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一個人的立足點,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草窩」,人們總是那麼依戀自己的家。
然而,無論家多好,總會有起伏,於是劉禹錫在《烏衣巷》中感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我們的祖先告訴我們,一個家族有衰落的跡象。比如:子女敗家、婆媳矛盾、兄弟反目等等。家裡再有錢,也受不了這些事情的反覆輾轉,我們應該保持警惕。
一、子女敗家
父母辛勤勞作只是為了家庭,他們想讓孩子們少吃苦,父母的願望是好的,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實現了這個願望。然而,有些孩子因為受苦太少而喪失了鬥志,甚至誤入歧途。
不管你的家庭多麼富有,如果你的孩子敗家,那金山銀山也不經花的。正如英國詩人拜倫所說:「無論我們的祖先多麼富有,一個害群之馬就足以破壞門楣了。」
孩子的敗家有三種常見表現:一是懶惰、奢侈、浪費,坐吃山空;二是能力太差,有些企業家自己的事業做得很好,但當他們傳給子女時,他們就失敗了;三是他們沒不務正業,歪門邪道,陷入各種惡習(如賭博),很快就敗光了所有的財富。
父母肯定會老的,家族企業遲早會交給下一代。如果他們的孩子敗家,就真的很無奈。因此,家長絕不能為了做生意而忽視孩子的教育。如果你的孩子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不管家族企業有多大,他們都能讓它化為塵土,所以,我們必須提高警惕。
二、夫妻不合
如果夫妻不合,不管家裡多好,都可能逐漸沒落。一家人,如果夫妻不合,一定要提高警惕。
婚姻不和的三大罪魁禍首:
第一,情感不忠。夫妻之間最重要的是忠誠,任何一方在外面亂搞男女都會造成感情危機。
第二,什麼都不商量。雖然很多家庭都有「男主外,女主內」的習慣,但很多重要的事情還需要彼此討論。如果什麼都不商量,會引起很多不滿和隔閡。
第三,相互不包容。日夜相處時,總會有各種磕磕碰碰,如果彼此之間沒有寬容,繼續下去是很難的,又怎麼才能有一個友好的家庭?
如果夫妻不合,會對家庭造成很大的傷害。一直勉強相處,那可不像家。如果離婚,將面臨家庭解體、子女爭奪、財產糾紛等。
三、兄弟反目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兄弟,是一個家庭中非常重要的關係。所有有權勢的家庭,兄弟姐妹都很和睦。例如:曾國藩一家。
從《曾國藩家書》可以看出,曾國藩作為曾氏兄弟的核心人物,一直與曾國荃等兄弟保持著非常好的關係。這是曾氏家族興旺發達的原因之一。
如果家裡兄弟反目成仇,必然導致家敗。正如林肯所說:「親人不睦家必敗。」兄弟之間的對立大多是由於利益糾紛。例如:爭奪家庭財產。尤其是在有錢有勢的家庭中,爭奪家庭財產的案件屢見不鮮,讓人唏噓不已。
一旦兄弟反目成仇,家庭就無法形成合力,家庭的競爭力就會減弱,而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兄弟相爭的家庭,大多會成為七大姑八大姨的談資,成為五村十八裡的笑柄。
因此,一個家庭必須防止兄弟反目。如果有這方面的問題,一定要努力溝通協調,不要讓事態擴大,以免家庭敗落。
四、婆媳矛盾不斷
婆媳矛盾是家庭中最常見的矛盾,幾乎每個家庭都有。過去從未在一起的婆媳突然闖入對方的生活,有些問題是正常的事情。
但是,如果婆媳之間的一些小摩擦得不到及時的協調,就會對家庭生活造成極大的危害。尤其是作為「丈夫」和「兒子」雙重身份的男人,更是一大麻煩。
婆媳矛盾產生的原因有幾個:一是生活習慣不同,互不關心。在媳婦眼裡,認為婆婆太保守,婆婆認為媳婦太前衛;其次,他們對對方要求太高。婆婆總是認為媳婦什麼都不弄,媳婦認為婆婆管太多。第三,母親有時會覺得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導致了一種對抗情緒。
上述問題的磨合確實需要時間,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相互寬容和理解。其實,解決婆媳矛盾最好的辦法就是婆婆把媳婦當親生女,媳婦把婆婆當親生媽媽。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果婆媳不能和解,家庭就會沒落。
五、父不慈子不孝
在中國古代文化中,父慈和子孝常說在一起。沒有父母的愛,孩子的孝順往往是空中樓閣。培根說:「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慈愛當家,孩子也是出於對父母的愛而順從大人。」
如果父母沒有愛,他們會讓孩子反感。現實中,有些家長有能力,但不幫助孩子。例如:幫助照看孩子。
雖然父母養育完孩子,就算是「完成任務」,沒有義務再幫助他們。但畢竟,家不僅是一個講道理的地方,也是一個有愛的地方。有愛心的父母總是能無私地幫助孩子,這樣,孩子也會心存感激。
如果孩子沒有孝心,他們會讓父母感到寒心。我全力以赴撫養我的孩子,但沒想到那是一隻白眼狼,這種感覺很糟糕。如果孩子不孝,相信父母也很難慈愛。
父母的愛與子女的孝道相輔相成,任何單方面的請求都是無賴的行為。如果一個父不慈子不孝,那麼就離衰落不遠了,我們必須提高警惕。
我們祖先的話,幾千年來仍然盛久不衰,這是有道理的。它蘊含著人生經驗的總結和人生的大智慧,用來警示後人。
除了「家庭衰敗,必有徵兆」之外,還有很多關於親情的說法,如「人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舅的媳婦」等,都被列入馮夢龍的《智囊全集》中!
《智囊全集》是中國民間俗語的集合體,至於是否合理,則由讀者來判斷。
究竟這是一本什麼樣的「奇書」?
馮夢龍在寫《智囊全集》時說:「天下無餘智」,也就是說,世界上所有的智慧都包含在這裡。
清代才子佳人紀曉嵐不僅把這本書奉為經典,而且還達到了"倒背如流"的地步,無怪乎他能如此的機智過人,妙語連珠了。
晚清重臣曾國藩自己曾說:"每當夜深人靜時,方翻次書,細細品味。"
王健林將其列在書單中,推薦給萬達高層管理人員,學習古人的智慧,加強個人修養。
可以看出,如果有一本書能讓你變得睿智,那麼智庫全集一定是你的最佳選擇。難怪有人評論這本書:十有八九向你學習,你就能安居樂業,趨利避害。
這本書記載了什麼?
看《智囊全集》目的是「增智」,該書圍繞「智慧」這一主題,從做官、從政、謀劃、女性智慧、雜家智慧五大方面闡述了故事的敘事方式。有大人物也有小人物,例子生動,觀點清晰,值得一讀。
例如,其中一個故事:
隋唐時期有個叫郭純的人。他很聰明,趁母親去世之機欺騙政府表彰。雖然烏鴉並不受人喜愛,但在當時,「烏鴉反哺」是孝道的象徵。郭純特意準備了烏鴉愛吃的食物,當他在母親的墓前哭泣之前,偷偷的把它們撒在地上,吸引了一群烏鴉。幾次之後,這些烏鴉被訓練成郭純的烏鴉。
等有人在的時候,郭純就不撒糧食了,但訓練有素的烏鴉一聽到他哭了,就一隻接一隻地飛過來了。村民們被他的「孝道」深深打動了,耳口相傳,後來官吏們就為他立了牌坊。
這個故事講述了市井小人的惡聰明。
時至今日,《智囊全集》中的故事至今仍適用於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不管是官場、職場和生活,都能從中汲取智慧。
這本《智囊全集》不僅記錄了全文,而且有詳細的說明。別擔心看不懂,都有注釋和譯文,非常的容易理解。每天下班後睡覺前,花點時間閱讀,然後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古人的智慧,完美的計劃自然會出現。
這本書能為你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你獲得古人的智慧和思想,終身受益。無論你自己讀還是送給朋友,這都是最好的選擇。
點擊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