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早期腸內營養聯合益生菌治療機械通氣療效及安全性研究

2020-12-22 騰訊網

筆者對機械通氣兒童行早期腸內營養聯合益生菌治療,報導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患兒為研究對象,均符合以下條件:各種病因導致需要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治療,氣管插管在入院後1d內;首次起病,發病時間24h內,預計生存期>1周;無腸道損傷及胃腸疾病等腸內營養禁忌;可留置鼻空腸營養管;排除合併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排除近半年內應用包括激素等影響免疫功能藥物。根據患兒營養支持方式分為全靜脈營養組(TPN組)、早期腸內營養組(EEN組)和早期腸內營養聯合益生菌組(P+EEN組),TPN組、EEN組和P+EEN組各包括30例研究對象,在性別、年齡、BMI和病因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見表1。

1.2 營養支持方法

TPN組機械通氣患兒給予全靜脈營養,包括葡萄糖、脂肪乳及電解質,液體量50mL·Kg﹣ ·d﹣ 。

EEN組和P+EEN組患兒入院後均留置鼻空腸營養管,給予早期腸內營養液50mL·Kg﹣ ·d。P+EEN組機械通氣患兒在EEN組基礎上添加益生菌(益生菌為雙歧桿菌乳酸菌三聯活菌片,成份為長型雙歧桿菌,保加利亞乳酸菌和嗜熱鏈球菌),4g研磨粉碎後加入腸內營養中從鼻空腸營養管滴入。TPN組、EEN組和P+EEN組研究對象其他常規治療方式無差異。

1.3 觀察指標及檢測方法

TPN組、EEN組和P+EEN組機械通氣患兒均研究以下指標:常規指標,包括ICU入住時間、機械通氣時間、總住院時間、死亡率和併發症等,其中併發症包括繼發感染、肝腎功能損害及胃腸道反應等;營養指標,包括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和總蛋白(TP),由本院檢驗科檢測;免疫球蛋白包括IgG、IgA和IgM,採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炎症指標,包括白細胞(WBC)、高敏C反應蛋白(hs-CRP)和降鈣素原(PCT),其中hs-CRP和PCT採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T淋巴細胞亞群採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包括CD3+、CD4+和CD8+等T淋巴細胞。

1.4 統計學分析

採用Sigmaplot12.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多個樣本均數比較採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檢驗(one-wayANOVA),其中組間比較採用SNK檢驗;計數資料採用x 檢驗。P

2、結果

2.1 療效及併發症對比

P+EEN組機械通氣患兒ICU入住時間、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死亡率、繼發感染率和肝腎功能損害率均顯著低於TPN組和EEN組機械通氣患兒,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營養和免疫球蛋白對比

TPN組、EEN組和P+EEN組機械通氣患兒治療前PA、ALB、TP、IgG、IgA和IgM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TPN組機械通氣患兒治療後PA、ALB、TP、IgG、IgA和IgM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

2.3 炎症和T淋巴細胞亞群對比

TPN組、EEN組和P+EEN組機械通氣患兒治療前WBC、hs-CRP、PCT、CD3+、CD4+和CD8+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EEN組機械通氣患兒治療後WBC、hs-CRP和PCT均顯著低於TPN組和EEN組機械通氣患兒(P

3、討論

早期腸內營養為無法自主經口進食且無腸內營養禁忌症的機械通氣兒童最佳營養支持方式,可顯著改善患者預後並降低其死亡率,目前國內外腸內營養指南均推薦對無腸內營養禁忌症的機械通氣兒童行早期腸內營養治療,可顯著改善患兒營養狀況和腸黏膜屏障功能,並顯著降低其繼發性感染率,但目前在腸內營養是否添加益生菌方面存在極大爭議。腸道益生菌在調節腸道菌群平衡、維護腸黏膜免疫屏障及預防細菌移位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有學者認為對於機械通氣患者反覆的缺血再灌注極易導致腸黏膜受損,腸道應激及腸道黏膜通透性增加,補充外源性腸道益生菌可能增加細菌移位產生繼發性感染。研究發現無菌大鼠腸道在無細菌定植時腸道功能紊亂,而腸道益生菌定植時腸道功能紊亂得到恢復。此外,研究發現重症患者存在腸道益生菌顯著降低,而大腸桿菌等致病菌顯著增多,提示對重症患者應幹預其腸道細菌菌群平衡。蘇學豔等[14]研究發現益生菌強化腸內營養對老年骨折術後患者腸道菌群有顯著影響,可降低腹脹和便秘的發病率。此外,多項研究證明腸內營養中添加益生菌可明顯改善患者營養狀況及免疫功能,同時可顯著降低繼發性感染發生率,具有重要臨床價值。

本研究基於目前研究現狀,對機械通氣兒童行早期腸內營養聯合益生菌治療,發現P+EEN組機械通氣患兒ICU入住時間、機械通氣時間、總住院時間、死亡率、繼發感染率和肝腎功能損害率均顯著低於TPN組和EEN組機械通氣患兒(P

目前尚無相關研究證實腸內營養添加益生菌改善療效的具體機制,但對多種重症疾病患者行腸內營養添加益生菌時,發現患者免疫功能可得到顯著提高,同時胃腸動力障礙及全身炎症反應得到明顯改善,基於目前的研究進展,推測腸內營養添加益生菌對機體包括免疫功能在內的全方位改善而提高療效,同時降低併發症發生率,其微觀具體機制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4、結論

早期腸內營養聯合益生菌可明顯改善機械通氣患兒營養狀況、免疫功能及預後,不增加併發症發生率。

原作者:高小玲,鍾解明

原作者單位:團風縣人民醫院兒科

相關焦點

  • 臨床見聞 | ICU危重患者早期應用鼻腸管行腸內營養的療效分析
    本文選取64例ICU危重患者為研究對象,臨床將其分為兩組,分別給予腸外營養以及鼻腸管行腸內營養,總結並歸納ICU危重患者早期治療時,應用鼻腸管行腸內營養具體的療效,詳情報導如下。
  • 科研速遞|早期腸內營養對肝膽外科術後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臨床研究
    2、結果 通過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可以得出,觀察組患者的預後營養評分及其療效情況優於對照組。經早期腸內營養支持之後,觀察組的預後營養評分得到顯著性的提升,臨床治療有效率明顯高於對照組。見表1。
  • 基於Web of Scienece資料庫及共詞聚類分析的腸內營養研究熱點
    3、小結國內學者除將關注放在克羅恩病、胰腺疾病及上消化道惡性腫瘤等腸內營養熱門領域外,還應在腸內營養不耐受的危險因素、不同餵養途徑的個性化治療及護理、腸內營養併發症管理等領域進行深入研究並構建有效幹預方法。另外,腸內營養研究想要得到長足發展應重視多學科協作,如影像學相關的置管技術以及營養學相關的營養不良等問題。
  • 權威觀點|急性腦卒中早期腸內營養支持與近期預後的關係
    就本院收治的急性腦卒中患者100例作為觀察對象,分析急性腦卒中早期腸內營養支持與近期預後的關係,現分析如下。腸外營養給予主要是指通過靜脈給患者體外輸人葡萄糖、胺基酸等營養液。腸內營養給予是通過口服與管飼的方式給胃腸道提供代謝所需要的能量。有關研究顯示,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可以有效的改善和保護腸黏膜的屏障功能,有效的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功能恢復,促進門靜脈系統血液進行循環,有效的促使胃腸道激素進行分泌,促進營養物在腸道內部被吸收。
  • 疾病營養|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聯合早期腸內營養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
    本研究通過探討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聯合早期腸內營養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臨床效果,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對照組留置胃管鼻飼進行腸內營養,採用腸內營養混懸液持續輸注,鼻胃管連接營養泵和加溫器,早期給予溫開水500mL,30mL/h持續泵入,對於耐受良好者,可逐漸增加至50~100mL/h。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杭州遠大生物製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50817,規格:每片重0.5g)630mg治療,經研磨水化後自鼻飼管內注入,3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30d。
  • 強化支鏈胺基酸的腸內營養聯合腸道益生菌在肝硬化患者治療中的...
    另外慢性肝損害會有不同程度腸道菌群失調,因此,我們給予強化BCAA腸內營養(EN)支持以及腸道益生菌,來觀察研究其對肝硬化病人肝功能及營養狀況和併發症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觀察組患者予強化支鏈胺基酸腸內營養聯合腸道益生菌,BCAA營養製劑50g/d,腸內營養乳劑維持(1 200~1 500)mL,用營養管通過輸液泵持續泵入,早期流速(20~30)mL/h,隨後增至(100~120)mL/h,在此基礎上同時予貝飛達(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糞腸球菌三聯製劑),420mg,每日兩次。對照組僅予強化支鏈胺基酸腸內營養,劑量用法同觀察組。
  • 疾病營養|腸內營養對盆底重建聯合PPH術後直腸脫垂患者營養狀態的...
    本研究為觀察腸內營養支持對直腸脫垂患者術後營養狀態及康復的影響,選取我院行盆底重建聯合PPH治療的Ⅱ、Ⅲ度直腸脫垂患者,術後給予腸內營養支持治療,現將患者術後營養指標的變化分析如下。
  • L-穀氨醯胺在結直腸癌患者術後早期腸內營養支持中的應用
    我科對結直腸癌術後患者予以早期應用L-穀氨醯胺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導如下。兩組各有1例吻合口瘻患者因不適宜實施腸內營養支持治療而退出觀察,經腸外營養支持治療後順利出院。
  • CDE文章:關於MSCs治療COVID-19臨床試驗的幾點考慮|幹細胞|安全性|...
    與安慰劑相比,患者在接受 MSCs 治療 5天後表面活性蛋白 D 的水平有所降低,提示肺泡上皮細胞損傷有所改善,但檢測的其他炎性細胞因子沒有統計學顯著性變化,安慰劑組和 MSCs 治療組患者的氧合指數( PaO2 /FiO2)及重要臨床結局(28d機械通氣時間和非 ICU 住院時間等
  • 科研速遞|微生態製劑聯合腸內營養在腹部手術術後病人中的應用進展
    通過對50例接受活體肝移植的病人進行隨機分組試驗,研究顯示接受合生元製劑(雙歧桿菌+乳酸菌)治療的病人術後感染併發症發生率明顯低於對照組(P 3.3.3 胰腺術後 由於益生菌聯合腸內營養能在不明顯刺激胰腺外分泌的前提下,阻止細菌內毒素移位,刺激產生抗炎因子,預防術後感染併發症,所以國內外很多學者都將益生菌聯合腸內營養作為重症急性胰腺炎
  • 託珠單抗治療Covid-19肺炎住院患者療效分析
    託珠單抗治療Covid-19肺炎住院患者療效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2 21:49:42 美國基因泰克公司Shalini V. Mohan團隊研究了託珠單抗治療Covid-19肺炎住院患者的療效。
  • 危重患者連續性和非連續性腸內餵養的研究進展
    例如,腸內營養在鎮靜期間或患者意識不清醒時持續進行,但當開始逐漸轉向口服營養時,腸內營養轉為間歇模式。在這篇綜述中,我們將定義非連續性腸內營養的不同含義,並總結其與連續腸內營養相比,潛在的病理生理優勢,特別是在特定的危重病情況下。本篇綜述將對已有後者正在進行的研究進行回顧總結。
  • 測評 | 8種口服鐵劑的療效和安全性
    因此,WHO推薦口服鐵劑作為治療和預防貧血的最常見的幹預措施,但補鐵產品種類繁多,今天我們來評測口服鐵劑治療兒童IDA的療效和安全性。納入48篇研究,總共5085例缺鐵性貧血兒童,採用隨機效應模型、Meta分析等方法,對比分析治療兒童IDA的療效和安全性。
  • 瑞德西韋在中國臨床試驗結果發表,未達研究方案設計的預期療效
    答:按照研究設計的給藥方式,與安慰劑組相比,瑞德西韋組在臨床改善時間方面平均縮短2天;有創機械通氣時間平均縮短4天,但以上差異均沒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的28天死亡率、氧療時間、住院時間、核酸載量和病毒轉陰率也無統計學差異。
  • 研究最新結果顯示症狀前SMA患者持續受益於諾西那生鈉注射液治療
    接受症狀前治療的兒童患者在持續使用諾西那生鈉注射液長達4.8年後存活率為100%,且沒有一位患者需要永久性通氣 患者持續保持運動功能,且與自然病史相比取得了進展性獲益,目前96%的患者能夠在輔助下行走 NURTURE研究最近已擴展至在8歲以下兒童中評估諾西那生鈉注射液的更長期療效和安全性
  • 皮質類固醇治療或許適用需要氧氣治療的新冠肺炎患者
    在最近的RECOVERY試驗中,研究人員評估了地塞米松的療效,結果表明需要氧氣治療或機械通氣的患者28天死亡率降低。該研究的結果導致考慮修改指南或實際上已經建議在COVID-19中使用皮質類固醇治療。然而,皮質類固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未明確,因此需要可靠的數據進一步闡明其益處和危害。
  • 疾病營養|胃腸道手術後腸內營養支持與腸外營養支持應用效果比較
    本文探究腸內營養支持與腸外營養支持在胃腸道手術後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2 方法 1.2.1 實驗組 患者採用腸內營養支持,手術後首日開始,將250ml溫糖鹽水用鼻營養管試滴,若患者不存在不良反應,第2天開始使用營養泵輸注腸內營養混懸液,速度為45ml/h,500ml/d,術後第3天以同樣速度給予1000ml腸內營養混懸液,
  • 品管圈活動對降低ICU患者腸內營養腹瀉率的影響
    對策三,做好病情評估,規範治療方案,做好腸內營養過渡。對策四,根據科室具體情況購置腸內營養液注射泵和加溫器。 1.2.5 對策實施與檢討 根據本次活動主題的問題點利用PDCA循環針對四個對策逐個進行對策實施與檢討。
  • 顱腦損傷患者有關機械通氣的十個錯誤理念
    1、引言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為保護氣道,通常需要機械通氣治療,優化二氧化碳和血氧水平並最大程度的減少繼發性腦損傷。然而,尚不明確該群患者的通氣目標和理想的呼吸機參數設置;目前公認的肺保護通氣策略並不適用於所有顱腦損傷人群,原因在於它們可能引起顱內血流動力學繼發性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