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題型概述
學位英語的翻譯部分是2003年11月新增的題型,共10題,其中5題為英譯漢,要求學生把前面閱讀理解文章中劃線的5個句子翻譯成中文,由於有上下語境,有利於學生結合上下文進行理解和翻譯;另5道題為漢譯英,要求學生把5個中文句子譯成中文。每題2分,共20分。
要求考生在翻譯時能做到:譯文達意,無重大語言錯誤。不難看出,翻譯的10道題並沒有固定的標準答案,只要寫的意思正確,就可得滿分。
英譯漢應試技巧
我們在做英譯漢時,不需急著動筆,而是要做到一看二譯三讀。首先,看懂英語句子的意思,利用閱讀理解中的上下文仔細揣摩每個詞的涵義以及整個句子要表達的意思,理順句子前後的邏輯關係,尤其要特別注意某些代詞的指代關係、劃線句子內容與上下文的邏輯關係等;第二步,開始翻譯,在理解揣摩的基礎上將句子翻譯成漢語;最後,通讀漢語句子,將自己翻譯的漢語句子從頭到尾讀一遍,看是否通順且符合漢語語法。
學位英語中的英譯漢均為句子,也就是考查句子的翻譯,未曾涉及篇章,而且多數為單句。這實質上是在考查考生在英漢詞彙、語法、句型等方面綜合運用的能力。
從詞彙層面來看,英語以名詞、介詞居多,而漢語則以動詞見長;英語有冠詞,而漢語沒有冠詞等等,這就造成了兩種語言在用詞傾向、詞序排列、搭配習慣等方面的差異。因此,在英譯漢時,應充分注意兩種語言在詞彙層面上的差異,合理、巧妙地運用詞彙轉換的各種技巧,準確表達英語原句的意思。
從句法上看,英漢兩種語言在句子結構、主從句的時間順序(英語中時間的排列順序比較靈活,而漢語中一般是按照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排列)和邏輯順序(英語的邏輯排列順序較為靈活,可先因後果,先條件後結果,也可先果後因,先結果後條件;而漢語一般為先因後果,先條件後結果)也不完全相同。英譯漢時,可能需要在簡單句與複合句之間進行轉換,句子的時間順序和邏輯順序需要進行重新調整等。
漢譯英三步走
1. 理解漢語原句,找出句子的主幹
包括原文逐字逐句的理解、對原文整體思想、觀點和態度的理解,也包括對原文句子之間和各部分之間相互關係的理解。
2. 英語表達
在正確理解原文的基礎上進行的,不是一對一的死譯,而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根據原句的主幹用相應的英語結構來表達原文的意思,
並在寫出主句的基礎上進一步添加修飾成分。
3.核對檢查
認真閱讀自己的譯文,要用挑錯的眼光來檢查譯文是否正確表達了原文的意思,是否有漏譯、錯譯,譯文語法如時態、語態、單複數形式和拼寫上是否有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