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的十字山,遊記

2020-12-23 雜味屋子

十字山的由來關於十字山的由來,眾說紛紜,據說最早有十字架豎立在這兒是十四世紀的時候,基於什麼樣的緣由,卻沒有人能夠解釋得清楚,這樣沒有憑據的說法,似乎只是空穴來風的傳奇故事,所以我覺得下列版本的可信度比較高。在公元1831年,一群反抗俄國政權的立陶宛民眾被逮捕,隨後並遭受到迫害,他們家人為了紀念這些罹難的受害者,於是來到這裡立了十字架,藉以抒發內心悲憤的情感。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也就是立陶宛再度被蘇聯統治的期間,越來越多民眾跑來這邊擺設十字架。蘇聯政府曾多次試圖把十字山剷除,並禁止民眾前來設置十字架,不過專制的霸權始終阻止不了人們對於自由的渴望。久而久之,這個地方變成了立陶宛人民的精神寄託,更是反蘇聯勢力的表徵,這就是今天的十字山。現今,十字山已經不是昔日的禁地,任何人隨時想來都可以。民眾高興的時候,會來這裡擺放十字架,祈禱能繼續邁向成功的途徑;相反地,人們若是生活遭遇到不順遂,或是要悼念已故的親友,也會藉由來十字山,以填補心靈的慰藉並期許帶來無限的希望。十字山不僅是本地人的心靈歸依之處,許多外國人還遠道而來,尤其是鄰國波蘭,每天都有好多臺遊覽車「進香團」前來朝聖。

─公車初體驗去十字山的前一天,我們先到旅遊中心拿些相關的信息及公車時間表。旅遊中心的服務人員表示,十字山距離西奧裡艾小鎮約十二公裡,一般可以選擇騎腳踏車、搭公車或是租計程車等三種方式前往。依照目前接近零度的氣溫看來,應該沒有人有那個閒情逸緻,一邊發抖一邊慢慢地騎著腳踏車吧!因此我們決定搭乘公車,不但省錢又能貼近當地人的生活面貌。公車站內放眼望去,大部分是有數十年身價的老爺車,破舊的公車讓我聯想到他們窮困的生活水平,如果同時有好幾輛公車停放在這兒的話,那看起來很像是廢車回收場,而我們必須在這堆廢車中找出開往十字山的公車。其實光是來來往往的公車就已經讓搞得我們眼花繚亂,再加上那些字母加有一點一撇的立陶宛文標示牌,簡直是在考驗觀光客的眼力。因此去櫃檯買票的時候,我直接向售票員詢問搭車的月臺,以免待會兒找公車時又要耗費一番功夫了。

前往十字山的公車站照道理說,像十字山這麼熱門的景點,預料公車上應該是有很多觀光客才對。可是上車之後,我稍微觀察其他的乘客,除了我和幾位同行的朋友外,好像看起來都是在地人,想要「跟著其他觀光客走」的老招數,看來在此派不上用場了。最讓我擔心的事,沿路上的公車站都沒有標示站名,那我怎麼知道要在哪一站下車呢?於是我轉頭問後座的婦人,意料中地換來一陣雞同鴨講,我只好直接秀出十字山的立陶宛文給她看,得到的答案也是不太確定。我心想「反正旅遊中心的人說搭公車約十五分鐘,我就抓一下時間在大略的站牌下車,萬一下錯站的話,也不會差太遠。或是運氣好,可以直接在公車上看到十字山,那將是最理想的情況」。

我們引頸向窗外張望之際,公車司機就不斷地從後照鏡注意我們的一舉一動,結果當車子即將開到十字山那一站的時候,他就揮手示意準備下車了。沒想到司機先生居然記得我們的目的地,而且還主動提醒我們,在人生地不熟的異地,遇到這麼熱情的司機伯伯,頓時讓我覺得好窩心啊!─心情的調整下公車之後,除了眼前這條筆直的公路外,兩旁是一片無盡的金黃草原,更沒有看見所謂的十字山,這麼偏僻的地方,完全不象是個世界遺產的熱門觀光景點。跑過去看路肩的標示牌,原來十字山還有兩公裡的路程,我們便沿著小徑走往十字山的方向。我們一行人,頭上戴著毛茸茸的帽子、身上披著厚重大衣,走在這恬靜又純樸的鄉間小道上,顯得非常突兀另類。

前往十字山的指標,從這邊還要走兩公裡

你或許會認為,置身在這種廣闊的田園風光裡一定很悠閒、很享受吧?其實這一切都是騙人的假象。因為這時的氣溫不但接近零度,一陣又一陣吹來的狂風,不禁讓我想起「北風和太陽」的故事,你可以想像一下狂風暴雨的颱風天,走在街頭快被吹走的情況,差不多就是那麼一回事。刺骨的寒風,幾乎成了我們前往十字山最大的考驗。

完全看不出來是非常嚴寒的天氣不過話說回來,此刻我的心情並不像參觀其他景點時那般地雀躍,應該說我期待來造訪十字山,可是卻不是以玩樂的心態。這裡帶給我的感覺,是一處既莊重又神聖的地方,所以我抱著比平常更嚴謹的態度來面對它。─神聖的十字山頂著強風走了兩公裡後,我們終於抵達了目的地。此時臉上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模樣,乍看之下就象是一群哭紅雙眼的虔誠信徒,其實根本是天氣搞得鬼。看到十字山入口處的遊客中心,我們高興地立即躲進去裡面喝杯熱咖啡取暖,沒想到應是提供旅遊信息的地方,頓時間成為逃離寒冬的最佳避難所。

十字山入口處的攤販嚴格來說,十字山是一座以十字架堆積成的小山丘,而非天然成形的高山嶽嶺,規模大約像足球場那般大小,也非想像中來得壯觀。不過密密麻麻的十字架,倒是真的讓我大開眼界。這裡的十字架用「堆積如山」來形容一點都不過份,有各種不同的造形及材質(雖然大多數是木製的),最大的約略有兩三層樓那麼高,最小的可能比手掌還小。

十字山入口不僅如此,十字山裡有無數條曲折的小徑蔓延其中,引領大家體驗它的神聖與莊嚴,我不知道該稱這些為「觀光步道」呢?或是「朝聖路線」也許更為貼切。遊走在滿山遍布的十字架之間,我居然有那麼一點點害怕的感覺,因為說穿了,它彷佛是一座大型的墓仔埔。還好現在是大白天,不然走在十字山裡應該是驚悚萬分吧!

十字山裡布滿蜿蜒曲折的小徑曾經有人閒閒沒事,嘗試數過這裡究竟有多少十字架,結果數到一百多萬就放棄了,畢竟大大小小的十字架加起來實在太多,而且每天還持續地增加中。這裡每一個十字架,代表的是某個人衷心的祈福,也是對於已故親友之間連繫的橋梁。尤其當十字架上的鈴當隨著風叮叮作響時,引發人們內心那股悲慟的情緒,不論你來自何方,相信都會被這裡的氛圍所深深感動。

每一個十字架,都代表著一份思念

相關焦點

  • 波羅的海,立陶宛,聖誕遊記
    波羅的海三國, 在出發前的一天我對此地方仍沒有完全的概念, 一個人坐飛機到北京中轉先到羅馬會給兩位驢友 - C9 及 玉儀, 第二天早再從羅馬到波羅的海的其中一國 - 立陶宛 Lithuania 的首都維爾紐斯 Vilnius。出發前, 很多朋友對我今次旅程都有點驚訝..."什麼地方呀??"
  • 立陶宛概況(組圖)
    1240年成立統一的立陶宛大公國。13世紀形成立陶宛民族。14—15世紀,立陶宛大公國的領土大部在西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1558—1583年,立陶宛參加了反俄國的立窩尼亞戰爭。1569年根據盧布林條約,波蘭和立陶宛合併成立了波蘭立陶宛王國。1795—1815年整個立陶宛(除克萊佩達邊區外)併入俄國。立陶宛人民參加了1830年至1831年和1863年至1864年的波蘭起義。
  • 立陶宛高校介紹
    立陶宛是歐盟發展最快的經濟體之一,生活成本低於許多西歐國家,其人民是歐洲雙語程度最高,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儘管地處北部,但它還是「相對」溫暖的,是自然愛好者的理想選擇,森林茂密,山巒起伏,河流,溪流和湖泊交織在一起。立陶宛的高等教育 立陶宛的學習課程根據歐洲學分轉移系統(ECTS)進行評估,並按照博洛尼亞體系的「周期」提供。
  • 立陶宛的中等教育現狀
    今天,讓小編為大家介紹立陶宛的中等教育現狀。 立陶宛的中等教育現狀 在立陶宛,完成了十年的義務教育後,中等教育就算非義務教育階段了;然而絕大多數的立陶宛青少年選擇在免費的公立學校繼續就讀。超過半數的立陶宛人最終步入大學殿堂,並獲得高等教育學位。
  • 「蘇聯」黑掉立陶宛
    據新華社電  黑客在6月28日和29日攻擊了立陶宛的300個網站,他們將這些網頁塗成紅色底頁,畫上了鐮刀與錘子的圖案,配以反立陶宛的標語。  「立陶宛經歷了一次嚴重的網絡襲擊,」立陶宛國防部長尤奧扎斯·奧萊卡斯說,「我無法排除事件與最近的立法存在直接聯繫。」
  • 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櫻花盛開
    4月22日,人們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一個櫻花盛開的公園裡賞花。近日,立陶宛天氣逐漸轉暖,首都維爾紐斯的櫻花盛開。4月22日,人們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一個櫻花盛開的公園裡賞花。近日,立陶宛天氣逐漸轉暖,首都維爾紐斯的櫻花盛開。新華社發(阿爾弗雷達斯·普裡亞迪斯攝)
  • 立陶宛國家概況
    1009年史書首次提及立陶宛。1240年成立統一的立陶宛大公國。1385年後立陶宛與波蘭三次聯合,1387年接受天主教為國教。維陶塔斯大公執政期間(1392~1430年)是立鼎盛時期,成為當時歐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1795年後逐步被沙俄吞併。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立曾一度被德國佔領。1918年2月16日,立宣布獨立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 立陶宛留學生生活指南
    )費用又比其他歐洲國家院校低,全英語授課,學位全球認可,所以近年來想赴立陶宛留學的童鞋越來越多,但對於想赴立陶宛留學的你們對立陶宛留學有哪些了解呢?立陶宛的學費因每個大學專業不同,故而學費也不相同。六、立陶宛生活費立陶宛是一個生活成本相當低廉的國家,維爾紐斯格迪米納斯技術大學大學在讀學生每月的生活成本大約為500歐元。
  • 加入歐元區前夕的立陶宛
    原標題:加入歐元區前夕的立陶宛  從2015年1月1日起,立陶宛就要結束使用本國貨幣立特的歷史,正式加入歐元區。在貨幣改制即將啟動之時,記者來到這個位于波羅的海之濱的國家採訪。   歐元已經進入商店   漫步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的街頭,記者看到裝飾一番的聖誕樹,五彩繽紛的節日燈光,人們的日常生活照常,社會秩序井然,絲毫感受不到貨幣改制前有什麼異常反應。在超市裡,顧客的購物心態平和,像平常一樣購買所需的生活用品,沒有任何人在搶購和囤積。
  • 立陶宛音樂與戲劇學院
    教育部認證  提供獎學金  提供預科 提供宿舍立陶宛●維爾紐斯院校簡介
  • 古波蘭:立陶宛君合國,建立
    波蘭立陶宛君合國的建立涅曼河流域的立陶宛人,原屬波羅底人的一支。十三世紀形成國家,第一任大公為明多夫格(1230-1264年)。十四世紀中葉,立陶宛成為東歐強國。奧裡格爾德大公時期(1345-1377年),立陶宛已經囊括了包括基輔在內的整個第聶伯河流域。
  • 立陶宛:手持鮮花迎開學
    9月1日,立陶宛2020-2021新學年正常開始。立陶宛總統瑙塞達日前表示,立陶宛中小學將正常開學,如有學校暴發新冠疫情,則這所學校可能重新恢復遠程教學。新華社發(阿爾弗雷達斯·普裡亞迪斯攝)9月1日,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學生手持鮮花參加開學典禮。
  • 立陶宛留學之常見問題
    我是高中生,想到立陶宛讀本科,有適合的學校嗎?答: 立陶宛本科課程大多以當地語言授課,想申請必須先學習當地語言通過語言考試。我是本科生,想申請立陶宛碩士,要怎麼找適合的科系?答: 立陶宛的碩士有一部分是英文授課,可於下列網站搜尋自己感興趣的科系:http://www.studyinlithuania.lt/en/study_programs/listing/degree.mastersstudies/language.english3. 英文太差怎麼辦?
  • 中國留學生立陶宛工作須知
    立陶宛留學資訊恭祝各位同學牛年大吉,屠鴨成功,砍獲offer!
  • 「高人氣」經濟學家當選立陶宛總統
    「高人氣」經濟學家當選立陶宛總統沈敏立陶宛總統選舉結果27日揭曉,獨立候選人、經濟學家吉塔納斯·瑙塞達擊敗中右翼黨派候選人、前財政部長因格麗達·希莫尼特,當選這個波羅的海國家新一任總統。瑙塞達在立陶宛仍是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時期長大,上世紀80年代畢業於維爾紐斯大學經濟學系。立陶宛1990年獨立後,瑙塞達前往德國曼海姆大學深造。他在競選中說,德國求學經歷持續影響他的經濟觀點,使他篤信「西方生活方式和市場經濟」。他的政治偶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和冷戰時期的美國總統隆納·雷根。
  • 「一帶一路」立陶宛電影展映開幕
    人民網6月2日北京電 (記者任姍姍)6月2日晚,「首藝聯·國際視野——『一帶一路』立陶宛電影展映」在北京美嘉歡樂影城(三裡屯店)舉行開幕儀式。 首都之星藝術影廳聯盟與立陶宛電影中心精心策劃此次影展,讓首都觀眾在影片中看到「一帶一路」參與國立陶宛的人文氣息與社會風貌。這是立陶宛影片在中國第一次集中亮相。
  • 立陶宛為什麼第一個,帶頭從蘇聯獨立出去?
    但是1991年,蘇聯徹底解體,而這一切是小國立陶宛最先開始的。在1990年,蘇聯解體前1年多的時間,立陶宛率先獨立,打開了蘇聯解體的多米諾骨牌。那麼問題來了,為何小國立陶宛,敢於第一個從蘇聯獨立?或者說立陶宛為何第一個帶頭獨立呢?其實這個要跟立陶宛的歷史說起,立陶宛從民族和語言風俗來看,更加接近西歐。
  • 留學國家簡介 | 立陶宛篇
    ① 維爾紐斯大學:維爾紐斯大學是立陶宛最大的大學,也是波羅的海三個國家(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內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目前在世界排名481-490位,在EECA地區排名第21位。它成立於1579年,現在大約有20, 900名註冊學生,其中包括近1250名國際學生。該校與合作院校籤署了150多項雙邊協議,並參與了伊拉斯謨+交流項目。
  • 史上最全,立陶宛經商全解析,必讀!
    今天的投創早知道,小立來和大家聊一聊在立陶宛經商的相關內容。下劃分享吧!,下面,小立帶大家了解關於立陶宛一些方面的優勢電腦知識立陶宛政府鼓勵立陶宛的學生儘早學習和提高現代商業世界所需的技能。世界銀行的營商環境報告將立陶宛在190個國家中排名第21位,在歐盟成員國中排名第10位。在全球排名中,立陶宛在財產登記方面排名第二,在合同執行方面排名第六。 歐盟標準立陶宛充滿活力和先進的商業領域符合所有歐盟標準。立陶宛已與包括中國,俄羅斯和美國在內的全球53個最大市場籤署了避免雙重徵稅的協議。
  • 立陶宛亞歷山德拉•斯圖爾金斯基斯大學校史簡介
    亞歷克桑德拉斯·斯塔金斯基斯大學是立陶宛的一所大學,在Akademija,西部的考納斯2011年從立陶宛農業大學改名。 2019年1月,該大學合併為Vytautas Magnus大學,並更名為農業學院。歷史重組立陶宛大學(考納斯)和Dotnuva農業學院的農學 – 林業系之後,農業學院於1924年9月3日在Dotnuva成立。 選舉了教授委員會和該學院的第一任理事P. Matulionis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