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黨車投票明天舉行,這次共有18個政黨提名不分區候選人,是歷年最多的一次,超長的選票採用彩色印刷,方便辨識。(王爵暐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灣地區領導人競選經費補助政黨票競選補助區域暨原住民「立委」補助。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灣地區選制自2008年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後,始有政黨競選補助金制度,若政黨票得票率超過5%,該政黨可領取每票50元(新臺幣,下同)的競選補助,並可連領4年。回顧第2008年7屆「立委」選舉,只有國民黨、民進黨通過門坎,至2012年第8屆「立委」選舉,除了傳統藍、綠兩黨外,另有臺聯、親民黨突圍;據統計,2008年迄今,公庫補助上述政黨就高達41億8829萬元。
為保障多元參政,臺「立法院」去年三讀通過《「公職人員選罷法」》修正案,將政黨補助金門坎自原先的5%下修至3.5%,新制將於今年「大選」首度實施。本次全臺不分區及僑選「立委」一共有18個政黨登記角逐席次,一般預料能突破的小黨可望增加。
臺「中選會」官員表示,「中選會」每年編列約6億元的政黨補助金,但因開票結果尚未出爐,不敢斷言實際支出金額是否增加,屆時若有小黨得票率能順利突破3.5%而增加支出,將以臺「行政院」第二預備金支應。
以2008年「立委」選舉為例,國民黨及民進黨的政黨票得票率分別是51.2%、36.9%,每年可分別領取2億5054萬元及1億8050萬元;再以2012年「立委」選舉相比,當時除了既有藍綠兩黨外,臺聯黨及親民黨亦通過5%的政黨補助高門坎,國、民、親、臺聯黨可每年請領2億9316萬元、2億2782萬元、5893萬元及3610萬元。
全臺選舉包含臺灣地區領導人暨「立委」選舉,除了政黨的競選補助外,臺當局另提供臺灣地區領導人、區域及原住民「立委」每票30元的個人選票補助金。
據統計,2008年及2012年「大選」競選經費總計達7億8409萬元;2008年及2012年區域及原住民「立委」競選補助,大約有6億6815萬元。
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部分,若以政黨別細分,2008年國民黨「馬蕭配」領2.3億元、民進黨「長昌配」則領1.6億元;2012年國民黨「馬吳配」領2億元、民進黨「英嘉配」領1.8億元。
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責任編輯:邱夢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