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中的「高語境」和「低語境」你知道多少?

2020-12-17 早知歷史

高語境文化的特徵是人們在交流過程中重視「語境」而非「內容」,而低語境文化則恰恰相反。有著豐厚文化底蘊的中國就處於高語境文化尖端,是東方文化的代表,美國及大部分北歐文化則處於低語境文化。這就充分體現了中方的「含蓄美」和西方的「簡約美」。

在文化中的高語境和低語境如同藝術形式中的陽春白雪和下裡巴人。簡言之,就是一個含蓄委婉,一個一目了然。我們當然不會將兩者一較高下,不同的歷史文化會形成不同的語境,這就是想要學習一門語言需要先深究其語言文化的原因。就最簡單的一點來說,通常我們在做一些難度並不高的英文閱讀理解時,會完美的錯過正確答案,這就體現了兩種文化差異,我們總是會用我們固定的思維方式字字斟酌,試圖揣摩出其言外之意,其實文章所表達的就在字面。

早年間聯合國教科文調查就指出,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就是漢語。除去其書寫方式的複雜外,對於低語境文化國家最難以琢磨的還是其蘊含在文字中幾千年的中華文化積澱。

日本就是一個極其「含蓄」的國家,其程度不亞於中國。在日常交流中對於美國人表達中的一句「sorry」,他們的表達方式也許就是「不好意思,真的十分抱歉,給您添麻煩了,請您以後多多關照…… 」。這種表達方式儘管繁瑣,卻能體現出其恭敬謙卑的文化傳統。而在日語中出自夏目漱石之手的「今晚夜色真美」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我愛你」,含蓄的日本人怎麼會直接說出「愛」這個字呢。同時,在日語中的「夏天結束了」,並不是僅僅只是想說夏天過去了,它也暗示著愛慕的心緒不了了之,這種語句的美感就充分體現了高語境文化的魅力所在。

高語境文化和低語境文化不僅僅是與語言相關的,比如美國與英國的語言都是英文,但卻處於不同的文化語境。YouGov Omnibus曾經做過一個小調查,給出一些句子,讓美國人和英國人一起解讀,結果顯示許多英國人看出了其中隱含的意思,而美國人卻渾然不知,這就體現了兩國之間的文化差異。拿最近中國網絡上很火的一個詞,由英文「interesting(有趣)」直接音譯為「因吹斯汀」的一個詞,英國人口中的「very interesting」可能並不是贊同的意思,而是在表達「瞎胡扯」,而這個詞在中國的「因吹斯汀」的社交軟體上的表情包中大部分表示的也是「無聊」而非真正「有趣」,蘊含了一種幽默詼諧的諷刺意味。

那麼為什麼會形成高低文化語境呢,更多的原因源自歷史文化的發展,越是社會階級複雜,越是會形成高語境文化,在存在上下等級的社會階層中,直言不諱對於下級來說是最避諱的一件事,同時這也避免了矛盾和衝突的發生,這種對於語言解讀的能力的傳承在社會發展中也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而美國這種很早就倡導自由平等的國家中,就更加傾向於簡潔易懂的表達方式。

文化的高語境和低語境也體現了文化的多樣性,在這個開放包容的時代中,不同語境文化的國家也在進行不斷的融合。

相關焦點

  • 低語境文化下的當代中國高語境文化交際傳播
    【摘要】:文化與交際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美國人類學家霍爾在《超越文化》一書中首次根據交際時依靠語境程度的不同,把文化分為高語境文化和低語境文化。但是隨著國家間接觸日益頻繁,兩種語境文化之間相互影響加深。
  • 高語境與低語境交際中的隔閡及其傳播策略【2】
    「韜光養晦」之所以被西方曲解責難,一方面深刻反映了西方國家一些人士對華固有的政治戰略偏見和冷戰思維,另一方面也與國內對「韜光養晦」的翻譯和解釋存在疏漏與偏差有關。例如,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新世紀漢英大辭典》,就將「韜光養晦」翻譯為「hide one's capabilities and bide one's time」,這與美國《中國軍力報告》中的譯法幾乎一樣[5]。 2.尊重交際對象、維護對方面子。Brown和 Levinson提出了「面子保全論」(face-saving theory)。
  • 日常知識歸賦的語境敏感性
    皮尼洛斯(Nestor  Pinillos)[1]用實驗證明,主體的風險在知識歸賦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他認為,有的研究者之所以沒有發現風險在知識歸賦中的作用,是因為所提供的案例沒有固定所有與真理相關的因素,從而使受試者認為所提供的案例有不同的證據。為了檢驗這種看法,他設計了一種新的實驗範式。他問受試者:在低風險和高風險案例中,主體要收集多少證據才能有知識。
  • 翻譯中的認知功能語境模式
    【摘  要】翻譯是一個主客體互動體驗的過程,翻譯的語境理論應充分考察相關主客觀語境因素及其互動。結合功能語境理論和認知翻譯模式,我們提出翻譯中的語境因素應包含社會文化、交際情景和語篇上下文等客觀語境要素和社會認知與個人認知等主觀語境要素。
  • 新媒體時代的語境解讀
    正是在這種「深刻影響」和「重新構型」的過程中,形成了信息化社會裡一種獨特的言行環境和闡釋背景――新媒體語境,「這意味著一種新的認知框架和價值安排:新媒體介入下的話語表達、社會性格和文化形態」[3]。 從認識論的角度來看,新媒體語境也可以擴展到一種思維框架、一種理論範式以及一定的社會、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諸多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聯繫,就如同託馬斯?
  • 字幕翻譯語境的重要性
    基於這樣的背景,字幕翻譯也越來越普遍,在字幕翻譯中,語境有著怎樣的作用呢?字幕專業翻譯公司的小編和大家一起聊聊這件事情。幕翻譯語境的重要性語境是語言的基礎語境通俗的理解的話,就是語言所處的環境,對語言的語義起決定性作用。一般而言,語境可以是清晰明了,直接由上下文決定的;可以是隱蔽模糊,隱藏在已經說過的話中的;還可以是寓於情境中,由時代背景決定的。
  • 如何在英語學習中掌握語境呢
    教孩子學習英語,家長會選擇培訓和輔導。怎麼判斷和選擇呢?如果看不到判斷的標準,學習的目標,就不知道怎麼選擇。有時候,孩子雖然在讀,如果沒去思考,即使有了收穫也不知道,何況還有不足之處呢。在少兒英語學習中,遇到了困難,並不是英語難,而是自己的問題。
  • 怎麼樣才能掌握英語的語境呢
    英語閱讀中,要理解語言內容。在思考方式上去看,就知道。面對同一句話,家長可以問孩子,是什麼意思。能夠思考多少,就回答多少,回答的就是對語境的理解。回答的並不是句子,而是句子含義。就像讀一句英語,聽一句發音,都是藉助於這些外在表現,去理解內在的含義。所以英語單詞,就像腳一樣,思維支配的,想著朝哪個方向走,腳就會朝哪個方向去。平時練習單詞,如果只去操作發音和拼寫,對應詞義的記憶。
  • 語境取義 | 火鉗劉明
    語境取義 vs 全靠字典義時有學生吐槽未能及時識破語境限制條件,以及語境中的詞義,只能依賴詞彙在字典中的定義,來理解具體的文章中的詞義。
  • 如何給孩子創造一個地道的英語語境?
    走進一個個原版故事,你實際上就已經置身於英語語境中了,可以跟故事裡的英國小朋友「生活」在一個「英語世界」裡,一起玩遊戲、一起上學、一起去歷險,一起體驗西方文化,一起成長……孩子在其中不僅能夠學到原汁原味的表達,還能夠從中學文化、積累語境,學會英語思維。理解、吸收語境創設語境之後,怎麼讓孩子像海綿一樣,吸收語境裡的表達呢?一方面,家長們要給孩子餵足了料。
  • 「不忘初心」的詞源語境與文化意蘊
    當時翻譯佛經,用詞常依託中文經典中的成語典故。所以,「不忘初心」可能有更早的漢語文獻詞源。第三,佛教語境中的初心,雖然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志向,但是佛學語境中的志向更強調一種對世俗世界的出離心,並不強調對歷史使命的擔當和現實倫理義務的責任。故從語義上說,作為當今政治話語的「不忘初心」,與佛教文獻中的所指亦相去甚遠。
  • 主題語境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從這幾個方面來展開?
    既為高考服務,也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文化及思維。我們要在教學實踐中運用最行之有效的、最符合教學實踐、最實用、最高效的語境主題的教學策略,使高中英語教學中更加豐富多彩,促進學生英語能力和英語素養的提高。在實踐教學中我們如何改變教學策略?如何與教材對接?如何與課程內容和要求對接?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地?
  • 消費主義、歷史語境與當代青年文化思潮
    消費主義作為當代青年文化思潮之一,不單純是一種影響—反應的關係,需將其放置在轉型中國的複雜語境中,一方面解讀青年文化及其價值觀念在消費主義體系中的呈現方式; 另一方面,也從中探討中國消費主義文化自身的運行邏輯。
  • 如何運用語境知識理解英語四級單詞
    有人將語境分為狹義語境和廣義語境。狹義語境所涉及到的是交際過程的語言因素,而廣義語境則是非語言因素的總括,包括了語言以外的所有方面。   詞彙是語言的基本要素 ,詞彙依存於語境並受之影響。只有在語境中學習詞彙,才能掌握其確切意義, 靈活地進行語言交際。   1.利用語境理解詞彙的外延意義   英語存在著許多一詞多義的現象。
  • 句子與語境:從「收音機壞了」的英文表達談起(二)
    如果一個人不知道如何使它正常工作的話,就可能會使用won’t work來表達。Won’t work和doesn’t work的意義是差不多的。)顧客:昨兒個我在你這兒買了這個收音機,我怎麼弄不響呢?店員:是嘛?那怎麼回事呢?咱們接上電源試試看。(此時音樂響起)店員:這不好了嘛!分析到這裡,大家應該能夠體會到:要想深諳英語思維,絕非易事!這一道題能有這麼多不同的解讀,最主要的原因便是這個書面的句子脫離了活生生的語境。
  • 谷歌展示谷歌助手新功能:實時翻譯和語境理解
    (原標題:谷歌展示谷歌助手多項新功能:實時翻譯和語境理解)
  • 英語四級考試閱讀運用語境知識理解單詞
    有人將語境分為狹義語境和廣義語境。狹義語境所涉及到的是交際過程的語言因素,而廣義語境則是非語言因素的總括,包括了語言以外的所有方面。  詞彙是語言的基本要素 ,詞彙依存於語境並受之影響。只有在語境中學習詞彙,才能掌握其確切意義, 靈活地進行語言交際。  1.利用語境理解詞彙的外延意義  英語存在著許多一詞多義的現象。
  • 口語中「hold」不同的語境用法,不同的語境,意思不一樣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學習下口語中常用的hold的用法,在我們日常生活中hold住可是超高頻出現喲,但是英語口語中hold真正的用法是怎麼樣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下。hold本意就是我們常說的「hold住」的意思,就是「拿著、握著、支撐」。
  • 現代神話學丨「蘇俄轉播」和21世紀中文語境俄羅斯文化擬像
    俄羅斯從普希金到蘇聯建立之前的文學成就,經20世紀的翻譯工作已成為「世界名著」建構的一部分,也伴隨著英語國家為數眾多的改編演繹,連帶俄語的陌生共同創造一種純粹「異域性」甚至「東方學」式的獵奇式的俄羅斯或者斯拉夫文化形象。這些元素是對俄羅斯文化藝術遺產符號性的讀解和提取,在中文翻譯語境和歐美視角共同組成的「去意識形態化」的情境下組成了「民俗性」的形象,也自然導向大眾文化和商業成就。
  • 教學一線 | 不同語境中的目標詞彙教學
    讓學生讀馬雲在《新農村教育家》頒獎典禮說的一段話,引出sharing的話題,呼籲青少年也要關心貧困孩子的學習生活,同時語境中出現目標詞彙,為最後的語言輸出做好鋪墊。設計意圖:用所學詞彙代替短文中的新詞彙,能夠幫助學生在語境中掌握新的詞彙,同時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社會各界對貧困地區的關注和幫助。Reading (II)學生活動:讀下面的短文,小組討論回答下面的問題。設計意圖:詞彙的復現是指學習者在各種語境中重複接觸目標詞彙。通過讀後的兩個問題,引導學生用文章裡的目標詞彙回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