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想不通問題的香港年輕人不妨讀讀這封信

2020-12-25 中華網軍事頻道

近日,亂港分子內訌,多個自稱「勇武」的暴徒組織瓦解。典型的如擅長投擲汽油彈的「火炬小隊」,由於成員陸續被捕,又被暴徒懷疑是警方臥底,7日宣布解散。香港情況在好轉,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年輕人想不通問題癥結所在。知非把幾天前看到的一位美國戰地記者的文章推薦給這些年輕人。

文章是美國戰地記者安德烈•伏爾切克寫的,發表在《中國日報》上,本來就是一封寫給香港青年的信,但我想很多香港年輕人未必看得到。這位記者曾經在中東、剛果、克什米爾等戰亂地區採訪,這次來到香港進行採訪後非常感慨!

為何感慨?也做過多年戰地記者的知非其實和伏爾切克先生有著同樣的問題,「為什麼?為什麼這些憤怒和暴力是你們生活的一部分?你們的生活真的那麼糟糕嗎?」

如果是筆者這樣的內地人士發問,想必會有不少香港年輕人輕蔑地駁斥,生活不糟糕就不能憤怒嗎?我們用「和理非」手段提出訴求有問題嗎?如果你們真是和平理性非暴力,那就聽聽旁觀者也是閱歷非常豐富的伏爾切克先生怎麼說。

相關焦點

  • 央視調查:寄出100封國內平信 33封沒下落
    核心提示:據央視《新聞1+1》節目4月10日報導,有央視記者做了一個調查:投遞100封平信到分布在全國各地的熟人,並通過與收信人聯繫來查看信件最終寄達情況。調查的結果是,其中的33封信沒了下落。據中國郵政總公司客服稱,平信的丟失沒有辦法查詢,並且無法賠償。
  • 央視調查:寄出100封國內平信 33封沒下落(三)
    核心提示:據央視《新聞1+1》節目4月10日報導,有央視記者做了一個調查:投遞100封平信到分布在全國各地的熟人,並通過與收信人聯繫來查看信件最終寄達情況。調查的結果是,其中的33封信沒了下落。據中國郵政總公司客服稱,平信的丟失沒有辦法查詢,並且無法賠償。
  •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一書是朱光潛先生在旅歐期間寫給國內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信中所說多為青年們所關心和應該關心的事情,如讀書、修身、作文、社會運動、戀愛、哲理、凡凡種種如此。這本書雖說是標杆給中學程度的青少年所讀,但在我看來,無論你什麼時候翻開它,都是最佳時機。
  • 《解憂雜貨店》人生答疑指南:面臨兩難選擇的痛苦,不妨先寫封信
    尤其是年輕人,你的選擇也將會影響你未來人生的方向。每個選擇都至關重要,容不得半點馬虎。那麼面臨人生兩難的痛苦,到底該如何是好?如果真的很難抉擇,不妨先將自己的苦惱,訴諸於紙筆,寫一封信吧……先不要考慮如何去解決,而是將自己煩惱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寫成信。
  •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早讀到這本書就好了
    很久沒有收到過信了,但始終忘不了讀信的感覺,《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出了這種感覺。朱光潛先生旅居海外時曾在《一般》雜誌上分期刊載過十二封信,這十二封信沒有特定的收信人,凡是具有中學教育程度的青年都是收信人。
  • 當你想不通時,不妨想想下面三句話
    當你有時為了一些事耿耿於懷的時候,記住下面這三句話,會明白很多。1該怎樣就怎樣最痛苦的事,不是你如何選擇,而是別無選擇,當你解決不了讓你覺得痛苦的時候,大可不必茶不思, 飯不想,該吃就吃,該睡就睡。2.別去想有時候為了一件事情怎麼都想不通,那麼我們只能做到儘量別去想他。也許有的人會說,越不想去想他,就越會想到 ,這時候其實只要分散注意力就可以了。把精力換個地方投入,想不通就不要想了。有時你不去想自然而然就通了。遇事不鑽牛角尖,如果是情感的問題,感情的事是不能勉強的。
  • 讀《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隨感
    讀《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隨感 ——學院「新時代新作為」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徵文   歷史告訴我們,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學生們通過上街遊行,抗議巴黎和會外交失敗。今天我們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是由追遠而反思現在的自己:一百年前,年輕人勇於擔當,爭取中華民族獨立,奉獻青春;一百年後,作為年輕人的我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又應該做些什麼?這樣的疑問不僅在紀念五四運動時會出現,也縈繞在每位現代年輕人的學習工作生活之中。近期恰好閱讀了朱光潛所著《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生發出一些感想和思考,遂成此文。
  • ...多的一本書」 寫給失智母親的19封信 龍應臺新書《天長地久》出版
    龍應臺和她的母親美君  短髮,白色西服外套,寶藍色內襯,抱著一本書的龍應臺走上香港會展主會場時,現場1600多位觀眾開始鼓掌,有些年輕人從座位上激動地立了起來。  前不久舉行的香港書展上,龍應臺的《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天長地久》)被稱為「讓人流淚最多的一本書」。目前,這本書的簡體中文版已經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龍應臺幾經修改,親筆撰序。這本書,她不僅寫給美君,也是寫給每一個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寫給他們的下一代,讓所有人銘記歷史,感恩上一輩通過千辛萬苦才帶來的美好生活。
  • 老伯連寄3封平信無一收到 郵局:平信、明信片無追蹤條件
    東方網4月18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日前,80多歲的讀者王老伯反映,自己接連寄出3封平信,但對方卻無一收到,「信丟了,郵票錢打水漂了,郵局卻說不會賠償。」無獨有偶,市民陳小姐在春節前寄給朋友一張明信片,眼下清明都過了,對方也仍未收到。   郵政公司客服熱線表示,平信、明信片不具備查詢條件,重要信件最好通過掛號信等方式郵寄。
  •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潛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寫給20世紀初的青年人看的,但不僅僅是那個時代的青年看的。為嘛?翻開就知道裡面的內容是適用於現在的,十二封信分別從不同角度對年輕人所關心的事項給出自己的意見。後面的附錄其實是十三四封信,是後來成書時所追加的內容。 摘錄了一些句子,太長的我濃縮一下再放上來。
  • 有刑事案底極大影響前程 律師告誡香港年輕人:停止犯法_新聞_央視...
    有刑事案底極大影響前程 律師告誡香港年輕人:停止犯法 原標題: 9月3日 國務院港澳辦新聞發言人楊光指出 在止暴制亂這個大是大非 關乎香港前途命運的問題上
  • 一個香港中學生的信
    香港是生我養我的地方香港是我親我愛的家園看到家園被毀、寧靜不再每個香港人都應該勇敢發聲!你敢我敢,說幹就幹這就是一個香港人的「燃」!鄭鈞之,是一個普通的香港中學生。一直以來,她和家人在香港這個美麗繁榮的城市過著幸福安寧的生活。但從6月以來,他們的生活被一系列暴力亂港事件打破。她身邊更有同學、朋友收了金錢、走上暴力亂港之路。↑鄭鈞之親手所寫的信一個香港中學生的信我是鄭鈞之,是一個出生在香港普通家庭的孩子。我愛我的香港,我愛我的中國。
  • 人生最難的時候,不妨讀讀這八句話,會讓你充滿力量
    所以,我覺得,人生最難的時候,不妨讀讀這八句話,會讓你充滿力量。 1、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 人活著,只要無條件地相信自己,你就可以戰勝一切,你的人生就會有無限可能。
  • 張愛玲與夏志清的118封信
    有大志的讀者,最好從小養成用洋蔥紙或其他高級紙張寫信的習慣。說不定自己真會成了大名,連早年寫的信件也有可能流傳後世的。開始連載《張愛玲給我的信件》時,我只有一○六封,後來又找到了十五封,連同以前少算的一封,該有一二二封。這是我在《聯文》第一五五期《張愛玲給我的信件(五)》的統計。
  • 《致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關注青年編輯成長
    11月16日下午,「聶震寧《致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出版座談會暨編輯素養研討會」在京舉辦。來自中宣部出版局、中國出版協會、中國編輯學會、中國音像和數字出版協會、韜奮基金會、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公司、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等領導,以及來自全國各地出版發行企業的代表、在京媒體記者等參會,就聶震寧先生《致青年編輯的十二封信》的岀版進行座談,並就青年編輯人才培養問題進行了研討。
  • 江西警察給香港警察回信刷屏
    這段時間,全國14億多同胞,都在關注香港、力挺港警,一封內地警察給香港警察的回信,悄然在全網火了起來,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央媒也紛紛轉發。
  • 老伯連寄3封平信無一收到 郵政稱平信不可查詢
    日前,80多歲的讀者王老伯向本報反映,自己接連寄出3封平信,但對方卻無一收到,「信丟了,郵票錢打水漂了,郵局卻說不會賠償。」無獨有偶,市民陳小姐在春節前寄給朋友一張明信片,眼下清明都過了,對方也仍未收到。
  • 昨天這封信,內地和香港的我們都收到了
    這位來自中國香港的男生,是廣州大學2018屆畢業生,說起西部計劃之行,他把自己比作一朵蒲公英,願在西部這片土地上,紮根、開花……「參加西部計劃的過程中認識了很多有趣和優秀的人,在基層管理崗位上,近距離的接觸到當地小朋友的情況,才知道他們的物資、娛樂有多匱乏,我還和我的家人商量,決定每月支持2萬元資金給服務地做慈善,我相信,一切慢慢都會變好的!」
  • 毛主席的這封信,蔣介石看了半個小時,之後對送信人說:你辛苦了
    這可以說是在痴人說夢,國民黨想要東山再起,這根本就不可能,那個時候我黨主導中國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了。但那是,我黨也一直都在努力地和國民黨和諧共處,但是國民黨認不清局勢,導致兩個政權一直處在獨立,導致大陸和臺灣分離多年。面對臺灣問題,毛主席一直都很重視,在國民黨退守臺灣之後,毛主席就曾有意和蔣介石修復關係。
  • 南海西樵實驗小學學生信件登上央視...
    今日,據@央視新聞報導:這段時間,鍾南山院士收到了許多來自孩子們的信,有的字跡工整,有的筆觸稚嫩,有肖像畫,也有手抄報……鍾院士認真閱讀了每封來信,並親自回信,寫下了對青少年的寄語:用知識縫製鎧甲,不遠的將來,各行各業都將由你們披甲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