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星星媽媽很生氣。
她看著女兒在琴房的狀態,就想衝進去扇她幾巴掌!
不知怎的,星星最近練古箏時水平明顯退步。平時彈得挺好的幾首曲子,現在不是走調,就是磕磕絆絆。更讓人受不了的是,老師給其他孩子指導時,她就藉機跟旁邊小朋友說話。因為這個,老師在課堂上提醒她好幾回。等老師過來她指導她時,她又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也不知道老師講的那些有沒有聽進去。
回到家媽媽質問她,最近為什麼這麼分心?
星星低著頭不說話,媽媽很著急,但越問她越不願回答。見她這種狀態,媽媽心裡涼透了。女兒這種爛泥扶不上牆的表現讓她很迷茫。她想不通,當初是女兒自願要學古箏的,而且剛開始挺認真,為什麼現在變成了這樣子?
其實,有不少家長都遇到過類似事情。孩子剛開始練習古箏,還是比較投入的,但一段時間後,就變得沒有耐心,上課時小動作也越來越多。
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在這裡我們想對家長朋友說,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請不要緊張,更不要對孩子大聲斥責,這種現象在學習古箏的孩子中普遍存在。孩子初期學習時,因為心中好奇所以課堂上很投入,但他們畢竟年紀小,天性驅使著他們想要玩耍。於是有些人會慢慢在課堂上走神,做小動作,甚至故意幹擾其他孩子上課。
我們該用什麼方法,改變他們這種學習態度?
想改變並不難,關鍵問題是,我們要學會從兒童心理出發,進行科學有效的計劃實施。現在,我們就將這些方法分為四類,每位老師或家長,可依據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嘗試。
1. 激發孩子的學琴熱情
既然他們對感興趣之事能集中注意力,那我們就因勢利導。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完成自我意識的轉換,把暫時的好奇心真正變成長久喜好。所以我們在實踐中,可使用與技巧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
比如,可以用演奏和表演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來進行,讓孩子在優美的旋律與立體的概念形象中,領悟作品內在意義。再比如,每次不只做單純的面對面教學,我們可以不定期的舉辦匯報演出,讓他們平時就意識到必須做好練習,才能在演出時展現真正實力。
這樣也能增強他們的競爭意識,並對他們未來成長起到推動作用。請記住,時刻要讓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孩子們才會感到新奇。
2. 遵循孩子的認知規律
設置符合孩子們年齡的學習方法,將教學內容由淺入深的實施。這樣可以讓他們不斷獲得成功,並增強信心。例如左右手的演奏,從保持基本手型的順指法開始,讓他們在演奏中逐漸拓展為成段的旋律。同時,在節奏音型的選擇技巧安排、練習曲和樂曲的選擇等方面,為他們逐漸增加難度。
這些練習方法步驟清晰、布標明確、皆能做到淺至深。它們最明顯的作用,就是有效減輕孩子學習負擔,讓孩子平穩的掌握了古箏演奏技巧。
3. 培養孩子的與展現力
其實每個孩子對古箏都存在著樂感與表現力,但我們需要將這些東西發掘出來。在培養他們樂感過程中,一定要將重點放在音樂語言上,將一些東西儘量形象具體化表達。如果做到這點,孩子會更理解作品中所要傳達的含義。
以《漁舟唱晚》為例,我們可先做一個意境的形象描述,再講解曲子每一段的演技處理。然後以「慢板」開始,通過抒情手法,配合左手顫、滑音的演奏,讓曲子呈現優美情調。當轉入「快板」後,應儘量保持歡快活潑,層次分明的特點。尾聲描述作品中回憶和嚮往的部分,要營造並保持其深遠意境。這種處理方式,會讓人感覺美妙音律始終在腦海中盤旋。
4. 開拓孩子的創造力
學習古箏,想像力和創造力不可少。所以培養孩子這種能力,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但這種能力,需要從小就開始潛移默化式的為孩子灌輸。只有當某一天他能下意識的運用這種能力時,他才會真正做到成功。
我們的教學,就是不斷在為他們培養這種能力。當他們的中級教程、識譜、演奏技能具有一定水準後,就要讓他們去理解、領悟音樂作品創作背景,以及作品所展現的內容。
只有當孩子從另一角度理解了作品蘊含的意義,他們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才能充分被調動,潛力也會因此發揮。他們將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對作品進行新的解構,最終為作品帶來新的生命力。
我們要記住,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情緒。如果想為孩子培養出高尚情操,就要從他們的角度出發,去理解他們內心世界的樣子。然後依照其特徵,將我們所要給予的東西,遵循著他們能接受的方式去潛移默化的灌輸。我們相信只要教導方式得當,孩子一定會有一個光明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