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母親:
我家孩子小的時候,我就發現他比較缺乏自信,所以我一直特別注意,只要一有機會我就會表揚他,希望他能有自信一點,但好多年了,發還是一點用都沒有,孩子還是感覺沒啥自信,我該怎麼辦呢?
這種情況在現在這個社會其實還挺常見的,一個是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事事都要求孩子成功,但很多父母卻沒有意識到越發注重成功的話,孩子在嘗試新鮮事物的時候,就會望而卻步,擔心成功不了;第二是因為現在的父母對孩子保護的「太全面」了,事事都把孩子掌控在手上的感覺,讓孩子不敢自己去嘗試,不敢去做別的事情,而且一遇到任何事,都會讓父母幫助。
針對孩子不自信的問題,小編整理了一些覺得可靠或者自己在用的方法,希望對各位家長朋友有所幫助:
1. 過多的表揚,很可能會讓孩子更不自信。
因為表揚會讓孩子更注重成功的這個結果,如果孩子的自信都是建立在成功的基礎上的,他反而會很害怕下一次是否能再次成功,會讓孩子在很多事情面前望而卻步,從而產生不自信的狀態。
2. 少表揚孩子,多關注孩子。
關注是讓孩子發現自己做了什麼,然後孩子會自然給出自己的評價,比如說:「我發現今天你在跟小朋友玩的時候,你當時把餅乾給了小明吃,小明隨後也將水果給你吃,這就是夥伴之間的相處之道,有好東西要相互分享,你能這樣媽媽感到很高興,高興於你的樂於分享,要繼續保持哦。」而不是直接告訴表揚孩子:「你今天真棒,把餅乾給了小明吃,媽媽很高興」。如果只是單純的第二種,孩子很容易會誤解父母的意思,以為只是把東西給別人父母就會高興了。
3. 多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少表達你的評價。
比如:「我很欣慰/開心/輕鬆……」,這是表達你的感受;而「你真好/真棒/真了不起……」就是表達你的評價。當除了表揚不知道還能說什麼的時候,問問孩子自己的感受是什麼。比如:在孩子被老師誇獎後問孩子:「你是不是挺自豪的?」
4. 讓孩子多做他感興趣的事,這個過程中孩子更能體會到自我掌控感,也就是「我能行」的感受,這是自信最重要最牢固的根基。
5. 告訴孩子TA的行為給他人帶來的影響,讓孩子自己得出評價。
比如:「今天媽媽做飯的時候,你幫我取了快遞,這樣媽媽就不用為了下樓專門停火了。」而不要直接說「你真是勤快呀。」這樣便是表揚+為什麼+好的結果,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二級反饋,二級反饋是塑造他人行為習慣中很好的一個工具技巧。
6. 在孩子失敗時,不要和他說「沒關係」、「別傷心」,而是要正視他的情緒和感受,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接受「失敗是正常的,自己是可以應對失敗帶來的痛苦的」。這才是真正的自信,而不是空洞的「我一定能成功」。
好啦,以上就是小編我為大家提供和整理的幾點建議,希望能對各位家長朋友有所幫助。
種一顆十年大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第二則便是現在。
關於孩子的教育給大家推薦一本《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相信這本書能給你帶來更多的收穫,歡迎大家一起交流,共同進步!
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