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山水月報 一座家校連心橋

2020-09-05 中國教育新聞網

又一期散發著油墨芳香的《山水月報》,被孩子們開心地裝在書包裡,放學帶回家與親人共讀。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區山水小學創辦的這份小小報紙,緊密連接著家庭與學校,家長可以欣賞到孩子各種精美的作品,看到孩子在校園裡活動的英姿,學習到最新的家庭教育方法,有時還會有感而發,寫出一些教育感想與閱讀收穫。

《山水月報》誕生於2010年4月。那時,由一所鄉辦校和一所廠辦校合併而成的山水小學建校才兩年。學校位於城鄉接合部,辦學基礎和辦學條件都很薄弱。全校800餘名學生多來自務工人員和流動人口家庭,七成多家長為小學文化程度,兩成多家長為初高中文化水平,大專以上學歷的家長不到5%,眾多家庭不知道怎麼做家庭教育。家校如何綜合使力,教育怎樣跑得快、如何跑得遠,成為擺在山水小學每個教師面前的課題。

引導家長端正教育理念

針對這一現實情況,在制訂學校發展規劃時,我們深信學校教育必須把對家長的引導和幫扶納入整體工作思路中,一定要讓家長明白教育在做什麼,學校在怎樣做教育,家長應該如何與學校共同教育孩子……只有引導家長承擔起與學校共同教育孩子的責任,這所新學校才能發展起來,孩子的成長才有保障。

於是,我們決心從幫助家長認識教育、端正教育理念開始,創辦了新城區獨一份的《山水月報》。編輯就是學校的教師團隊,黑白印刷16開,4個版面,圖文並茂,內容涵蓋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各個方面,反映著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

自2014年起,我們又把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取得的成果編入報紙,增加了小作文、科技小製作、美術繪畫、體育項目比賽等各方面內容,每期印刷1200份。儘管學校物質基礎依然薄弱,但我們還是在辦學經費極其緊缺的情況下,義無反顧地保證每月一期、人手一份,讓月報連接起全校師生和家長的心。

當時微信公眾平臺等媒體還不普遍,孩子們特別期待從月報上看到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家長們能從月報中直觀地看到孩子的成長和進步,感受到學校教育的用心,逐漸明白孩子走進學校並不意味著家長就不需要承擔教育責任,孩子的健康成長也需要家長主動的關愛理解、積極幫助和科學引導。

堅持學習讓家長有方可循

《山水月報》創辦之前,我們一直堅持每月給家長發放一篇家庭教育學習材料,內容涉及國家教育政策與法規解讀、教育理念和教子經驗分享、家庭教育與親子關係指導、學習興趣培養方法等,還有衛生防疫、社會文明公德、寒暑假安全要求等方面的宣講告知。

《山水月報》創刊之後,這些相關內容呈現在「家校共建」「家長課堂」等欄目裡,讓家長多了一個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的便捷渠道,遇到問題時有方可循。這些欄目不僅讓月報的內容看起來更加豐富,而且使家校教育工作更加明確化、系統化。

10年來,《山水月報》的印刷數量累計達到了30多萬份。家長紛紛反饋,月報刊登的學習材料是家長獲取育兒知識的首選渠道,超過了其他學習途徑。而學校所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也得到家長的高度認可,形成了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產生了積極的社會效應。

隨著家校共育工作的不斷深入開展,我們在月報中新增了家長參與家校共育工作情況的報導,還專門推介部分家長的學習感想。我們還嘗試在各年級、各班推動「家長漂流日記」,鼓勵家長抒發自己的學習心得、書寫孩子的成長故事。有些「家長漂流日記」被選登在月報上,家長們又有了一個相互學習與交流的平臺。

後來,我們還專門購買了一定數量的兒童教育書刊、科學家教書籍,放在教師閱覽室和圖書室,提供給家長免費借閱。我們還定期推薦中外教育學者和專家的著作,如《拯救男孩》《正面管教》《培養健康人格》等,引導家長從月報材料的片段閱讀,逐漸過渡到家庭教育書籍的閱讀。

家校之間架起一座連心橋

伴隨著學校在家校共育之路上的腳步,《山水月報》越辦越厚,越辦越精彩。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盧勤老師認為,「山水小學堅持不懈地每月為家長發放學習資料,就是為家校工作培植土壤」。我校開展家校教育的探索與實踐經驗,入選中國教育學會「中國家庭教育知識傳播激勵計劃家校合作優秀案例」。

我們創辦月報的初衷,就是力所能及地指導和幫助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長在教育理念上達成共識,但又不想增加家長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的負擔。於是,薄薄的《山水月報》就成了家長可以慢慢學習消化的材料,積少成多,親子共讀,形成了一個不間斷的學習過程。

從第一期開始,我們就在閱讀材料下邊留一欄空白,供家長寫閱讀反饋。剛開始家長除了表達感激,往往寫不了幾個字。隨著家校共育工作的多元深入和積極推進,生源逐漸發生變化,家長的學習反饋也悄然改變,有的簡單寫幾行感受,有的留下大段詳細的表述。家長逐步從學習中體悟到家庭教育的一些有效方法,他們的反饋更加堅定了學校發放學習材料的決心。

小小的《山水月報》,經過多次修訂和改版,從最初的黑白折頁發展到今天16—20頁的月刊,大16開,膠版印刷,內容豐富,獲得了家長和社會的認可。《山水月報》承載著我們傾情做好教育的美好願望,記載了學校從薄弱到壯大的過程,在家校之間架起一座連心橋。

(作者系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區山水小學原校長,現為新城區督學)

《中國教育報》2020年09月03日第9版

作者:王雅萍

相關焦點

  • 平江縣三市中學:深情叩開家門 連接家校心橋
    湖南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餘民強)8月30日,開學前一天,平江縣三市中學全體教師冒著酷暑,行走在鄉間小路上,走村串戶,叩開學生的家門,連接「家校共育,立德樹人」的心橋。  此次家訪活動,走進家庭、走進孩子,老師們用行動贏得了家長的讚許,樹立了教師的良好形象,讓愛心、真心、誠心走在了家校攜手共育的路上,收穫了家長的支持。
  • 家校共育連心橋,促進孩子「優」成長
    為了提高老師們與家長交流的水平,丁莊街道中心小學的全體教室共同觀看了《如何做好家長的好軍師》《駕校溝通因主動而順暢愉悅》等家校共育的短篇。 家校矛盾也好作為班主任老師,不管從工作職責上,還是專業技能上,都應該在家校溝通方面,做到主導和促進作用。確實,方方面面的困難是存在的,我們工作很瑣碎、很繁忙,我們的精力有限,我們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但是,請相信,經過我們班主任的努力,家校溝通的良好局面,一定能夠慢慢打開。經過家校溝通與合作,我們的工作能夠慢慢變得輕鬆與簡單。
  • 架起家校共育「連心橋」
    本報訊(通訊員汪治忠)為充分發揮家校教育合力,推進立德樹人家校共育工程,實現學校和家庭互動,營造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圍。近日,香爐小學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架起家校共育「連心橋」。家長們走進校園,走進課堂,關注教育,走進孩子,傾聽心聲,深入了解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
  • 家校心連心——九江外國語學校召開期中家長會
    期中家長會,家校連心橋。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教育必須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延續與升華。」鑑於此,為加強家校合作,讓每一位家長能更進一步了解孩子的成長,真正達到家校攜手共同培養孩子的目標,11月22日,九江外國語學校各年級分班召開了期中家長會。
  • 常州新北區新橋鎮成立心橋公益基金會
    &nbsp&nbsp&nbsp&nbsp近日,常州市新北區心橋公益基金會成立大會在新橋鎮政府舉行。新北區慈善聯合會會長李西寧說,慈善聯合會將積極推進與心橋公益基金會在公益項目上的合作,共同提升公益資金社會正能量,開創全區公益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 家校共育實踐案例|重慶市高新區驛都實驗學校凝心聚力,推動家校共...
    家校共育,需要家庭與學校共同構建平等、尊重、協作、支撐、信賴、理解和互補的協作關係,才能有助於家校雙合力家校雙方一起共同完成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獲得傑出的教育作用,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和教育環境,有效地促進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 清外老師們叩開的,看似是家門,連接起的卻是家校
    恩施清江教育集團各學部的家訪之路,清外老師們叩開的,看似是一扇扇家門,連接起的卻是家校之間的心橋。此次線下家訪,受到了廣大家長的歡迎和讚譽,密切了家校關係,促進了學生成長
  • 鹿城區心橋幼兒園
    鹿城區心橋幼兒園創辦於1999年,位於溫州市鹿城區洪殿住宅區內,佔地面積3980平方米,有8個班級,286名幼兒,幼兒園堅持幼兒英語的特色教育,經歷為期10年的創新實踐,業已形成富有個性特色的英語教學模式,有效地激發了幼兒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幼兒能主動地用英語與外國友人對話,有表情地演唱英文歌曲、朗誦英語兒歌,並能用英語表演簡單的小品、童話劇等,使幼兒敢開口
  • 溫州市心橋幼兒教育發展集團
    溫州市心橋幼兒教育發展集團 2012/06/13 05:05 來源:溫州都市報 編輯:李如婷 瀏覽:6635
  • 聚焦「就業難」與「用工難」並存難題,常州新橋鎮有了「連心橋19...
    連心橋19:00議事廳現場受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就業形勢較往年更加嚴峻,但用工難仍然存在。常州市新北區政協副主席李小平在會上指出,這次的協商議事會達到了預計的效果,「連新橋19:00議事廳」這個平臺要充分發揮政協委員主體作用,既聚智,又助力;既反映民聲,又引導民意。
  • 紙藝架「心橋」 愛心滿人間
    這項紙藝展活動是海珠區機關黨群服務曉港公園分中心聯合海珠區殘疾人聯合會、海珠區殘疾人康復服務中心、廣州市心明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共同舉辦的,充分發揮海珠區機關黨群服務曉港公園分中心「心橋」共融平臺的作用,聯動了海珠區的精神康復者及家屬、社會居民、長者專才志願者、大學師生志願者、特殊兒童、社工等多元主體。
  • 江岸區中學「學會溝通,搭建心橋」主題班會展示暨責信德育主題教育...
    2020年12月25日,江岸區中學在武漢七一華源中學召開了「『學會溝通 搭建心橋』班會展示暨責信德育主題教育活動推進會」。此次活動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主題班會展示、說課評課、專家支招。在說課評課環節,李君和陳可兩位老師分別介紹了她們圍繞「學會溝通 搭建心橋」這一主題設計班會的思路、理念和目標,重點分享了來自教學一線與孩子們打交道的過程中的切身體會。武漢市功勳班主任梅麗旻和戴建勇分別對李君和陳可的班會進行點評,他們充分肯定了兩節班會課的時效性;參會代表也談了他們觀摩班會後的感受和體會。
  • 中國佛教界:共築連心橋 打贏防疫戰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佛教界:共築連心橋 打贏防疫戰中新網2月13日電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佛教界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密切關注疫情進展,嚴格落實防控舉措,積極捐款捐物,與全國人民一道
  • 汪明荃、羅家英:十年錫婚,但求山水共作證
    ——小婚家2019年5月1日晚上,汪明荃發微博曬照,慶祝和先生結婚10周年。在一家裝修極簡的餐廳裡,年過七旬的汪明荃神採奕奕、氣質優雅,和先生羅家英共進晚餐,同飲交杯,倆人默契得連嘴角上揚的弧度都幾乎一致。
  • 杭州濱江:打造區域「家校成長共同體」
    「整合和開放教育資源,提升思想引領和教育服務水平,增強學校和家庭的『黏性』,才能讓學校教育影響家庭教育,也讓家長走進學校教育,打造生命成長的家校共同體。」為此,濱江區教育局制定了五大「開放」策略:課程開放:家校共同搭建德育舞臺的「歡樂場」。
  • 潮州是一座超越特色的山水園林宋城與獨一無二的府縣城隍廟
    潮州府城具有:歷史悠久的滄桑美,山川形勝的天然美,人才輩出的人文美,其獨特的風貌是:一水環護,二湖圍守,三山拱衛;其特質文脈是:聚納生機,地靈人傑,行成業精;構成其絕勝景觀,是一座文明時尚、詩禮歸真、風範超殊的山水園林宋城。(見圖1)
  • 儀隴縣在嘉陵江畔崛起一座山水園林城
    高起點規劃 建設山水園林城市  「一座縣城,如果缺少公園綠地,就沒有了生機,更不能彰顯濱江山水園林城市的特色。因此,規劃必須經得起時間和歷史的檢驗。」當開發商滿懷信心地把圖紙拿到縣規委會、專家審查委員會審查時,卻因其風格與「現代濱江山水園林城市」的定位不符、臨街圍合式建築不透綠等原因,被兩次否決。
  • 米家山水老粉絲
    丁觀加當日接受了《京華時報·藝術品投資周刊》專訪,他說創作中借鑑了很多米家的美學思想。人至七旬再出發>>談蛻變 本次展覽是丁觀加數十年藝術創作的集中呈現,共展出代表性作品80餘件,作品既有江南風景的精麗秀潤,又有北方山水的爽健樸野。他以造景布局、筆墨皴法的不斷變革,探求著山水畫創作的「意象理念」,在水墨之單純中尋出五彩之斑斕。
  • 南陽市內鄉縣:因案制宜 「結對幫扶」架起連心橋
    朱春梅幾乎常年吃住在村委會裡,舍小家顧大家,帶領群眾鋪路3000多米,把村裡的泥巴路變成新嶄嶄的水泥路;建起了村文化活動廣場,改善村部辦公條件,增加28間辦公用房,建起了圖書閱覽室、文化活動室和農業大講堂,經常邀請市、縣農業專家給農戶傳授農業科學技術,掌握致富本領;她積極爭取縣、鄉支持,在村裡建立了兩家扶貧車間,幫助村裡約50來個貧困人員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 閒談米芾,米友仁父子的米家山水
    上周我去老師家小坐,我們提到文學與書畫界的父子齊名有李璟與李煜,晏殊與晏幾道,大仲馬與小仲馬,徽欽二帝,王羲之與王獻之,蘇軾蘇轍與蘇洵。老先生笑道說,你天天閱讀美術史,難道連米芾,米友仁父子的米家山水都忘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