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中,管轄權異議問題的七點小知識

2020-11-13 木林普法

行政訴訟的管轄,是指人民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行政案件的內部分工和權限,它要解決的是由哪一級與哪一個人民法院具體行使行政審判權的問題。

行政訴訟的管轄權異議,是指行政訴訟當事人,對受理起訴法院的管轄權提出的異議。

由以上兩個概念,我們不難看出:

一是,管轄權發生爭議的情形主要有兩種:(1)兩個以上法院都認為自己沒有管轄權而互相推諉;(2) 兩個以上法院都認為自己有管轄權而互相爭奪。

二是,《行政訴訟法》第23條第2款對解決辦法進行了規定,主要是協商,協商不成的再層報共同的上級法院指定管轄。

三是,管轄權異議的主體只能是原告、被告以及第三人,其他人即使有不同意見,也不能成為提出管轄異議的主體。

四是,管轄權異議,須由當事人以書面形式,正式向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提出。

五是,異議的內容是對受理人民法院管轄權有不同意見,認為應由其他法院管轄,或者是對管轄權沒有異議,但認為應當依法轉移管轄權(管轄權轉移,是指基於上級人民法院的同意與決定,將下級人民法院有管轄權的行政案件轉交上級人民法院審理的管轄制度)。

六是,管轄權異議,須在法定期間內提出,即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進行實體審理以前。

七是,法院處理的程序:

(1)受理案件的法院對於異議應當進行審議,不能置之不理,因為這種異議在程序上是一種法律上的行為。

(2)審議應當在案件實體審理之前進行,即先解決管轄權問題,再進行案件的實體審理。

(3)法院在審議後,對於是否有管轄權,要作出書面裁定,並送達各方當事人。

(4)如果認為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當事人的管轄異議申請。

(5)如果異議成立的,應當按照《行政訴訟法》第21條的規定,裁定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管轄。

(6)當事人對裁定不服的,有權在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7)上訴審人民法院應當在法定期限以內進行審查,並作出最終裁定。

(8)逾期不提出上訴和二審人民法院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的,原審人民法院應當繼續本案的審理。

(9)當事人在接到最終裁定後,必須按上訴裁定書中所指定的管轄法院參加訴訟,否則即視為自動撤訴或不應訴。

(10)當事人就原審人民法院有無管轄權問題提出再審的,不影響原審人民法院對案件的繼續審理。

主要觀點來源於:江必新、梁鳳雲著《行政訴訟法理論與實務(第三版)》,法律出版社,第523-525頁。

相關焦點

  • 行政訴訟中的第三人是否有權提起管轄權異議?
    訴訟過程中,第三人周某在收到訴狀副本等材料後,向法院提出管轄異議。【分歧】針對第三人在行政訴訟中,是否有權提出管轄異議,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周某有權提起管轄權異議,其作為第三人,享有提出管轄權異議的權利。第三人是行政訴訟的當事人,而管轄權屬於訴權的一種,應當予以維護。
  • 管轄權異議不同情況的處理,管轄權異議如何執行
    另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9條規定:「購銷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對交貨地點有約定的,以約定的交貨地點為合同履行地;??」。由此可知對於買賣合同糾紛,被告住所地法院和雙方當事人約定的交貨地點所在地法院均有管轄權。
  • 濫用管轄權異議,小心被罰
    有些債務人為了拖延訴訟進展、延遲履行償付義務可能會窮盡訴訟中的一切法律手段,管轄權異議就屬於其中的一個程序,甚至有些案件管轄完全清楚明了,但是債務人依然會在答辯期內甚至一直拖到答辯期最後一天才提起管轄權異議,惡意拖延訴訟,甚至在法院駁回異議,且明確釋明具體情況後,依然提起上訴。
  • 最高院裁判觀點:法院不宜在管轄權異議階段審查原告主體是否適格問題
    (2018)最高法民轄終415號本院經審查認為,本案涉及民事訴訟中地域管轄的確定問題。根據法律規定,對當事人依法提出的管轄權異議,人民法院既要依法保障當事人基本的程序權利,也要依據民事訴訟管轄規定,在程序性審查範圍內予以及時處理。
  • 郭寧:程序公正從管轄做起——以構建刑事審判管轄權異議制度為切入點
    我國在立法上缺失刑事審判管轄權異議制度,在司法實踐中暴露出不少問題,損害了司法公信力。對此,需要從啟動程序、裁決程序和保障程序方面構建我國的刑事審判管轄權異議制度。2013年的李某某涉嫌強姦罪案已經進入審判階段,但離「案結事了」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此期間,案件的爭議點不斷,並一直處於媒體的聚光燈下,從「輪流發生性關係」到「輪姦」再到「強姦陪酒女的社會危害性」「罵戰」等。
  • 最高院裁判觀點:法院不宜在管轄權異議階段審查原告主體是否適格問題
    (2018)最高法民轄終415號 本院經審查認為,本案涉及民事訴訟中地域管轄的確定問題根據法律規定,對當事人依法提出的管轄權異議,人民法院既要依法保障當事人基本的程序權利,也要依據民事訴訟管轄規定,在程序性審查範圍內予以及時處理。本案中,英大公司所主張的法律關係,乃合同法律關係,本案屬合同糾紛案件。
  • 不服一審管轄權異議裁定書的《民事上訴狀》可以這樣寫
    我國法律規定,在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當事人如果認為,審理的法院對案件沒有管轄權,當事人可以在法定期限內向法院提出管轄權異議。如果提出的異議被法院駁回,當事人可以依法提出上訴。那麼,不服管轄權異議裁定的民事上訴狀如何寫呢?下面是張哥為在北京打工的工友起草的一份不服一審法院管轄權異議裁定的《民事上訴狀》,請朋友們在需要時參考。
  • 濫用管轄權異議,法院:違背誠信妨害訴訟,罰款10萬元!
    朝陽法院受理的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中,因被告中國華陽經貿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陽經貿公司)濫用管轄權異議,惡意妨害民事訴訟,嚴重違背誠實信用原則,浪費司法資源,法院對其作出罰款10萬元的處罰決定。這是朝陽法院發出的首張濫用管轄權異議「罰單」。
  • 合同約定管轄權在甲方所在,乙方在所在地法院起訴,可否提出異議
    2015年3月,我們收到甲公司所在地法院的傳票和起訴書,起訴書的內容是甲公司認為我們的產品有質量問題,要求賠償他們損失60萬。我翻看了一下我們當時籤訂的合同,發現一個細節,合同中有約定,「如果有爭議,由我們公司所在地法院管轄」。請問,我該怎麼做才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 「法官說法」對管轄權異議的審查屬於形式審查並非實質審查
    在一審答辯期間,被告提出管轄權異議,認為本案應移送至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法院管轄。其理由是該案實質系個人合夥退夥糾紛,而非民間借貸糾紛,因此原告所在地法院不具有管轄權。爭議焦點雙方的基礎法律關係系民間借貸關係還是合夥關係?
  • 涉外民間借貸有關的管轄權異議典型案例解析
    案例來源1:最高人民法院(2018)最高法民轄終17號民事裁定書案情簡介:上訴人陳某(紐西蘭國籍,一審被告)因與被上訴人施某(中國公民,一審原告)及一審被告(中國公民)馮某民間借貸糾紛管轄權異議一案,不服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17)粵民初54號民事裁定,上訴至最高人民法院。
  • 闢謠:只是被駁回管轄權異議
    保哥仔細看了裁定書的全文,才發現這只是一個關於「管轄權異議」的訴訟。根據裁定書內容來看,陝西高院做出的是二審裁定駁回人保提出的管轄權異議,人保是否承擔全部賠償責任目前還未有結論,武漢假黃金案還未進入實質性的審理程序呢!
  • 武漢百億假黃金案管轄權異議被陝西高院駁回,長安信託索賠8.21億
    在對與長安信託的糾紛提出管轄權異議之後,陝西省高院駁回了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人保」)、人保武漢分公司的上訴請求。不過,案件實體的審理結果尚未出爐。不過,華商報記者諮詢多位法律界人士了解到,就民事裁定書內容來看,武漢假黃金案尚未得到判決結果,陝西高院駁回的是有關管轄權異議,並未涉及案件實體方面。陝西豐瑞律師事務所姬英凡律師介紹,管轄權異議是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程序權利,涉及裁定由哪個法院進行實體審理。本次屬於管轄程序裁定,並非案件判決。
  • 通遼中院:多元化解糾紛 管轄權異議調解結案
    近日,速審團隊在審理上訴人通遼市某某眼科醫院有限公司管轄權異議案件期間,成功對該民事案件進行了調解,化解了矛盾糾紛,有效節約了當事人的訴訟成本,真正實現了為訴訟「瘦身」,為群眾「減負」。通遼市某某眼科醫院對一審法院的管轄裁定提出異議,上訴至通遼中院。
  • 行政審判專欄 | 行政訴訟中起訴條件的審查
    三、受案範圍審查受案範圍本質解決的是法院的管轄權問題,通俗地講就是哪些行政行為可以被法院管轄,哪些行政行為不屬於法院管轄範圍。與民事訴訟相比,行政訴訟卻用專章規定了受案範圍,說明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作為起訴條件之一,有其存在的特殊重要性。
  • 拉薩市中院關於調整一審行政訴訟案件集中管轄法院的公告
    ,現就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自2020年10月1日起,由拉薩市城關區人民法院集中管轄本轄區及當雄縣轄區內的一審行政訴訟案件;由拉薩市達孜區人民法院集中管轄本轄區及林周縣、墨竹工卡縣轄區內一審行政訴訟案件;由拉薩市堆龍德慶區人民法院集中管轄本轄區及曲水縣、尼木縣轄區內一審行政訴訟案件
  • 人保財險涉「金凰假黃金」合同糾紛案新進展:管轄權異議被駁回 實體爭議尚未審理
    收到應訴通知書後,人保財險依法向法院提出了管轄權異議。之後,西安中院駁回了人保財險提出的異議申請。人保財險對該裁定不服,向陝西高院提出上訴。 2020年9月4日,陝西高院作出(2020)陝民轄終53號民事裁定,認為本案為財產保險合同糾紛。法律人士表示,該裁定僅針對人保財險提出的管轄權異議這一訴訟程序性問題,不涉及任何與各方責任承擔相關的案件實體方面內容。
  • 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之管轄權確定
    ①競合現象是司法實踐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競合,作為民商法中最常見的競合現象之一,其實體方面的處理經常引起學者們的關注。而二者競合時管轄權如何確定,學界卻鮮有論及。吳某認為雙方是因產品質量不合格而形成的違約糾紛,不是侵權糾紛,應由B地法院管轄,提出管轄權異議。2、交通事故和醫療事故糾紛案件。如某甲在乘座C地客車時在D地受傷,甲以侵權之訴在D地起訴,該客車公司則認為雙方存在著客運合同,應由運輸合同目的地和始發地法院審理,D地法院沒有管轄權,提出管轄權異議。醫療糾紛亦同。3、僱工在從事僱傭工作中受傷糾紛案件。4、保管合同或代理合同中侵犯財產權的案件。
  • 陝西高院駁回人保管轄權異議,長安信託8億索賠將進入審理階段
    10月10日,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市分公司、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與長安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財產保險合同糾紛二審民事裁定書》,引發業界高度關注,陝西高院二審駁回人保提出的管轄權異議上訴,裁定西安中院對該案有管轄權。
  • 淺議行政訴訟中不能作為定案依據的證人證言
    所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行政訴訟證據規定》)從證人的身份、作證的形式、證言的來源、證言的內容等方面對證人證言作了限制性規定。並且為了保障審理案件的效率,同時規定法庭在質證過程中,對與案件沒有關聯的證據材料,應予排除並說明理由。本文根據《行政訴訟證據規定》和審判實踐,對不能作為行政訴訟中定案依據的證人證言予以分析,以提高審判效率,確保裁判的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