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麥子

2021-02-13 紋畫之文化

割麥子

作者:逸遠0

割麥子是我這一生最不願意幹的活兒,沒有之二。

我家種地最多的時候,有十三四畝,這是按面積統計的。如果按塊兒算的話,也有十三四塊兒。最大的不超過兩畝,最小的一兩分。最高的幾乎在山頂,最遠的要走近一個小時。通往地的路,最寬的可通架子車,最窄的兩人相向錯不開身。

麥忙天到了,母親的臉上滿是愁容,父親的臉上儘是急躁。往年的經驗告訴我肯定「在劫難逃」,臉上寫滿了不情願。可已經焦頭的麥子是不等人的。這是一場戰爭,父親要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不打無準備之仗。

頭一天下午,父親拿出幾把已經鏽跡斑斑的鐮刀,在院子裡的磨石上,撩著水,來回細細的磨。磨一陣,拇指在鐮刀口上刮一刮,感覺一下鋒利的程度。然後把架子車軲轆的氣打得足足的,撂地上能蹦起多高。車尾插上拉麥子的專用工具——仰角。拿出一捆指頭粗的麻繩,掛車把兒上。

還有一個主力成員也是跑不掉的。為了讓它吃得飽,明天好有勁拉車,父親到晚上要起來兩三次,給它添加草料。

母親蒸了好幾籠糖角(三角形的饅頭,裡面包了紅糖)。有時是支起油鍋炸許多油餅。拌了鹹菜絲,裝玻璃瓶子裡。

早上五點鐘左右,我就從被窩裡被揪了出來。揉著眼睛,一走三晃,來到院子裡。父親把牛繩塞我手中。

我牽著牛,牛拉著車,哥駕著車。姐背著吃的東西。爸媽一溜小跑,不一會兒,就把我們遠遠甩在後面。

我是重點專政對象。父親給我劃了一小片麥子,命令我割完才能休息。早上的露水很大,麥稈很潤且有韌性,我力氣小,割不動。氣惱了,把鐮刀一扔,揪著麥稈連根拔。父親在遠處發現了,大聲呵斥,再這麼幹,就過來揍我。我只得拾起鐮刀,一次握住五六根,像彈吉他一樣地割。

爸媽的腰弓的像個蝦米,頭使勁往下扎,只能看見他們的背。割一大把,用鐮刀攏著,轉身放在身後的麥腰(用兩小把麥稈,有麥穗那一頭的頸部相互絞纏,然後展開放地上)上。一行麥子,割不到頭,頭都不會抬一下。哥姐經過幾年的專政,早已訓練有素,緊隨其後。

一行割完,父親回頭捆麥子。蹲下身,揪住麥腰的兩頭,使勁往一起拉,輔以膝蓋的力量把散麥稈壓瓷實。然後拉住麥稈兩手交錯,一扭一壓,就捆好了,怎麼甩都不會開。單就這個技術,我學了好久,都不得其法,手一松,便又崩開。

太陽出來的時候,他們都已割了兩個來回。而我,僅僅放倒了蓆子大一片。即使這樣,麥芒還是把兩隻胳膊上、手背上刺滿了紅點點。頭上臉上汗流不止,抬起胳膊擦一下,又被汗水裡的鹽分一蟄,火辣辣的痛。

爸終於發話可以休息一會兒。我迫不及待拿了糖角過來,不管手髒不髒,撕開就吃。母親早上用鋁水壺燒了一大壺水,現在還是溫的。大家都直接對著壺嘴喝。

不過十分八分鐘,爸又吆喝著開始幹活兒。並特別講出一套理論,說越歇越累,坐時間越長越起不來。這套理論是否正確,我深表懷疑,卻不敢辯駁。

日頭慢慢變得毒辣,脖子露出來的部分,曬得通紅。汗珠子從頭髮窩裡往外冒,滿臉都是水道子。眼睛已經有些睜不開了,開始用兩隻袖子擦,後來袖子都溼淋淋的,只得撩起衣襟擦。後背的衣裳被汗水吸住,緊貼著皮膚,難受異常。看得出,哥姐都撐不住了,割一個麥個兒,就直起腰來東張西望一番。

爸呵斥了幾次,不管什麼用,不耐煩地衝哥說,去去去去!不想割,帶著你弟去裝車拉麥子吧。我盼的就是這句話,立馬扔下了鐮刀。心裡想,幹什麼都比割麥子強。

我們哥倆開始裝車,有麥穗的一頭衝裡,麥稈朝外,一層層往上摞。有時還需要我爬上去挨個踩一下,直到裝的跟個小山似的。最後拿一根長木棒放在最頂層,再用繩子挽住木棒的兩端。這時父親也過來,和哥他們兩個,手腳齊用力,叫著號子往下拉。直到一車麥個兒壓得像個大壓縮餅乾,才罷手。裝車也是一個技術活,裝不好,後果很嚴重。

仍是哥駕著車,我牽著牛。最喜歡下坡,因為需要我站在車尾上做配重,以減緩車的速度。

那個時候,路全是土路或者石頭路。坑窪不平,一走一顛。麥稈本身就很光滑,隨著顛簸,一點一點往外拱。稍不注意,滿車的麥個兒「轟」地散落一地。我們倆傻了眼。只得一個個撿起來,重新裝。廢了好大力氣,流了許多汗,終於都裝上了,可是沒有爸的幫忙,我倆把繩子拉不緊。沒辦法,只能小心翼翼地走。看著一車的麥個兒顫顫悠悠、搖搖欲墜,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

怕啥來啥,沒走多遠,車子個一趔趄,呼裡譁啦麥個兒又是滿地亂滾。哥有些崩潰了,眼鏡通紅,衝我發火:「你這麼牽的牛,跑那麼快!」我當然不服氣,反唇相譏:「還不是你的裝車水平不行。」哥衝過來就要打我,我丟了牛韁繩,撒腿就跑。哥怕牛再跑了,撿起牛韁繩,喊道:「趕緊回來,不然回家看咱爸怎麼揍你!」我明白跑過初一躲不過十五,乖乖回來,繼續第二次裝車。

太陽在正頭頂上,一動不動。地面都被曬的煞白,直恍眼睛。沒有一處涼蔭,沒有一絲風。渾身沒有一寸不是難受的。我倆也沒有一句話。那一刻,十二歲的我,心裡只有恨,可不知道恨的是誰。

這一次我們裝車更加認真,也盡力把麥子綁的更緊。但快到家時,又變得四分五裂,只好停下車,不敢多走一步。哥回家拿了好多繩子過來,把一車麥子綁的跟個網兜似的,才勉勉強強拉到家。

我們在家卸了麥子,又回到地裡時,已經十二點多。爸媽和姐他們剛剛放下手裡的鐮刀,都一副疲憊不堪的樣子。爸洶洶地看著我們倆,質問道:「你倆咋恁肉類,去哪兒歇了,一車麥拉大半天!」我實在是忍不住了,「哇」一聲大哭起來。媽瞪了一眼爸,說:「不問孩子咋了,厲害啥厲害類!」轉過臉對我說:「別哭了,乖,趕緊過來吃點東西,喝點水。」哥怎麼不吃東西,也不說話,一個人蹲到了樹後面。

這塊地面積比較大而且離家又遠,中午回家吃飯太浪費時間,於是就在地裡吃些乾糧。簡單吃過後,每個人都拿一個麥個兒當枕頭,席地而臥。大家都累的一句話也不想說,很快就睡著了。

好像是還沒睡幾分鐘似的,爸又在吆喝;「都醒醒,都醒醒,兩點多了,再不起來,今個兒這塊地就割不完了!」

整個下午我感覺都是在洗澡,渾身粘糊糊的。就盼著太陽趕緊落山。大家最親的就是水壺。割不了幾個麥個兒,就跑過去掂起水壺,仰面朝天咕咚咕咚灌幾大口。

爸估計也是實在累的受不了了,割麥的姿勢從站立變成了半蹲,但仍在頑強支撐,一點點往前挪。而媽幾乎就是半跪,割一會兒,就得雙膝跪地,拿鐮撐著地,頭挨著鐮把兒,休息片刻。

天色微暗的時候,我們終於把這一大塊麥子完全放倒。

回到家,哥姐去卸車、整理麥個兒。爸把鍘草的大鍘刀搬出來,我幫著他鍘草餵牛。

等我們回到屋裡,母親的飯菜已經做好。

平常,爸是只下命令,不解釋,我們只有幹的份兒。今天估計看我們都太累了,才稍作說明。「不是非要趕這麼緊,咱這麼多地,不緊緊收了,過幾天麥子都焦頭了,收到收不回來。」

媽說:「做農民,就是要受一輩子罪。你們好好上學,這輩子不要再當農民。」

我的郵箱:yangyq661112@163.com

相關焦點

  • 魯西南記憶——割麥子
    那時候沒有割麥機,更沒有大聯合,鐮刀是割麥子的唯一家什。「麥熟一晌,虎口奪糧」,早上看著還發青的麥穗,西南風一刮,烈日一曬,下午就熟透了,如果麥子熟透時再收割就會掉麥粒,所以又有「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丟」的說法。一般天剛蒙蒙亮,大人們就開始下地割麥了。
  • 內黃老家往事——割麥子
    我知道,準是地裡的麥子長得不好,將直接影響收成,直接影響全家的口糧。父親的心事,完全是在盤算如何安排全家人的生計。眼看收成不好,可還得盡心準備,就像父親常說的那句話:年難過,年年過;月難熬,月月熬。母親則是把攢了幾個月的雞蛋,全部拿出來醃掉,作為麥天割麥子時的最好待遇,能吃上鹹雞蛋反倒是我們兄弟幾人的最大期待。
  • 對家長考生「割麥子」
    四川音樂學院音聲樂系三女教授對家長考生「割麥子」,你怎麼看?
  • 視藝考為「割麥子」,還有什麼師德
    鄧原來在美國生活過一段時間,招生考試季臨近,她不顧家人勸阻,著急回國,說要回去「割麥子」。  堂堂的藝術院校聲樂系的副主任,碩士生導師,竟然將收受學生家長的錢財比喻成一年一季「割麥子」!這哪裡還有藝術的高雅,還有什麼師德師風,簡直是斯文敗類,節操碎了一地。  四川音樂學院是全國11所獨立設置專業的音樂學院之一,在國內排名第5。
  • 快評| 川音教授涉招生腐敗被調查,不能讓藝考成為「割麥子」
    據經濟觀察網報導,被調查的3名女教授之一、川音民族聲樂系副主任鄧芳麗在美國生活過一段時間,臨近招生考試季,著急回國,說要回去「割麥子」。在鄧副主任眼裡,收受學生家長的錢財就是一年一度的「割麥子」——和割韭菜異曲同工,只是韭菜隨時都可以割,而麥子每年只能割一次。
  • 女教授「割麥子」太low,車市有沒有呢?
    韭菜被割了,很快又會長出來,一年可以長好多茬。&34; 是一種致命的傷害,因為麥子一年只有一季,並且麥子被割了,不能自己長出來,需要重新播種。股民在股市上被 &34;,是因為經驗不足,運氣不好,願賭服輸。而奔馳 4S 店以次充好,矇騙消費者,這對消費者無論是物質、金錢還是精神上都是較大的打擊。
  • 七八十年代割麥子,麥田必備的變蛋啤酒,有多少農民記得?
    說起七八十年代的農民,那是一個辛苦,起早貪黑的種地,還是吃不飽穿不暖,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農民沒文化、沒技術,也沒什麼賺錢門路,種地就是唯一可以致富的途徑,在我們淮北地區,小麥是一年一種,也是家家戶戶養家餬口的主要營生,每年六月份收割麥子即是農民盼望的日子,也是農民苦累的日子,上田割麥有兩樣東西必備
  • 二十年前如何收麥子?小夥復古原貌手割二分地,一晌就大喊受不了
    還好現在已經進入了機械化時代,還有人記得二十年前是如何割麥子的嗎?那時,每當割麥的季節,早晨5點左右就要起床,全家人齊上陣,如臨大敵。孩子燒火,媽媽做飯,爸爸磨鐮。如果遇到講究的人家,還要燒一大鍋開水帶田裡去喝。不過多數人家是孩子送水,水是從壓水井裡直接抽上來的生水、冷水。
  • 我請假一周回家農忙:割的是麥子,收穫的是鄉親鄉情…
    少了許多的勞力,但是麥子從田間到家中的運送、翻曬、揚淨、灌袋、入倉…對於年近70的父母來說,這些也是很繁重的工作量。屈指算來,已經有近10年,都沒有回家親自感受割麥子的滋味了。今年,我特意請假一周,決定和父母一起收麥子。
  • 對考生「割麥子」,給領導做情婦權色江湖
    她們收受學生家長錢財,還將此行為驕傲比喻成一年一季「割麥子」;有些扎堆在給在院領導做情婦,以藝術能力演繹權色情趣,撈取錢財。本文介紹其中7女。由此透視這些文藝精英,還有什麼藝術人格,還有多少文化人格。腐化墮落,靈魂醜陋,汙水濁流,醜陋不堪,在權力領域上,這些人種下骯髒的文化種子,正在不斷開出文藝的「惡之花」。
  • 給領導當情婦,對學生「割麥子」,川音女教授有色有膽
    四川音樂學院這三位顏值不錯的女教授,就是長期順應潮水方向,一路「割麥子」而偶有溼鞋的小概率不幸者。  有一個著名的比喻:如果你在家中看見了一隻蟑螂,你家裡可能有成千上萬隻蟑螂。  如果同時看見三隻蟑螂,那麼恭喜你,在蟑螂眼中,這裡已經不是你的家。
  • 大學招生季,川音三位女教授瘋狂「割麥子」,高考公平被擊穿
    時下,正是大學招生季,也是錄取通知書發放季,你家孩子被「割麥子稱為「麥子」,那得有多麼無恥才能稱呼得出來?據悉,他們的「招生斂財20年來早已經從個體戶單幹演變為: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統一打分,統一分配」,「考生費(即賄賂款)由團夥中3位教師分別保管」。
  • 我家的麥子熟了……
    那是割完了麥子,在芋頭地裡除草,我跟著玩。玩著玩著,見爺爺蹲下揉眼睛,我不解地問:「爺爺,你咋哭了?」爺爺故作輕鬆地說:「沒哭,一個蒙蟲子進眼裡了。」然後便起身幹活,我也信了,又玩開了。也就是在那一年的麥口,每年我都會拿起鐮刀,一壟一壟地割麥子,儘管割地很慢很慢,儘管熱地滿頭大汗,麥子熟了,我的鐮刀只能割下去。
  • 川音女教授:給領導當情婦,對學生「割麥子」
    一位熟悉鄧芳麗的人士對記者稱,鄧芳麗等人在招生方面收取學生家長的賄賂,已有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她原來在美國生活過一段時間,臨近招生考試季前,不顧她家人的勸阻,著急回國,說要回去『割麥子』——她將收受學生家長的錢財比喻成一年一季的『割麥子』」。川音(即『四川音樂學院』)的考生和家長,以及教職員工和退休老教師都知道:進川音要私下交錢,這是潛規則。
  • 快評 | 川音教授涉招生腐敗被調查,不能讓藝考成為「割麥子」
    據經濟觀察網報導,被調查的3名女教授之一、川音民族聲樂系副主任鄧芳麗在美國生活過一段時間,臨近招生考試季,著急回國,說要回去「割麥子」。在鄧副主任眼裡,收受學生家長的錢財就是一年一度的「割麥子」——和割韭菜異曲同工,只是韭菜隨時都可以割,而麥子每年只能割一次。
  • 詩人看到農夫割麥子,寫下一首唐詩,堪稱最具良心文人之作
    題目當中告訴我們就是寫夏天割麥子場景的故事。兩首古詩的理解很容易,可以分為三個段落。第一個段落包括前12句,都是在寫整個夏天大家如何的忙碌。從前兩句「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開始,寫大家趁著天熱割麥子。豐收的時刻,大家意思一時都不敢耽誤,男女老少齊上場。男勞力在地裡幹活,婦女兒童都忙著在家做飯,給他們送飯。
  • 北方農村80年代記憶,麥子成萬能麥子啥都換,城裡人:為啥不用錢
    而一年中,人們最賴以生存的麥子,偏偏在此時成熟。在人們意識中,有水源的地方才種麥子和水稻,沒水的只能種些容易生長的玉米。事實上,在90年代前,北方一些乾旱地農村為了自給自足,也會種些旱稻和旱麥子,只是產量會低。在那個年代,6月放「麥假」是孩子們盼望的,也是最犯怵的,因為那時沒有收割機,全靠人和鐮刀一把一把割麥子。
  • 四川某高校被曝買賣學籍,一個賣25萬成潛規則,系副主任在美生活,稱回國"割麥子"
    回國割麥子:每年收取考生家長賄賂,此次被查也因家長舉報知情人士還稱,鄧芳麗等人在招生方面收取學生家長的賄賂,已有相當長的一段時期。&39;割麥子&39;割麥子&34;
  • 麥子造句和解釋_麥子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一畝地能收多少麥子,還得看老天幫不幫忙。]麥子在教材中的例句:1、老馬高興地說:「那好啊,你把這半口袋麥子馱到磨坊去吧。」(出自:統編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5、魯濱遜漂流記(節選))麥子參考例句:1、下個月就是麥季了,我要回家收割麥子。2、我和哥哥用架子車裝了一車麥子拉回家。3、麥子被雨水打得伏倒了。
  • 川音藝術專業招生「潛規則」,3名女教授被查,稱回國「割麥子」
    近來川音藝術專業招生潛規則一事受到廣大媒體關注,川音藝術專業招生「潛規則」,3名女教授被查,稱回國「割麥子四川音樂學院聲樂系的楊婉清,費莉,鄧芳麗教授因牽扯到招生賄賂,先後被檢察機關帶走調查,有一女教授曾稱收取學生賄賂為「割麥子」,在國外碰上招生季竟連忙趕著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