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的鼎盛文明,軟弱的富庶之邦,遍地鴻儒為何還是救不了齊國?

2020-12-27 漫夜譚

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齊魯多鴻儒飽學之士。

如果說魏國是戰國時代最大的人才孵化基地,那麼齊國就是百花齊放的士人天堂,外加鼎盛的商業之國。綜合其他六國之力,都難望其項背。

可見,齊國是一方得天獨厚的盛土,西方有暴烈勇武的趙國作為屏障,北方有渴望和平的燕國,南方有孱弱的宋國和魯國。

如果齊國不主動作死,幾乎沒有什麼威脅。可以在安樂鄉裡盡情享樂,不去聽戰國時代的血與火之歌。

可惜的是,齊國最後還是亡了。沒有其他六國那樣悲壯無奈,僅剩的只有窮奢極欲背後的懦弱和悽涼。

齊國的歷史要從武王伐紂開始。

除去封神演義中的神話成分,剩下也有實在的歷史內容。呂尚作為周文王的第一智囊,開國功勳,在大周確立之後,被封在齊地。也就是後來的齊國。

這裡可能有人會問。

姜子牙不是姓姜?怎麼叫呂尚?

自古姓和氏是分開的。姓作為族號,由嫡系繼承;而氏則作為庶出分支,由封邑的方式分化出去。

姜子牙以姜為姓,祖先被封在呂地,因此以呂為氏。

從呂尚成為齊國第一代國君開始,呂氏便執掌了齊國三十二代,六百年之久。後世稱為姜齊。

公元前386,齊國變天了,史稱『田氏代齊』。

呂氏被排擠出去,上卿田氏主宰了齊國,後世稱為田齊。

有關齊國的主客更替,還要從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說起。

齊桓公收留了陳國前來避難的公子陳完。此後,陳氏在齊國漸漸興起,改陳為田,並一步步走向了齊國權力的巔峰,最終將最後一代呂氏君主驅逐,登上了齊國的大位。

這其中裹挾狠辣和陰謀,此後的田氏掌控了齊國一百多年。在此期間,齊國的國力比此前的姜齊更為強大。

國家富強,文化繁榮。宛若一片隱居世外的安樂鄉。

當田齊的第四代君主齊威王在位時,任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軍力強大到一個巔峰;又修建了稷下學宮,招納天下飽學之士,春秋時代的百花齊放再現,一度成為戰國時代的文化中心。

又到第五代君主齊宣王時期,齊國有了稱雄稱霸的野心。燕國成為了第一個犧牲品。

齊軍兵不血刃攻入內亂的燕國。燒殺搶掠,讓齊國的野心膨脹到了極限。

然而,齊國佔領燕國三年卻不將其滅亡,最終給自己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那麼齊國為什麼要放過燕國?

當時,齊宣王問孟子如何處置燕國,孟子勸他因勢利導,善待燕國子民。如果當時齊國選擇懷柔政策,安撫燕國的人民,齊國的疆土將一舉超越南方的楚國,成為戰國時代第一領土大國。

可惜的是,齊宣王自負驕縱,認為燕國已經不是威脅。放縱軍士燒殺搶掠,甚至毀掉了燕國的宗廟。

這激起了燕國人民極大的怨恨。這種怨怒很快傳染了其他六國,齊國只能被迫撤軍。

可以說,齊國失去了一次與秦國爭霸的良機。

而且,當時富強的齊國根本沒有看到在西方,已經有一架無敵戰車從血與火中出爐。早在齊宣王繼位的二十年前,商鞅變法已經進行得如火如荼。

而齊國人沒有放下驕縱,依然我行我素。到了第六代齊閔王時代,開始抱著大國上邦的思想,邁向了天下共主的步伐。

可惜的是,齊閔王有強兵、有足糧、有魄力,但卻唯獨少了兩方面。

第一,正確的政治眼光;第二,沒有放下遺傳基因中的驕縱。

齊國在佔領燕國的三年,威望已經跌落谷底。齊國背上了恃強凌弱的罵名,可齊閔王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一舉南下滅掉了宋國。

要知道,戰國時期每一個小國都經過周天子的冊封,國力再小也是王朝正統。若沒有橫掃六合的實力之前,你可以佔領別國領土,卻絕不能輕易毀掉他國的國祚。

在保持著脆弱平衡的戰國時代,這是一種大忌,一旦逾越,便會打破戰國平衡,也將成為其他國家的眾矢之的。

齊滅宋和齊佔燕有著本質區別。

齊出兵燕國時,燕國正處於內亂之中,燕國人民飽受內亂之苦。齊國軍隊進入邯鄲,被當作新秩序的建立者,受到夾道歡迎的待遇。

而齊國滅宋,則是一場侵略戰爭,也是對於天下正統的挑戰。

而且,齊閔王仿效了商鞅變法,加強軍權,削弱民意。但卻忽視了一點,富庶的齊國人思想開放較早,比苦慣了秦國人更難以管控。

因此,齊閔王的變法像是閹割版的商鞅變法,不倫不類,反而起到了不可預料的反作用。

齊人的心理受到了壓制和傷害之際,齊閔王又下令解散了稷下學宮。將齊國的濃鬱的學術氛圍一掃而空。

失去了思想支撐的國民精神,剩下的只有沒有根的繁榮。矛盾的齊國人變得自私自利,家國情懷也變得蕩然無存。

於是,憋了三十年復仇之火的燕國找到了機會。聯合韓、趙、魏、秦五國,由上將軍樂毅帶領,出徵齊國。

任齊國如何兵多糧足,也擋不住五國聯軍。更可怕的是,過慣了舒服日子的齊國人,沒人願意為國賣命。

就連前線士兵也都抱著家比國大的思想,臨陣脫逃者比比皆是。

最終,五國聯軍勢如破竹,僅用半年時間連破齊國七十餘城,齊閔王在天下共主的大夢中慘死。

一個富庶、繁榮的國度,突兀地進入了尾聲。齊國只剩下兩城之地。

最終,以燕國的收兵,齊國得以倖存。歷史上對於燕國撤兵歷來有爭議,本文不作考究。

齊國雖然短暫的保存了國祚,但也沒有堅持多久。

等到秦國開始滅趙時,齊國選擇了袖手旁觀,以熟視無睹的姿態享受最後的安寧。如果齊國肯在最後關頭支持趙國,秦國東進之路也不會那麼順暢。

而齊國人的自欺欺人,埋下了亡國的種子。

以至於當秦國兵臨城下時,齊國再也不見當年的自負和驕縱。末代齊王不戰而降,被秦國人不齒,最後被活生生地餓死。

可以說,滅亡齊國的不是某一件事,也並非是因為某一代君主。其國民秉性註定了國破家亡。

總而言之一句話:安樂鄉裡養不出百戰之師,沒有學術思想支撐的國民精神中,也沒有家國情懷的詞條。

相關焦點

  • 齊國滅宋為何招致諸侯強烈反彈,難道齊國滅宋是一個失誤?
    在戰國時代,五國合縱攻齊之戰,可以說是戰國時代的一個重要轉折之戰。這場大戰之後,齊國遭到了五國聯軍的毀滅性的打擊,並且,姜氏、田氏苦苦經營八百年之久的齊國大業也就此凋零。當我們去追溯這段歷史的時候,便能發現,實際上這場戰火的起源,在於齊國滅宋的舉動。
  • 山東為何又稱「齊魯之邦?簡稱「魯「而不稱「齊「
    山東為何又稱「齊魯之邦?簡稱」魯「而不稱」齊「山東,素稱『齊魯之邦」,近代簡稱「魯」。境內按方位有魯北、魯西、魯南、魯中、魯西北、魯西南等地域名稱。武王首封東徵建立功勳的姜太公於營丘(今臨淄)建立齊國。據《左傳·僖公四年》記載:齊國疆土」東至於海,西至於河(黃河),南至於穆陵(今沂水縣北穆陵關),北至於無棣(今無棣縣北)。對泰、沂山以北黃河流域及東部地區的廣闊區域,古今時又稱之為「齊地」者。歷史上以「齊」字曾設置齊郡、齊州等行政區域。
  • 吳越國擁富庶之地,為何向大宋納土投降?趙匡胤一句話道破天機!
    可是就是這麼一個發達的王國最終直接向大宋繳械投降了,絲毫沒有掙扎。這也讓很多歷史愛好者覺得很納悶,如此一名仁君,國力強盛、人民愛戴又手握重兵的錢俶為何不戰而降呢?原因一:先祖的遺訓五代十國時期,錢俶爺爺在位期間。
  • 古代史:齊國滅亡的最根本原因,長期奉行古典綏靖主義與孤立主義
    就其發生根源的典型性看,戰國末期的齊國,堪稱中國古典綏靖主義的源頭。齊國的古典綏靖主義,具有古往今來所有綏靖主義三個方面的基本特徵。第一個基本特徵,它基於自覺認識而產生有一定的理念支撐。第二個基本特徵,它對強大的敵國採取明確的妥協政策。第三個基本特徵,它對受強敵進攻的盟邦災難視而不見,孤立一方,偏安一隅。
  • 魯國離齊國那麼近,為何消滅魯國的反而是楚國?
    值得注意的是,魯國和齊國比較鄰近,都位於今山東省一帶,所以今山東省一帶,也被人們稱之為「齊魯大地」。那麼,問題來了,戰國時期,為何消滅魯國的是楚國,而不是旁邊的齊國呢?對於齊國來說,為何沒能吞併魯國這一姬姓諸侯國呢?一首先,公元前261年,楚國大軍進攻魯國,奪取了徐州之地。
  • 齊國滅宋後遭到五國伐齊,為何魏國消滅中山國卻沒事呢?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樂毅為上將軍,合燕、秦、韓、趙、魏攻齊,攻入臨淄,連下七十三城,齊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五國伐齊後,齊湣王逃入莒,被楚將淖齒殺死。王孫賈與莒人殺淖齒,立齊湣王子法章為齊襄王。雖然之後田單復國,但是五國伐齊還是讓齊國從此走向了衰落。那麼,問題來了,齊國吞併宋國後,遭到五國伐齊,為何魏國消滅中山國卻沒事呢?
  • 即墨之戰:燕國遲遲攻打不下齊國,田單僅靠兩座城池力挽狂瀾
    歷史上有一個力挽狂瀾的例子,那就是即墨之戰。燕國幾乎把齊國地盤都佔領了,齊國只剩下兩座城池。但是這兩座城池燕國遲遲攻不下來,最後田單僅靠這兩座城池力挽狂瀾。不過此戰疑點重重,為什麼燕國遲遲攻不下這兩座城池?為什麼田單僅靠這兩座城池就能力挽狂瀾?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即墨之戰的始末。
  • 春秋末期,吳國連敗齊國、楚國,為何最終被越國消滅呢?
    對於春秋末期崛起的吳國,不僅擊敗了齊國這樣的強國,還曾在柏舉之戰中攻破楚國都城,從而稱霸中原。那麼,問題來了,春秋末期,吳國連敗齊國、楚國,為何最終被越國消滅呢?一首先,吳國的疆域,位於今江蘇、安徽兩省長江以南部分以及環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吳國的核心。
  • 齊國不戰而降,大秦賦劇終,為何?
    齊國不戰而降,大秦賦劇終,為何!大秦賦為何只拍到齊亡,嬴政問鼎帝尊?因為天下凝一之後,秦帝國開始走下坡路。這是創作秦帝國歷史劇的導演所不願呈現的。無論是大秦帝國這部歷史巨作的作者,還是歷史劇的導演,其目的都是在為始皇帝正名,亦或是為世人還原一個真實的始皇帝。
  • 孟嘗君在民間是四公子之首,齊國衰落的歸因於齊國不用孟嘗君?
    孟嘗君手下都是雞鳴狗盜之類的地痞無賴 ,觀其友知其人,孟嘗君就是個國家級別的黑幫老大,真正的士是不屑與之為伍的,王安石一語中的。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現代很多老闆企業家喜歡那個千金買骨的故事,但是你真要買的是千裡馬的骨頭倒好,如果聘用的都是雞鳴狗盜之徒,千裡馬到門口來一看就知道你這個老闆是什麼層次了,扭頭就走。最可惜的就是信陵君了吧,孟嘗君這麼差勁,怎麼老看到電視劇上有什麼古有孟嘗君食客三千啊,禮賢下士什麼的正面形象啊。
  • 齊國曾強盛一時,為何戰國後期卻逐漸淡出了視野?原因有三
    熱播劇《大秦賦》已經播放到了50多集,除了戲份最多的秦國之外,其餘各國也很熱鬧,不是合縱攻秦就是想扶正成蟜取代嬴政或交好於秦國,國君也都一一登場,唯獨齊國除了公主離秋嫁給秦王嬴政露了次面,整個齊國只是偶爾有使者出使他國,幾乎不見齊國君臣的身影,那麼齊國曾強盛一時,為何戰國後期卻逐漸淡出了視野?
  • 山東號稱齊魯大地,為何簡稱「魯」而不是「齊」?
    魯居泰山之陽,也就是泰山南方,齊居泰山之陰,也就是泰山北邊。齊魯兩國剛出現的時候,地盤都不大,都是百裡,到了春秋戰國,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吃到最後,山東省基本上就只有齊、魯兩國了。在齊、魯兩國的發展過程中,政治、經濟、文化不斷融合,與中原、燕趙、秦、晉、吳越、荊楚等文化圈有了顯著區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齊魯文化。久而久之,齊魯大地就成了山東的別稱了。
  • 中國古代史:曾經的霸主齊國,為何最終不堪一擊?
    可是,如此激烈的斥責言辭,太史女居然毫不計較,照樣按照禮儀回莒城探視父親,奉行著永不見面的孝道為此,太史公在史書中大加讚揚:「君王后賢,不以不睹故失人子之禮」—君王后是賢女,她不因為父親不見她而失人子之禮啊!很快地,10餘年過去了,齊襄王死了,19歲的田建做了新齊王。
  • 養士三千的孟嘗君,為何不能讓齊國強大?
    可問題來了,既然孟嘗君田文如此本事了得,那他為何卻不能使齊國強大起來呢?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從孟嘗君的身世說起。一、棄嬰變太子,孟嘗君華麗蛻變孟嘗君雖然後來聲名顯赫,但他的命運其實也挺悲慘的。首先,他的母親是父親田嬰的「賤妾」,在子以母貴的時代,庶出的孟嘗君在家族中的地位自然好不到哪兒去。
  • 朱安配魯迅,如白丁配鴻儒,悲劇一開始便已註定
    老劉沒有研讀過馬恩列斯毛,不知道共產主義理想,也不知道要推翻一個遍地鴻儒的舊有統治勢力,一群白丁是跑在戰鬥最前線的最佳人選,所以他不願意和白丁深交,以顯示鴻儒的身價。白丁不是不能做朋友,很多白丁都是淳樸可愛,不會爾虞我詐那一套,當你有困難時,他們不知道掂量是否有利可圖就向你抻出布滿老繭的友誼之手,所以我對白丁並無偏見。但是,說到性靈的交匯融合,惺惺相惜,卻不是白丁可以領略的境界。
  • 為何說河北邯鄲是成語之都?不服不行
    實際上,邯鄲除了是趙國之都,還有一個「都城」的身份——邯鄲還是成語之都。如果以城市為單位來計算所產成語的話,邯鄲無疑是名列前茅的。既然魏兵不在大梁,大梁空虛,我們何不乘虛直搗魏國的根本大梁?大梁有失,魏兵進退無依,必敗。」孫臏果然是戰略大師,趙國此時已撐不住,投降魏國。龐涓想不到同學孫臏居然會來一手圍魏救趙,魏國不能失去大梁,魏兵只好連夜南下回救大梁。魏兵疲憊之時,在桂陵(兩種說法,河南長垣與山東菏澤)被以逸待勞的齊兵揍得鼻青臉腫,孫臏擒獲龐涓,一雪前恥。
  • 中東那麼亂,為什麼杜拜卻是一派富庶祥和?只因他們做到了這幾點
    中東那麼亂,為什麼杜拜卻是一派富庶祥和?只因他們做到了這幾點中東這個地區是一個很奇怪的地方,無論是從資源稟賦還是生活水平,都在世界上應該是很好的一個地區,然而這個地區卻存在著多股勢力,既有本土與外土的矛盾,也有教派之間的對立。大家都能夠看到,很多一度富庶的國家,就是因為戰亂而導致人民生活流離失所,這個地區也屢屢動蕩不安而引起全世界的關注。
  • 司馬光砸缸家喻戶曉,可你知道被救小孩是誰?老師為何不告訴我們?
    其實,無論是西方文明還是東方文化,人們對故事的態度都是一樣的,藉由故事來歌頌和傳遞文明教化。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神話故事,貫穿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童年,通過這些故事我們明白了為人處世的道理,也樹立了很多學習的榜樣。例如,"香九齡,能溫席"教會我們孝順父母,"孔融讓梨"教會我們先人後己,"曹衝稱象"教會我們轉換思維。
  • 為何瑪雅文明同華夏文明有很多相似之處?
    瑪雅文明是美洲三大文明之一,約形成於公元1500年前,這個世界上唯一的一個誕生於熱帶叢林的古代文明,沒有像中國、埃及等文明一樣擁有一個強大的帝國。全盛時期的瑪雅地區分成數以百計的城邦,但瑪雅各邦在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及習俗傳統上卻屬於同一個文化圈神秘的是公元8世紀瑪雅人突然放棄了高度發達的文明,大舉遷移,城市被完全放棄,繁華的大城市因人去樓空變成廢墟
  • 呂布的武勇天下無雙,又擁有富庶的徐州,為何短短三年就被滅亡?
    但呂布不同意,他說:「如果袁術除了劉備,那麼他可以聯合到泰山賊,我就會被袁術包圍起來,怎麼能不救助他呢?」於是呂布親自率領一千步兵、兩百騎兵到達小沛,紀靈聽說呂布來了都不敢輕舉妄動。呂布在小沛西南安營紮寨,並且請紀靈一起吃飯。呂布對紀靈說:「劉玄德是我兄弟,兄弟被你們圍困,所以我來救他,我這個人不喜歡撮合爭鬥,而喜歡搞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