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對於這道高考題,我們也可以選擇B,原句可寫成:「I bought this radio here yesterday, but it won’t work.」這句話用漢語表達的話,就相當於說:「我昨天在你這兒買了一臺收音機,我怎麼用不了呢?」這表明收音機雖然不能正常使用,但不一定是壞了,可能是說話人自己不會使用這部收音機而已。
我的澳大利亞朋友也是這樣認為的,他的解釋如下:
「Won’t work」 implies the buyer has unsuccessfully tried several things. It might be used by someone who doesn’t understand how to make it work. 「Doesn’t work」 could be the same as 「won’t work」. (Won’t work表明買主嘗試著使用它,但是沒有成功。如果一個人不知道如何使它正常工作的話,就可能會使用won’t work來表達。Won’t work和doesn’t work的意義是差不多的。)
對於won’t work,我的美國朋友是這樣認為的:
The answer 「won’t work」 also seems appropriate for this context, there doesn’t seem to be a difference between 「won’t work」 and 「doesn’t work」. (在這個語境下,使用won’t work也是恰當的。這裡使用won’t work和doesn’t
work似乎沒什麼區別。)
由此可見,won’t work類似於doesn’t work,也可以作為正確答案,只不過區別在於:doesn’t work更客觀,強調收音機壞了;而won’t work只是表明說話人沒能使收音機正常工作。用won't work,接下去的對話可能是這樣的(老外提供的對話語境):
Customer: I bought this radio here yesterday, but it won’t work.
Assistant: Really, sir, how do you know that? Let's try plugging it in.
{Click} {Sound of music}
Assistant: There you are, sir, it will work.
顧客:昨兒個我在你這兒買了這個收音機,我怎麼弄不響呢?
店員:是嘛?那怎麼回事呢?咱們接上電源試試看。
(此時音樂響起)
店員:這不好了嘛!
分析到這裡,大家應該能夠體會到:要想深諳英語思維,絕非易事!這一道題能有這麼多不同的解讀,最主要的原因便是這個書面的句子脫離了活生生的語境。沒有語境,我們很難知道說話人到底要表達什麼意思。如果在真實的交際語境中,老外會藉助於確切的謂語形式(比如didn't work/doesn't work/won't work)來傳情達意,便不會有如此多模稜兩可的解讀,正如我的澳大利亞朋友最後所評論的那樣:
There isn’t really much of a difference between any of the responses. A native speaker would use any of them to get the message across. Any of the responses would convey the same message as an initial complaint. The response would only change if it related to some follow-up action. If we were to use the response as a reply, written or verbal, it could be influenced by any prior information. (這些選項之間其實沒有多大差別,英語為母語的人用其中任何一個都可以把他的意思交待清楚。上述選項任何一個都能夠傳達出投訴這一信息。至於具體使用哪一個,則與後面的行為有關。如果我們用選中的一個選項來作答的話——不論是書面語還是口頭語——都會受到上文信息的影響。)
但是,話說回來,如果不是真正精通英文,那麼對於老外所採用的didn't work/doesn't work/won't work,可能也不會精準地理解老外所潛含的言外之意及相關語境信息,到了漢語可能就只是譯成單一的「壞了」。在我看來,學英文,最終就是要像英語母語人那樣精準地理解語言形式(Language Form)與意義(Meaning)之間的微妙關係。只有達到這種境界,才能做到結合真實的交際語境而靈活地採用恰當的語言形式去「言傳心聲」,而不是「鸚鵡學舌」!
綜上所述,此處的最佳選項到底是A、B還是D,完全取決於真實的交際語境,而不是僅憑一個單句所提供的信息就能解決的。說到這裡,我想到了英語裡一句話:「A text taken out of context becomes a con.」這句話要是譯成大白話,就是:「脫離了語境來討論英語,簡直就是胡扯。」 我不禁想知道:有多少中國老師在教授英語的時候能做到不脫離語境呢?又有多少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是不脫離語境的呢?這種脫離語境的語言學習方式最終造成的後果是:我們只是讀懂英文句子的表面意思,而不會結合具體語境來靈活使用英語語言。很多口語稍好點的中國人脫口而出的可能是背誦的句子,而不是通過英語思維組織自己思想而形成的句子。這樣的英文,我稱之為「鸚鵡英語」,因為它們少了語言的靈魂——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