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平:逆行「領頭雁」 用大愛書寫醫者初心

2020-12-16 封面新聞

石平(右一)工作日常。

李曉莉 封面新聞記者劉彥谷

在廣元,有這樣一位醫者,他醫術精湛,在呼吸專業領域聲名遠播;危難時刻,他身披「戰袍」,逆行衝鋒,交出「完美答卷」;從醫近30載,他用大愛書寫醫者初心,讓萬千家庭重拾健康和幸福。

他就是廣元市疫情防控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廣元市中心醫院副院長石平。

醫技精湛 將患者從死神邊緣拉回

石平既是醫院的副院長,也是廣元市學術技術帶頭人,但在患者心中,更是一名「好醫生」。

2017年9月,一名何姓患者因痔瘡嚴重感染,出現膿毒性敗血症併發症,雙下肢、陰囊、輸尿管出現大面積壞死,隨時可能出現生命危險。

得知患者病情後,石平立即組織泌尿外科、普外科、肛腸科等專家會診,同時提出:不管冒多大的風險,都要全力搶救。經過高度精準實施,最終將患者從死神邊緣搶救了回來。經過3個月的康復治療,幫他恢復了健康。

石平深入百姓家中問診。

在廣元市中心醫院每天的病人高達3000多人,有大量的病人慕名找石平看病。作為分管全院臨床工作的副院長,石平的工作時間幾乎是超負荷運轉。詳細問診、查體,詢問就醫經歷、用藥情況,查看病歷資料,檢查報告,了解病人的內心體驗,從不放過任何疾病的蛛絲馬跡。

在他的門診上,曾走進一位長期慢性咳嗽患者,這名患者曾前往多家知名大醫院檢查,均認為是慢性支氣管炎。石平在做了詳細問診後,診斷為間質性肺病(特發性肺纖維化)。

事後,該患者又趕到北京協和醫院找到一位專家診斷,不料這位專家給出的結論與石平的診斷完全一致。「廣元這位專家是一位高水平的好醫生!」當時,北京協和醫院專家當著患者的面,對石平給予了高度評價。

臨危受命 扛起如山重擔

「截止2月23日,6例確診病人全部出院、疑似病人全部清零,完成時間位居全省前三名,無一醫護人員感染。」這份亮眼「戰報」背後,凝聚著石平滿腔心血。

2020年春節,面臨突如其來的疫情,廣元市及時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石平臨危受命,被市衛建委任命為市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

石平組織市級專家組對疑似病人會診。

「新冠肺炎醫療救治,關聯著全市抗擊疫情的成敗,維繫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為與病毒鬥爭,石平積極籌建專家組,迅速規範全市醫療救治工作,牽頭組織並參與市級層面大型會診30多次、院內大型會診20多次,主導治癒了6名確診病人,參與了9名疑似患者的診斷排查。他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對每例確診病人實施了實地問診、查體工作,參與動態治療方案的制定,每天工作長達18個小時左右。

時至今日,石平還清楚地記得,全市第一例確診患者田某住進隔離病房後,心理極度脆弱。「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治好你的病!」在深入研判病情後,石平斬釘截鐵地對田某說。

「除了解除病人身體上的痛苦,更要治好他們心理上的疾病。」石平常說,要給予病人最大的人文關懷,讓他們身心健康。當田某一家三口被確診後,分別隔離在在不同病房,一家人情緒極其低落。石平走進病房,分別給3人作心理疏導,鼓勵他們互相鼓勁。正月十五那天,他還貼心地組織醫護人員煮好熱氣騰騰的湯圓,分別送到病房裡,並送去節日祝福。「你們的關心幫助,我一輩子也忘不了。」那一瞬間,田某感動得熱淚盈眶。

無畏生死 用大愛書寫醫者初心

作為一名呼吸專業的專家,石平總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曾擔任院甲流感診治專家組組長的他,在甲流感流行的高峰,身先士卒,不怕危險,時刻戰鬥在臨床一線,準確的診斷和搶救了不少的甲流感重症病例,對防治甲流感在本地區的流行和救治作出了積極貢獻;在5.12地震期間,全身心地投入到救治傷病員艱苦工作中,搶救了以被掩埋164小時的重症患者「王春幫」為典型代表的一批急危重患者,在抗震救災中貢獻突出。

石平(左四)牽頭組織會診。

穿上白衣,他是勇往直前的戰士;脫下戰袍,他也是父母的兒子,愛人的伴侶,孩子的父親。病災面前,他舍一己安危,換一方平安,卻無暇顧及自己的家人。

疫情期間,家人身患重病,需要手術治療。然而,這個在廣元頗有名氣的醫療專家,不僅為家人的治療出不了力,連病床前的照料也抽不開身,只好請了一名護工幫助照顧。

從醫近30載,石平默默堅守與奉獻,用滿腔熱忱與大愛,讓萬千家庭重拾幸福。一路走來,他也收穫了無限榮光。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市第六屆十佳青年、市追趕跨越突出貢獻先進個人、市首屆名醫、市學術技術帶頭人……諸多榮譽的背後,浸滿了奮鬥的汗珠。

「救死扶傷是醫生的使命所系和初心考驗。」石平說,他將永遠以奔跑的姿態,衝鋒在維護人民生命健康的路上。

相關焦點

  • 鞠躬禮,書寫醫者大愛
    鞠躬禮,書寫醫者大愛  猶如第一聲春雷,響徹大江南北!  曹玲玲和兩周歲男孩的鞠躬禮照片,全網點擊量為2.5億次,《人民日報》、新華社等輪番點讚……  3月7日,中宣部等4部委發布「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曹玲玲作為全省唯一入選。  憑什麼讓一名平凡的護士獲此殊榮?
  • 「白衣戰士」守初心擔使命踐行醫者仁心
    顯然是怕的,但是他們有他們的信仰,有他們的初心,有他們的使命,有他們的堅守,所以,他們也是不怕的,勇於在疫情的一線行走,勇於在危機的時刻披上「鎧甲」,走上戰場,用行動去踐行他們的醫者仁心,為生命護航。懷揣「醫者仁心」的職業信仰「聽令出徵」。對於醫生而言,哪裡有患者,哪裡就是戰場。疫情的出現,患者的出現,呼喚更多的醫護人員。成千上萬的白衣戰士緊緊集結在各級黨組織的旗幟下,聽令出徵!
  • 濟寧醫學院:書寫大愛,醫濟天下
    六十八年來,濟醫人始終帶著「大愛」精神的深深烙印,用「大愛」之心呵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近三年,參加志願服務活動學生達3.8萬餘人次,直接服務群眾10餘萬人。濟醫附屬醫院作為「全國百姓放心百佳示範醫院」,高擎「大愛無疆」公益服務旗幟,極大地減輕了大病重病及貧困家庭患者的負擔。
  • 習近平稱讚醫護工作者:大愛無疆、醫者仁心
    希望你們不斷用實際行動迸發生命光彩,去詮釋、書寫無悔人生。   習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   唐山市截癱療養院,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活動室,10多位截癱傷員正圍攏成一圈唱歌。總書記的到來讓他們情緒高漲。截癱傷員姚翠芹在二胡伴奏下高歌了一曲《唱支山歌給黨聽》。歌聲嘹亮,習近平帶頭鼓掌。
  • 三個感人場景,彰顯醫者初心
    三個感人場景,彰顯醫者初心,讓人感嘆,令人動容。感人場景一:送到婦產科的錦旗產婦魏某因孕後期血壓持續升高,失眠伴頭暈,當地醫生建議立即行剖腹產,可是胎兒還未足月,於是來到嵩縣人民醫院就診。出院後,特意書寫感謝信,並特意製作一副錦旗送給馮彥偉及全科醫護團隊,以表自己的感激之情。感人場景之三:他將千元紅包交在患者的住院帳戶上最後一個故事發生在重症監護室。患者徐某入住ICU時病情十分危重,當天正值馬博生醫生值班。在接到患者後,馬博生在積極搶救的同時,完善相關檢查,仔細分析各項檢查指標,明確診斷為腦幹、小腦梗塞。
  • 今天,讓我們以這首配樂詩朗誦致敬醫者仁心!
    他們不僅僅是醫者也是保家衛國的戰士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身先士卒、主動請纓、久戰不退用自己的身軀《杏林春暖醫者心》作者:樂秀武樹上的百靈美在音 園中的百花美在形中華兒女盡颯爽 杏林春暖醫者心大愛無疆樂奉獻 關鍵時刻勇逆行醫療隊員有數萬
  • 踐行使命擔當 彰顯醫者大愛
    以醫者仁心,奮戰在黎明前的戰場實習生張蓉蓉 本報記者張 然「我只是換了個地方工作。」今年54歲的方敏,是滁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彼時,手臂摔傷還未痊癒的她,瞞著90多歲的老母親,馳援武漢。在武漢的65個日日夜夜、1500餘小時裡,她參與救治200餘名重症患者。
  • 原創評論 醫者仁心 大愛情懷——歌曲《等我回家》賞析
    前兩節都以一聲呼叫「親」開始,親切自然而又感人肺腑,聽者很容易入境;然後再說出自己的心裡話,不矯情不做作,真情流露出馳援者臨行前對父母的愧疚和對愛人的不舍。「原諒我剪去長發」的細節真實而又生動,富有畫面感,讓聽者無不為之動容,為之流淚;最後直抒胸臆「馳援武漢我們逆行南下,白衣天使心繫國家」「醫者仁心就是愛灑天涯,生命衛士情滿華夏」,強烈表達出小女子,大情懷,即醫者仁心,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境界。
  • 以醫者仁心,承生命之重!2020「榮耀醫者」名單揭曉
    是你們以生命護生命,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尊醫重衛,不能止於疫情。「敬佑生命·榮耀醫者」活動,也只是拉開了「尊醫重衛」大幕的一角,要在社會上呈燎原之勢,還需要我們獲獎的優秀醫生能夠帶動整個醫學界,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毫不懈怠、持續奮戰,以精湛醫術、高尚醫德、優良醫風,繼續當好人民健康的守護者、健康中國的推動者、醫者仁心的踐行者。
  • 「要成為像老師一樣『大愛仁心』的醫者」——記山西省長治市婦幼...
    【中國好醫生】  「醫學沒有國界,醫術沒有止境,醫者只有仁心……」在「致敬偉大改革——對話40年,講述身邊的健康故事」大型訪談節目中,山西省長治市婦幼保健院副院長、婦女保健部主任劉桂芝「做一名人民滿意的好醫生」的職業態度打動了眾多觀眾。
  • 人民醫院堯文鍾:大愛無疆 「醫」路前行
    醫療隊克服種種困難,圓滿完成了各項援助任務,於4月9日平安歸來,他們用大愛傳遞溫暖,用生命護佑生命,展示了安遠醫務工作者的風採。今天起本臺推出《逆行勇者的戰「疫」瞬間》系列報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故事!堯文鍾是此次援鄂醫療隊的隊員之一。十四年前,堯文鍾在高考前夕,因為意外住進醫院,是醫生挽救了他的生命。
  • 不忘醫者初心 上海六院「偉大工程」示範黨課開講
    央廣網上海10月21日消息(記者楊靜)以「不忘醫者初心,永葆為民情懷」為主題的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偉大工程」示範黨課今天正式開講。  不忘初心:黨旗飄揚一線 用行動書寫忠誠  面對汶川地震和新冠肺炎疫情,市六醫院醫護人員勇於擔當、衝鋒在前,一句「我們來了,我們到了」便是六院人最忠誠的誓言,最忠實的心聲。
  • 2020年度回顧 | 醫者仁心,不辱使命
    醫衛事業, 向來是造福人類的崇高事業、充滿愛心的光榮事業。 翻開中華民族的醫學史, 「醫者仁心」「醫道無私」的理念世代相傳。
  • 紀錄片《中國醫生》:醫者仁心的情感書寫
    紀錄片《中國醫生》——醫者仁心的情感書寫■尼瑪澤仁  張 林紀錄片《中國醫生》劇照 在這個特殊時期,很多醫護工作者勇敢逆行,奔赴抗疫第一線。這部紀錄片站在理性、尊重的認知角度上,通過一個個具體感人的故事,對當前醫療體制下醫患之間的矛盾痛點答疑釋惑,為醫者仁心的詮釋寫下生動註腳。紀錄片中,河南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朱良付樸實的話語道出很多醫生遭遇到的現實矛盾,「天天就這樣作息不規律,工作量大,我就擔心有時候我會突然死掉。但是我不能死,我家庭的責任沒有盡到,醫療責任也沒有盡到。
  • 馬寧惠:紮根鄉村 用大愛詮釋醫者仁心
    作為一名村醫,她始終銘記父親對她的教誨:「行醫必有德」,用大愛詮釋醫者仁心。在村民王秀萍的家裡,馬寧惠在給王秀萍癱瘓在床的婆婆測量血壓。「每逢農忙時,馬大夫經常來給我們檢查身體,我們沒時間拿藥,她還給我們送藥,可熱心了。」王秀萍說。「我們主要為轄區內65歲以上慢性病、糖尿病、精神病、高血壓患者提供一年4次面對面隨訪,對老弱病殘行動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門服務,開展健康知識宣傳工作。」
  • 留守逆行 人間大愛沒有國界之分
    在南京鼓樓醫院1892樓,威爾遜救治患者的黑白照片至今仍保存完好,展現著他醫者仁心、救死扶傷的職業操守。 羅伯特·威爾遜出生於南京,1929年在哈佛醫學院獲博士學位,1936年成為鼓樓醫院的一名外科醫生。 1937年11月,日本侵略軍逼近南京時,美國大使館多次催促美籍僑民撤離。
  • 濟醫附院大愛文化講堂開講,塑造德醫雙馨職工隊伍
    3月21日,「濟醫附院大愛文化講堂」啟動,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山東省醫師協會會長、醫師協會人文醫學分會會長孫洪軍以《重拾人文精神 重塑人文醫師》為題,從重拾人文精神,重塑人文醫師,人文實踐體會三個方面闡述了什麼是人文?醫學人文缺失的原因,怎樣重拾醫學人文?
  • 我省醫療戰線黨員全力抗疫 堅守醫者初心 不負白衣使命
    哪裡有疫情,哪裡就有醫者的大愛無疆。農曆大年三十,永康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員醫師舒暢接到通知:下午5時準時到感染科上班。還沒有吃上年夜飯的他立即趕往醫院。當晚,醫院收治了一例高度疑似病例。次日,他主動向黨支部提出了繼續工作的申請:「我已經接觸過患者,接下來就由我來值班吧,讓其他同志安心過年。」
  •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偉大工程」示範黨課開講:不忘醫者初心 永葆...
    今天,以「不忘醫者初心,永葆為民情懷」為主題的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偉大工程」示範黨課正式開講。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不忘初心:黨旗飄揚一線 用行動書寫忠誠面對汶川地震和新冠肺炎疫情,市六醫院醫護人員勇於擔當、衝鋒在前,一句「我們來了,我們到了」便是六院人最忠誠的誓言,最忠實的心聲。
  • 廣醫二院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抗疫一線踐行初心使命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中,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下稱「廣醫二院」)黨委帶領廣大黨員幹部,踐行初心使命,衝鋒在前、忘我拼搏,全力以赴為保衛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而戰,讓黨旗始終在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 2020年6月30日下午,廣醫二院召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大會,回顧黨的光輝歷程,重溫黨員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