綺惠說法|民事案件證人作證的新要求

2021-01-08 重慶綺惠律師事務所

作者:崔曉文 律師

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

2019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於修改〈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決定》,修改後的《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下稱「新《證據規定》」)將於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該規定自2002年4月1日實施,迄今已近十八年,其間,經歷了《民事訴訟法》三次修改和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民事訴訟司法解釋》)的公布實施,由於《民事訴訟法》修訂,在2008年作出相應調整,但內容沒有實質性變化。

目前有效的規定是2008年修改調整的(下簡稱「原《證據規定》」)。對照修改前後的《證據規定》,民事案件中的證人作證明顯有了新要求,具體體現在:

一是證人出庭作證為原則,未出庭作證的證言將被依法直接排除。

我國《民事訴訟法》一直在努力強化證人出庭作證義務,但實際效果並不明顯,對此新《證據規定》有:「無正當理由未出庭的證人以書面等方式提供的證言,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具體應用此規定還需要注意其附加的限制條件「無正當理由」,哪些屬於「有正當理由」可以免除出庭作證義務的呢?根據新《證據規定》第76條,結合《民事訴訟法》第73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確有困難不能出庭作證,可以免於出庭作證義務。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可見,除上述情形外,證人都應出庭作證,否則其未出庭只提供書面證言或者視頻資料的方式所做證人證言將被依法排除,不予認定。這一新規定對強化證人出庭作證顯然非常有利。

二是證人如何出庭作證有了詳細可操作性規定。

證人出庭作證原則上要經過下列步驟和程序:

原《證據規定》對證人如何出庭作證規定不夠詳細具體,有些操作不夠合理。新《證據規定》的內容明顯更加科學、可操作性非常強。

比如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請書。申請書應當載明證人的姓名、職業、住所、聯繫方式,作證的主要內容,作證內容與待證事實的關聯性,以及證人出庭作證的必要性。原《證據規定》對證人出庭作證如何通知、告知僅僅規定法院「應當在開庭審理前通知證人出庭作證」,而並未明確要求通知雙方。

新《證據規定》明確,若一方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獲得法院準許,法院應當向證人送達通知書,還應當告知雙方當事人。這樣規定避免造成證據突襲,給證人和雙方當事人留有充分的準備,更有利於通過證人證言查明案件事實。

三是對證人作證的權利和義務做了更加明確具體的規定。

證人出庭作證後,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證人出庭作證費用。證人有困難需要預先支取出庭作證費用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證人的申請在出庭作證前支付。原《證據規定》和《民訴法司法解釋》對證人作證出庭費用支付沒有明確保障,新規定顯然可以有利解決因為證人經濟困難或增加負擔而不願意出庭作證情況。

新《證據規定》還規定證人作證時有不得被幹擾、威脅、侮辱、誘導的權利,這樣證人按照《民事訴訟法》第72條履行作證義務的積極性也就有了根本保證。當然,新《證據規定》也規定證人作證時必須承擔履行具結手續,按照誠信原則作證、不得虛假陳述、作偽證等義務。

比如,新《證據規定》明確人民法院應當要求證人在作證之前籤署保證書,並在法庭上宣讀保證書的內容。證人拒絕籤署或者宣讀保證書的,不得作證,並自行承擔相關費用。證人作證時不得以宣讀事先準備的書面材料的方式陳述證言。

總之,新《證據規定》對證人出庭作證作出了非常科學具體的程序性安排,也對證人作證設定了合理權利保障及違反義務懲處機制,新變化與時俱進、新要求科學合理

相關焦點

  • 成都市新都區人民法院民事案件證人出庭宣誓
    封面新聞記者 姚箬君 5月14日,封面新聞記者從成都新都區人民法院獲悉,近日,新都法院民二庭審理一起裝飾裝修合同糾紛案件。為查明案情,依據原告申請,黃杰(化名)作為證人出庭作證。這是最高人民法院新修訂的《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正式實施以來,新都法院首次進行證人宣誓。 「我作為本案的證人,保證向法庭如實提供證言。如有意作偽證或者作虛假陳述,願意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法庭上,證人黃杰當庭宣讀誓言,並在出庭作證前籤署了保證書。
  • 民事證據規則中,證人證言新變化(內附視頻)
    在新《民事證據規定》施行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即5月6日上午9點,在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的一起租賃糾紛案中,證人在籤署保證書後,當庭「宣誓」保證證詞屬實(大家可以在網上查看相關視頻)。這是《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施行以來,證人當庭宣讀保證書的上海首案。證人證言作為民事訴訟八種證據類型之一,在民事訴訟中具有重要地位。
  • 證人的條件是什麼,刑事案件證人證言格式
    如生理、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做為證人,證人是就自己所了解的案件情況向法院進行相關陳述的人,因此,這就要求證人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以便真實、清晰地表達所感知的案件事實。 3、能正確認識作證的法律後果。
  • 證人線上作證相關問題的探究
    線上作證是人民法院運用信息化手段拓展司法為民的新領域、新渠道,目前面臨立法缺陷、司法權威削弱以及技術保障不穩定等問題。證人遠程視頻作證,有效破解了疫情期間證人的出庭難題,切實提高了辦案效率。如2020年4月蘇州市張家港法院開發區法庭通過組織證人「線上作證」有效地促進審判提速。可以說,線上作證是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審判與雲審判系統技術,提高證人在線參與庭審的頻率與效率,充分保障各方當事人訴訟權益新形式,也是我國法院審判主動融入網絡社會,切實提高審判信息化水平的新探索。實踐表明,現代訴訟證人線上作證是必要、也是有非常重要意義的。
  • 【最新】無正當理由證人未出庭,證言直接不採信!證人作證規則10大...
    現在,新《證據規定》明確規定,若證人無正當理由不出庭,該證言直接「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這一規定,終於幫助我們脫離窘境。我們在質證時可以理直氣壯引用出來,給這種證據以致命一擊。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若證人存在法定情形,可以不出庭,而是通過書面、視頻等方式作證。但此前規定只明確這種情況需經過法院許可,至於如何操作,沒有具體規定。新《證據規定》要求,若確有困難無法出庭作證,證人必須以自己名義向法院提交申請書,在申請書中載明不能出庭的原因。
  • 民事訴訟證人制度若干問題研究
    證人陳述的內容,稱為證言。證人證言,是指證人以口頭或書面形式,就他所了解的案件情況向人民法院所作的陳述。[1](p272)  證人證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第63條第1款第4項規定的七種法定證據之一。《民事訴訟法》70條第1款規定了證人出庭作證是一項法定的義務。第2款規定了不能作證的條件。
  • 證人坐錯地方,不能作證
    四棉公司找來兩名證人,試圖證明當時洗衣機完好。可是,因為不懂法,兩名證人坐在法庭上旁聽了案件的審理,失去了作證資格。  奢侈一回釀悲劇  投幣3元洗床單  男孩手指被絞斷     2008年12月19日傍晚,時年15歲的男孩孫宇輝,提著床單被罩來到學校(中原省文職技能培訓學校)宿舍樓下洗衣服。
  • 無正當理由證人未出庭,證言直接不採信!證人作證規則10大變化
    通知書中應當載明證人作證的時間、地點,作證的事項、要求以及作偽證的法律後果等內容。證人出庭作證將產生證人證言,證人證言也是訴訟法上的證據之一,若訴訟一方申請證人出庭,而對方事先完全不知情,無異於證據突襲,將直接影響律師庭前準備的質量,間接影響法院對案件事實的查明。
  • 無正當理由證人未出庭,證言直接不採信!證人作證規則10大變化
    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若證人存在法定情形,可以不出庭,而是通過書面、視頻等方式作證。但此前規定只明確這種情況需經過法院許可,至於如何操作,沒有具體規定。新《證據規定》要求,若確有困難無法出庭作證,證人必須以自己名義向法院提交申請書,在申請書中載明不能出庭的原因。
  • 在民事訴訟中,證人做偽證怎麼辦?對證人出庭作證都有哪些規定
    證人,是指了解案件客觀情況的人。證人在作證過程中,不僅容易摻雜主觀意識,更因和當事人存在各種關係,所做證人證言就給法官辦理案件帶來了難度,容易導致案件的錯判,損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我國《民事訴訟法》對證人出庭作證做出了一系列規定,以保證證人能積極如實出庭作證,但對做偽證構成何種罪名仍沒有明確規定。一、證人的範圍我國《民事訴訟法》第72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
  • 【最新】無正當理由證人未出庭,證言直接不採信!證人作證規則10大變化
    通知書中應當載明證人作證的時間、地點,作證的事項、要求以及作偽證的法律後果等內容。證人出庭作證將產生證人證言,證人證言也是訴訟法上的證據之一,若訴訟一方申請證人出庭,而對方事先完全不知情,無異於證據突襲,將直接影響律師庭前準備的質量,間接影響法院對案件事實的查明。
  • 淺析民事訴訟證人出庭作證程序
    一、民事訴訟中證人出庭作證程序的基本規定  所謂證人出庭作證的程序,在民事訴訟中是指案件在審理過程中,知曉案件情況的證人出庭作證,以口頭言詞的形式就自己所了解的案件事實如實向法庭陳述,並接受雙方以質詢的方式進行質證,或者法官以詢問的方式進行審查所應遵循的方式、方法和步驟。
  • 【蘭仲微普法】無正當理由證人未出庭,證言直接不採信!證人作證規則10大變化
    通知書中應當載明證人作證的時間、地點,作證的事項、要求以及作偽證的法律後果等內容。證人出庭作證將產生證人證言,證人證言也是訴訟法上的證據之一,若訴訟一方申請證人出庭,而對方事先完全不知情,無異於證據突襲,將直接影響律師庭前準備的質量,間接影響法院對案件事實的查明。
  • 僅有證言為關鍵證據 證人出庭作證被要求籤署保證書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4月9日,在審理一起僅有證人證言為關鍵證據的案件中,肥東縣人民法院通過要求證人作證前籤署保證書,不僅增強了證人出庭作證的責任感,給弄虛作假行為以警示,更幫助法官查明事實,公正裁判。這是一起觸電損害責任糾紛案件。
  • 【法條速遞】無正當理由證人未出庭,證言直接不採信!證人作證規則10大變化
    而08年《證據規定》和《民訴法司法解釋》均未考慮到證人經濟困難的情況,若因為證人經濟困難而影響出庭作證,導致庭審延期,無疑影響司法效率、浪費司法資源,也容易打擊證人按照《民事訴訟法》第72條履行作證義務的積極性。故此,新《證據規定》特意將出庭作證費用的預支制度予以明確,心思細膩,不贊不行。
  • 最高法發文:無正當理由證人未出庭,證言直接不採信!證人作證規則10大變化
    通知書中應當載明證人作證的時間、地點,作證的事項、要求以及作偽證的法律後果等內容。證人出庭作證將產生證人證言,證人證言也是訴訟法上的證據之一,若訴訟一方申請證人出庭,而對方事先完全不知情,無異於證據突襲,將直接影響律師庭前準備的質量,間接影響法院對案件事實的查明。
  • 民事訴訟中證人是否必須出庭作證?
    2013-10-16 08:44:11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徐曉琴   問:你好,我有一個民事案件想申請證人出庭作證
  • 淺析我國民事訴訟證人出庭制度立法缺陷及完善
    一、我國民事訴訟證人出庭作證現狀  (一)證人拒不出庭作證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70條對證人出庭作證作了規定,內容為:「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證。」
  • 論刑事訴訟中的證人拒絕作證特權
    以證人拒絕作證特權為基礎的有關證人的範圍,拒絕作證的內容等一系列法律規定,構成證人拒絕作證特權制度。  證人拒絕作證制度具有以下特徵:第一,享有拒絕作證特權的主體必須是適格證人,即必須具有證人資格。一般而言,證人資格包括年齡、精神狀態、認知能力等方面的具體標準。第二,證人必須具有特定的身份或者與被告人有某種特殊的關係,例如夫妻關係、親屬關係等,這是證人行使拒絕作證權的身份要求。
  • 民事訴訟證人不願出庭怎麼辦
    於是我找到目擊者後到法院起訴,並向法院提供了證人的姓名和住址信息。法院送給我的出庭傳票上,註明讓我帶證人出庭作證。請問,我一定要帶證人出庭嗎?如果證人不肯出庭怎麼辦?  答:按我國《民事訴訟法》第70條的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