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總督彈劾正五品小官 皇帝為何不予批准

2020-12-22 勇哥讀史

1709年8月27日,戶部左侍郎噶禮升遷為兩江總督。

噶禮是滿洲正紅旗人,又是清朝開國功臣何和禮的後代,根正苗紅,在朝廷裡是橫著走的角色,桀驁不馴。他就任兩江總督後,看誰都不順眼,接二連三地上疏朝廷,對江蘇巡撫於準、布政使宜思恭、按察使焦映漢進行彈劾,使得他們都被罷免官職。繼任布政使陳鵬年性格耿直,不合噶禮的胃口,又被噶禮彈劾丟了烏紗帽。

一時之間,噶禮在江南呼風喚雨,十分威風。

沒過多久,噶禮對江寧織造郎中曹寅不滿了,密奏康熙皇帝,稱曹寅和蘇州織造李煦虧欠兩淮鹽課銀達到了300萬兩銀子,請求對他們進行公開彈劾。

按照清朝官制,江寧織造郎中屬於正五品,級別遠低於巡撫、布政使、按察使。照說,從一品的兩江總督要想彈劾正五品的江寧織造郎中,應該是小事一樁,分分鐘搞定。而且曹寅和李煦虧欠300萬兩淮鹽課銀,也是證據確鑿,無可抵賴。沒想到,康熙皇帝這次沒有批准,按下了這件事,讓噶禮碰了一鼻子灰。

江寧織造郎中曹寅有多大的能量,讓康熙皇帝也罩著他?

曹寅,字子清,生於1658年。曹寅一家是內務府包衣,相當於皇帝的家奴。曹寅父親叫曹璽,曹璽的妻子孫氏是康熙皇帝的保姆,因此,曹家與康熙皇帝保持著很親密的關係。1663年,曹璽被任命為江寧織造郎中,負責承辦宮廷所用的綢緞布匹。曹寅長大後,當過康熙皇帝的侍衛。後來子承父業,接任江寧織造郎中一職。

江寧織造郎中的品級不高,僅為正五品,可責任十分重大。他除了要為宮廷提供綢緞布匹外,還扮演皇帝耳目的重要角色,為皇帝提供江南地區的絕密情報,供皇帝參考。

同時,皇帝不方便交給其他大臣辦理的事情,也可以交給江寧織造郎中去辦。比如,康熙皇帝曾經6次到江南一帶視察工作,江南當地的接待任務,就安排給了江寧織造郎中。光是曹寅一人,就承辦了5次接待任務。其中,4次在南京接駕,1次在揚州接駕。

康熙皇帝很信任曹寅,把他當作自己的「家人」。曹寅生育了兩個女兒,長女嫁給平郡王納爾蘇為嫡福晉,次女嫁給一名蒙古王子為嫡福晉。可以說,這與康熙皇帝的特殊恩寵密不可分。

曹寅死後,康熙皇帝為了保全曹家財產完好無損,命令曹寅的長子曹顒繼任江寧織造郎中一職。兩年後,曹顒因病去世。他沒有子嗣,康熙皇帝特命曹寅的侄子曹過繼給他,接過了江寧織造郎中的崗位。

看來在康熙皇帝眼裡,江寧織造郎中就是為曹家量身定做的職務。

有意思的是,兩江總督噶禮彈劾江寧織造郎中曹寅,沒有成功,兩以年後,他自己倒被搞得灰頭土臉,丟了官帽子。

1710年,江南鄉試發生舞弊事件,在社會上造成惡劣的影響。兩江總督噶禮和江蘇巡撫張伯行為推卸責任,相互彈劾,鬧得沸沸揚揚。康熙皇帝指責噶禮「才有餘,治事敏練,而性喜生事」,說他喜歡惹是生非,撤掉了他的職務。

【參考資料:《清史稿》等】

相關焦點

  • 清朝的大學士、軍機大臣、尚書、總督、巡撫都是什麼官?
    御史負責監察百官,彈劾不法。御史可以「風聞奏事」,就是檢舉、彈劾哪個官員時不需要事前有證據,可以直接彈劾。如果最後調查結果是人家沒有不法行為,御史也不用負責任。御史被稱作「言官」,言官上疏言事是沒有罪過的,哪怕說的不對,哪怕皇帝不愛聽。左都御史為從一品。
  • 清朝的兩江總督,究竟是個多大的官?
    了解清朝後期歷史之後,我們知道了兩江總督,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形成兩江總督的主要原因,兩江總督在當時官居一品,就我們所熟知的代表有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幾人。「兩江總督管轄的是:江蘇,安徽,江西三省,而不是江蘇,浙江的兩江」——《中國歷代改革者》。所以兩江總督是統管江南(江蘇和安徽)和江西兩處地方。因此被稱為兩江總督。兩江總督總督署處於南京中心。
  • 兩江總督的權力非常大,管理三個省,為何還不如江蘇巡撫?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明清時期的地方官排名應該是這樣的: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道臺等等。例如直隸總督、兩江總督等封疆大吏,肯定比各省的巡撫高一個檔次。但真實的情況並不是這樣,巡撫雖然沒有總督的管轄區大,但不一定怕總督。
  • 「兩江總督」和「江蘇巡撫」待遇有啥區別?跟級別關係很大
    也是這個原因,兩江總督、江蘇巡撫這兩個江南地區的地方官員,可以得到比大多數地方官更豐厚的待遇。因為清朝地方官員的俸祿來源,主要來自於「養廉銀」。而養廉銀主要從地方是火耗、賦稅中得來。江南地區的賦予,間接帶來了兩江總督、江蘇巡撫的高俸祿。兩江總督一年的養廉銀是一萬八千兩,江蘇巡撫是一萬兩千兩。這已經非常高了。
  • 皇帝召見武將:你見過兩江總督嗎?武將回答:沒見過
    道光六年(1826年),道光皇帝一紙任命,將莊芳機提拔為臺灣水師協副將。臺灣水師協副將隸屬於臺灣鎮,是全臺灣的海防軍事層級最高武將,率領數千名水師兵勇。這次,道光皇帝之所以要召見莊芳機,是因為要將他任命為太湖協副將。太湖協副將負責統轄太湖水師,拱衛兩江地區的安全穩定大局,相當重要,所以道光皇帝要親自見一見。
  • 曾國藩的兩江總督與李鴻章的直隸總督哪個權力更大?
    引言清朝有九大總督,直隸總督與兩江總督是最重要的。直隸總督的權位很高,是皇帝親信之人才能擔任,責任重大,又要保衛京畿,所以也就有了疆域之首的說法。直隸總督還要管理軍民政務,為一品大官。掌管如今的天津市,河北及河南,山東等地。因此我們可以知道,直隸總督管理的區域並不多,但直隸省的位置是很特別的。兩江總督,則是,掌管如今的安徽,江蘇等地。這些區域也是特殊的,是沿海地帶。這一地帶,經濟發達,商貿繁榮,可謂是清朝的「錢袋子」。
  • 解讀:江蘇巡撫在蘇州,兩江總督在南京,這兩個官職哪個大?
    兩江總督,屬於「軍機處」特派員,江蘇巡撫,屬於「吏部」正式官職。一個負責「政策調整」,一個負責「常規事務」,權力上有分配,工作上有合作,各在其位,各謀其政,有權同時上表,參奏彈劾對方…不是四川(太狹縮)、而應是川陝總督,雖清早期一度存在過四川總督。但整個清朝佔多數是川陝總督。
  • 清朝為何設兩江總督,轄區是江蘇和江西嗎?
    北直隸好理解,國都京師就在直隸轄區,天子根本所在,能當上直隸總督的都是皇帝絕對信任的。但京師有一個劣勢,就是太偏北方,周邊地區都不是盛產錢糧之地。京師附近所需的錢糧往往都要從江蘇、安徽、江西三省調集,這三個省屬於兩江總督轄區(閩浙總督下轄的浙江也是錢糧重地)。兩江總督轄區的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隸。
  • 清朝總督的權力為何如此之大?難道皇帝不害怕他們造反嗎?
    總督,通常指一個國家的某片相對自主的區域中,實際或名義上的最高行政長官。許多國家都有或曾經有設置過總督職位。清朝時,對統轄一省或數省行政、經濟及軍事的長官稱為「總督」,尊稱為「督憲」、「制臺」、「制軍」等,官階為正二品。但是,可通過兼兵部尚書銜最高配至從一品。並且,與只掌握一省行政事務的巡撫不同,總督兼管數省的同時,在政務之外還兼掌著軍務與經濟。
  • 雍正欣賞的乾隆都不喜歡,唯獨對「買官」的李衛讚賞有加,為何?
    而很多時候,一些地方上面的官員對於這些海盜,更多就是包庇,更有甚者,加以抓捕,然後找人作為替罪羊處刑,李衛來到浙江之後,開始著重調查這些案子,並且非常漂亮的解決了此類案件,於是到了雍正五年,就被封為正二品的浙江總督。
  • 兩江總督棄城逃跑殺不殺?曾國藩一番話讓他頭斷菜市口
    何桂清畢竟是兩江總督,不便於直接棄城逃跑,便將蘇州軍事部署託付給欽差大臣和春,自己以到蘇州籌集糧餉的名義離開常州。兩江總督何桂清常州士紳得知了何桂清離開常州的消息,敏銳地判斷他要棄城逃跑。兩江總督倒是一走了之,常州老百姓又將怎麼辦?何桂清身為兩江總督,對得起常州老百姓嗎?於是,常州部分士紳將何桂清一行攔住,跪求他不要離開。
  • 賈政輕鬆幫賈雨村做四品官,為何自己卻甘做五品小官?
    不信你看:林如海無法辦到的事,賈政亦不過區區五品小官而已,為什麼他偏偏這麼牛逼,卻幫雨村謀到了比自己官職還要高的金陵應天府四品官?而且還是「輕輕」幫賈雨村謀到了。這個「輕輕」就是很輕鬆,言外之意便是:不費吹灰之力。既然賈政有這麼大的能耐,為什麼他自己卻又偏偏心甘情願屈居五品小官呢?難道他真的是慈善家,專為他人做嫁妝衣?見第三回,按書雲。
  • 清朝:提督是多大的官,與總督相比,誰的官職大?
    看過周星馳電影《九品芝麻的官》人一定有印象,當水師提督常坤喊來人,給二位公子拿餅的時候,是刑部尚書端過來,刑部尚書對水師提督畢恭畢敬,這裡明顯可以看出是刑部尚書比水師提督官小。這只是在電影裡面,真實的是這兩人是平級的,而且刑部尚書職權比水師提督大多了。
  • 尚書和總督,哪個官高哪個權利大呢?
    從品級上講,尚書比總督大,不過事實上權利不一樣。尚書銜為從一品,總督銜為正二品,但是從清廷的實際操作來看,總督無疑有更大的權利。清代的官員等級為「九品十八級」的基本制度,一品之上的宗室王公視為超品,而九品以下則喚作未入流。
  • 總督和巡撫,標準的地方土皇帝,為何都沒有能力推翻朝廷?
    但是到了明清時期,雖然農民起義接連不斷,但是地方上的那些總督、巡撫們,卻都沒有造反。按照道理來說,這些人都是土皇帝,那麼,為何都沒有推翻皇帝的能力呢?今天,我們聊聊明清時期各方面的制度。從宋朝統治開始,由於吸取了唐朝末期藩鎮割據的經驗教訓,宋朝採用了削弱地方權力的策略。
  • 「江蘇巡撫」和「兩江總督」待遇上有什麼區別?跟級別關係很大!
    「江蘇巡撫」和「兩江總督」待遇上有什麼區別?跟級別關係很大!在最近這段時間,有兩部清代時期的電視劇非常的火爆,講述的都是一些清代時期後宮嬪妃和乾隆皇帝之間的故事,每當我們看著電視劇當中的劇情,那可以說的上是非常激動,但是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的是清代時期的「江蘇巡撫」和「兩江總督」在待遇上面有什麼區別?
  • 曾國藩兩次擔任過兩江總督,權力有多大?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
    在曾國藩的官場生涯中,兩次擔任過兩江總督職務前後共計12年,是擔任兩江總督時間最長的封疆大吏。鹹豐十年(1860年),清廷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已經到了最後關頭,可兩江總督何桂清沒什麼作為,眼見太平軍來勢洶洶索性腳底抹油溜了。清廷無可奈何,對曾國藩委以重任,令其擔任兩江總督。期間,曾國藩成功的鎮壓太平軍,位列「晚清四大名臣」。
  • 清代的總督、巡撫是地方官,為何要加兵部和都察院頭銜?
    總督、巡撫是地方最高行政長官,這兩個官職始設於明代。清入主中原後,沿襲明代官制,在地方也設立了總督、巡撫,但相比於明代,其性質已有了本質上的區別。在三司之外,中央又設總督、巡撫、巡按,這幾個職務本來是臨時性設置,由皇帝派遣大員充任,去臨時負責總管某項重大軍政事務,具有欽差性質。因而其官銜與管轄範圍各不相同,如「總督陝西三邊軍務」、「總督漕運兼提督軍務巡撫鳳陽等處兼管河道」、「總理糧儲提督軍務兼巡撫應天等府」等等,或管轄一省或管轄數省。
  • 從正五品到正一品,僅用五年;拋開貪腐,他的為官之道,值得學習
    「少貧無藉」就是對和珅出身的最好說明,但好在其父鈕祜祿·常保有個三等輕車都尉的世襲爵位,父母早亡、家境貧瘠的和珅蒙蔭獲得了爵位的世襲,於乾隆三十七年成為三等侍衛,品秩正五品,基本相當於現在的司局級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