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藝考招生都是教育腐敗的高發地帶。近年來,全國各地每年都有藝考腐敗案件被查處,劇情頗相似,只是「新人換舊人」。這回登場的「新人」,是四川音樂學院的3位美女教授。
這兩天,「美女教授出事了」刷屏網絡,再次引發社會各界對藝考腐敗的廣泛關注。據經濟觀察報報導,6月30日至7月10日期間,四川音樂學院3位教授先後被紀檢監察機關帶走調查,疑因涉及藝術專業招生腐敗。此番被帶走調查的鄧芳麗等3位聲樂系教授,本科都曾就讀於四川音樂學院,其中鄧芳麗還是民族聲樂系的副主任。
一位熟悉鄧芳麗的人士接受採訪時稱,鄧芳麗等人在招生方面收取學生家長的賄賂,已經有相當長時間了。鄧原來在美國生活過一段時間,招生考試季臨近,她不顧家人勸阻,著急回國,說要回去「割麥子」。
堂堂的藝術院校聲樂系的副主任,碩士生導師,竟然將收受學生家長的錢財比喻成一年一季「割麥子」!這哪裡還有藝術的高雅,還有什麼師德師風,簡直是斯文敗類,節操碎了一地。
四川音樂學院是全國11所獨立設置專業的音樂學院之一,在國內排名第5。曾經培養出諸多名人,前有劉曉慶、李雲迪, 後有李宇春、譚維維。近年,每年「川音」的錄取人數不到3000名,可報考人數達10萬人之巨,競爭激烈。在過去,省外考生報考「川音」,每人要被私下收取18萬元才有錄取機會,自從鄧芳麗調到聲樂系後,每名外省考生漲價至25萬。招生斂財的生意經從個體單幹演變成團夥合作,連贓款都統一由專人保管。
藝術院校專業考試存在弄虛作假,腐敗頻發,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此次事發並非「川音」第一起招生涉腐,三年前原柴姓黨委書記為首的腐敗案件更是震驚整個教育界。「川音」事件也不是藝考腐敗的孤案,見多識廣的家長們直呼「太普遍」。
幾乎所有的藝考腐敗,都是赤裸裸的錢權交易。其要害在於:藝考選拔具有很大的主觀性。相較於普通高考而言,藝考對學生的文化課分數要求較低,而專業課成績打分受考官個人審美、趣味的影響,一旦相關老師手中的權力過大,就容易作弊,被需求各方盯上。在管理、監督缺位的情況下,教師手中的權力難以約束,以至於一些教師發展到以權謀私。
反腐沒有死角。藝術是高雅的象徵,腐敗是醜陋的角落。當藝考與腐敗勾結在一起,藝考在某些地方成了販賣文憑的生意,這是對藝術的褻瀆,更是對師德師風的侮辱。必須對招生舞弊零容忍,決不能讓「割麥子」這樣的惡行,玷汙了藝術的純潔、高考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