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傑出人民教師、特級教師陳華忠:年輕教師專業成長的「五個點」

2020-09-04 陝派教育

陳華忠,福建省特級教師,高級教師,福建省數學學科帶頭人,省級數學科骨幹教師,市十佳學科帶頭人,福建省第三屆傑出人民教師,福建省優秀農村教師,福清市四類高層次人才,福建省教育學會小學數學教育分會副秘書長,小學數學教育分會課題研究領導小組成員。主持教育部課程教育研究所「十二五」課題「抓準數學教學『核心問題』的研究」工作, 「十三五」課題「以核心問題引領課堂教學的研究」工作。撰寫發表教育教學論文700多篇,出版三本個人教育教學專著。現任教於福建省福清市教師進修學校。

成長,一個無限美好的字眼。對我們教師而言,成長不僅僅意味著生命的拔節,更蘊含著專業的進步和職業的幸福。那麼,年輕教師如何才能使自身專業儘快成長?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五點:

一、自覺行動——專業成長的動力點

成長,首先需要一種自覺,一位教師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自覺程度,從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他專業發展的高度。作為教師,首先要清楚自己想要成為怎樣的教師,然後才有可能成為怎麼樣的教師。正如一個人首先要想要成為怎麼樣的人,然後他才有可能成為怎麼樣的人。

任何人才都是自己培養自己的。我們能不能說陶行知是國民黨培養出來的嗎?顯然不是。他成為教育家,是他自己培養自己的成果。人才不是「打造」出來的,而是自己成長起來的。「打造」是別人的事,而成長是自己的事。

每個人都是自己培養自己的結果。那麼,作為一個年輕教師,如何「培養」自己呢?從我自身從教三十年的經歷來看,從一個只有理想與熱情,其他什麼都不懂的年輕人,成長為有一點成果的老教師。所堅持的就是閱讀、研討、反思與寫作:閱讀各種期刊,琢磨各個課例,研究教學中各個問題,撰寫教學隨筆與文章,不斷充實自己,提升自己。

二、自我規劃——專業成長的出發點

作為教師,必須做好自我發展規劃,制定一套自我成長的實施方案,促進自身專業成長。

一要有自我發展的意識。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提出《關於教師地位的建議》,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對教師專業化作出了明確說明,提出「應把教育工作視為專門的職業,這種職業要求教師經過嚴格的、持續的學習,獲得並保持專門的知識和特別的技術。」時下,教師專業化已經成為趨勢和潮流。教師專業發展不僅是教育的需要,也是教師實現人生價值的需要。專業化是時代發展的趨勢,作為教師,要有專業發展的意識。

二要設定自我發展的目標。美國成功學家拿破崙·希爾認為,所有成功,都必須先確立一個明確的目標,當對目標的追求變成一種執著時,你就會發現所有的行動都會帶領你朝著這個目標邁進。在設定目標之前,先了解自己的狀態,通過對自己的分析,找準自己的位置。福建師大餘文森教授把師者分為六個層次:巫師、庸師、教師匠、能師、名師和大師,筆者以為個人可以以此作參考比對,找準自己屬於哪個層次。接著,在對自己進行分析定位的基礎上,設定目標。我想,智慧型教師是我們共同的大目標,要想實現大目標,我們不妨從小目標著手。如果你是一名經師,就朝著成為能師的方向努力;如果你已經是一名能師,那麼就朝著成為名師的方向前進……人生,從設定目標開始;新生活,從選定方向開始。

三、自我展示——專業成長的生長點

沒有展示意識,教師的專業成長就沒有動力,進而倦怠,直至被拋棄。我們學校教育教學匯報展示周活動堅持了十幾年,教師參與的熱情越來越高,每個學期每個教師都踴躍報名進行匯報展示。經常進行匯報展示的教師,他的專業成長就比較快,課堂教學效果就比較好。而個別不願參加展示的教師,課堂教學水平就偏低,專業成長就慢。有一個新教師,教學基本功很好,可是學校領導認為她是個新教師,沒有經驗,不讓她接任畢業數學教學,怕影響學校教學質量。這個老師不服輸,決定在教育教學匯報展示周上露一手,既讓校領導與教師看看,也邀請家長來觀摩,自己的教學功底到底咋樣。她精心準備,結果一炮走紅,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成為同行中的佼佼者、深受學生的喜歡、家長的信任。

四、合作互助——專業成長的連結點

教師群體間的專業合作,它不但是一種教師的專業責任,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師職業道德。在今天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課程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師群體的「專業合作」(專業水準的合作),需要教師群體「專業化的合作」(對合作水準的要求),合作是為了「更加專業化」(專業合作的方向)。為了改變由於學科本位而導致的日益狹隘的專業素養觀,越來越多的人把合作視為教師的「專業責任」,而不僅僅是大家所期待的一種未來的「工作條件」。要建立一個穩定的專業合作共同體,通過建立「共同體文化」,實現共同體內各主體長期互相關注、互相對話的過程。只有通過開展廣泛的專業協商,達成最大的專業共識,才能最終提升教師的課程理解力和課程執行力,把群體對課程的思考力轉化為可行的實踐。這種專業合作應該是常態的、有一定專業高度的,它不需要行政幹預,顯然也不是傳統意義下的集體備課活動和一般意義上的教研活動。

加強教師之間的合作式交流互動,實現在教學活動中的專業切磋、互相學習、合作交流和互助互利,在共同體驗成功和分享經驗的基礎上共同成長。

一是成立集體備課小組。在教師個人認真備課的基礎上,再組織同年段同學科教師進行集體備課。同年段同學科設立備課組,選定備課組長。每周開展一次研討活動,有中心發言人,有準備具體內容。中心發言人預先要填寫好《備課記錄》,與同組教師共同分析教材,明確各章節各課時教材的重難點和教學目標,尋找教材內容與日常生活的聯繫,依據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選擇教法與學法,提出每節課教學方案,設計教學環節,安排學生活動等。教師在這個小團體裡,共同研討,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二是開展互聽互評活動。我校每學期都安排一些互聽課活動,互聽互評是一種非常好的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校本教研活動。實證研究表明,學校內教師之間通過聽課,再聽其他教師對所聽的課進行評議,肯定好的、可借鑑的地方,提出建設性意見等,為教師提供了很好地學習研討機會,這對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起到很大的幫助。

三是實施「青藍工程」。市級或中心校級的骨幹教師與青年教師結對,通過共同備課、互聽互評、研究解決教學疑難問題等形式,總結教學得與失,提高教學能力,注重對教師的培養與指導。

四是舉辦教師沙龍論壇。讓教師闡述自己的教學收穫與困惑、與學生相處的技巧、班級管理的方法、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教育過程的心路歷程等,通過交流思想,總結方法,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

五是搭建網絡教研平臺。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的教學研究平臺、跟進式教學指導平臺、教師備課平臺等,積極提供集課程資源、教案撰寫、集體交流、課堂實錄與教學反思於一體的教師備課網絡服務。以教研員為召集人,以骨幹教師參與為主要形式,引導教師人人建立教學博客,加強教研交流,促進教師間的了解與溝通,特別是增進與外校、外地教師的交流,做到教育資源的最大共享,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五、研究實踐---專業成長的立足點。平時的教育教學行為——上課、編寫教案、批改作業、輔導學生、教後反思等,這都是教師成長的搖籃。為此,我們教師,應把每一堂課都當做研究課,把教室當做試驗田。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地研究,應做到:

1、在分析中挖掘。教材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主要依據,為此,備課時應深入鑽研教材。只有在真正弄懂弄通教材編寫的意圖,對教學目標的把握非常明確的基礎上,才談得上「創造性」地處理與整合教材。教師要將「結果」變為可以讓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而這一「過程」的實現需要教師認真地研讀教材,挖掘教材內容所蘊含知識點,這是備好課的基礎和核心環節,也是教師上好課的必要前提。為此,在教學設計時,應對下列問題作出回答:①教材內容是不是達成課時教學目標所必須的,應刪去或忽略哪些學生已學過或者已經認識的內容?哪些數學知識的素材不夠充分需要補充?②尋找日常生活中與教材內容密切的課程資源?③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什麼?從學生的實際情況看怎樣定位比較恰當?④結合哪些內容進行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教育?結合哪些內容培養學生的情感和態度?⑤在練習設計時應做好基本與提高的關係,注意設計彈性練習,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促進不同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均得到發展。因此,只有吃透教材,才會用好教材,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2、在預設中探索。課堂教學一般結構有「創設情境,引入新知——自主探究,學習新知——強化練習,鞏固新知——課堂總結,梳理新知——布置作業,拓展新知」等過程,如何恰當地把各部分進行搭配與排列,設計合理的課堂教學環節,是上好一節課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設計課堂環節時,必須重視學生認知過程的完整性。然而,課堂教學如果一味地按照 固定環節進行,不考慮動態的變化,必定落入僵化、沉悶的泥潭。教學進程必須納入鮮活的學情,靈活的因素,隨機調控。當課堂容量較大時,要保證講清重點,解決難點,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關鍵,有的可以點而不講,但要指導學生自學完成;當課堂容量不大時,可安排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學習潛能。這樣,課堂環節緊湊,時間得到充分利用,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3、在試講中磨鍊。在試講中不斷地進行磨鍊與反思,課堂教學環節是否合理緊湊,過渡是否自然,課堂活動組織是否科學合理,練習設計是否紮實有效,教學語言錘鍊是否到位。同時,還有多方面的綜合素質需要慢慢「打磨」。一節真正的好課是磨練出來的,在一次又一次的磨鍊之中,在一次又一次的調整和修改之中完成的。這種「磨」就是針對一節課反覆地琢磨,同時又是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不斷地探索,不斷地「打磨」,才能有效地提高自身業務能力。

4、在反思中提高。所謂教學反思就是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它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通過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來進一步充實自己,提高教學能力。因此,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注重反思與總結,是中外教育大師走的一條可行之路。蘇霍姆林斯基就是從寫教學日記開始,成為著名教育家的。美國學者波斯十分簡潔地提出了教師成長的規律:「經驗+反思=成長」,並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年輕教師如果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其發展將大受限制。

編輯:王波

《陝西教育》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教育類刊物,投稿郵箱:sxjy_wb@163.com

相關焦點

  • 福建省傑出人民教師、特級教師陳華忠:樂在「筆耕」中 | 成長一「夏」
    陳華忠,福建省特級教師,高級教師,福建省數學學科帶頭人,省級數學科骨幹教師,市十佳學科帶頭人,福建省第三屆傑出人民教師,福建省優秀農村教師,福清市四類高層次人才,福建省教育學會小學數學教育分會副秘書長,小學數學教育分會課題研究領導小組成員。
  • 福建省傑出人民教師、特級教師陳華忠:如何幫助新教師儘快進入角色
    陳華忠,福建省特級教師,高級教師,福建省數學學科帶頭人,省級數學科骨幹教師,市十佳學科帶頭人,福建省第三屆傑出人民教師,福建省優秀農村教師,福清市四類高層次人才,福建省教育學會小學數學教育分會副秘書長,小學數學教育分會課題研究領導小組成員。
  • 福建省傑出人民教師、特級教師陳華忠:教學視導,為學校發展「診斷把脈」
    陳華忠,福建省特級教師,福建省數學學科帶頭人,省級數學科骨幹教師,市十佳學科帶頭人,福建省第三屆傑出人民教師,福建省優秀農村教師,福清市四類高層次人才,福建省教育學會小學數學教育分會副秘書長。現任教於福建省福清市教師進修學校。教師進修學校開展以鎮街為單位的教學視導,就是緊扣區域教育的均衡發展大局,因地制宜,充分發揮教師進修學校指導、引領與督促的作用,對中、小、幼各類學校實施全方位、個性化的指導,著重幫助學校查找教學常規管理中存在著一些問題與不足,制訂相配套的解決方案。
  • 福建省傑出人民教師、特級教師陳華忠:新教師如何站穩「三尺講臺」| 成長一「夏」
    陳華忠,福建省特級教師,高級教師,福建省數學學科帶頭人,省級數學科骨幹教師,市十佳學科帶頭人,福建省第三屆傑出人民教師,福建省優秀農村教師,福清市四類高層次人才,福建省教育學會小學數學教育分會副秘書長,小學數學教育分會課題研究領導小組成員。
  • 福建省傑出人民教師、特級教師陳華忠:上好新學年的第一節課 | 成長一「夏」
    陳華忠,福建省特級教師,高級教師,福建省數學學科帶頭人,省級數學科骨幹教師,市十佳學科帶頭人,福建省第三屆傑出人民教師,福建省優秀農村教師,福清市四類高層次人才,福建省教育學會小學數學教育分會副秘書長,小學數學教育分會課題研究領導小組成員。
  • 福建省傑出人民教師、特級教師陳華忠:預設教案時應做好「六個自問」
    陳華忠,福建省特級教師,福建省數學學科帶頭人,省級數學科骨幹教師,福建省第三屆傑出人民教師,福建省優秀農村教師,福清市四類高層次人才,福建省教育學會小學數學教育分會副秘書長。現任教於福建省福清市教師進修學校。在預設教案時,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不要過多地想「我怎樣教」,而應思考學生該怎樣學?如何組織學生開展活動才會有效,才會促進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去獲取新知,學會學習。為此,我們應做好以下「六個自問」: 一問:教材內容教些啥?
  • 福建省傑出人民教師、特級教師陳華忠:優化作業設計 減輕學生負擔
    陳華忠,福建省特級教師,高級教師,福建省數學學科帶頭人,省級數學科骨幹教師,市十佳學科帶頭人,福建省第三屆傑出人民教師,福建省優秀農村教師,福清市四類高層次人才,福建省教育學會小學數學教育分會副秘書長,小學數學教育分會課題研究領導小組成員。
  • 福建省特級教師廈門最多 廈門共有特級教師104人
    福建首個特級教師協會6年前在廈誕生,本周日將舉行第二屆理事會換屆大會協會不僅讓特級教師有「娘家」,還讓老師們打破校際限制,結對子帶徒弟市特級教師協會為廈門教育添磚加瓦。育才小學蔡曉鷺執教課堂。廈門日報訊(記者 佘崢 本版圖/廈門市教師協會)本周日,廈門市特級教師協會將舉行第二屆理事會換屆大會,該理事會五年一屆。
  • 福建省第五屆傑出人民教師名單公示
    根據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評選表彰福建省第五屆傑出人民教師的通知》要求,經各地和各級各類學校推薦,並經省第五屆傑出人民教師評審委員會評選,報省委、省政府研究同意,王國光等教師擬評為福建省第五屆傑出人民教師,現予以公示,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  公示時間:  2018年8月25日至8月31日。
  • 師範之光 | 特級教師劉勝峰:堅定教育初心 堅守教育理想
    今年9月10日是我國第34個教師節。在今年教師節期間,我省將隆重表彰第五屆「省傑出人民教師」32名、省特級教師195名。
  • 普通教師該向特級教師學習什麼?
    一般被評為特級教師的教師,都是教師的表率、育人的模範、教學的專家。那麼如何發揮特級教師的作用,利用好「特級教師」這一寶貴的資源呢?  首先是發揮特級教師教育和教學專長,服務於學生成長。如豐臺區就要求被引進特級教師進京後從一線做起,從班主任做起。尤其是優質生源校的高端學生,必需得到高端教師的引領,否則,優秀學生在平庸教師的影響下,可能會變得「泯然眾人矣」。
  • 全國知名小學數學特級教師
    李 烈 女,蜚聲國內的小學數學特級教師,現在是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兼黨總支書記,是第七、八、九、十屆北京市政協委員,兼任教育部「全國教育幹部培訓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全國教師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理事、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等;她也是國家教育行政學院、
  • 懷化市教師代表座談會發言摘登|饒菊芳:發揮特級教師作用 引領教育...
    讓教育成為一道靚麗風景線——全市教師代表座談會發言摘登(一)發揮特級教師作用 引領教育質量提升會同縣城北學校校長 饒菊芳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我主要在「三個引導」上下功夫。引導教師投身教育。1989 年9月,我如願站上三尺講臺。從那一刻起,我就告訴自己紮根家鄉的基礎教育。當外省一些學校得知我是省特級教師,又是城北學校校長時,願以幾十萬的年薪聘請我去當校長。我拒絕了,因為我是從大山裡「山一程,水一程」走出來的,目睹了邊遠山區教育的落後,優秀教師的缺乏。
  • 福安三名教師榮膺「省特級教師」稱號
    福安新聞網消息(林衍)日前,經省政府同意,福建194位教師榮膺「省特級教師」榮譽稱號,我市黃長紅、王神華、陳壽章三人上榜。     黃長紅,中學高級教師,福安一中學科主任,寧德市名師、寧德市高中新課程語文科指導組成員,寧德市中學語文研究會副會長、福安市教育學會語文專業委員會理事長,福建省中學語文學科帶頭人
  • 聽特級教師講:如何成為特級教師
    恐怕課堂也是這樣,教師上課的激情就是那山中「仙」、水中「龍」。沒有了對教育的熱愛,任你教師用再先進的現代教學手段,也只是徒具其形,任你教師用再華美的語言,再動聽的語調上課,也不會打動學生的心靈,震撼學生的靈魂。是否可以打個這樣的比方:如果說你的激情是平和寧靜的,那你的激情就像春日裡的陽光,溫暖無香,十分適宜禾苗的成長;如果說你是奔騰豪放型的,那你的激情就像夏日裡的幕雨,沁人心脾——適宜禾苗成熟。
  • 如何成為特級教師
    如何成為特級教師,他做到了這四點筆耕不輟20年,每天5點起床寫作;愛琢磨,教學教出自己的章法;喜歡閱讀,從小人書讀到教育學。這個人,叫陽紅,特級教師、基層教育專家,成都市金牛區教育研究培訓中心副主任。2003年,作為「候補」選手的陽紅被評上特級教師。據他介紹,評選特級教師,首先要由地方推薦名單,然後送到省裡評選。三四年評選一次,一個區縣就一、兩個名額。南充市人口1千多萬,本身文化底蘊豐富,不乏人才。當時,陽紅資歷尚淺,不在教育局推薦的名單之列。
  • 【我與改革開放①】從農民到特級教師 ——記昌平一中退休教師何乃忠
    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昌平教育」公眾號將陸續為您帶來幾位昌平教師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人生故事。今天為您帶來昌平一中退休特級教師何乃忠的人生之路。原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文喆先生曾評價何乃忠老師是位「有心人」。這三個字貫穿了何老師從一個農民逐步成長為北京市中學數學特級教師的成長過程。
  • 浦東新區特級校長、特級教師齊聚!聽聽他們都聊了啥……
    獨具匠心 培育特色建平中學校長趙國弟,進才北校校長、書記金衛東,川沙中學校長王珏,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教師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朱一軍作為特級校長、特級教師代表,分別從育人生態建設,聚焦學生創新力形成;從特色教師培養,求解教師隊伍建設的路徑選擇;從改善教師思維方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從痛點、理論、建模,制定新時代教師培訓策略四個角度依次作主旨發言
  • 全區尋找130名最美教師,去年一年湧現4位特級教師,東西湖區打造金字塔式教師隊伍
    他們分別位於八個領域,即最美後起之秀、最美中流砥柱、最美老當益壯、最美教學高手、最美德育能手、最美藝術精、最美管理之星和最美專業強手等。東山中學教師劉豔菊,今年54歲,擬申報「最美老當益壯」之星。入職34年來,她一直守望在東山街的土地上。2020年,她查出腦體腫瘤,做完手術一個月就上班了,學校領導和老師們都勸她休息。她說,「在家休息,自己總有點放心不下。我能動,我就要來上班。」
  • 構建教師專業成長的學習共同體
    陝西省寶雞市教研員、高中語文特級教師曹公奇正主持著名師工作室,這組報導讓他深有感觸。在他看來,名師工作室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共同體,其核心任務是引領、帶動青年教師成長,這是名師工作室的頭等大事。「名師工作室的大量湧現,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回應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教育需求的具體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