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來論】只能塞牙縫的選舉補助款,到底該不該發?

2021-02-13 華廣網

是不是很諷刺?

 

拋開那些政治陰謀不論,選舉補助款的存在,確實對窮黨、小黨有幫助,不過,施明德在2015年倡議取消選舉補助款,理由是「國庫」短缺,以及「有人拿補助款買別墅」。

近日,「臺灣警消聯盟」執行長投書媒體,呼籲各政黨放棄選舉補助費,理由是: 1. 民進黨現在太肥,不應再受補助。2. 民進黨做不好,還拿納稅人的錢,民眾等於助紂為虐。3. 小黨根本跨不過門檻,領不到,此法形同「強者恆強,弱者恆弱」。

看利弊得失,要先確認臺灣想走什麼樣的政黨路線,是繼續走兩大黨制,還是要走多黨制?檢查二十多年來的臺灣政治,兩黨都陷於舊思維以及金權政治結構裡,故而都得不到多數人民的信任,那麼,走向多黨制才是正確的改革方向。因此,將選制改變成適合小黨生存方為正途。這麼看來,選舉補助款有其存在必要。

 

不過,如「警消聯盟」執行長所言,就算選舉補助款存在,小黨也不見得拿得到,使得大者恆大,這就是問題的核心了。

 

舉例,如果臺當局補助50萬,規定選舉經費上限為100萬,加上參選人再貼50萬完成競選,無論參選人有多財大氣粗,只要所有人公平一致,小黨甚至無黨籍個人就可避免被大黨的龐大資金所排擠。

 

事實上,臺灣選制有設定所謂選舉經費上限。例如今年選舉,「中選會」近日公布各縣市首長選舉經費,六都在8-9千萬間,唯新北市人口多,為1億581萬,其餘縣市大約在3-4千萬左右,各縣市議員的法定經費上限則在900萬至2千萬之間。

 

問題在於,有選舉經費上限與申報規定沒錯,但是沒有罰則!有規定沒罰則,與沒規定的差距只有一根手指的距離好嗎?

 

故而,財大氣粗者,或有財團支持者,動輒砸數千萬參選,那些只有一百萬預算者,等於把錢丟到水裡。再者,就算有罰則,仍有許多手法可大幅壓低申報數字。例如,捐助者根本不必捐現金,直接免費給參選人廣告牆面一整年,這價值往往就超過千萬。能稽核嗎?不能,我就免費幫某參選人打廣告不行嗎?

 

要保障小黨的平等參政權,在選制上要有大幅度的更動。例如,宣傳廣告要有詳細規範,看板只能張貼在某幾處,街頭不可插旗幟,造勢活動限制只能辦一場,降低競選經費上限,浮動的補助款金額,諸如此類,有這些措施在,並訂出罰則,才能有效抑制浮濫的競選文宣與不公平的砸錢競爭。

 

話說回來,目前臺灣的金權政治結構,早已是擁資源者勝,寡資源者敗,各種地方派系、政商關係錯綜複雜,要將選舉制度改成有利於新興的小黨,甚至拒絕金權政治的小黨,等於擋了既得利益者的財路,檯面上的政客政黨能有多少支持選制改革?

 

說穿了,大部分民眾都討厭國、民兩黨,但這兩個黨佔據了絕大部分的政治資源和媒體關注,他們會想改革對自己有利的選制嗎?別看國民黨現在好像一窮二白,只要目前有利於大黨的選制不改變,就有人會拿出資源來押寶國民黨,因為民進黨不行了,就是換國民黨玩兒,沒有第三個選擇。若非如此,國民黨在2016年黨產被凍結時就已解散,哪可能每個月還能籌到3千萬養整個黨?

 

說到這兒,柯文哲這種沒加入政黨的人,是不是補助款就屬於私人的?答案是: 是的。

 

一般而言,有所屬政黨的當選人,會將補助款部分給其所屬政黨,其餘不是捐做公益,就是挹注相關基金會。蔡英文在2012年敗選後,用選舉補助款成立「小英基金會」,聲稱專款資助教育、醫療與地方制府的政策研究上。1996年李登輝、連戰勝選,以選舉補助款成立「李連基金會」,聲稱用在教育。2000年連戰、蕭萬長敗選,選舉補助款全數捐入黨庫,並由國民黨專款並加碼成立智庫。2004年連戰、宋楚瑜敗選,在選舉補助款怎麼分的問題上有所糾紛。馬英九兩次「總統」選舉的選舉補助款,全數入國民黨黨庫。2000年、2004年陳水扁呂秀蓮勝選,全捐給民進黨。2008年謝長廷、蘇貞昌敗選,留兩千萬給競選總部,其餘1.4億元捐給民進黨。

 

柯文哲2014年所得2561萬9490元的選舉補助款,全部存入私人存摺。後來聲稱捐出1547萬,補選舉相關支出987萬,繳監察院罰款61萬,全部用完。

 

另一個比較特別的例子是,1994年趙少康代表新黨參選臺北市長敗選,用選舉補助款加上政治獻金成立了「飛碟電臺」,離開政壇改搞媒體至今。當時新黨與趙少康也有過糾紛。

 

總而言之,選舉補助款在目前選舉文化裡,對大黨而言不過九牛一毛,對小黨而言,就算拿得到用處也不大,因為大黨參選人的真實選舉花費遠高於這筆款項。除非大舉限制選舉活動花費,否則這筆錢對誰而言的意義都不大。

 

 

 

相關焦點

  • 錢錢錢,選舉政治就是個錢坑
    透過選舉從政,大約都是從地方基層做起,民代、裡長(相當於大陸的居委會主任)皆選舉產生,其來源有政治家族、地方勢力、政治線記者與一般庶民等。在比例上,當然是前兩項為最多。一般人若不走裡長路線,另外一種起點,是從民代助理做起,例如太陽花獨青,就是進入政黨後,做民代助理邁向從政之路。論實質影響力,要到縣市議員這個等級,才算是個政治角色。
  • 臺灣「大選」亂象頻發 選舉賭盤和賄選屢禁不絕
    新華社臺北12月25日電(記者查文曄 吳濟海)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和民意代表選舉投票進入倒計時,各種亂象頻發,警方破獲多起地下賭盤與賄選等案件。經查,該犯罪嫌疑人自今年5月起經營網絡運動彩票,提供網絡平臺讓不特定人士下注籤賭,還在通訊軟體中提供選舉賭盤籤賭,經查下注金額達1000多萬元。新北市警方近日破獲該市今年首宗選舉賭盤案,23歲劉姓男子通過通訊軟體創設群組,拉友人加入下注選舉賭盤,兩個月來收注100多萬元。
  • 看著都累,為什麼臺灣一年到頭總在忙選舉?
    不只是今年,回顧去年鬧騰了一整年的「九合一」選舉,幾乎也是從年頭到年尾,牢牢佔據所有媒體焦點,想想島內政客今年又在為明年的「立委」和領導人選舉打破頭,感覺足足兩年時間臺灣幾乎光拼選舉了,島內新聞媒體也長篇累牘地報導,樂此不疲。  今年從年初到現在,藍綠兩陣營從黨內初選開始,就各種「歹戲爆棚」,小小一個臺灣島,幾個候選人明戰暗戰無數,哪有時間幹正事?
  • 聯合報:臺灣到底該向誰要幸福?
    中新網5月12日電 臺灣《聯合報》12日文章表示,儘管聯合國評比全球幸福指數,臺灣地區排第38名,算是前段班,不僅比去年進步四名,但臺灣人民卻不覺得幸福。到底該向誰爭取更大的幸福?向上天要?上天的確給臺灣的不夠多:3300萬人擠在一個海島上,偏偏大部分又是高聳崎嶇的峻岭山丘,發展空間狹窄。
  • 只能換來嘲笑罷了
    只能換來嘲笑罷了 2019年01月25日 16:1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此話立刻遭到臺灣文化大學新聞系主任胡幼偉的回應:去年「九合一」選舉,大家已經見識過,論兇狠,蔡絕對沒有選民來得兇狠。他還說,不信邪的話,明年領導人和「立委」選舉時,可以再見識一次,看看是民進黨比較狠,還是選民比較狠。
  • 臺灣地區選舉
    (三)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共34人。前項第一款依各直轄市、縣市人口比例分配,並按應選名額劃分同額選舉區選出之。第三款依政黨名單投票選舉之,由獲得百分之五以上政黨選舉票之政黨依得票比率選出之,各政黨當選名單中,婦女不得低於二分之一。
  • 臺中市鄰長增交通補助 胡志強:非關選舉
    華夏經緯網6月1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中市鄰長交通費將從8月起增加,臺中市長胡志強16日說,與選舉無關,而是市議會跨黨派議員聯署通過的。    據報導,臺中市鄰長每個月交通補助費將從原來的1000元(新臺幣,下同)提高到2000元,臺中市議員曾朝榮16日在市議會質詢時,質疑市政府是為年底選舉而提高這項補助。
  • 電動機車不補助了? 臺網友突破盲點開酸
    近期傳出電動機車補助無預警關閉,臺灣經濟部門「工業局」響應,補助款已經用完,所以才「暫時」關閉申請補助,目前仍在爭取預算中,但可能會對電動機車銷售造成極大影響。電動機車品牌Gogoro則是回應「這是過渡期啦」。消息一出,引起不少網友在PTT上熱烈討論,其中不少人突破盲點開酸,「放心吧,選舉前不可能停止補助的」。
  • 該享受的補助金進不了帳
    11月29日,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永安鎮紀委書記劉太平剛到得漢城村,村民賈維瓊便過來向他道謝,還給他翻看打款到卡的記錄,「劉書記,謝謝您!我家地力補助款打到卡上了,一分不少正好451.6元。」劉太平請她坐過來,雙方交談一番才知曉,賈維瓊是得漢城村村民,全家都在浙江開化打工,前兩天剛回來參加侄女婚禮,偶然得知娘家大哥收到了今年地力補助款,她也準備取出這筆錢去買化肥,誰知今天她一查帳,居然沒有這筆錢。這可把她惹急了,趕緊跑過來討說法。「賈大姐先別急,鎮紀委一定幫你追回來。」
  • 臺灣與大陸,到底誰「不在乎」?
    臺灣《中央日報》今天的一篇文章吸引了筆者關注。文章寫道:2016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與過去的大選很不一樣。從1996年臺灣第一次開始選舉領導人,大陸就很關心誰來執政,但這一次雖然關心,卻有那麼一股不在乎誰執政的味道。
  • 發補助要排富!齊頭式發錢 柯文哲:沒腦袋政策
    臺北市長柯文哲18日稱仍在發重陽敬老金的作法,是「買票討好選民」,引發各縣市首長跳腳;嘉義縣長張花冠也反嗆,臺北市提供育兒津貼及保母津貼,也可以被視為買票。柯文哲說,明年要推出的私幼補助一定會排富、有戶籍限制、有退場機制,「不是沒有管制齊頭式的發錢」,這樣就是沒有腦袋的政策。
  • 臺灣「大選」政黨競選補助 公庫8年共付41億
    臺灣地區領導人競選經費補助政黨票競選補助區域暨原住民「立委」補助。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灣地區選制自2008年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後,始有政黨競選補助金制度,若政黨票得票率超過5%,該政黨可領取每票50元(新臺幣,下同)的競選補助,並可連領4年。
  • 2018臺灣縣市長選舉 民進黨最該憂心臺中市
    蔡英文中國臺灣網2月12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中市長選戰,國民黨初選民調結果9日出爐,國民黨「立委」盧秀燕以0.616%些微差距險勝江啟臣,臺中市長林佳龍對決盧秀燕態勢成形。同日公布的「2018臺中市長選舉民調」顯示,林佳龍支持度落後盧秀燕1.8%,選情首度出現翻轉。有媒體分析,年底「九合一」選舉縣市長部分,民進黨最該憂心的就是臺中市。臺「立法院」去年「修法」鬆綁「公投提案」門坎,今年至今已經出現了10多個「公投案」要與年底「九合一」地方選舉一起舉行,連臺北市長柯文哲都說政治效應很難評估。
  • 校車財政專項補助資金到底該給誰?
    對於記者提出的這些實際經營校車的車主是否有權享受政策補助,隆興公司是否應該給這些車主發放補助,以及教育行政部門對撥付給隆興公司的資金使用是否有相關管理規定,是否掌握該公司的補助資金使用情況,資金的使用是否有有效監督等問題,叢曉紅說:「這些都是隆興公司的內部分配問題。教育局只和企業說話,不和車主說話。教育局的監管延伸不到企業內部。
  • 施明德籲砍補助款 批蔡英文:還玩小豬太矯情
    施明德指出,有很多「政治肥貓」參選,只為貪圖龐大的補助款,呼籲臺「立法院」修「法」砍掉補助款。記者陳易辰/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擬獨立參選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的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昨表示,很多「政治肥貓」參選,只為貪圖龐大的政治補助款,呼籲臺「立法院」修「法」砍掉個人補助款。過去候選人募款困難,但現在時空背景不同,誰可能贏,就得到企業更多捐款,民進黨參選人蔡英文「如果還在玩小豬的話,就太矯情了」。
  • 2018臺灣地方選舉| 國民黨徐巧芯:沒了黨產的國民黨該如何選舉?
    11月24日,2018臺灣地方選舉正式開始投票。除了讓人激動的「韓國瑜熱」外,這次選舉,國民黨也特別關注年輕人,並在政策上對年輕「候選人」給予支持。我們也期待本次選舉,這些「首選族」能夠取得成功。 本文為觀察者網「選舉新勢力」系列報導第八篇。受訪者為前「總統」馬英九辦公室的發言人、臺北市松山-信義區的市「議員」候選人徐巧芯。
  • 臺灣音樂人有補助,內地音樂人還只能「美強慘」?
    在內地獨立音樂人紛紛靠短視頻、線上直播自救的時候,殊不知對岸的很大一部分臺灣音樂人已經實現了"補助自由"。近日,臺灣文化部門陸續公布了2020年的音樂補助名單,包括林生祥、康士坦的變化球等數十組音樂人將得到金額從數萬到數百萬臺幣不等的補助金。
  • 2018是選舉年還是政治災難年?
    去年強渡關山的4200億(新臺幣,下同)前瞻基礎建設計劃,許多預算正好趕在今年選舉之前發包動工,讓地方選民「有感」。當時,外界批評其中許多建設計劃太過瑣碎及分散,甚至已經不符國際潮流,但蔡當局仍不顧一切強行注入社會資源。原因無他,從選舉的角度看,這些計劃都是能為民進黨帶來巨額「回報」的投資。至於若來日難以為繼而變成蚊子建設,就留給後人收拾,反正自己的「收益」已先落袋為安。
  • 臺灣選舉中的「奧步」是什麼?
    在臺灣選舉的語境下出現,通常是指代通過炮製醜聞、製造事故等來騙取選民支持自己、厭惡對手的不道德競爭手段。簡單地用普通話中的一個常用詞來概括,就是「陰招」。1月7日,韓國瑜競選辦公室舉辦記者會,以話劇形式演繹奧步,諷刺民進黨。韓辦工作人員親自上陣扮演,表現了「苦肉計」、「變臉技術」、「半路認親」、「終極抹紅」四種代表性手段。
  • 臺灣花蓮縣縣長選舉再透視
    主持人 李峰: 臺灣花蓮縣縣長補選之後,國親兩黨已決定乘勝前進,而民進黨則在總結教訓,重擬「大選」策略,那麼各方如何來看待這次花蓮選舉,民進黨和國親聯盟下一步將如何調整選舉策略,就這一話題,今天我們的演播室請到了兩位嘉賓,他們是社科院臺灣研究所所長助理朱衛東教授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黃嘉樹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