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記者 黃亞蘋 實習生 周珈萱
衝動性消費引發的健身房消費糾紛,正在逐漸規範。11月5日,由上海市體育局等四部門聯合發布《上海市體育健身行業會員服務合同示範文本(徵求意見稿)》,設置了健身房內七天購卡後的退款冷靜期,正在全市公開徵集意見。
除上海外,深圳、中國香港也曾就健身服務消費設置「冷靜期制度」。11月6日,三湘都市報記者調查走訪發現,在長沙,原本主打低價年卡的「大而全」健身房,也開始向用戶推銷單次消費價格更高的雙周卡、月卡等。有從業者認為,「冷靜期制度」有利於提升消費者對預付卡行業的信任度,減少預付卡消費投訴。
動態
健身房辦卡或實現「七天冷靜期退費」
《徵求意見稿》提出,消費者辦理健身卡籤署合同次日起的七日內,若未開卡使用會員服務,可單方面解除合同並獲得全額退款;「七天冷靜期退費」有「未開卡使用」的前置條件,會員卡一旦啟用將直接起算會籍期限,即使仍在7日內,都不再適用於冷靜期退費條款。
「退卡難、退費難」是健身行業預付費消費的兩大痛點。《徵求意見稿》中也對違約責任劃定、合同解除後退款金額等作出詳細規定。如,若出現經營者擅自變更會員服務內容、終止營業、搬遷且未履行補償方案,消費者有權單方面解除合同並獲得相應退款;若辦卡人因工作調動、出國等個人原因申請解除合同,視作違約,消費者可能要支付不超過合同金額30%的違約金。
值得一提的是,預付卡消費的「冷靜期制度」並非上海首創。一個月前,深圳市消委也倡議為健身行業衝動消費設置「七天冷靜期」,目前已有10家健身房承諾消費者在付款後7天內未消費可無理由退費。而早在今年1月,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曾宣布,就美容和健身服務消費合約設立法定冷靜期進行公眾諮詢,適用範圍為美容及健身服務,任何涉及3000港元或以上預繳的服務合約。
變化
健身房轉推雙周卡和儲值卡
一面是馬甲線、A4腰、巧克力腹肌等網絡熱詞引發的健身潮,另一面卻是健身服務投訴量逐年攀升,健身市場冰與火的「二重奏」頗有愈演愈烈的態勢。
11月6日,記者走訪發現,在長沙市便有十餘家健身工作室推出非新客適用的單次、三次、一周、雙周卡等練習卡種。如,smile運動館、健時光健身私教館、鹿舍私教健身工作室均接受消費者進店按次付費,fitness健身訓練中心還有按次付費的團課卡。
中體倍力健身俱樂部工作人員劉先生介紹,該俱樂部一周內練習三次的卡種售價為198元,「方便新用戶進店體驗,但在促銷期,季卡、雙人月卡等卡種價格也不會超過五百元,因此購買次卡、周卡的消費者較少。」
觀點
「健身卡冷靜期」能減少衝動消費
「健身的枯燥無味與辛苦是多數人想像不到的,而普通人往往在人魚線馬甲線、A4腰的刺激下辦理健身卡,屬於衝動型消費。」擁有近10年健身經驗的鄒先生表示,在規定的冷靜期內,消費者未開卡可退款能更好地保障衝動型消費者的權益,避免「圈錢跑路」的現象發生,減少相應的投訴糾紛。
市體育產業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健身卡往往具有會籍期限越長價格優惠越多的特點,「冷靜期」的出現會讓健身房調整銷售策略,提高成單率,「健身房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辦卡前就讓客戶感知到健身房的特殊價值所在,以提高續費轉化率和降低顧客流失率。」
「主打24小時、99月付制及線上私教的崛起,在某種程度上為傳統健身房的轉型提供了一些啟示。」他表示,健身市場的用戶有極強的地域屬性,若健身房永遠只能靠吸納新會員來滾動現金流,不考慮提升服務質量、滿足顧客需求,只會讓用戶「用腳投票」。
[責編:陳舒儀]
[來源: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