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選擇學古箏?
古箏相比很多樂器,體積顯得有點大,擺在家裡佔地方,攜帶又不方便,想要長久使用,又要做好日常保養。那麼作為家長你又是什麼緣由讓孩子開始學習古箏呢?
相信原因有很多種,也許周邊的孩子有在學,也或許電視網絡古箏彈奏的影響……相信最主要的還是古箏那獨特的聲音。
中國人都有古典情結,對於2000多年的古老民族樂器古箏自帶親近感。箏者也極為建議大家學習古箏,特別是小孩子。而家長讓孩子學習古箏也許只是培養個興趣愛好,在升學成長中有所幫助,也或許寄希望於往專業方向發展,從事古箏行業,亦或許可以成為專業的古箏演奏者。
而古箏對於小孩子絕對不僅僅是一件樂器,學習古箏是了解2500年古箏的過程,彈奏古箏是重塑曲目意境,予情於箏。與古箏為伍是了解歷史的過程,是一份箏文化傳承。很多曲目有特定的時代背景及人文情懷,在學箏的成長中,亦是自我的底蘊和修養塑造的過程。古箏彈奏者往往給人一種靜則優雅,動則相隨的獨特神韻。
俗話說「與什麼人為伍,習性近之」,樂器同樣如此。孩子並沒有多少認知,但作為家長選擇了古箏,要明白陪伴孩子的是一件什麼樣的樂器。既然選擇了就要有一定的認同感,這對孩子之後的學箏過程很重要。
——孩子學古箏中常見的問題
小孩子天性簡單,好玩好動,較為隨性,不善於長時間專一於一件事情,興趣來的快消失的也快。特別是樂器學習的初級階段較為枯燥,很容易產生無聊而厭倦的心理。
小孩子通常理解不到學習古箏當下對於自己有什麼好處,之後會有什麼收穫,沒有足夠的動力來維持古箏學習的興致。
——孩子學古箏中家長的問題
在給孩子挑選古箏中,經常會聽到一些家長說「先買個便宜的古箏,擔心孩子堅持不下去」。先撇開好壞古箏對於孩子學箏的影響,單說這些孩子家長的心態就是錯誤的。
還沒有開始學,已經做好了放棄的心理準備。也許覺得自家的孩子做什麼都沒有長性,學習古箏也只是寄希望於孩子有可能堅持下去。其實多數孩子的狀態都是差不多的,是無法放任之,讓其自主在古箏學習上的。
另外,小孩子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在文化課、藝術培訓以及生活中,對於小孩子家長不能只著眼於最終的結果。我們成人做很多事情不夠深入專注,同樣缺乏毅力,在於我們已經形成固有的思維或者習性。
而小孩子正處於可塑性階段,在眾多的學習成長過程中,所形成的認知、思維以及行為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可能遠大於成果本身,而受用一生(好的塑造過程往往不會有壞的結果)。
所以,在學習古箏上是少不了家長的各種「手段」的。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學古箏
孩子能夠開始學習古箏,不管是主動的還是非自願的,對於古箏絕對不是討厭的,這個階段家長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莫等到孩子對古箏產生排斥的時候,再來插手孩子學箏。
小孩子雖然隨性多變,但並不複雜。
①引導的方式
孩子雖小但多少也會有成就感,所以我們家長儘量採用鼓勵的引導方式。小孩子對於學習古箏往往沒有更多的認知,不知道學習古箏具體有什麼用。如果你跟他談學習古箏可以陶冶情操,可以以後藝考甚至長大做演奏家,相信孩子對此絕對不感冒,我們家長要和孩子聊他們聽得懂又感興趣的話。
比如,現在網絡很多小孩子彈奏古箏的才藝展示,學的差不多也可以像他們那樣進行表演,亦或者班級舉辦活動給同學彈奏古箏展示自己等等,引導方式多種多樣,根據孩子情況而使用。(設定一個個小的目標,最重要的是這個目標要讓孩子有學箏練箏的動力)
②強制的方式
單獨的鼓勵引導的方式對於一些孩子可能達不到完全的效果,有時候硬性或者強制的手段或多或少也是要有一些。
有所成就要有所付出,甚至被動吃一些所謂的「苦」,正所謂嚴師出高徒,有些苦吃的時候也許心不甘情不願,但享受成果的時候,那些苦皆是浮雲。家長在這一塊上要有所認識,不可以過於心慈手軟。
——箏言
①在老師教授古箏知識的同時,家長也可以與老師協作好,採用同一件事或者同一種方式對孩子進行引導。
②學箏絕不是單純孩子的事情,家長往往也要付出很多,除了前面講到的,還要儘量多一些古箏的了解,其歷史文化,文人典故等。一定要知道孩子學得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樂器,我們可以從了解到熱愛再到對孩子的薰陶。
③學古箏也可以說是三分學七分練,古箏老師是學箏的掌舵者,要想航行的快,行的遠,家長的作用至關重要。特別是在學箏的初級、中級階段,不僅要打好基礎,還要讓孩子儘量形成良好的古箏認知。只有真正的入了門,在後續的古箏學習中才能形成主動性,在主動性下能夠達到更好的深入,以至真正的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