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何時吃飯以及吃多少是屬於生活方式的影響因素,它也是進行自我健康狀態調整的重要因素。一直以來,營養學家都告訴大家,為了維持體內的血糖穩定和抑制飢餓,人們應該少食多餐。但是最近一兩年,新的研究和理論卻告訴人們,每日保持較長的禁食時間是有利於健康的,那麼這兩種說法各自的依據是什麼?人們又該用哪種理論知道自己的飲食呢?
少食多餐
健身界一直推崇少食多餐可以穩定血糖,提高基礎代謝,對於想要保持良好的體重有著積極相關作用。(擔憂更多的研究說是因為加入了運動這個因素進去,所以相關性並不是十分的明顯。)以及一些有著消化道疾病的人群,一般不怎麼適合多食少餐,一次的大量的進食會給消化系統增加很多壓力,不管是各種消化酶的分泌還是各個器官的配合運作都是有著極大能耗,胃酸,膽汁等分泌不足影響消化,影響營養吸收和代謝。少食多餐對患有代謝性疾病的人群調節血糖水平有幫助,尤其進食低升糖指數的食物,將血糖維持在一個平衡點上對胰島素調節有問題的人群十分有幫助。
但是高頻率的進食,少食多餐。也就是沒有讓胃在下一次進食前排空,那麼胃飢餓素得不到最大化的釋放,會顯著抑制胃飢餓素的作用。胃飢餓素是主要的飢餓激素(胰島素、皮質醇、瘦素、胃飢餓素等),當胃排空的時候,它由胃壁細胞和腸壁中特定細胞釋放出來到血液循環之中,當血糖水平低的時候,胃飢餓素也可由胰腺產生。胃飢餓素進入大腦並激活下丘腦中的NPY神經元,刺激飢餓的產生。胃飢餓素會刺激生長激素的生成,也在調節腸胃蠕動,胃酸分泌,多種激素分泌(胰島素、瘦素……)都有著相關的影響。胃飢餓素也能促進主要淋巴器官(骨髓和胸腺)中的淋巴細胞的發育,而其有著強大的抗炎、免疫作用。由於胃飢餓素是生長激素分泌的強烈刺激物,他可以調節營養儲備,分配營養進行生長修復等過程聯繫起來,胃飢餓素還可以激活體內的幾種抗炎的通路,促進細胞再生修復,這個過程尤其見於胃腸道內。
限制進食時間
由全美抗衰老協會所領導的科學家們表示,少食多餐,往往會損害你的整體健康與壽命。通過對老鼠的研究,研究人員們發現,那些很久才進食一次的老鼠通常比經常吃零食的老鼠更為健康。
無論老鼠們消耗什麼食物或飲料,在兩餐之間間隔期更長的老鼠,會更晚患上與年齡有關的疾病,並且擁有更為健康的血糖水平。具有爭議的是,他們發現如果老鼠每天只吃一頓,就會活得最久。
這一發現目前已發表於《Cell Metabolism》期刊,並對每隔幾個小時吃點零食與飯菜的流行節食法提出了質疑。
這兩種飲食方式哪種更好目前尚沒有定論,但對於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群來說,少食多餐是必須的手段,而對於身體健康的成年人,不妨使用限制飲食時間的方式來控制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