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語境文化的特徵是人們在交流過程中重視「語境」而非「內容」,而低語境文化則恰恰相反。有著豐厚文化底蘊的中國就處於高語境文化尖端,是東方文化的代表,美國及大部分北歐文化則處於低語境文化。這就充分體現了中方的「含蓄美」和西方的「簡約美」。
在文化中的高語境和低語境如同藝術形式中的陽春白雪和下裡巴人。簡言之,就是一個含蓄委婉,一個一目了然。我們當然不會將兩者一較高下,不同的歷史文化會形成不同的語境,這就是想要學習一門語言需要先深究其語言文化的原因。就最簡單的一點來說,通常我們在做一些難度並不高的英文閱讀理解時,會完美的錯過正確答案,這就體現了兩種文化差異,我們總是會用我們固定的思維方式字字斟酌,試圖揣摩出其言外之意,其實文章所表達的就在字面。
早年間聯合國教科文調查就指出,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就是漢語。除去其書寫方式的複雜外,對於低語境文化國家最難以琢磨的還是其蘊含在文字中幾千年的中華文化積澱。
日本就是一個極其「含蓄」的國家,其程度不亞於中國。在日常交流中對於美國人表達中的一句「sorry」,他們的表達方式也許就是「不好意思,真的十分抱歉,給您添麻煩了,請您以後多多關照…… 」。這種表達方式儘管繁瑣,卻能體現出其恭敬謙卑的文化傳統。而在日語中出自夏目漱石之手的「今晚夜色真美」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我愛你」,含蓄的日本人怎麼會直接說出「愛」這個字呢。同時,在日語中的「夏天結束了」,並不是僅僅只是想說夏天過去了,它也暗示著愛慕的心緒不了了之,這種語句的美感就充分體現了高語境文化的魅力所在。
高語境文化和低語境文化不僅僅是與語言相關的,比如美國與英國的語言都是英文,但卻處於不同的文化語境。YouGov Omnibus曾經做過一個小調查,給出一些句子,讓美國人和英國人一起解讀,結果顯示許多英國人看出了其中隱含的意思,而美國人卻渾然不知,這就體現了兩國之間的文化差異。拿最近中國網絡上很火的一個詞,由英文「interesting(有趣)」直接音譯為「因吹斯汀」的一個詞,英國人口中的「very interesting」可能並不是贊同的意思,而是在表達「瞎胡扯」,而這個詞在中國的「因吹斯汀」的社交軟體上的表情包中大部分表示的也是「無聊」而非真正「有趣」,蘊含了一種幽默詼諧的諷刺意味。
那麼為什麼會形成高低文化語境呢,更多的原因源自歷史文化的發展,越是社會階級複雜,越是會形成高語境文化,在存在上下等級的社會階層中,直言不諱對於下級來說是最避諱的一件事,同時這也避免了矛盾和衝突的發生,這種對於語言解讀的能力的傳承在社會發展中也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而美國這種很早就倡導自由平等的國家中,就更加傾向於簡潔易懂的表達方式。
文化的高語境和低語境也體現了文化的多樣性,在這個開放包容的時代中,不同語境文化的國家也在進行不斷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