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的韓、趙、魏三家得到周天子的正式冊封后,乾脆把國君廢掉,滅了晉國。這種事兒不但在晉國發生了,在另一個春秋時期的強國——齊國也發生了。
齊國是姜子牙後代的領地,是東海之濱的大國。齊桓公姜小白是春秋五霸之首,但他一死,齊國的霸業就拱手送人了。雖然後來也出了個齊景公,算是個中興之主,但終究也沒有把齊國拉回到齊桓公時代的水平。 最後,姜太公的子孫連祖宗的基業都保不住了,姜姓的齊國竟變成了田姓的齊國。
自從周平王東遷以後,周王室的威嚴一落千丈。漸漸地,誰都不把天子當回事兒了。周天子自己水平也有限,只能坐擁江河日下的江山,管不住諸侯不說,有時候還得低聲下氣地求他們為自己辦事兒,跟西周初年分封諸侯的周武王根本沒法兒比。 諸侯中不尊敬周天子的大有人在,還有搶天子東西的、指著鼻子罵天子的,甚至連打天子的都有。
但是,這些看上去風光無限的諸侯們,也或多或少地面臨著與周天子同樣的命運,甚至還不如周天子。 晉國就是一個例子,齊國也遭遇了相似的命運。不過齊國多少比晉國強點兒——晉國是徹底沒了,國土也被一分為三;齊國還好,一直堅持到了秦始皇統一天下。 齊國雖然沒有亡國,但掌門人卻換姓了。姜太公的子孫被拉下了國君的寶座,坐上去的人變成了姓田的。
這個田氏家族,實際上是個外來戶。他們原本姓陳,是春秋時期陳國國君的後人。你說你姓陳的,好好在陳國待著當貴族就行了唄,跑到齊國來幹啥?原因很簡單——避禍。
那個時代,上到周王室,下到各諸侯國,因為繼承人的問題鬧出來的亂子數都數不清。君臣相鬥,父子相殘,這種記載車載鬥量。 各諸侯國一年一小亂,三年一大亂,無年不亂,年年都亂。一亂,王孫貴族就要跑路,去別的國家避禍。連齊桓公姜小白、晉文公姬重耳這些大佬們,都曾經顛沛流離過。
陳國內亂後,陳國的公子陳完就避禍到了齊國,投靠了當時的春秋一哥——齊桓公。 陳完不是一個普通的貴族,他是貴族中的精品,因為他爹是陳厲公。齊桓公覺得讓這樣一個貴族精品在齊國當個平頭老百姓,實在不太合適,就打算給他個封邑,將他提拔成高級貴族。 這個身份陳完可不敢接受。
他很明白,自己只是一個外來戶,又是初來乍到,要是立馬就成了齊國的高級貴族,讓那些根深蒂固的老貴族情何以堪啊。最後,齊桓公就讓他當了齊國的建設部部長。 那時候的部長級別沒有現在的這麼高,不過好歹也算個中等偏上的官職。
在這個職位上,陳完夾起尾巴做人,工作兢兢業業,待人彬彬有禮,很快就在齊國站穩了腳跟。 後來,陳完為了保障自己在齊國的地位,就同齊國的一個宗族聯姻了。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陳完改姓田氏,老陳家變成了老田家。在那時,建設部部長這個官職雖然聽起來挺威風的,手上也有些實權,但也只能算個臨時工,是齊國的高級打工仔。
後來,田家的子孫默默奮鬥,從散戶變成了小股東,又從小股東變成了大股東。到了陳完第五世孫的時候,老田家的掌門人就被正式封為正卿,相當於當上了齊國的副總理。 陳完這個有出息的五世孫叫田桓子。田桓子繼承爵位時,正是齊國歷史上最混亂的一段時期,好幾任國君都被殺。
田桓子聯合名臣晏嬰,推翻了其他士大夫的勢力,扶持齊景公登基。田氏由此成為了齊國貴族當中的兩大勳臣之一,地位僅次於晏嬰。 齊景公確實是個有本事的人,而且也有重現桓公霸業的雄心,但他比較奢侈。到了晚年,齊景公特別喜歡修建漂亮的宮室,聚狗馬逗樂。
要維持如此奢侈的生活就得要錢、要勞力。於是齊景公對人民徵收了很重的賦稅和徭役。他家的倉庫裡布匹和糧食堆積如山,都腐爛生蟲了,宮殿修了一座又一座。齊景公自己感覺頗爽,但普通老百姓卻活不下去了,大大小小的反抗鬥爭接連不斷地爆發。 老百姓造反是因為吃了上頓沒下頓,所以派兵鎮壓根本沒用,一場完了又來一場,總不能把所有人都殺了吧?這時候,田氏的掌門人、田桓子的兒子田乞開始了經濟改革。
田乞把齊國的糧食單位由四進位改為五進位。這是什麼意思呢?他向人民借貸時,用的是新制,一個單位五鬥;而百姓還貸時用的是舊制,一個單位四鬥。計算借貸的數量時,只看單位,不論重量。也就是說,百姓借糧食五鬥,還貸時只用還四鬥就可以了。對老百姓來說,這可是天上掉餡餅的大好事兒! 這樣一來,齊景公對百姓的強徵暴斂,就與田氏施恩於百姓的正面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自然而然地,田氏得到了齊國人民的擁護和愛戴。 老百姓心向田氏,田氏家族日益強大。齊景公九年,晏嬰出使晉國,還私下裡對晉國的大夫說:「齊國的政權遲早要被田氏搞走,他們雖然沒有大的功德,但是能借公室之力施私恩,有恩德於民,是民心所向呀。」 到了景公晚年的時候,有一次晏嬰陪齊景公在宮裡坐著。齊景公一看自己修建的豪華宮殿,就想起了身後事,感嘆道:「我死了之後,誰會入主這裡呢?」
晏嬰接過話茬:「恐怕是田氏吧。田氏雖然沒有豐功偉績,但他們多機靈呀,知道對民眾施恩。您是徵稅多,他們家是施捨多,所以老百姓都向著他們老田家。您的後代要稍稍懈怠,沒準兒姜姓的齊國就要姓田了。」 齊景公一聽就慌了,趕緊問道:「那這事兒該咋整呢,要不然乾脆把老田家給滅了?」
晏嬰說:「暴力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呀,您要把他逼急了,他可就狗急跳牆了。更何況,老田家啥罪名都沒有,咱們要動他,名不正言不順。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讓所有的一切都符合禮法規範。農民去種地,士兵去站崗,該幹嗎的就去幹嗎,誰都不要多管閒事兒,也不要瞎折騰。貴族們也一樣,你的封邑有多大,你就管多大的地方。出了你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你就管不著了。」
從表面上看,晏嬰這番話是想恢復國家的正常秩序,但他的言外之意,就是要限制田氏的權力範圍。這樣一來,田氏就不可能竊取國家的利益了。 齊景公很贊同晏嬰的主張,但是到了這會兒,他也是有心無力了。雖然他採取了一些限制田氏家族發展的措施,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實際上,齊景公的個人追求,是希望在有生之年實現桓公當年的霸業,所以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這上頭了,沒工夫為後世精打細算。 後來,景公讓齊國的兩個老牌貴族分別擔任左、右相國,輔佐他最喜歡的美姬生的孩子做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