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寒假」結束一個月了;一轉眼,又要放暑假了
……
開學這段時間,因為之前疫情期間在家學習的節奏完全被打亂,逐漸回歸學校的節奏,所以我家老大英語學習的步伐也放緩了一些。
好在基本在疫情期間把牛津樹1-9全部刷完,所以開學後還是可以進行鞏固閱讀。
剛開學時,我按照網上常見的路徑,上了《神奇樹屋》(Magic Tree House)這套最經典的初章書。起初還有點擔心,因為裡面生詞量不少,有的連我自己都不認識(實在慚愧)。
但實際閱讀效果倒是非常出乎意料,孩子閱讀過程沒有障礙,大約一個多小時就能讀完一本,而且大致意思基本理解到位。這也讓我重新理解了自主閱讀的含義,尤其是泛讀的含義。
其實,回想一下低齡孩子閱讀中文的過程就不難理解:即便孩子可以獨立閱讀一本書,也很難奢望他們完全認識裡面的每一個字,完全理解裡面每一個詞和每一句話。整個過程都是一種「大差不差」的閱讀:大致意思理解即可。
大約一個星期前,我又買了另一套經典的初章書《瘋狂學校》(My Weird School)。這套書的趣味性比樹屋要強,但知識性較弱。裡面雖然有一些純英文的梗需要我稍加解釋,但是老大讀下來也基本沒有障礙。
這兩套書最開始的幾本的藍思值在500左右。照說,這也算是對疫情期間的成果進行了檢驗和證明,但我心裡總是覺得不太對勁。
「
一方面,就像上面說的,這些書都屬於泛讀材料,雖然能讀懂意思,但基本都是流於表面,很難深入。所以對實際水平的提升有限。
另一方面,由於篇幅太長,並不適合精讀,我也的確沒有那麼多精力給孩子進行詳細講解或者測試。而我從網上找到的一些對應的教程並不符合原版路線,因為基本都會一句一句翻譯出來,然後逐字講解,這樣反而會破壞原版閱讀帶來的語感。
」
這兩個方面原因疊加後,導致我難以掌握孩子的進度,也就無法提供對應的指導。尤其是對於逐步推進英語能力似乎沒有太好的量化標準。
簡單說,就是對孩子的水平心裡沒數,感覺失控。
於是,我開始在網上尋找各種解決方案。在拜讀了許多牛娃父母的成功經驗後,我又把目標轉回到分級繪本上來。
這一次並沒有繼續推進之前一直讀下來的牛津樹,也沒有沿用紅火箭或者培生,而是選擇了RAZ。
原因有兩個:
首先,RAZ在各大分級體系裡面的內容相對廣泛,每一級的數量相對較大。
其次,每一篇內容篇幅並不長,非常適合精讀,而且有配套的quiz,方便把握孩子對文章的掌握情況。
由於老大之前在推進其他分級閱讀系統的時候,也都以RAZ作為泛讀材料,所以方便對接進度。
雖然我們之前也會在Kindle上看電子版,但我個人認為,最初啟蒙階段不太適合RAZ,因為它的內容太枯燥。
與之相比,牛津樹要好得多。但牛津樹的缺點是科普人文內容相對較少。所以需要根據自身情況進行搭配。
另外,後期如果要精讀,我更偏向紙質版。所以就直接從微商那裡買了紙質版的G2階段,對應的KLMNOP六個級別。
RAZ這套內容確實知識面非常廣,不僅對英語能力有提升,而且對知識面和認知能力的擴充很有好處。
比如,我隨便翻開目前開始讀的K裡面,就有一篇專門介紹日本的人文地理的內容:
而G2級別最後一級的P裡面隨便翻開一篇,則是介紹美國最高法院裡面的女性大法官的內容:
具體到學習計劃,我最初是準備一個月過掉一級,大約半年刷完。但看過內容後,發現確實還是比較有難度,尤其是在認知層面。所以決定放慢速度,大致定在每天兩篇。
這六個級別總共約435篇,平均下來應該大約7個多月刷完,但是開學期間有的時候確實時間太緊無法完成計劃,所以扣掉這類時間後,目前暫定9至12個月刷完。大致就是在明年春末夏初搞定。但具體情況還要一邊推進,一邊調整,畢竟很多時候計劃都趕不上變化。
這裡稍微科普一下RAZ。這套書全稱是Reading A-Z,就是按照從A到Z的字母順序對文章進行分級(幼童還有一個AA級別)。最終的Z級大約對應到美國五六年級的中位數閱讀水平。
但這套分級體系並沒有紙質版,最原汁原味的閱讀方法是買一個國外的帳號去官網閱讀。不過,由於網速比較慢,再加上盯著屏幕看對眼睛很不友好,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國內微商出的祖國版(dao ban)。
紙質版其實就是把RAZ電子版上的內容列印到紙面上,有的做成了點讀版,有的通過二維碼可以掃描音頻。
學而思在國內通過ABCreading引入了原版RAZ資源,網上有不少介紹,但依然是電子版,而且有不少吐槽的。感興趣可以自行搜索。
雖然我早就湊夠了RAZ的全套電子版和音頻,但還是更偏向紙質閱讀。儘管平均每個級別要多花100多塊錢,但個人感覺,閱讀體驗還是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