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專家表明,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療法可將預後得以改善,同時將胃腸道正常結構予以維持,配合科學化的護理措施可將治療效果顯著提升。為此,本院對經鼻空腸管腸內營養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療中的護理效果進行分析,具體情況見下文描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線資料
參與本次研究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0例,時間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根據電腦隨機分配的原則將所有患者均分兩組,為研究組、參照組,例數分別為45例。研究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最大年齡為72歲,最小年齡為32歲,年齡均值為(47.38±2.43)歲。其中男性患者有32例,女性患者有13例。依據重症分級可知,20例患者為Ⅰ級,25例患者為Ⅱ級。參照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最大年齡為70歲,最小年齡為31歲,年齡均值為(47.79±2.47)歲。其中男性患者有30例,女性患者有15例。依據重症分級可知,22例患者為Ⅰ級,23例患者為Ⅱ級。兩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各項基線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患者的臨床資料和隨訪資料完整;具有良好的依從性;疾病與SAP的診斷標準相符;家屬對此研究知情並同意;上報我院倫理委員會獲得批准。
排除:伴有嚴重器質性疾病;存在意識障礙和精神障礙;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參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病情,嚴密監測各項生命體徵。
研究組患者則開展綜合護理,具體流程為:(1)心理疏通。多數患者放置鼻腸管會伴有不同程度的不適感,加之有較長的留觀時間會致使不良情緒加重,從而降低配合度。因此,護理人員需將置管必要性進行介紹,耐心聽取患者的主訴,獲取信賴的同時有助於良好護患關係的構建。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疏導,這樣可恢復治療疾病的自信心,提升配合度。(2)鼻空腸管護理。輸注營養液時需讓患者保持半臥位,確保鼻空腸管位於空腸,在此期間,需避免液體在胃或十二指腸注入加重病情,防止發生嗆咳或誤吸。確保鼻空腸管保持通暢,營養液輸入前後需利用生理鹽水進行衝洗。若發生阻塞,可利用碳酸氫鈉或胰酶反覆衝洗。另外,還需對患者的口鼻護理進行強化,避免發生口腔潰瘍,從而提升舒適度。(3)腸內營養液輸注的護理。在操作期間需保持無菌原則,予以短肽型腸內營養製劑,確保在24小時完成輸注,其溫度需維持在35~45℃,這樣可將冷刺激引發的腸痙攣得以減少。值得注意的是,輸注開始時需少量,之後適當增加。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徵變化嚴密觀察,看是否發生不良症狀,如:噁心、腹瀉,同時對出入量詳細記錄,對各項生化指標及時監測,對營養液用量及時調整。(4)併發症的觀察和護理。如果患者存有腹瀉、腹脹現象,在生長抑素和PPI製劑使用情況下,帶來嚴重的腸道菌群易位、炎症反應發等,併發症現象逐漸增加,無法促使其胃腸功能平衡。加上輸液的速度較快,劑量大,濃度容易發生很大改變,特別是在溫度較低情況下,很容易帶來腹瀉、腹脹情況。一般情況下,要給予輸液速度的調整,促使患者症狀的有效緩解。如果存有堵管情況,不能將藥物加入到營養液中,避免藥物和營養液相互結合堵塞管腔。如果發現輸液泵的管路被堵塞,要增加生理鹽水的衝管次數,確保營養液稀釋後給予輸注。如果發現脫管或者是意外拔管的情況,要給予危險因素的有效評估,引導家屬掌握和了解管道必要性和脫管發生的危險性,按照嚴格制度,給予管道外長度的測量和膠布更換,加強固定,以免意外拔管情況的發生。
1.4 觀察指標
對比且分析兩組(研究組和參照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各項指標,主要包括:血清白蛋白、血紅蛋白。
對比且分析兩組(研究組和參照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併發症發生率,主要包括:消化道出血、感染和腹腔膿腫。
1.5 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21.0軟體,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兩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各項指標,並用t檢驗,對兩組患者併發症發生率採用百分比形式表示,進行X²檢驗,當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血清白蛋白、血紅蛋白比較
研究組血清白蛋白、血紅蛋白高於參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併發症發生率
研究組患者應用經鼻空腸管腸內營養和護理,出現併發症的患者有2例,其中1例為消化道出血,1例患者為感染,其比例為4.4%,參照組患者應用常規營養支持和護理,出現併發症的患者有8例,其中3例為消化道出血,2例患者為感染,3例患者為腹腔膿腫,比例為17.8%,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²=4.0500,P<0.05)。上述不良反應經臨床用藥處理後均改善,直至症狀完全消失。
3
討論
重症胰腺炎屬於全身反應症候群,該類患者會伴有不同程度的代謝功能異常和胃腸功能異常,因此給予患者有效的營養支持護理至關重要。臨床既往常選擇腸外營養,對腺體分泌進行抑制可對胰腺「休息」起到促進作用。若患者禁食時間過長會致使腸黏膜發生萎縮,加快腸上皮細胞的死亡速度,從而破壞腸黏膜屏障,致使腸功能衰竭的同時腸道菌群發生移位。近年來,腸內營養支持逐漸引入臨床並受到了高度認可。
早期經鼻腸管實施腸內營養支持可將胃腸道正常結構和生理功能予以維持,同時可將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營養狀況得以改善,對腸道屏障功能予以保護,避免細菌發生移位,使併發症發生率顯著降低的同時使機體免疫功能顯著提高。據有關資料顯示,早期經鼻腸管行腸內營養支持需對時機充分掌握,多數患者住院後48小時實施腸內營養可獲取顯著的效果,不僅使負氮平衡予以糾正,同時可將機體免疫力增強,從而使患者的預後得以改善。從此次數據結果可以看出,應用經鼻空腸管腸內營養的研究組,血清白蛋白、血紅蛋白高於應用常規營養支持的參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併發症發生率來看,應用經鼻空腸管腸內營養的研究組(4.4%)顯著低於應用常規營養支持的參照組(17.8%),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早期經鼻腸管腸內營養支持可對蛋白質的合成起到促進作用,促使患者快速恢復,同時可將併發症發生率顯著降低,使預後得以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經鼻腸管腸內營養支持需在無菌條件下操作,同時加強輸注管道和護理,這樣可將細菌汙染得以減少。與此同時,導管固定需關注,避免導管發生意外脫落和拔出,使患者痛苦增加。
總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療中應用經鼻空腸管腸內營養和護理,可將併發症發生率顯著降低。
原作者:譚敬,袁丹
原作者單位:重慶三峽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