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選取64例ICU危重患者為研究對象,臨床將其分為兩組,分別給予腸外營養以及鼻腸管行腸內營養,總結並歸納ICU危重患者早期治療時,應用鼻腸管行腸內營養具體的療效,詳情報導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治療的64例ICU危重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本院接收的ICU危重患者;治療期間未引發影響研究的併發症;患者治療期間未接受血漿和人血白蛋白等血液製品;本人及其家屬對本研究知情且籤署同意書者。
排除標準:預計生存期
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2例,其中治療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22~73歲,平均(56.12±1.60)歲;其中腹部大手術者3例,慢性阻塞性肺部急性發作者8例,多發傷者7例,顱腦外傷手術者5例,顱內出血者5例,心肺復甦術者4例;對照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21~73歲,平均(56.09±1.65)歲;其中腹部大手術者3例,慢性阻塞性肺部急性發作者9例,多發傷者6例,顱腦外傷手術者6例,顱內出血者5例,心肺復甦術者3例。兩組患者,在各項指標上P均>0.05,具有比較價值。
1.2 方法
對照組使用腸外營養,通過靜脈導管以輸液泵控制輸注全營養液補充腸外營養。治療組應用鼻腸管行腸內營養治療,通過胃鏡將鼻腸管以及減壓管置於十二指腸或空腸上,給予腸內營養的同時觀察胃液反流顏色等情況;起始輸注速度設置為20~30mL/h,逐漸增加輸注速度直至達到80~120mL/h,溫度設置為37 C。
兩組均給予營養支持30d,在此過程中,對兩組患者進行觀察,具體比較內容為患者體重,血清蛋白(ALB)、血清前蛋白(PA)和血紅蛋白(Hb)水平,胃腸道併發症發生率以及患者滿意度情況。
1.3 觀察指標
於清晨抽取患者空腹血清,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後體重以及ALB、PA和Hb水平。統計兩組患者治療後反流、腹瀉腹脹、局部出血及感染等胃腸道併發症的發生率,並進行組間比較。ALB和PA採用美國雅培公司生產的全自動免疫分析儀分別以溴甲酚綠比色法和免疫單擴散法進行檢測,Hb採用深圳邁瑞公司生產的全自動血球分析儀進行檢測。滿意度採用滿意度調查表進行統計,設滿意,一般和不滿意三個選項,滿意和一般均視為滿意。滿意率=(滿意+一般)/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中,將64例ICU危重患者的研究數據均輸入至SPSS17.0軟體中,進行統計學有效處理,胃腸道併發症發生率和滿意率採用%的形式表示,處理方式為x 檢驗;治療前後體重以及ALB、PA和Hb水平採用(`x±s)的形式表示,處理方式為t檢驗,結果顯示P
2、結果
2.1 兩組營養支持前後營養情況的比較
營養支持前,兩組體重以及ALB、PA和Hb水平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營養支持後,治療組體重以及ALB、PA和Hb水平等營養狀況均明顯優於對照組,組間相差較大,均滿足P
2.2 兩組胃腸道併發症發生率的比較
治療期間,治療組出現反流患者1例,佔3.13%,腹瀉腹脹患者2例,佔6.25%,局部出血患者0例,佔0,感染患者1例,佔3.13%;對照組出現反流患者3例,佔9.38%,腹瀉腹脹患者6例,佔18.75%,局部出血患者2例,佔6.25%,感染患者3例,佔9.38%。分析可知,治療組胃腸道併發症發生率為12.50%(4/32),對照組胃腸道併發症發生率為43.75%(14/32),治療組胃腸道併發症發生率明顯低於對照組,且組間相差較大,滿足P
2.3 兩組滿意率的比較
治療組滿意率為96.88%(31/32),對照組滿意率為78.13%(25/32),治療組滿意率明顯高於對照組,且組間相差較大,滿足P
3、討論
ICU在世界上有30多年的歷史了,現已成為醫院中危重病人的搶救中心。ICU的監護水平如何,設備是否先進,已成為衡量一個醫院水平的重要標誌。危重病患者的治療,最重要的是營養的補給,若營養補充不足,患者機體營養狀況下降,會導致營養不良的發生,從而使其內臟功能受損、免疫功能下降,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近年來,鼻腸管行腸內營養的應用逐漸得到推廣。
此項試驗中,營養支持後,治療組體重以及ALB、PA和Hb水平等營養狀況均明顯優於對照組;治療組胃腸道併發症發生率為12.50%(4/32),對照組胃腸道併發症發生率為43.75%(14/32),治療組胃腸道併發症發生率明顯低於對照組;治療組滿意率為96.88%(31/32),對照組滿意率為78.13%(25/32),治療組滿意率明顯高於對照組,且組間相差較大,滿足P
綜上所述,在ICU危重患者早期治療時,給予患者早期鼻腸管行腸內營養具有更高的治療效果,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降低治療期間併發症發生率。
原作者:張英
原作者單位:天津海濱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