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吐槽說自己的孩子總是晚睡,每天晚上玩到11點多才睡,這種情況顯然寶寶的作息出現了問題,成為了一個「晚睡寶寶」,寶寶出現這種情況,家長就要引起注意了,不能讓寶寶的作息繼續成人化下去。
造成寶寶晚睡的原因
1、睡眠需求不足
每個人都有睡眠需求,睡眠的過程就是給自身充電修整的過程,既然有充電必然就有耗電,只有每天讓寶寶把儲存的能量充分消耗,才有充足的睡眠需求,反之,當耗電活動不足,寶寶自然就不會覺得累,不想睡下充電。
當寶寶經常晚睡,我們需要考慮一下寶寶的睡眠需求是否太少,耗電活動是否太少:
1)感官刺激不足
每個月齡段的寶寶每天都需要一定量的戶外活動,因為他們需要發展自己的感官,比如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也就是說寶寶們需要走出家門,到外面感受大自然,進行戶外活動。
如果只是呆在家裡,寶寶們接觸不到新鮮的事物,家裡的玩具再多都無法和戶外活動相媲美,在戶外,寶寶可以看到不同的人、聽到不同的聲音、觸摸到各種植物,這些新鮮的充滿變化的感官體驗是寶寶心理發展、認知發展、感官發展的需要。
這個方面的需求很容易被家長忽略,白天總是讓寶寶在家自己玩玩具,出門活動的時間很短暫,或者經常性不出門,這種情況下,寶寶到了晚上臨睡之前,還想要看看這、看看那、捨不得入睡。
2)運動量不足
最大的耗電方式就是寶寶每天的大運動,比如俯趴、翻身、走路、爬行等,這些運動需要調動寶寶全身的肌肉,需要消耗身體儲存的能量。
有的寶寶不僅晚睡,而且在睡前還會尖叫奔跑,從房間這頭呼嘯著跑到那頭,特別興奮,這個表現就是典型的「耗電行為」,因為白天總是安安靜靜的坐在那玩,或者被大人抱著,沒有機會動起來,那麼到了臨睡的時候,身體還處在興奮活躍的狀態,無法放鬆,大腦也處在激動的狀態,所以這個時候的寶寶看起來像個小瘋子、小馬達。
我們成人也是一樣的,如果某一天我們工作特別繁忙、走了許多路,幹了許多體力活,這一天就會非常疲憊,回到家就會倒頭就睡。
寶寶們不需要工作,暫時幹不了家務活,因此他們的耗電方式就是大運動,就是玩。
2、受到成人化的作息影響
很多晚睡的寶寶是因為爸爸媽媽晚睡造成的,長期耳濡目染,本來到了該睡覺的時候,但是家裡依然是燈火通明,電視聲音、各種聲音交匯,家長和寶寶還在繼續玩玩具,玩的特別開心,這種睡眠環境是不利於寶寶睡覺的。
在寶寶看來,爸爸媽媽就是很晚睡覺,這是個正常的事情,家長也不重視這個細節,到了該睡覺的時候,只是口頭告訴孩子該睡覺了而已,並沒有非常堅定的開啟睡眠流程。
所以,成人化的作息是會影響到寶寶的作息規律,如果你家寶寶經常晚睡,家長應該先要反省一下自己的作息規律模式。
3、有什麼事情總在睡前幹擾寶寶
別看寶寶們年紀小,但是心思一點也不小,他們很敏感,如果有一些事情總是在寶寶睡前跑出來幹擾,自然睡眠就會變成一件困難的事情,比如:
家長總是在寶寶睡前,也就是晚上7、8點的時候給寶寶拿出來一個新玩具,或者和寶寶做一個很容易興奮的遊戲,寶寶是可以抵抗住睡意,拖著不睡,也要把新玩具玩夠,把遊戲做完。
其中一位家長總是晚歸,寶寶在等這個家長回來以後,完成一系列的互動才去睡覺,這個行為在大寶寶身上很容易發生,比如和寶寶最親近的媽媽。
寶寶總是晚睡的不良後果
1、影響長個子
夜晚的睡眠是會影響到寶寶長個子的,尤其是22:00-02:00之間,是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候,這個時候寶寶最好是處於睡眠的狀態,但是如果寶寶還在玩,就會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久而久之,個子就落後一截子了。
2、形成晚睡晚起的不健康作息
晚睡的寶寶第二天必然會晚起,一覺睡到早上10點,接近中午才起來,緊接著就會把午覺推後,推到下午四五點才睡,這個午覺勢必又會造成晚上睡的晚,如此惡性循環。
雖然說睡懶覺是個挺美好的事情,但是對於小寶寶來說,建立健康的作息習慣更重要,因為吃、睡、生長發育都是互相影響的。
3、剝奪家長的時間
如果寶寶總是晚睡,家長就得一直陪著寶寶玩,尤其是全職媽媽,留給屬於自己的時間本就不多,本來希望寶寶早點睡覺,然後自己可以看看書、刷刷劇,沒想到寶寶們連這點時間都佔用了,媽媽們該有多崩潰啊。
如何改善寶寶晚睡的情況
1、合理安排白天的感官活動和大運動量、增加睡眠需求
寶寶白天清醒的時候,需要給寶寶安排充足的戶外活動和大運動訓練,家長們可以參考下面這個安排:
0-3個月,每天的大運動時間應達到5-30分鐘,大運動的方式有俯趴、翻身訓練、被動操、遊泳,戶外活動時間每天保證0.5h-1h左右,安排在早上和下午4點之前。4-5個月,每天的大運動時間應達到30-120分鐘,大運動的方式有俯趴、翻身、推爬、遊泳、被動操,戶外活動時間每天保證1h-2h左右,安排在早上和下午4點之前。6-12個月,每天的大運動時間應達到90分鐘以上,大運動的方式有爬行、被動操、拉坐、遊泳。戶外活動時間每天保證1h-2h左右,安排在早上和下午4點之前。12個月以上,每天的大運動時間應達到180分鐘,大運動的方式有爬行、遊樂場、遊泳、拉坐,戶外活動時間每天保證2h以上,安排在早上和下午6點之前。需要注意的是:下午的戶外活動的結束時間不應太晚,不要太接近寶寶睡覺時間,比如寶寶晚上8點睡覺,然後在外面玩到7點半才回來,容易造成寶寶睡前還處於興奮的狀態。
2、創造合理的睡前環境、固定睡前流程
如果已經到了寶寶要睡覺的時間,家長應該提前一個小時,調暗房間燈光,播放睡前音樂,給寶寶洗澡、刷牙、做撫觸按摩,讓寶寶待在床上,然後講睡前故事。
這是一套固定的睡前流程,每天執行,給孩子建立關於睡覺的秩序感,讓孩子知道到了這個時間點,就該進入睡眠的狀態了,不能在繼續玩耍,瘋鬧。
睡眠流程是需要家長來幫助孩子建立的,這對家長的執行力是有要求的,如果家長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變化規則,變化流程,孩子就不能形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3、家長應堅持原則、統一育兒標準
1歲多的寶寶可能會自己上下床,所以當家長把孩子放在床上的時候,孩子會自己溜下床跑去客廳玩,這個時候就需要爸爸媽媽們保持一致的標準,不要媽媽拼命哄睡,爸爸又陪孩子玩,建議當孩子上床以後,關掉其他房間的燈,其他家人先進入自己的臥室假裝睡著,這樣寶寶就找不到陪玩的人了。
此外要堅持給寶寶讀睡前故事,看繪本,如果不想讓寶寶惦記著玩,就需要找到一個代替玩的更有趣的事情,那就是看書了,家長需要繪聲繪色的給寶寶講故事,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剛開始調整的時候,不能操之過急,需要循序漸進,制定一個調整計劃,建議每天把睡眠時間提前半小時,慢慢增加,一段時間之後孩子就會改掉晚睡的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