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從小都是在父母或者老人的撫養下長大的,家庭是人們社會化的首要環境,它不僅影響著一個人的性格,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還決定了一個人能有多大出息。
家庭的和諧氛圍非常重要,和諧的家庭氛圍有助於幫助孩子形成樂觀、積極的性格,民主的環境有利於發展孩子的自主性,家人之間的關係也能夠比較和睦。
有些父母不重視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夫妻吵架從來不避諱孩子,吵架聲、打罵聲不絕於耳,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很難得到良好的發展,可能會形成不好的性格。
例如孤僻、冷漠、我行我素,或者是欺負他人。
每位家庭成員都應該致力於家庭的和諧,這樣對自己好,對孩子也好。
但家人之間如果出現這些情況,往往是家庭開始衰敗的徵兆。
在舊時代,老一輩通常喜歡生多個孩子,有的兩三個,有的家庭甚至有四五個孩子。他們追求的是人丁興旺,重男輕女思想也影響著他們的生育行為。
在這樣的大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至關重要。
可以說,子女之間和睦,大家庭就和睦,子女之間有矛盾,大家庭就會分崩離析。
由於父母年事已高,即使偶爾能夠教訓子女兩句,但往往也是力不從心,甚至有的子女跟老父母對著幹,父母也是毫無辦法。
誠然,兄弟姐妹之間有矛盾是正常的,畢竟從小一起長大,即使成年後為了討生活而分隔兩地,但還是有著深厚的感情。
但在有些家庭中,他們之間的矛盾已經不可調節,通常涉及到合作問題以及贍養父母的問題,總之,在這樣的環境中,大家庭的和諧已經一去不復返。
每當過年,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正是最喜慶的時候,兄弟姐妹也各自從工作地點回家,開心團聚的同時,昔日的矛盾也在暗中潛伏著。
兄弟姐妹本是最親的一家人,但再親的關係都逃不過「錢」一字,有的家庭因為父母不公平,偏袒某一方而忽略了另外的子女;有的兄弟姐妹之間合夥做生意,利益糾葛之下也容易產生矛盾。
還有的人因為陳年往事而懷恨在心,多年後也未曾打開心結。這樣的大家庭普遍存在於我們身邊,或許平時看不出來,但酒過三巡,往往就會出現爭吵。
因為利益糾葛和養老問題而反目成仇的不在少數,新聞中也經常報導類似的事件,只能說造化弄人,兄弟姐妹之間本不該如此。
而對於小輩來說,這樣的環境則更加惡劣。
目睹了父輩之間爭吵的孩子,與其堂兄妹之間可能也會出現裂痕,由於年紀小,他們通常不能明白「各歸一碼事」的道理,也不能明白人際關係本就複雜,各是各的關係。
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往往被父母牽著走,沒有自己的主張。
因此,在這樣的家庭中,從上到下,從父母到孩子,都可能會出現裂痕,最終導致大家庭的衰敗。
在小家庭中,家庭的衰敗也是從父母而起。
無論是夫妻關係還是親子關係,父母都是主導者。他們有經濟實力,有成年人的身體和頭腦,家庭興旺靠他們,家庭衰敗也和他們脫不了關係。
在夫妻之間,互相的不信任最為致命。
他們只看到對方的缺點,無論何時都想著自己的付出和對方的過錯,同時懷疑對方在外面有人,這是離婚的前兆。
而在親子關係中,父母毫不在意孩子的感受,用打和罵教孩子做人,久而久之,孩子甚至會對父母產生憎恨的情緒,乃至於離家出走或者跳樓自殺。
除此之外,家暴現象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爭論的焦點經常是「男人該不該打女人」。
有人說可以打,因為女人的行為有時候非常令人難以忍受,有人說不能打,女人天生是身體方面的弱勢群體,男人怎麼能打女人?
實際上,無論是夫妻之間還是親子之間,動手都是不對的,一旦誰先動了手,往往就會有下一次,以及無數次家暴,因此,及時放下你的手,才能挽救你們瀕臨破碎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