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藝考為「割麥子」,還有什麼師德

2020-08-12 錢江晚報

本報評論員 陳江

  一直以來,藝考招生都是教育腐敗的高發地帶。近年來,全國各地每年都有藝考腐敗案件被查處,劇情頗相似,只是「新人換舊人」。這回登場的「新人」,是四川音樂學院的3位美女教授。

  這兩天,「美女教授出事了」刷屏網絡,再次引發社會各界對藝考腐敗的廣泛關注。據經濟觀察報報導,6月30日至7月10日期間,四川音樂學院3位教授先後被紀檢監察機關帶走調查,疑因涉及藝術專業招生腐敗。此番被帶走調查的鄧芳麗等3位聲樂系教授,本科都曾就讀於四川音樂學院,其中鄧芳麗還是民族聲樂系的副主任。

  一位熟悉鄧芳麗的人士接受採訪時稱,鄧芳麗等人在招生方面收取學生家長的賄賂,已經有相當長時間了。鄧原來在美國生活過一段時間,招生考試季臨近,她不顧家人勸阻,著急回國,說要回去「割麥子」。

  堂堂的藝術院校聲樂系的副主任,碩士生導師,竟然將收受學生家長的錢財比喻成一年一季「割麥子」!這哪裡還有藝術的高雅,還有什麼師德師風,簡直是斯文敗類,節操碎了一地。

  四川音樂學院是全國11所獨立設置專業的音樂學院之一,在國內排名第5。曾經培養出諸多名人,前有劉曉慶、李雲迪, 後有李宇春、譚維維。近年,每年「川音」的錄取人數不到3000名,可報考人數達10萬人之巨,競爭激烈。在過去,省外考生報考「川音」,每人要被私下收取18萬元才有錄取機會,自從鄧芳麗調到聲樂系後,每名外省考生漲價至25萬。招生斂財的生意經從個體單幹演變成團夥合作,連贓款都統一由專人保管。

  藝術院校專業考試存在弄虛作假,腐敗頻發,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此次事發並非「川音」第一起招生涉腐,三年前原柴姓黨委書記為首的腐敗案件更是震驚整個教育界。「川音」事件也不是藝考腐敗的孤案,見多識廣的家長們直呼「太普遍」。

  幾乎所有的藝考腐敗,都是赤裸裸的錢權交易。其要害在於:藝考選拔具有很大的主觀性。相較於普通高考而言,藝考對學生的文化課分數要求較低,而專業課成績打分受考官個人審美、趣味的影響,一旦相關老師手中的權力過大,就容易作弊,被需求各方盯上。在管理、監督缺位的情況下,教師手中的權力難以約束,以至於一些教師發展到以權謀私。

  反腐沒有死角。藝術是高雅的象徵,腐敗是醜陋的角落。當藝考與腐敗勾結在一起,藝考在某些地方成了販賣文憑的生意,這是對藝術的褻瀆,更是對師德師風的侮辱。必須對招生舞弊零容忍,決不能讓「割麥子」這樣的惡行,玷汙了藝術的純潔、高考的公平。

相關焦點

  • 四川音樂學院教授瘋狂「收麥子」為哪般?藝考漏洞未堵住
    其中一位教授原本生活在美國,每到臨近招生考試季前,都回國,利用招生考試的職務便利,收取學生巨額賄賂,更是將此種行為戲稱「一年一季的割麥子」。這三位腐敗教授毫無禁忌地把川音當成自家的「一畝三分地」,把學生當成「鐵桿莊稼」,肆無忌憚地收取學生賄賂、踐踏學生人格,毫無師德、法律底線可言,令筆者憤慨不已。相對於普通高考而言,藝考很難用文化課那種「ABCD」、「對錯」等客觀標準去衡量考察學生。
  • 快評| 川音教授涉招生腐敗被調查,不能讓藝考成為「割麥子」
    藝考為何多腐敗?有沒有辦法杜絕?據經濟觀察網報導,被調查的3名女教授之一、川音民族聲樂系副主任鄧芳麗在美國生活過一段時間,臨近招生考試季,著急回國,說要回去「割麥子」。在鄧副主任眼裡,收受學生家長的錢財就是一年一度的「割麥子」——和割韭菜異曲同工,只是韭菜隨時都可以割,而麥子每年只能割一次。
  • 快評 | 川音教授涉招生腐敗被調查,不能讓藝考成為「割麥子」
    藝考為何多腐敗?有沒有辦法杜絕?據經濟觀察網報導,被調查的3名女教授之一、川音民族聲樂系副主任鄧芳麗在美國生活過一段時間,臨近招生考試季,著急回國,說要回去「割麥子」。在鄧副主任眼裡,收受學生家長的錢財就是一年一度的「割麥子」——和割韭菜異曲同工,只是韭菜隨時都可以割,而麥子每年只能割一次。
  • 割麥子
    >作者:逸遠0割麥子是我這一生最不願意幹的活兒,沒有之二。父親給我劃了一小片麥子,命令我割完才能休息。早上的露水很大,麥稈很潤且有韌性,我力氣小,割不動。氣惱了,把鐮刀一扔,揪著麥稈連根拔。父親在遠處發現了,大聲呵斥,再這麼幹,就過來揍我。我只得拾起鐮刀,一次握住五六根,像彈吉他一樣地割。爸媽的腰弓的像個蝦米,頭使勁往下扎,只能看見他們的背。
  • 川音3女教授,疑涉藝考招生腐敗,甚至將此喻為年度「割麥子」
    她還將收受學生家長的錢財比喻成一年一季的「割麥子」;20年來,招生斂財行為已經由個體戶單幹演變為目前,唯有徹查,才能回應公眾對藝考公平的關切,也才能給那些被「運作」下去的人生一個交代。唯有公平公正地對待這起疑似招生腐敗案,方能守住大學藝考的公平正義,也才能捍衛大學的一片淨土。
  • 對考生「割麥子」,給領導做情婦權色江湖
    她們收受學生家長錢財,還將此行為驕傲比喻成一年一季「割麥子」;有些扎堆在給在院領導做情婦,以藝術能力演繹權色情趣,撈取錢財。本文介紹其中7女。由此透視這些文藝精英,還有什麼藝術人格,還有多少文化人格。腐化墮落,靈魂醜陋,汙水濁流,醜陋不堪,在權力領域上,這些人種下骯髒的文化種子,正在不斷開出文藝的「惡之花」。
  • 魯西南記憶——割麥子
    那時候沒有割麥機,更沒有大聯合,鐮刀是割麥子的唯一家什。「麥熟一晌,虎口奪糧」,早上看著還發青的麥穗,西南風一刮,烈日一曬,下午就熟透了,如果麥子熟透時再收割就會掉麥粒,所以又有「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丟」的說法。一般天剛蒙蒙亮,大人們就開始下地割麥了。
  • 內黃老家往事——割麥子
    我知道,準是地裡的麥子長得不好,將直接影響收成,直接影響全家的口糧。父親的心事,完全是在盤算如何安排全家人的生計。眼看收成不好,可還得盡心準備,就像父親常說的那句話:年難過,年年過;月難熬,月月熬。母親則是把攢了幾個月的雞蛋,全部拿出來醃掉,作為麥天割麥子時的最好待遇,能吃上鹹雞蛋反倒是我們兄弟幾人的最大期待。
  • 對家長考生「割麥子」
    四川音樂學院音聲樂系三女教授對家長考生「割麥子」,你怎麼看?
  • 揭秘藝考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的事:教師被查,藝考真的公平嗎?
    其中,鄧芳麗為聲樂系副系主任。收取考生家長賄賂引用舉報者的話稱,鄧芳麗原來在美國生活過一段時間,臨近招生考試季前,她不顧家人的勸阻,著急回國,說要回去「割麥子」——她將收受學生家長的錢財比喻成一年一季的「割麥子」。在過去數年,省外考生每人收18萬元才會保證被錄取,但是鄧芳麗調至聲樂系之後,每名外省考生漲價至25萬。
  • 二十年前如何收麥子?小夥復古原貌手割二分地,一晌就大喊受不了
    每年這個時候,農村出來的孩子,無論他走了多遠,如今什麼身份。只要老家還有親人,在這個時候都會對家鄉有種特殊的牽掛。因為這個時候是農忙的季節,也是從前一年中最大的希望所在。如今對農作物多數人已經淡化了,因為家庭化種田是幾乎不賺錢的。
  • 女教授「割麥子」太low,車市有沒有呢?
    於是他們被一些騙子盯上,這些騙子假裝專家,以 &34; 為誘餌,讓股民將錢打到他們的帳戶。積累到一定的時候,騙子卷了錢集體消失。我把這類稱之為股市的 &34;。那麼車市有沒有 &34;的情況呢?在小編看來,這種現象比比皆是。
  • 四川某高校被曝買賣學籍,一個賣25萬成潛規則,系副主任在美生活,稱回國"割麥子"
    回國割麥子:每年收取考生家長賄賂,此次被查也因家長舉報知情人士還稱,鄧芳麗等人在招生方面收取學生家長的賄賂,已有相當長的一段時期。&39;割麥子&39;割麥子&34;而舉報者還包括校外的藝考培訓學校。&39;進貢&34;學生專業成績的好壞,全由評委們憑個人主觀判斷、印象來打分。&34;比如在成都,每個考場設7個評委,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再取平均值;並且,同時設3-4個考場,這使得考生&39;進入考察,而不知道面對的評委是誰。
  • 給領導當情婦,對學生「割麥子」,川音女教授有色有膽
    四川音樂學院這三位顏值不錯的女教授,就是長期順應潮水方向,一路「割麥子」而偶有溼鞋的小概率不幸者。  有一個著名的比喻:如果你在家中看見了一隻蟑螂,你家裡可能有成千上萬隻蟑螂。  如果同時看見三隻蟑螂,那麼恭喜你,在蟑螂眼中,這裡已經不是你的家。
  • 我請假一周回家農忙:割的是麥子,收穫的是鄉親鄉情…
    屈指算來,已經有近10年,都沒有回家親自感受割麥子的滋味了。今年,我特意請假一周,決定和父母一起收麥子。但是一輩子忙慣了的父母,讓他們閒下來比登天還難,其實,不只是我父母,老家還有更多像父母一樣的老人,有些甚至比他們年紀更大的,也依然走在奔忙的路上。只要一息尚存,就不會讓土地置荒。
  • 大學招生季,川音三位女教授瘋狂「割麥子」,高考公平被擊穿
    時下,正是大學招生季,也是錄取通知書發放季,你家孩子被「割麥子另據悉,一位熟悉鄧芳麗(三「叫獸」之一)的人士對記者稱,鄧芳麗「她原來在美國生活過一段時間,臨近招生考試季前,不顧家人的勸阻,著急回國,說要回去『割麥子』——她將收受學生家長的錢財比喻成一年一季的『割麥子』」。20年啊!20年,收割了多少「麥子」?20年啊,20年!
  • 川音招生「暗箱操作」,系副主任從美國回來,稱回國「割麥子」
    鄧芳麗原本生活在美國,每年的招生季她都要從美國回來,她稱自己這趟行程是回國「割麥子」,她把每年向考生家長收取賄賂的行為稱之為「割麥子」。比如在一個考場設置7位老師,考生的得分在去掉一個最高分與最低分之後,再取平均數,並且設置三四個考場,考生隨機進入考場參加藝考。這種做法看起來無懈可擊,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收受賄賂的招生老師,會買通場外的工作人員,讓目標考生進入目標考場,為了讓考生順利通過,還會買通考場裡面的其他招生老師,讓大家變成利益共同體,榮辱共擔擔。
  • 七八十年代割麥子,麥田必備的變蛋啤酒,有多少農民記得?
    說起七八十年代的農民,那是一個辛苦,起早貪黑的種地,還是吃不飽穿不暖,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農民沒文化、沒技術,也沒什麼賺錢門路,種地就是唯一可以致富的途徑,在我們淮北地區,小麥是一年一種,也是家家戶戶養家餬口的主要營生,每年六月份收割麥子即是農民盼望的日子,也是農民苦累的日子,上田割麥有兩樣東西必備
  • 詩人看到農夫割麥子,寫下一首唐詩,堪稱最具良心文人之作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這首古詩就是白居易的《觀刈麥》,雖然是一首古詩,雖然全文也比較長,但是全文幾乎不許借用任何的翻譯,大家一讀就知道寫的是什麼。題目當中告訴我們就是寫夏天割麥子場景的故事。
  • 我家的麥子熟了……
    那是割完了麥子,在芋頭地裡除草,我跟著玩。玩著玩著,見爺爺蹲下揉眼睛,我不解地問:「爺爺,你咋哭了?」爺爺故作輕鬆地說:「沒哭,一個蒙蟲子進眼裡了。」然後便起身幹活,我也信了,又玩開了。也就是在那一年的麥口,每年我都會拿起鐮刀,一壟一壟地割麥子,儘管割地很慢很慢,儘管熱地滿頭大汗,麥子熟了,我的鐮刀只能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