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1個人的落腳點,是1個人的根據地。家好,人就好。常言道:「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草窩」人們對家總是那麼的依戀。
但,再風光的家庭也會出現興衰榮辱,所以劉禹錫才會在詩作《烏衣巷》中感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老祖宗忠告我們:1個家庭的衰敗,實際上是有徵兆的。如:子女敗家、夫妻不合、婆媳矛盾、兄弟反目、父不慈子不孝等。再殷實的家庭,也經不起這一些事情的不斷折騰,要警惕。
一、子女敗家
可憐天下父母心,勤勤懇懇只為家,不為自己享清福,唯願子女少吃苦。父母的願望是好的,在某種程度上都做到了。但有一些子女卻因吃苦太少,反而失去生活的鬥志,乃至誤入歧途。
不論你家底多厚,若是子女敗家,也是承受不住的。如同英國詩人拜倫所說:「無論先人多麼富貴,1個敗家子就足以損壞門楣。」現實確實如此。
子女敗家的3種常見表現:第一,好吃懶做,揮霍浪費。縱然你金山銀山,也無法抵擋住「坐吃山空」。第二,能力太差,無法繼承家業。有一些企業家,自己經營的時候做得很好,但傳到子女的時候就節節敗退。第三,遊手好閒,歪門邪道。有一些富家子弟誤入歧途,沾染各種惡習(如:賭博),將家財迅速敗光。
父母總是會老的,家業遲早要交到下一代。若子女敗家,確實十分悲哀。所以,做父母千萬千萬不要為了做事業,而忽略子女的教育。子女沒有教育好,再大的家業他都能幫你敗光,到頭來也是一場空,一定要警惕。
二、夫妻不合
俗話說,夫妻同心,其利斷金。夫妻能夠齊心協力,再艱難的家庭,都能越過越好。若夫妻不合,再好的家庭,也有可能要逐漸衰敗。1個家庭,若夫妻不合,一定要警惕了。
夫妻不合的3大元兇:
第一,感情不忠。夫妻間最重要的是忠誠。任何一方在外面亂搞男女關係,都會造成感情危機。
第二,凡事不商量。即使很多家庭都有「男主外、女主內」的習慣,但很多重要的事情也是要互相商量著辦。若凡事沒商量,必將造成很多不滿,從而產生隔閡。
第三,互相不包容。兩人朝夕相處,總難免會磕磕碰碰。若彼此之間沒有包容之心,是很難過下去的。一有點兒什麼事,就大吵大鬧,怎麼有家庭和氣?
夫妻不合,對家庭的傷害是十分大的。若互相一直湊合著過,也有點兒家不像家的感覺。若離婚,那麼就面臨家庭的解體,子女爭奪,財產糾紛等,沒完沒了。
三、兄弟反目
古語云:「打虎親兄弟。」兄弟,是一個家族裡面很重要的關係。但凡有影響力的家族,兄弟姐妹間基本都是相當和諧的。比如:曾國藩家族。
從《曾國藩家書》就可以看得出,曾國藩作為曾家兄弟的核心人物,一直與曾國荃等兄弟維持著特別好的關係。這也是曾氏家族興旺發達的因素之一。
若家中兄弟反目,勢必帶來家敗。如同林肯所說:「親人不睦家必敗。」兄弟間的反目多數是由於利益糾紛。比如:爭奪家產。特別是在豪門,爭奪家產的案例屢見不鮮,使人噓唏。
兄弟一旦反目,家庭就無法形成合力,家族的競爭力就減弱,長此以往便會衰敗。那些兄弟反目的家庭,多數也會成為七大姑八大姨的談資,成為五村十八裡的笑柄。
因此,一個家庭一定要防止兄弟失和反目。若有這方面的端倪,一定要設法溝通協調,無法讓事態擴大,以免家庭敗落。
四、婆媳矛盾不斷
婆媳矛盾,是家庭中最常見的矛盾,近乎家家皆有。婆婆和媳婦,過去從來沒相處,一下子闖進彼此的生活,也是要磨合,一些磕磕碰碰,本來也是正常之事。
可是,假如婆媳之間的一些小摩擦沒能得到及時的協調,反覆上演的話,就對家庭生活帶來很大的傷害。尤其是作為「老公」和「兒子」雙重身份的男人來講,是極大的困擾。
婆媳之間的矛盾因素無非這麼幾個:第一,生活習慣不同,彼此看不慣。媳婦眼中婆婆太保守,婆婆眼裡媳婦太前衛;第二,彼此要求過高。媳婦總認為婆婆什麼也管,婆婆總認為媳婦什麼也不弄。第三,母親有時會感覺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便產生了對抗情緒。
以上這些問題的磨合還真得要時間,並非一天兩天的事情,過程中要彼此的包容和理解。實際上,解決婆媳矛盾的最佳辦法便是,婆婆把媳婦當成親生女兒,媳婦把婆婆當成自己的親媽,不知道多少人能做到?若婆媳矛盾無法調和,家庭合力減弱,家庭也會面臨衰敗。
五、父不慈子不孝
中國古代文化中,父慈和子孝常常是一起說的。沒有父母的慈愛,子女的孝順常常也是空中樓閣。培根說:「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慈愛當家,孩子也是出於對父母的愛而順從大人。」
若父母沒有慈愛之心,必令子女反感。現實中,一些父母明明自己有能力,也不幫助困難的子女。比如:幫忙照看孩子。
雖說父母把孩子養大就算「完成任務」,已沒有義務一定要幫助孩子。可是,家畢竟不只是講道理的地方,還要講情講愛。有慈愛之心的父母,總是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予孩子無私的幫助。如此,孩子也會知恩圖報。
若子女沒有孝敬之心,必令父母寒心。含辛茹苦把孩子養大,沒想到是白眼狼。這個
感受是非常糟糕的。子女如果不孝,相信父母也很難慈愛。
父母的慈愛和子女的孝順是相輔相成的,任何單方面的要求,都是耍流氓。若一個家庭父不慈子不孝,離衰敗也就不遠了,一定要警惕。
老祖宗的話歷經千年依舊盛久不衰,是有道理的。裡面蘊含的都是對於人生經驗的總結和為人處世的大智慧,用來警示後人。
人生一世,真的該好好讀一讀《易經》。
易經從它出生的那一刻起,它就帶動了很多學科的發展,居家布局、兵家謀略、治國安邦、人生預測都是根據《易經》為基礎的。易經只有64卦,但是卦卦是理。這64卦可以作為解決我們人生中的婚姻、職場升遷、人生發展的決策心法。碰到哪一類的困難時,可以根據裡面對應的卦來預測發展的方向,同時自己也可以更好的應對。
《易經》教你掌握規律,站在今天看明天,你未來想要什麼樣的生活,趨吉避兇,今天的選擇至關重要。」根據今時今日的條件,如何選擇才是最正確的。若想要人生成功,福報滿滿,可以從易經中找答案。
俗話說閱盡天下千萬書,不如讀懂一本《周易》,易經是我們生活中無論是從政,為學、從商、還是去為人父母,我們都能夠從它裡面汲取到你所需要的變化心法。
《易經》中的64卦,每一卦都對應於一種人生道路的決策,適合我們生活中的教育、婚戀交友、家庭生活、職場升遷的所有場景規律。
普通人學習《易經》並不是為了洞察天機,最主要的是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的固定思維,讓自己的頭腦活泛起來,這樣做事才會順應基本的規律。從而把生活過得更好,工作做得更好。
《易經》告訴大家的天道基本規律,我們可以通過這個規律在生活中就可以做到趨利避害,讓自己永遠做出最正確的選擇,這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改命。
《易經》真的不是一部佔卜書籍,而是一部思維方式不同的哲學著作,它包含我們生活中所需的一切基本規律和未來的發展趨勢,你生活中的一舉一動,一粥一飯,方方面面都與這部易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可見《易經》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深刻,也不是迷信活動,但有很多具體內容需要解讀。
易經之道可以強調人們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困難時的方向,教會人們生活的真諦。這是「一個奇妙的未來學著作」。
然而,縱觀古今,凡是能在逆境中找到突破口、找到正確方向、在人生道路上做出決定的成功人士,都是讀過《易經》的人。
孔子說,如果你了解《易經》,你就不會在生活中犯大錯誤;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基礎;李政道、楊振寧等中國諾貝爾獎得主公開承認自己的科學思想深受易經的影響。
馬雲也曾經說過:有水平的人做買賣就一定要多看《易經》,對一個企業是非常有幫助的。香港首富李嘉誠就一直以易經中的「自立自強,天道酬勤」為他的人生格言。他認為易經的智慧是無窮的。
易經的雖然僅有20頁的篇幅,但是這20頁中的每一頁都可以有64個無盡的延展。可以容納天地間的萬物,懂的人可以受益一生。
這樣一本「答案之書」,值得每一個人去鑽研,了解後你會發覺,之前自身疑惑的地方,都能夠破解了。
傳統的《周易》都是文言文,過於深奧且不易讀懂,解讀起來很費勁,很多人想看卻看不懂。
但是讀原文的周易實在是過於深奧晦澀難懂,所以我讀的是這種帶有注釋、解釋以及白話文講解的《圖解周易》,裡面全都是大白話。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再深刻的道理,也讓你一目了然。
這本書還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通俗易懂,一看就會。
所以擔心上文的口訣看不懂的夥伴們可以選擇看看這本書,再加上口訣,就非常的簡單好理解了,對於易經感興趣的夥伴真的可以試試。
如此一本智慧"聖書"不僅能夠讓你了解到古人的偉大智慧,更是能夠讓你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