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專欄|經空腸造瘻管進行腸內營養支持的護理體會

2020-12-20 騰訊網

對42例腹部大手術患者進行了早期的腸內營養支持治療,改善了患者的體質,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同時縮短了住院天數,減輕患者經濟負擔。現匯報如下:

1、臨床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情況

本組共42人,男性30人,女性12人,平均年齡40歲。胰頭癌20人,十二指腸乳頭癌5人,膽管中下段癌10人,壺腹部周圍癌7人。

1.2 空腸置管造瘻方法

將無菌橡膠管經空腸對繫膜緣引入腸腔,管尖置放到需要減壓的部位後將管周腸壁雙重荷包縫合埋入,選擇腹壁上適當部位另戳孔將管引出體外並縫合皮膚;固定橡膠管,末端用無菌紗布反折包裹或者接引流袋。優點:術後早期接引流袋有助於腸腔減壓,每日可引出消化液200~600ml。

1.3 空腸造瘻管的護理

空腸造瘻管必須保持清潔,妥善固定,防止導管脫落,定時查看擠壓造瘻管,避免引流管堵塞、受壓及扭曲,保證造瘻管通暢。衝洗液現配現用,常用生理鹽水,20~30滴/min,維持一定的壓力,注意吸引力不能過大,以免損傷內臟組織和血管。若有脫落的壞死組織、稠厚膿液或者血凝塊堵塞管腔,可用裝有生理鹽水的20ml或50ml空針緩慢衝洗,衝洗完後再將造瘻管封閉,以防營養液或消化液經造瘻管倒流。若造瘻管連接了一次性引流袋,則需觀察和記錄引流液的量、色和性質,若為混濁、膿性或糞汁樣液體,同時伴有發熱和腹膜刺激症,應警惕消化道瘻而引起腹腔感染。定時換藥,保護引流管周圍皮膚,用凡士林紗布覆蓋或氧化鋅軟膏塗抹,防止皮膚侵蝕並發感染。經造瘻管給予腸內營養液,營養液需現配現用,注意滴注的速度、濃度和溫度。

1.4 營養支持治療的方法

術後12h開始腸內營養支持。250ml5%葡萄糖氯化鈉液將其加熱至37度左右經空腸造瘻管,開始以50~100ml/h緩慢滴注,促進腸道功能早期恢復,仔細檢查造瘻管是否通暢以及患者腸蠕動、脹氣的情況。如出現腸脹氣但無加重,可繼續治療,直到肛門排氣,改用腸內營養液滴注,速度20ml~40ml/h,首次滴注總量不超過500ml,觀察滴注過程中是否有腹痛、腹脹、嘔吐等不良反應。每日定時監測患者血糖。腸功能恢復後,可少量、緩慢地過渡滴注菜湯、雞湯、魚湯等營養物質,循序漸進,切不可一次大量滴注,以後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改變次數、食物數量和成分,同時還應觀察造瘻管周圍皮膚情況、患者大便次數以及輸注的管道通暢與否。

2、結果

42例患者中有40例完成了腸內營養支持計劃,術後出現腹脹的6例、腹瀉14例,對症治療後症狀均消失,無胰漏、膽漏併發症的發生。營養液無堵管,滴注的速度有20ml/h逐步加快到60~80ml/h,1例發生了噁心,改變體位後症狀緩解,腹脹發生率低,造瘻管1例脫出。管道未出現返流現象。

3、討論

3.1 觀察及護理要點

3.1.1 腹脹腹瀉

腸內營養常見的併發症最常見的是有消化道症狀:腹脹、腹瀉、逆行性腸蠕動引起的噁心嘔吐。其中腹瀉時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腸蠕動加快,使食物通過腸道過於迅速,從而導致排便次數增加,糞便稀薄不成形。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指導患者多做翻身運動以促進腸蠕動。觀察腸鳴音是否恢復,觀察記錄糞便的性質、顏色及次數,並告知主治醫師,同時保留標本送常規檢查或培養,為進行針對性治療提供依據,適當應用抗生素。除此之外應考慮考慮可能與配製營養液溫度過低,滴注速度過快有關,給予對症治療後上述症狀有所緩解,通過不斷調整後溫度維持在37度、滴速從30ml/h開始逐漸增至大於60ml/h,患者出現噁心、腹脹等症狀明顯減少。(嚴重腹瀉反覆刺激肛周皮膚,易出現紅腫、糜爛甚至潰瘍,保持局部皮膚清潔乾燥,極少刺激,必要時可使用氧化鋅軟膏)

3.1.2 代謝紊亂

長期要素營養支持,部分腸內營養製劑中碳水化合物或脂肪含量高,有糖尿病或高血脂的病人會引起脂肪和糖代謝紊亂。準確記錄24h出入量,尤其是尿量與胃腸道丟失量,嚴密監測血、尿及電解質變化,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如突然停止滴注要素飲食,加上補液不足,易發生低血糖反應,而老年人對高糖不能耐受的又會出現血糖升高,因此,觀察糖代謝狀況,定期測尿糖、血糖是非常必要的。

3.2 拔管護理

營養支持停止後,拔管應注意無菌操作,使用凡士林填塞造瘻口以促進癒合,觀察有無液體滲出,及時換藥。

腸內營養目前臨床中為患者提供營養支持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指胃腸道為患者提供營養素,既能改善患者營養狀況,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又是靜脈營養的替代和補充。經空腸造瘻管進行腸內營養支持具有操作簡單、安全可靠、經濟實惠等優點,得到了臨床上的廣泛肯定。對於腸內營養會引起的不良反應和相關問題,護理人員高度重視,熟悉並掌握空腸造瘻管腸內營養的基本護理措施,積極進行心理護理,防止腹痛、腹瀉、腹脹的發生,輸注過程中密切監測,防止脫管、堵管,最大限度地減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

原作者:童萍

原作者單位:武警四川總隊醫院肝膽二科

相關焦點

  • 經鼻空腸管腸內營養在SAP治療的應用與護理
    曾有專家表明,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療法可將預後得以改善,同時將胃腸道正常結構予以維持,配合科學化的護理措施可將治療效果顯著提升。為此,本院對經鼻空腸管腸內營養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療中的護理效果進行分析,具體情況見下文描述。
  • 綿竹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成功開展新技術 改善患者腸內營養
    綿竹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成功開展新技術 改善患者腸內營養 2020年12月22日 10:43:53 來源:四川新聞網 即應用超聲在胃竇處觀察經鼻腸管漸進式注水後的回聲變化,動態引導鼻腸管置入。ICU患者均為危重症患者,大多需經人工通道進行腸內營養支持,因此對於人工餵養通道的選擇至關重要。目前人工餵養通道主要有鼻胃管、鼻腸管、胃造瘻管、空腸造瘻管等,對於長期需要餵養支持、相對創傷小且存在誤吸高風險的患者,鼻空腸管的置入被列為首選。
  • 疾病營養|胃腸道手術後腸內營養支持與腸外營養支持應用效果比較
    本文探究腸內營養支持與腸外營養支持在胃腸道手術後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2 方法 1.2.1 實驗組 患者採用腸內營養支持,手術後首日開始,將250ml溫糖鹽水用鼻營養管試滴,若患者不存在不良反應,第2天開始使用營養泵輸注腸內營養混懸液,速度為45ml/h,500ml/d,術後第3天以同樣速度給予1000ml腸內營養混懸液,
  • 權威觀點|急性腦卒中早期腸內營養支持與近期預後的關係
    1.2 方法 對照組先給予腸外營養,待吞咽功能障礙或胃黏膜應激性潰瘍出血改善後再給予經口或經鼻胃管腸內營養支持。研究組在患者入院24h內即給予腸內營養支持。
  • 炎症性腸病營養護理(下)—克羅恩病
    這些有可能發生營養缺乏病的危險性患者均應在無症狀時或相關體徵發生前,定期測定血清葉酸、維生素B12、脂溶性維生素及有關礦物質濃度,並給予一定的補充或飲食糾正,以防臨床明顯缺乏病的發生。 03 腸內營養支持
  • ...留置鼻腸管行腸內營養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營養狀況及併發症的影響
    1.2 方法 對照組經鼻胃管給予營養,患者入院48h內經胃管滴注腸內營養液500ml/d,後期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增加營養液注入量。觀察組給予鼻腸管行腸內營養,患者入院48h內實施內鏡下空腸置管,初始劑量給予短肽型腸內營養液在24h內勻速滴注,滴注量由500ml/d逐漸增加,3~5d可增加至104.6~125.5kJ(25~30kcal)/(kg·d)。兩組治療期間機體熱量仍表現不足者,可由腸胃營養進行補充。
  • 霑益區人民醫院開展首例經皮內鏡下胃造瘻術
    6月24日,霑益區人民醫院成功為一名胃竇佔位伴幽門狹窄導致經口攝食困難患者行經皮內鏡下胃造瘻術(PEG),該項技術的成功開展為吞咽障礙、需要長期腸內營養的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安全有效的腸內營養支持治療方式,也標誌著醫院在消化系統介入治療技術方面邁上新的臺階。
  • 兒童早期腸內營養聯合益生菌治療機械通氣療效及安全性研究
    ;可留置鼻空腸營養管;排除合併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排除近半年內應用包括激素等影響免疫功能藥物。根據患兒營養支持方式分為全靜脈營養組(TPN組)、早期腸內營養組(EEN組)和早期腸內營養聯合益生菌組(P+EEN組),TPN組、EEN組和P+EEN組各包括30例研究對象,在性別、年齡、BMI和病因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見表1。
  • 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內鏡室成功為九旬老人行內鏡下經皮胃造瘻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澤文近日,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內鏡室成功為90歲經口攝食困難的鮐背老人成功施行了內鏡下經皮胃造瘻術(PEG),為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安全有效的腸內營養支持治療方式。患者李奶奶90歲,患肌肉萎縮硬化症1年,進行性吞咽困難3個月,目前急需解決進食問題,才能滿足營養需求。來到醫院消化內科就診後,副主任劉永祥認為,為患者置入鼻胃空腸管雖簡單易行,但會增加痛苦,且存在出現消化道潰瘍的風險。
  • 基於Web of Scienece資料庫及共詞聚類分析的腸內營養研究熱點
    本研究對腸內營養研究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梳理腸內營養研究脈絡,探討腸內營養發展趨勢及研究熱點,為臨床護理人員和科研人員提供參考。關於營養支持的時機問題,Villet等研究發現,延遲營養支持無法滿足患者能量需求,且會導致併發症增多;MariK等Meta分析發現,早期腸內營養較延遲腸內營養顯著降低重症患者感染發生率,並縮短住院時間;Casaer等研究顯示,晚期腸外營養與危重患者更快的恢復和更少的併發症密切相關。
  • 科研速遞|早期腸內營養對肝膽外科術後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臨床研究
    1.2 營養方法 對56例肝膽患者行外科手術之後,在手術結束後使用直插法置入鼻腸管,在末端位置用來治癒的空腸下部位。術後結束後給予常規營養支持與處理。觀察組:行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的方法。在患者完成外科手術24h之內,給予0.9%的氯化鈉溶液補充營養與身體因為手術而流失的物質。
  • 腸內營養知多少
    1.什麼是腸內營養?腸內營養(EN)是經胃腸道為機體提供各種營養素以滿足機體生理及病理需要的營養支持方式。其優越性體現在營養素直接經腸吸收、利用,更符合生理、給藥方便、費用低廉,更在於其有助於維持腸黏膜結構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
  • 品管圈活動對降低ICU患者腸內營養腹瀉率的影響
    1.2.3解析應用魚骨圖從人、物、環、法4個方面進行原因分析找出導致ICU患者腸內營養腹瀉的各種原因,再應用原因分析評價表對其進行打分,根據80/20原則,分數>32分者為本次活動主題的要因:理論知識欠缺、未定時回抽胃管、早期使用量過大、胃腸道菌群失調、缺乏營養液注射泵和加溫器、營養液溫度低、輸注速度過快、營養配方不當。
  • 交大一附院長安區醫院重症醫學科開展西北領先營養支持技術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張 麗 記者 阮班慧)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長安區醫院重症醫學科即將迎來第一個生日,回望2018年11月7日,醫院重症醫學科初成立,全科醫護人員齊心協力,努力拼搏,科室在該院書記、院長趙新漢教授與院長助理、醫務部唐芳雪部長的大力支持下開展了多項新醫療新技術
  • 這份專屬飲食營養指導手冊請收藏
    一般是指帶有鼻胃管、鼻腸管、胃造瘻管、空腸造瘻管的病人,主要分布在神經內科、神經外科、重症醫學科、精神科、康復科及手術科室等科室,還有居家康復的伴有吞咽功能障礙的一些病人。2.管飼病人住院期間如何合理營養?
  • L-穀氨醯胺在結直腸癌患者術後早期腸內營養支持中的應用
    我科對結直腸癌術後患者予以早期應用L-穀氨醯胺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導如下。兩組各有1例吻合口瘻患者因不適宜實施腸內營養支持治療而退出觀察,經腸外營養支持治療後順利出院。
  • 臨床見聞 | ICU危重患者早期應用鼻腸管行腸內營養的療效分析
    本文選取64例ICU危重患者為研究對象,臨床將其分為兩組,分別給予腸外營養以及鼻腸管行腸內營養,總結並歸納ICU危重患者早期治療時,應用鼻腸管行腸內營養具體的療效,詳情報導如下。
  • 腫瘤營養系列一:治療前和治療期間的營養支持
    營養不良會給腫瘤患者帶來很大的危害,因此在抗腫瘤治療的同時,應進行營養支持,包括膳食指導、口服營養補充劑、管飼腸內營養或全胃腸外營養,從而維護患者良好的營養狀態,為抗腫瘤治療的順利實施做保障。治療前期和治療期間如何進行營養支持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