀鬆平常的,舉證責任在你們,不在大眾,請您們自證清白。

三、研究生是不是就是可以被導師隨意驅使的奴隸?

近幾年,「研究生」和「導師」的關係微妙而無奈,我們不以偏概全,但是對「偏」也不能選擇無視,研究生變為廉價學術勞動力,甚至成了導師的生活保姆,有些研究生因此被逼自殺。陳研究員說,自己孩子的項目有研究生參與,這就奇怪了,國家每年都對研究生撥付培養經費,這些經費來自全體納稅人,難道導師就可以隨意指使研究生幹私活?那我可不可以讓研究生、實習本科生給我上小學的兒子做課題、寫論文,難道新時代,要想讓孩子成為「神童」,也是小C(ase)?

順便做個廣告,如果廣大網友願意讓孩子變為「神童」,歡迎來「神童工廠」諮詢、洽談,我們有人、有錢、有設備、有實驗室。

四、滋養孩子心靈究竟是什麼?

在湖北李院長家孩子的項目被質疑後,他語重心長的說為了不影響孩子的成長,沒有把網上的事情告訴孩子。我驚訝不已,原來你們也怕影響孩子的成長。我想請教陳研究員、李院長:你們都是喝過洋墨水的人,也是學術界的槓把子,滋養孩子心靈的究竟是什麼?科研創新的不竭動力究竟是什麼?是浮躁、狡詐、虛偽、推卸責任、知識的堆砌,還是其他什麼。

現在藝術生培訓一條龍、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培訓一條龍、網絡主播訓練營、各種興趣班、學科輔導班泛濫成災,總有一天人的才華、個性可以由這些「工廠」標準化生產,這難道真的是我們應該追求的?這到底是災難還是幸事?作為個人,即使是頂級科學家(比如陳研究員、李院長),在滾滾洪流面前,也很難不落俗套,但是,每個人都應該重溫宋代王安石的《傷仲永》、清代龔自珍的《病梅館記》,需要從歷史和現實中汲取教訓,我們已經和正在付出慘痛的代價。陳研究員和李院長作為高級知識分子,似乎更應該反思當下,引領未來,科學家不應該沒有人情味,更不應該缺乏人文精神,科學及科學家不應是操縱實驗儀器,撰寫學術論文、申請科研項目的機器。

相關焦點

  • 小學生抗癌論文僅獲三等獎,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都是些啥?
    前幾天,小學生研究抗癌藥物論文獲獎一事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很快,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發布通報,稱經過評審委員會組織專家,對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小學組三等獎獲獎項目《C10orf67 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重審,認為該報告具有較高的專業性和學術水平,其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項目研究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
  • 雲南小學生科技創新大賽獲一等獎又被取消,你怎麼看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由中國科協、科技部、教育部、體育總局、環境保護部、知識產權局、自然科學基金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共同舉辦,面向青少年設立的全國性的科技創新競賽。該賽事分為小學生和中學生兩個層次,每年有1000多萬中小學生參與,影響範圍廣,對科技創新起著重要作用。
  • 全國青少年爹媽科技創新大賽
    他當時告訴乃悟,拼爹這個話題在知乎上牽出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黑幕討論。這個大獎賽裡,中國青少年們的創造力令人嘆為觀止,上到抗癌藥物研發,下到馬尿便利收集,比仝卓改改學籍不知高到哪裡去了。生物學知識卡殼在人體構造的郝大星,查了資料都不知道這個小學生在講什麼。各方專業人士說,小朋友的論文水平已達到博士級。對比一下一同參加大賽的小學組作品,有的小朋友竟然僅僅依靠發掘抗戰精神就獲得了一等獎,我楊乃悟第一個不服!好奇的網友們紛紛來到大賽官網圍觀靈石小朋友的科研成果,大家發現了靈石小朋友的日記。
  • 小學生在創新大賽中頻頻獲獎,是少年天才,還是學術造假?
    事件回顧事件一:雲南昆明六年級學生,憑藉「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項目,參加第 34 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並獲獎。事件二:武漢兩位小學生,憑藉《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項目獲得小學組三等獎。事件介紹:資料顯示,兩名參賽學生當時分別就讀小學三年級和五年級。有相關科研人員認為:「小鼠成果沒有幾年不可能完成。」有記者挖掘其人員關係,獲獎學生為姐弟,分別就讀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五年級和三年級。
  • 科技創新大賽給父母下挑戰書和思考題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公布了第三十四屆獲獎名單。看一看獲獎項目的題目,讓人瞠目結舌,前沿、高水平、專業等詞彙,不足以形容。再看看參賽選手,厲害了,都是10來歲的小朋友,絕對是宇宙級的天才!個人認為,這些人,再成長10年,拿諾貝爾獎沒問題了。
  • 李蓬國:三年級小學生研究腫瘤獲獎,真能激發科學興趣?
    結直腸癌的作品參加全國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一事,引發社會關注。無獨有偶,7月14日,有網友發現,來自湖北代表隊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兩名小學生因為研究「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榮獲小學組三等獎。記者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上看到,該項目的成員為兩名小學生,一名小學5年級,另外一名小學3年級。記者聯繫了湖北省科協青少年創新中心,一名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在家長或者導師的幫助下,孩子獨立完成的作品都可以,比賽的目的還是為了激發孩子們對於科技的興趣。
  • 李蓬國:三年級小學生研究腫瘤獲獎,真能激發科學興趣?
    雲南昆明一名6年級小學生研究結直腸癌的作品參加全國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一事,引發社會關注。無獨有偶,7月14日,有網友發現,來自湖北代表隊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兩名小學生因為研究「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榮獲小學組三等獎。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大賽組委會:撤消所獲獎項,收回獎牌和證書
    」同日,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就「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事發布調查和處理結果情況通報,專家組認定: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項目研究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大賽組委會根據評委會建議,決定撤消該項目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項目(小學組)一等獎獎項,收回獎牌和證書。
  • 李鎮西:某科技大賽獲獎小學生可以放過 但其父不能輕易原諒
    7月13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官網發布聲明稱,經初步核查,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 獲獎項目學生系我所研究員之子。7月14日,雲南科協成立調查組調查「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 。15日,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織委員會已成立專項調查工作組進行核查。15日,雲南省賽事組委會發布通報,撤銷「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 。
  • 科技創新大賽:「父母是最好的老師」被「詮釋」得淋漓盡致
    「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一事持續發酵,繼小學生的父親在網上公開聲明道歉之後,中國科協7月15日發布聲明,決定成立專項調查工作組對獲獎作品進行核查,責成並督導相關省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織單位對有關情況進行全面認真核查。核查結果尚需時日,不過有一個現象引起了小編的興趣,今天就來說一說。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 大賽組委會:已成立調查組核查
    中新網7月15日電 近日,關於質疑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個別獲獎作品的網絡報導引發社會關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秘書處15日通過大賽網站發布聲明稱,已成立專項調查工作組進行核查。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網站截圖日前,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一項名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獲獎作品,
  • 青少年科技大賽獲獎小學生父親發布情況說明了,但這說明什麼?
    昨天晚上(2020/7/15 19:57:08),陳勇彬研究員在科學網發布了《關於本人孩子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大賽獲獎項目的情況說明》。陳勇彬是陳某的父親。小學生陳某因《C10orf67 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獲得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項目(小學組)一等獎。我們來看一下陳勇彬研究員是怎麼對這個情況進行說明的。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有家長參與 其父親承認過度參與材料編撰
    來源標題: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有家長參與 近日,雲南昆明的一名小學生研究結直腸癌獲得全國獎項,湖北武漢的兩名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接連引發了社會的關注。
  • 湖北倆小學生研究抗腫瘤實驗獲全國獎項,官方:系2018年作品,不排除有科技背景的家長指導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巫曉/文圖 因為雲南昆明一名6年級小學生研究結直腸癌的作品參加全國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一事,引發社會關注。一石激起千層浪,隨後網友不斷發現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作品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此,記者進行了採訪核實。倆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小學生的科研水平堪比碩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生的水準?
  • 「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家長致歉,論文一等獎被撤銷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雲南網「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家長致歉:過度參與編撰過程 服從大賽組委會處理意見近日,「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遭網友質疑,引發熱議。7月15日,該獲獎小學生陳某某家長對外發布一封公開信,對該事件來龍去脈給與說明回覆:關於本人孩子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項目的情況說明本人針對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項目「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情況作出如下說明:1.
  • 青少年科創賽又一獲獎作品遭質疑 武漢科技館:在查
    繼雲南昆明、重慶各有一項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作品陷入被質疑風波後,湖北武漢一項獲獎作品也遭到質疑。至此,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遭質疑獲獎作品已涉及至少三地。↑截屏圖公示信息稱,前述獲獎項目競賽組別是小學組,由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兩名小學生完成。他們分別來自三年級和五年級,輔導教師為王茜和熊曳。網友質疑,該項目需要研究者進行小鼠實驗,提取裸鼠肝臟腫瘤,且實驗對邏輯性要求很高,小學生難以完成。
  • 重慶兩位小學生調查作品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建議把大轟炸相關知識寫入鄉土教材  本報訊 (記者 匡麗娜)為期6天的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於7月25日在澳門落幕。重慶市南岸區珊瑚實驗小學五年級學生魏子博和李梓豪參賽的作品《探尋歷史遺蹟,發掘抗戰精神——重慶市小學生對「重慶大轟炸」歷史的認知情況調查》獲得青少年項目一等獎。
  • 小學生研究結直腸癌獲獎,官方回應來了
    小觀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在線展示欄目,找到了來自雲南代表隊生命科學類的小學組參賽項目《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項目作者是來自昆明市盤龍區盤龍小學六年級的陳某石。官網顯示,該研究項目獲得了2019年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
  • 江海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作品展太驚豔~
    11月6日下午,在第五屆江海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作品展現場,創作者新民小學學生黃明樂向參觀展品的嘉賓介紹道。當天,由江海區科協、區教育局、區文明辦、共青團江海區委主辦的2020年第五屆江海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作品展及頒獎典禮在江海區科技館舉行。
  • 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未進競賽白名單
    此前因為「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而備受關注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沒有出現在今年的白名單上。今年上了白名單的35項競賽分為自然科學素養類、人文綜合素養類、藝術體育類三大類。與去年相比,其中約三分之一的競賽項目發生了變化,新增了世界機器人大賽、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全國青少年無人機大賽、第21屆「我愛祖國海疆」全國青少年航海模型教育競賽、第25屆「駕馭未來」全國青少年車輛模型教育競賽、國奧行知杯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