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作為中國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創下了無數世界之最,它為祖國和人民帶來了不計其數的價值。國際專家甚至極高評價三峽大壩,稱它是全世界質量、設計、建設最好的大壩,每年的發電量高達上千億,就連許多核電站都比不上。
當然如此浩大的工程,造價自然也不菲,據悉當年總投資足足超過了1300多億人民幣,從1994年開始施工,歷經幾十年時間才造就了這座全長3335米的「世界第一大壩」。同時其135米的驚人高度,也幫助下遊地區攔截了數不清的河水,給老百姓帶來充足安全保障。不過,由於上遊高度相差120米,相當於40層樓高,導致許多外國友人在參觀完三峽大壩後產生質疑。其中一位英國遊客曾提問:「這麼高的落差,輪船是如何渡河的呢」?
實際上在三峽大壩施工之前,工程師和專家們早就考慮到了船隻通過問題,只能說中國人的智慧和創造力是永無止境的!在大壩主體工程完工後,工程師們採用了一種特殊巨型過閘設備——船舶電梯。可以說它的建造為大壩兩岸方便通行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通過齒輪齒條驅動的爬升式升船機,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舉起重達1.5萬噸物體。
其中承船廂運行時總重量為11800噸,總提升力為6000N,承船廂在裝入輪船後,就可以靠齒輪齒條平穩的垂直上升,整個爬升過程也僅僅不到40分鐘。如此利國利民的千秋水利工程,也不得不感慨中國基建的強大,對此大家是否跟我有一樣的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