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土壤,"耕田樂"為發展生態農業踐行

2020-12-17 中國視窗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環境汙染問題愈發嚴重,其中,土壤汙染尤為突出。化學農藥長期過量使用,但有效利用率不足30%,造成土壤板結問題日益嚴重,且導致食品中存在大量有害殘留。而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環節,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已經勢在必行,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模式,必將是未來中國農業發展的主旋律。在這一背景下,吉林省沃億佳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立足市場,推出了生態增效肥料「耕田樂」,在推進生態農業發展的同時,爭做生態農業的踐行者。

為進一步推進生態農業領域的發展進程,11月3日,吉林省沃億佳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耕田樂2019-2020年度巔峰盛會」在長春隆重舉辦。本次會議總結了沃億佳公司一年來在全國各地發展的經驗,回顧2019年所取得的輝煌,一起展望更加美好的2020年,並為今後的實踐道路指明了方向,會議圍繞「飛凌萬裡耕田樂,精英齊聚沃億佳」的主題,對於國家倡導農業綠色發展起到了良好的、積極的推進作用。

吉林省雙遼市市長王忠源為大會致辭,市政府辦公室主任張奎俊、市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張常寶等參加了開幕式。吉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院長高強出席本次峰會,並為參會代表詳細介紹當前土壤肥力狀況及目前農民施肥存在的問題,講解化肥減施增效技術,倡導參會代表響應國家號召,保護土壤生態,大力發展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農業。

據悉,本次參會代表都是奮鬥在農業生產第一線的農資人員。會上,「耕田樂」品牌創始人、吉林省沃億佳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田耕介紹了農業生產現狀,並針對當前農業形式做出了清晰透徹的講解,詳細剖析了減施增效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他呼籲,參會代表們有責任也有義務應該為自己服務的家鄉插上「生態農業」的大旗,要從自身做起,儘快改變傳統種植模式,帶領身邊農戶走上生態、綠色的致富之路。他表示,在新的一年裡,公司將繼續與各位經銷商朋友深度合作,深度開發市場,使耕田樂的宣傳、推廣、銷售全面開花,深入人心。讓耕田樂成為農民朋友增收的保障和希望。為我國大農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用文化與科技譜寫一曲、生態農業、健康中國的時代頌歌。

「『耕田樂』系列產品,富含多種有機酸、肽類等營養元素,可以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和生物活性,有力促進植物生長,達到增加作物產量、提高作物品質的目的,這也是目前發展生態農業的『突破』。」吉林省沃億佳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全喜軍說。

整個會議進程中,參會代表情緒高漲,積極探討我國農業領域未來的綠色可持續發展趨勢和方向。部分參會代表上臺交流和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經驗,他們紛紛表示,使用過「耕田樂」產品的農戶,糧食作物普遍增產10%-20%,經濟作物普遍增產30-50%,切實有效的增產效果受到農民群眾的一致青睞。會後,參會代表一致表示,將會為我國農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做出自己應盡的貢獻,努力成為當地生態農業的倡導者和踐行者。

作為一家集生態增效肥料研發、生產於一體的大型農業企業,吉林省沃億佳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一直致力於肥料減施增效,農作物增產提質,全方位倡導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朝陽生態農業,爭創綠色可持續發展型農業的領航者。多年來,該公司與國內多所農業院校、農業科研單位合作,積極將科研成果轉化,推廣高效綠色種植技術和高效施肥技術,為農業生產的增產提質、減施增效做出了突出貢獻。旗下的生態增效肥料「耕田樂」暢銷全國,受到廣大經銷商和農民朋友的一致好評。(謝雲松)

[責任編輯:呂紅玉]

相關焦點

  • 生物炭土壤改良技術助力上海農業綠色發展
    為進一步推進上海農業綠色發展,為本市農業朝著「資源更節約、環境更友好、土壤更健康、食品更安全」方向持續發展助力,生物炭土壤改良技術暨上海農業綠色發展研討會今日在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舉行。本次會議重點聚焦生物炭土壤改良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推動上海土壤改良技術成果轉化與生物炭改良材料的產業化發展。
  • 土壤改良的方法有哪些?
    什麼是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針對土壤的不良質地和結構,採取相應的物理、生物或化學措施,改善土壤性狀,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產量,以及改善人類生存土壤環境的過程。為什麼要進行土壤改良?玉米收割期過後,秸稈如山堆壘,卻成為了無用之物,我們按噸的計價單位將農田廢棄的秸稈收集起來進行深加工,農民同時多了一份收入收益,樂而為之.秸稈炭化還田處理的秸稈量是巨大的,不像是用秸稈做飼料,做餐具的「小打小鬧」,我們要做的是直截了當的瓦解其龐大的廢棄身軀,使其變成利國利民的土壤良藥。
  • 【人物專訪】踐行中醫農業 助力生態種養 ——專訪江西瑞博特生物...
    近四十年石化農業的大發展,雖然產量和效益暫時滿足了人們的需求,但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地和生態環境卻遭受嚴重的破壞,造成土壤地力嚴重下降,營養失衡。江西瑞博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董事長章根平的帶領下,致力於用中醫農業的模式探索土壤修復和生態種植,專注於把中醫原理、方法應用在微生物生態肥的研發和推廣上,給農業和農民帶來了不一樣的喜悅。
  • 覃塘區發展生態農業,助力鄉村振興建設
    ▲大嶺鄉金沙村生態水果種植示範基地標牌該項目是覃塘區發展生態農業的生動實踐。◆項目建立並運行蠶糞無害化處理體系,通過種養結合種養結合無害化處理蠶糞,為基地提供製造有機肥100多噸,減少化肥施用量,解決金沙村2000多畝桑園養蠶廢料處理問題,減少生產投入30多萬元,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和水果品質。
  • 北方稀土土壤改良課題:鹽鹼地變身希望的田野
    而今,作為世界聞名、中國領軍的稀土企業,北方稀土循著國家導向和地方政府指引,通過稀土冶煉分離副產品資源綜合利用生產土壤改良劑,在降低稀土冶煉生產成本的同時,還幫助地方政府有效緩解沿黃周邊土地鹽鹼化、耕地撂荒等困局。2019年9月18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在「農業大省」河南召開。
  • ...惠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運用高科技為現代生態農業發展添加了活力
    這種以高科技為支撐的運行模式,不但徹底解決了養殖業對環境的汙染,將動物糞便100%轉化為昆蟲高蛋白及高效緩釋有機肥,完全實現了畜禽糞汙的資源化、無害化利用,而且還可以有效降低植物的各類農殘和重金屬含量,提高農產品的品質,解決了農產品的食用安全問題。這一先進的無害化、資源化生態化循環經濟模式得到了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的高度認可,並稱這項技術走在了世界前列。
  • 響應一號文件發展生態農業 三聚環保承建400萬畝農業示範區
    分析指出,三聚環保新興業務保持高速發展,在生態農業不斷發力,2019年將承接400萬畝「農作物秸稈炭化改土培肥」綠色農業生產試驗示範區的建設。公告顯示,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三聚環保對公司傳統化石能源業務進行戰略調整,如逐步減少對外承接項目建設工作,加強和大型國有石油公司的合作等。
  • 簡單有效的土壤改良增產的方法分享!
    #土壤改良#近幾年土壤問題越來越多,大多數是因為不合理耕作、亂施肥造成的,有什麼方法是有效的改良土壤方式呢?下面開金老師就和大家聊一聊:1合理施肥:根據土壤、作物情況來定,缺什麼補什麼,缺多少補多少,不能為了產量過度施肥。2有機肥料:用有機肥,補充土壤有機質,增加土壤肥力。有機肥還具有很強的緩衝能力,可防止因長期使用化肥而引起土壤的酸度變化和土壤板結,可提高土壤自身的抗逆性,保證土壤良好的生態環境。
  • 土壤為什麼能滿足植物需要?土壤改良的重要性有哪些?
    為了保證世世代代地、可持續地供應植物營養需求,保證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這些礦質元素大多不是以植物可以直接利用的有效狀態存在,而是99%以不容易流失的難溶狀態存在,它會在土壤動物、微生物和植物共同作用下逐漸釋放出有效態,來滿足植物營養需求,不多不少,持續供應。
  • 鹽漬土土壤成因及其改良技術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當前,土壤鹽漬化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據估計,全球的鹽漬土每年以100萬~150萬hm2的速度增長。世界上的鹽漬土廣泛分布於100多個國家,其面積約為9.55億hm2,佔全球陸地面積的10%,主要分布在各大洲乾旱地區,集中於歐亞大陸、非洲和美洲西部。
  • 柚子園土壤主要問題及改良建議
    由於長期沒有科學管理,科學指導,柚子經過幾十年的不合理施肥,土壤已經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問題了,改良土壤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了。
  • 禾正中藥肥助力農業綠色發展
    與會經銷商對禾正中藥肥新品頗感興趣    □本報記者劉彤文/圖    肥料是糧食的糧食,綠色環保、優質高效的肥料才能保護土壤近日,中德禾正集團主辦的2019中醫農業—禾正中藥肥種植養殖領域應用技術交流大會在鄭州舉辦,來自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禾正中藥肥經銷商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300餘人參會,共同學習農業政策、交流綠色種植養殖領域應用技術。
  • 健康土壤帶來健康生活,孝心農業助推鄉村振興——「世界土壤日...
    第七個「世界土壤日」主題活動暨第二屆彎柳樹孝心農業論壇現場本屆論壇由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城鄉統籌委員會 、國家稻米加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河南科技報社、北京綠十字 、河南省鄉村規劃設計研究院 、河南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會千手行動組委會等單位聯合主辦。來自省內外生態農業的推廣宣傳者、踐行者、志願者等100餘人參加了論壇活動。
  • 土壤改良「金礦」從哪裡挖?
    要知道,單一調酸、調鹼的土壤改良劑存在改良效果不全面或有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等不足之處。而天然改良劑改良效果有限,且有持續期短或儲量的限制等問題。所以儘管市場上有各種類型的土壤調理劑,但真正活化根層、疏鬆根層土壤、打破根層土壤板結,改善根層土壤生長環境,自動協調土壤根層的水、肥、氣、熱,增加土壤的團粒結構,清潔、淋洗掉對土壤的汙染物質和不利土壤健康的物質,為根系的生長創造一個良好健康的環境,大幅度促進根系增加的一種物質或技術還非常匱乏。
  • 有機農業不是低效,土壤健康才是未來——評《耕作革命:讓土壤煥發...
    那時他就斷定,構建以土壤健康為中心的生態農業系統是挽救土壤的唯一選擇,而採取這樣的農業實踐並不會造成飢餓。時隔10年,他終於完成了關於土壤問題的又一部力作,也就是現在這本《耕作革命:讓土壤煥發生機》(英文版2017年出版,中文版2019年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蒙哥馬利老師的《耕作革命:讓土壤煥發生機》一書記述了他帶著保護性耕作、有機農業、土壤健康等問題進行的一場意義非凡的旅行。
  • 土壤改良指南,拯救你的園土
    最值得提倡的改良土壤方式。堆肥,不僅是對生活垃圾和花園垃圾的回收利用,也是改善花園生態系統的重要環節。由枯枝落葉和廚餘製成的堆肥中富含有機質與微生物,對活化土壤有重要的幫助。腐熟的堆肥疏鬆透氣,且含有溫和的養分,無論沙土還是粘土都適用。
  • 世界土壤日將至 南京農業大學7位教授共上生態文明公開課為土...
    4日,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組織了7位土壤學教授,通過線上視頻和線下講授的方式,同上一堂生態文明公開課,與學生就「土」論「土」,談天說「地」。「土壤是萬物之源,農業之本。巖石經過風化就形成了土壤,但是由於溫度、水分、地形、生物等成土過程的條件不同,造就了五彩斑斕的土壤,也孕育了不同的土壤文明,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 鄉村振興·東營策|中科院鹽鹼地農業示範園: 鹽鹼地生態種養循環
    大眾網·海報新聞開設「紮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專欄,記者走進農村和農業產業園區,為您展示鄉村振興「東營策」。  據了解,該項目圍繞鹽鹼地綜合治理和現代生態農業建設進行試驗示範和技術集成創新,系統解決傳統鹽鹼地農業低質低效、投入高、治理難等問題,「簡單來說,就是依據生態系統的理論和生態工程技術,以『宜糧則糧,宜草則草』為原則,提出鹽鹼地生態種養循環的高效農業發展新模式,即黃河三角洲「草-畜-經濟作物」循環高效精緻生態農業模式,由牧草種植到生態養殖,再通過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回歸到設施種植。」
  • 開拓以水為中心的農業生態研究
    □於滬寧 劉昌明(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在水資源形勢日益嚴峻,農業發展已達到相當水平的華北平原中緣的半乾旱半溼潤區,創建農業生態系統試驗站,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同時改良土壤,調控農業生態系統結構功能,精細監測農業生態過程和地表物質能量傳輸,融匯多學科的理論與方法;以站為基點以華北平原為擴展目標,是黃秉維先生20世紀70年代以來努力求索的目標
  • 用生物炭改良土壤、固碳減排,有哪些生態和健康風險?
    近年來,國內外許多研究者都在探索生物炭在環境領域中的應用:改良土壤。生物炭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較高的孔隙度和豐富的表面官能團,可以作為吸附劑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屬離子和有機汙染物;同時,生物炭保留並富集了生物質中大量的N、P、K、Ca等營養物質,可以作為土壤改良劑,提高土壤肥力,促進植物生長。固碳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