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裡,「內卷」一詞已經成為了人們口中的熱詞,簡單的說,內卷指的是某種社會模式固化之後變得停滯不前或者無法轉化成為另一種更加高級的模式,以至於處於模式之內的人只能通過內部的非良性競爭來謀求個人生存發展的現象。
打個比方,一個班裡有50名學生,只有前10名能夠得到棒棒糖的獎勵,在這個封閉體系不改變的情況下,無論學生如何努力如何優秀,最終也只有前面的10個人能吃到棒棒糖,而剩下的40名學生即使在競爭中已經變得十分優秀,但也只能看著了。
而陳勤就生活在這樣的競爭之中。
1981年,陳勤出生於一戶普通人家中。他從小十分懂事,也很努力,希望能夠在長大之後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情。在1999年的時候,陳勤就靠著自己的努力成為了高考狀元,順利進入了名校浙江大學學習。
畢業之後陳勤開始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終於在後來得到了出國留學的機會。2011年,他便進入了美國南加州大學攻讀計算機專業,並且在幾年之後順利拿到了自己的碩士學位證書。
畢業之後,陳勤就進入了美國的IT公司任職,並且在2018年3月的時候正式加入了著名企業——Facebook總部任職,公司裡的平均年薪都達到了22萬美元,而且福利待遇極優,看上去是所有人都夢寐以求的工作。
但對於陳勤而言卻並非如此。首先,他的專業是計算機專業,自己則是一名高級軟體工程師,但是在FB內任職時卻被分到了廣告組,這讓陳勤很是不適應,因此陳勤也向上司提出過換組的請求。
他的上司一開始也答應了他,但是條件是先把手頭的項目做好。當時陳勤接到的項目是一個險些就要爛尾的項目,是在陳勤的不懈努力之下才最終救活了的。從2019年3月到9月的這半年時間裡,陳勤的家人就常說,陳勤每天都在加班,這樣下去心就算不垮,身體也會先垮掉的。
當時FB採取了「末位淘汰制」這種制度不久,也就是說,無論公司內部員工如何努力如何優秀,最終也還是要被分為三六九等,總會有人吃不到棒棒糖,而且在吃不到棒棒糖的同時,還會被淘汰。
而這個制度,也導致陳勤包括陳勤的很多同事都感覺到了極大的壓力。而且陳勤還受到了上司的壓榨,讓陳勤的包袱就更重了。而在這樣的壓力之下,支撐著陳勤不斷努力的,就是一張美國的綠卡。
當時他已經在美國生活了近8年了,但拿到的始終是工作籤證。他的家人都跟著他來到了美國,他想要給家人一個更好的日子。而沒有綠卡意味著他無法在美國真正落地,也無法在國外給家人一個幸福的生活。
而對他而言,回國是一種投降,意味著他的失敗。因此即使已經如此艱難,他還是沒有過回國的想法。終於,他還是熬過去了。他的績效很好,綠卡已經近在眼前了,換組的機會也要到來了。
可就在此時,他的上司卻出爾反爾,把他的換組申請壓下來了,甚至將他的績效評級都壓低了。長達半年的超高強度工作早已讓陳勤不堪重負,加上換組的申請被駁回,績效還被強行壓低,這意味著他可能會失去這份工作,再次跟綠卡失之交臂。
再聯想到自己之前所受到各種的不公正的待遇,這讓陳勤瞬間崩潰了。於是,在2019年9月19日中午,陳勤從FB總部大樓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告別了自己的祖國,告別了自己的家人,告別了FB內部的惡性競爭,告別了自己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人們對FB內部制度與相關人員感到憤怒的同時,也對陳勤感到十分惋惜。以陳勤的履歷,回國絕對是各大公司搶著要的人才,工資水平定然也是百萬級別。可惜他卻選擇了這樣的方式,死在了異國他鄉,是在讓人感到心酸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