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貴族投奔春秋一哥,落難的陳完為何能一躍成為齊國的君主呢

2020-12-13 最美的你自己

晉國的韓、趙、魏三家得到周天子的正式冊封后,乾脆把國君廢掉,滅了晉國。這種事兒不但在晉國發生了,在另一個春秋時期的強國——齊國也發生了。

齊國是姜子牙後代的領地,是東海之濱的大國。齊桓公姜小白是春秋五霸之首,但他一死,齊國的霸業就拱手送人了。雖然後來也出了個齊景公,算是個中興之主,但終究也沒有把齊國拉回到齊桓公時代的水平。 最後,姜太公的子孫連祖宗的基業都保不住了,姜姓的齊國竟變成了田姓的齊國。

自從周平王東遷以後,周王室的威嚴一落千丈。漸漸地,誰都不把天子當回事兒了。周天子自己水平也有限,只能坐擁江河日下的江山,管不住諸侯不說,有時候還得低聲下氣地求他們為自己辦事兒,跟西周初年分封諸侯的周武王根本沒法兒比。 諸侯中不尊敬周天子的大有人在,還有搶天子東西的、指著鼻子罵天子的,甚至連打天子的都有。

但是,這些看上去風光無限的諸侯們,也或多或少地面臨著與周天子同樣的命運,甚至還不如周天子。 晉國就是一個例子,齊國也遭遇了相似的命運。不過齊國多少比晉國強點兒——晉國是徹底沒了,國土也被一分為三;齊國還好,一直堅持到了秦始皇統一天下。 齊國雖然沒有亡國,但掌門人卻換姓了。姜太公的子孫被拉下了國君的寶座,坐上去的人變成了姓田的。

這個田氏家族,實際上是個外來戶。他們原本姓陳,是春秋時期陳國國君的後人。你說你姓陳的,好好在陳國待著當貴族就行了唄,跑到齊國來幹啥?原因很簡單——避禍。

那個時代,上到周王室,下到各諸侯國,因為繼承人的問題鬧出來的亂子數都數不清。君臣相鬥,父子相殘,這種記載車載鬥量。 各諸侯國一年一小亂,三年一大亂,無年不亂,年年都亂。一亂,王孫貴族就要跑路,去別的國家避禍。連齊桓公姜小白、晉文公姬重耳這些大佬們,都曾經顛沛流離過。

陳國內亂後,陳國的公子陳完就避禍到了齊國,投靠了當時的春秋一哥——齊桓公。 陳完不是一個普通的貴族,他是貴族中的精品,因為他爹是陳厲公。齊桓公覺得讓這樣一個貴族精品在齊國當個平頭老百姓,實在不太合適,就打算給他個封邑,將他提拔成高級貴族。 這個身份陳完可不敢接受。

他很明白,自己只是一個外來戶,又是初來乍到,要是立馬就成了齊國的高級貴族,讓那些根深蒂固的老貴族情何以堪啊。最後,齊桓公就讓他當了齊國的建設部部長。 那時候的部長級別沒有現在的這麼高,不過好歹也算個中等偏上的官職。

在這個職位上,陳完夾起尾巴做人,工作兢兢業業,待人彬彬有禮,很快就在齊國站穩了腳跟。 後來,陳完為了保障自己在齊國的地位,就同齊國的一個宗族聯姻了。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陳完改姓田氏,老陳家變成了老田家。在那時,建設部部長這個官職雖然聽起來挺威風的,手上也有些實權,但也只能算個臨時工,是齊國的高級打工仔。

後來,田家的子孫默默奮鬥,從散戶變成了小股東,又從小股東變成了大股東。到了陳完第五世孫的時候,老田家的掌門人就被正式封為正卿,相當於當上了齊國的副總理。 陳完這個有出息的五世孫叫田桓子。田桓子繼承爵位時,正是齊國歷史上最混亂的一段時期,好幾任國君都被殺。

田桓子聯合名臣晏嬰,推翻了其他士大夫的勢力,扶持齊景公登基。田氏由此成為了齊國貴族當中的兩大勳臣之一,地位僅次於晏嬰。 齊景公確實是個有本事的人,而且也有重現桓公霸業的雄心,但他比較奢侈。到了晚年,齊景公特別喜歡修建漂亮的宮室,聚狗馬逗樂。

要維持如此奢侈的生活就得要錢、要勞力。於是齊景公對人民徵收了很重的賦稅和徭役。他家的倉庫裡布匹和糧食堆積如山,都腐爛生蟲了,宮殿修了一座又一座。齊景公自己感覺頗爽,但普通老百姓卻活不下去了,大大小小的反抗鬥爭接連不斷地爆發。 老百姓造反是因為吃了上頓沒下頓,所以派兵鎮壓根本沒用,一場完了又來一場,總不能把所有人都殺了吧?這時候,田氏的掌門人、田桓子的兒子田乞開始了經濟改革。

田乞把齊國的糧食單位由四進位改為五進位。這是什麼意思呢?他向人民借貸時,用的是新制,一個單位五鬥;而百姓還貸時用的是舊制,一個單位四鬥。計算借貸的數量時,只看單位,不論重量。也就是說,百姓借糧食五鬥,還貸時只用還四鬥就可以了。對老百姓來說,這可是天上掉餡餅的大好事兒! 這樣一來,齊景公對百姓的強徵暴斂,就與田氏施恩於百姓的正面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自然而然地,田氏得到了齊國人民的擁護和愛戴。 老百姓心向田氏,田氏家族日益強大。齊景公九年,晏嬰出使晉國,還私下裡對晉國的大夫說:「齊國的政權遲早要被田氏搞走,他們雖然沒有大的功德,但是能借公室之力施私恩,有恩德於民,是民心所向呀。」 到了景公晚年的時候,有一次晏嬰陪齊景公在宮裡坐著。齊景公一看自己修建的豪華宮殿,就想起了身後事,感嘆道:「我死了之後,誰會入主這裡呢?」

晏嬰接過話茬:「恐怕是田氏吧。田氏雖然沒有豐功偉績,但他們多機靈呀,知道對民眾施恩。您是徵稅多,他們家是施捨多,所以老百姓都向著他們老田家。您的後代要稍稍懈怠,沒準兒姜姓的齊國就要姓田了。」 齊景公一聽就慌了,趕緊問道:「那這事兒該咋整呢,要不然乾脆把老田家給滅了?」

晏嬰說:「暴力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呀,您要把他逼急了,他可就狗急跳牆了。更何況,老田家啥罪名都沒有,咱們要動他,名不正言不順。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讓所有的一切都符合禮法規範。農民去種地,士兵去站崗,該幹嗎的就去幹嗎,誰都不要多管閒事兒,也不要瞎折騰。貴族們也一樣,你的封邑有多大,你就管多大的地方。出了你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你就管不著了。」

從表面上看,晏嬰這番話是想恢復國家的正常秩序,但他的言外之意,就是要限制田氏的權力範圍。這樣一來,田氏就不可能竊取國家的利益了。 齊景公很贊同晏嬰的主張,但是到了這會兒,他也是有心無力了。雖然他採取了一些限制田氏家族發展的措施,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實際上,齊景公的個人追求,是希望在有生之年實現桓公當年的霸業,所以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這上頭了,沒工夫為後世精打細算。 後來,景公讓齊國的兩個老牌貴族分別擔任左、右相國,輔佐他最喜歡的美姬生的孩子做太子。

相關焦點

  • 齊桓公收留一位公子,結果數百年後,此人的後代篡奪了齊國江山!
    公元前679年,各諸侯與齊桓公在鄄(juàn)地盟會,齊桓公從此成為天下諸侯的霸主。此外,齊桓公還滅了譚、遂、鄣等小國。由此,非常明顯的是,齊桓公作為春秋五霸之首,無疑將齊國的實力和地位提升了一個檔次,這促使齊國成為春秋四強國之一,另外三個諸侯國分別是秦國、晉國、楚國。
  • 田氏只是從陳國落難逃到齊國的,為什麼能取代姜姓入主齊國呢?
    田氏,原本只是從陳國落難逃到齊國的。 誰能料到:這個避難家族最後居然能取代姜氏,成為齊國之主呢? 在漫長的「田氏代齊」過程中,田氏幾代人所表現出的陽謀、陰謀,都令人嘆為觀止。
  • 田氏先祖不過是工匠,如何一步步取代了姜氏,成為齊國之主的?
    到了齊桓公時期,他任用管仲為相治理國家,並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號,成為春秋首霸。這時候的齊國,不論是國力還是聲望都是春秋諸國第一位。 春秋諸侯國之一的陳國發生內亂,陳國的公子陳完只好前往齊國避難。齊桓公歡迎陳完的到來,還想將他封為「卿」,也就是諸侯下一個等級的貴族。
  • 田氏是如何取代呂氏的齊國?
    齊國原本是姜子牙呂尚受封的諸侯國,但是到了春秋末期,姜姓的呂氏政權被媯姓的田氏取代,從此齊國的主人由姜姓呂氏變成媯姓田氏,史稱「田氏代齊」。 齊國一直是個大國,從姜子牙受封開始,直到被田氏所取代,近600年曆經32代國君,可以說根深蒂固,怎麼就被田氏替代了?
  • 讀懂田氏篡齊為何不改國號,便明白:周公不叫姬旦,嬴政不叫趙正
    歷史是一件件事情的組合,如同一滴滴水匯聚,變成大江長河。其中,一些事情平淡無奇,也有一些事成為的轉折點,變成兩段歷史的分界線。
  • 文能附眾,武能威敵,齊國為何孕育出一批「兵家至聖」
    春秋戰國,諸侯爭霸戰爭不斷,社會處於一個劇烈變化的過程之中。各個諸侯國為了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與勢力範圍,瘋狂地進行兼併戰爭,奪取更多的土地與人民成為燃眉之急。有了不停地戰爭,自然就需要懂得軍事技術與實戰的人才,加之齊國君主勵精圖治,尊賢尚功,對外戰爭不斷,因而形成了一個有利於兵家成長的環境。
  • 歷史那些事兒:春秋後期歷史大事件之五吳國滅亡
    網絡圖片 那麼,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後,吳國是怎麼能讓越過有機會的呢?越王勾踐怎麼消滅的吳國呢?今天就讓小編為大家詳細講講吧。 春秋後期大事件之十四:田恆弒君 田恆,又叫田常,因為他的祖上是陳國落難的公子,所以又有人叫他陳恆,他也是齊國田氏家族的第八任首領。
  • 人在落難的時候,搭把手幫一把,此恩重如山
    ---------------- 01 人生呀,不可能每天都是順風順水的,人生路上,也不可能每件事都能稱心如意的,總有落魄落難的時候,這很正常。 人在落難的時候不可怕,可怕的是身邊的親戚朋友離他而去。
  • 諸葛亮為什麼不早出山,而是死等三顧茅廬的劉備呢?
    也就是說,諸葛亮通過妻子可以和荊州貴族搭上關係。這可能就是諸葛亮娶了黃承彥女兒(醜女)黃氏的原因之一。既然諸葛亮有很好的勢力,而且和他還有親戚關係,荊州劉表一定邀請過諸葛亮,但是諸葛亮為什麼不出山為劉表做事呢?原因很簡單,劉表就不是一個幹大事的人。很早的時候劉表就佔據了荊州,還殺了孫堅,然而劉表為人多疑,喜空談,並沒有什麼統一天下的志向,後來更寵溺後妻蔡氏,使蔡瑁專權。
  • 春秋末期,吳國連敗齊國、楚國,為何最終被越國消滅呢?
    對於這一成語典故,和春秋末期的越王勾踐有關。《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記載:「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越王勾踐十九年(公元前478年),勾踐率軍攻打吳國,在笠澤之戰三戰三捷大敗吳軍主力。
  • 它曾經是「貴族」水果,如今不幸落難,網友:落魄的鳳凰不如雞!
    它曾經是「貴族」水果,如今不幸落難,網友:落魄的鳳凰不如雞!現在人們對任何東西的要求都特別高。不管是水果,飯菜還是平常用到的東西,除了品質之外,都講究新奇新鮮。還記得曾經特別火的髒髒包,一美食難求,排隊幾個小時都買不到,再來看看髒髒包現在的景象,放壞了都沒人買,人們果然都是喜新厭舊的人!除了零食之外,今天跟大家介紹一個「網紅」水果,他曾經在人心中的地位特別高,嘗試過後人們也把甩到谷底!這種水果就是人參果,人參果剛出市場的時候,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因為他的名字特別奇特。
  • 春秋左傳試辯之陳完奔齊
    春秋各國地圖春秋末年,戰國初年,有兩件標誌性的事件,諸侯進行更替。即三家分晉和陳田代齊。即韓,趙,魏瓜分了晉國。陳國的公子完的後代,佔據了齊國。厲公生了公子敬仲完,這個完在宮廷鬥爭中投奔了齊國。因為原太子免有三個弟弟,他們使美人計,讓蔡女去誘惑厲公。於是又和蔡人共殺厲公,而立三兄弟的長者,為利公。這蔡人也是攪和事端,厲公明明是蔡國的外甥,卻幫著外人殺了厲公。也或許是蔡人廢長立幼,殺太子免立厲公,覺得此事有愧於陳,而尋求補償。
  • 同為落難天子,為什麼周赧王沒人關注,而漢獻帝卻如此搶手?
    曹操迎落難的漢獻帝於許縣,並且在許縣設立都城,並以漢獻帝名義對袁術等諸侯進行討伐,發展壯大自己的勢力範圍。自從漢桓帝之後,漢室衰相顯現,境外羌、胡、鮮卑等部落不停侵繞,國內宦官和士人爆發嚴重的政治鬥爭,政治腐敗不堪,百姓流離失所。等到漢獻帝時期,好不容易逃出了董卓的迫害,又被李傕、郭汜所劫持,最後被曹操所救才得以保全性命。
  • 投降的鼎盛文明,軟弱的富庶之邦,遍地鴻儒為何還是救不了齊國?
    從呂尚成為齊國第一代國君開始,呂氏便執掌了齊國三十二代,六百年之久。後世稱為姜齊。公元前386,齊國變天了,史稱『田氏代齊』。呂氏被排擠出去,上卿田氏主宰了齊國,後世稱為田齊。有關齊國的主客更替,還要從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說起。
  • 落難神像收容所折射臺賭博文化與信仰模式(組圖)
    屏東潮州分局後院大榕樹下,有一間供奉「落難神明」的小廟,成為當地員警與百姓的信仰中心。 來源:臺灣《中國時報》這座名叫天德宮的小廟供奉了70幾座神像,大多是被毀容、丟棄的落難「神明」。而這一切,正反映了臺灣的賭博文化與信仰模式。上世紀80年代臺灣風靡「大家樂」賭博,許多神明報號碼失準,慘遭賭客「凌遲」後丟入河裡,一路漂流到基隆河三腳渡碼頭,被當地漁民打撈救起。撈起的男神像往往斷手斷腳、女神像則多被被毀容,善良虔誠的漁民們不忍「神明」落難,於是盡力修復,供奉在附近的土地公廟天德宮內。
  • 魯國離齊國那麼近,為何消滅魯國的反而是楚國?
    值得注意的是,魯國和齊國比較鄰近,都位於今山東省一帶,所以今山東省一帶,也被人們稱之為「齊魯大地」。那麼,問題來了,戰國時期,為何消滅魯國的是楚國,而不是旁邊的齊國呢?對於齊國來說,為何沒能吞併魯國這一姬姓諸侯國呢?一首先,公元前261年,楚國大軍進攻魯國,奪取了徐州之地。
  • 測誰會在你落難的時候幫你一把
    測誰會在你落難的時候幫你一把ABC情感解析A:落難時,幫助你的是你的家人家人才是你最值得依賴的,無論你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他們都會第一個站出來幫助你,到那時候你就會發現,身邊的朋友都不值得一提B:落難時,幫助你的是你的朋友在你沒有落難之前,你經常會照顧你的朋友,你的朋友遇到困難你也會給他們幫助,所以在你落難之後,你的朋友也會幫助你度過難關,常言道: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 禍起蕭牆—春秋時期齊國奪嫡之爭
    春秋時期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出生不詳~公元前643年),出年於齊國營丘(今山東臨淄),姜姓呂氏,字小白;他身為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文滔武略,建立了一代霸權,也奠定了春秋時期齊國的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