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人生是怎樣的?或許它並沒有一個特定的標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但我想大部分人都會認為高考成狀元,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畢業,就讀南加州大學的研究生,在Facebook公司做工程師的開掛人生是成功的,但你能想像就是擁有這樣人生的一個人,最終選擇了跳樓自殺嗎?
陳勤出生正在一個家境普通的家庭中。父母堅持認為「知識改變命運」,因此對陳勤的學習十分看重,而陳勤也不辜負父母的厚望,從小學習成績就十分優異且刻苦勤奮,是一個名副其實,讓其他家長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
努力和天分,讓18歲的陳勤參加高考後,成功在成千上萬的考生中脫穎而出,一舉成為高考狀元,各大名校都紛紛向陳勤伸出了橄欖枝。考慮過各方面後,陳勤權衡利弊,選擇了浙大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
但隨著計算機專業開始在全國變得火爆時,陳勤開始後悔大學沒有選擇學習計算機專業。於是本科畢業後的陳勤在工作之後沒多久,就有了出國留學攻讀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的想法。行動力超強的陳勤開始想盡一切辦法,最終真的實現了去美國南加州大學攻讀計算機的夢。雖說要考上美國知名大學的研究生不易,在這裡順利研究生畢業更難,但憑藉著天賦和勤奮,從未學過計算機的陳勤竟然在兩年內就完成了碩士課程,成功取得了南加州大學的碩士學位。
研究生畢業以後的陳勤,選擇留在了美國工作。剛開始進入的就是一所標準的矽谷模式的高科技公司—思科,在那裡他擔任軟體工程師的工作,並順利獲得了在美國的工作籤證。後來在思科工作了一年多,他離開了思科,並經過許多波折最終與Facebook公司籤約,在這成為了一名高級軟體工程師,並且年薪22萬美金。
來之不易的好工作,讓陳勤十分滿意也更加珍惜。百分百投入的他雖然身處高強度的工作節奏下,卻依舊能做好每一個分配給他的項目。事業順利的他認為人生已經接近圓滿,於是將家人都接到了美國和他一起生活。
起初一切都還是按著陳勤滿意的方向發展,但到後來,身處Facebook的廣告組,工作量大,節奏又緊張的工作環境,讓陳勤每天都工作到深更半夜。然而身體累對陳勤來說並不是不可克服的困難,但身心俱疲卻讓他無力掙扎。
職場上的爾虞我詐在面對能力突出的陳勤時,就更加嚴重。因為和領導意見上產生分歧,陳勤的人際交往能力又弱,讓他在後來的工作中遭受百般刁難。可陳勤並沒有太過將這些放在心上,他認為一切都可以用實力說話,只要他努力,他就可以向別人證明他可以,別人就自然會從心底裡服氣。
可萬萬沒想到,越努力越耀眼就越遭人忌憚。這讓往後的陳勤越發遭到同事的白眼和討厭,同事之間的關係越發的緊張。後來部門領導看不慣陳勤,怕他威脅自己的地位,就開始暗地裡給陳勤穿小鞋。不僅不同意陳勤換組的申請,還在季度結束後,給陳勤評了一個最低分。這使得陳勤不僅換不了組,評級還為「不合格」,直接面臨失業的危險。
評級下滑嚴重讓陳勤內心感到無比焦慮,如果真的因此導致被公司開除的話,那麼對於還沒有獲得美國綠卡的他,僅僅只能靠著工作籤證維持60天,60天一到,自己和家人只能離開美國。一想到被派遣回國,陳勤就感到窒息。
身邊的朋友和家人都勸說他,可以試著回國發展,憑他的實力和經驗,回到國內一定可以大展身手,前途一片光明。但陳勤卻堅持不回國,多年的努力難道就是讓自己作為一個失敗者,灰溜溜的將回國作為自己的退路嗎?他不相信自己所有的辛苦就這麼白費了。
可儘管陳勤一直硬撐著,但壓死他的最後一根稻草還是落在了他的頭上。沒有接到事先通知的陳勤直接被調離了核心工作組。這意味著他的專業能力受到了公司的質疑,以後也無法再被公司重用,這讓他無法接受。
與上司據理力爭無果後,陳勤心灰意冷,絕望的從Facebook總部大樓躍身而下,生命結束在了38歲。
看完陳勤的故事,你一定會覺得惋惜。這樣一個人才卻選擇了自殺。但我想通過他的故事,告訴大家的是,沒有什麼事情是過不去的,或許對於陳勤來說,面對失敗是他無法接受的,但何不換個角度考慮,其實他並沒有失敗,只是忘了給自己轉彎。所以請記得,路不通時,記得轉彎,那樣就不會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