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是指刊載論文數量多、品質高,而且能反應出該學科最新研究成果及發展趨勢,受到讀者重視之學術期刊。此概念由英國布萊德福(Samuel Clement Bradford)提出,所謂的布萊德福定律即是指文獻分散定律,說明某一學科中多數的論文及研究成果,集中於該學科中少數的核心期刊之中
基本概述
核心期刊——某學科(或某領域)的核心期刊,是指那些發表該學科(或該領域)論文較多、使用率(含被引率、摘轉率和流通率)較高、學術影響較大的期刊
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
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又稱「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雙核心概念
目前國內有7大核心期刊(或來源期刊)遴選體系: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又稱「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以及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設中的「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
如果該期刊被同時被兩種核心期刊遴選體系認定為核心,那麼該期刊就是雙核心期刊了。比如,既入選「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又入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雙核心期刊與單核心期刊在職稱評選中,均為核心期刊。但雙核心期刊的學術水準自然要更好一些。
核心期刊論文對格式要求往往比較嚴格,對於常常只注重論文內容不注意形式的作者們來說,核心期刊論文的格式要求直接影響編輯的審稿印象和成功通過與否,顯得格外的重要
核心期刊論文的格式要求會根據不同的期刊會有所不同,但是絕大部分都是一樣的,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掌握了論文發表的基本格式,就算期刊編輯有再複雜嚴格的格式要求,也能輕鬆搞定,讓論文投遞更加有把握
核心期刊論文的標準格式為:
文章標題、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包括單位全稱、郵政編碼)、摘要(以摘錄或縮編方式複述文章的主要內容)50~300字、關鍵詞(選用可表達文章主要內容的詞或詞組)3~8個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1] [2] [3]……
(一般期刊還要求英文摘要和英文關鍵詞) 作者簡介與作者聯繫方式
針對以上格式組成還須注意的是:
一、標題
核心期刊論文題目是一篇論文給出的涉及論文範圍與水平的第一個重要信息,也是必須考慮到有助於選定關鍵詞不達意和編制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可以提供檢索的特定實用信息
論文題目十分重要,必須用心斟酌選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話:"論文題目是文章的一半"
(1)準確得體 要求論文題目能準確表達論文內容,恰當反映所研究的範圍和深度
(2)簡短精煉 力求題目的字數要少,用詞需要精選。至於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並無統一的"硬性"規定,一般希望一篇論文題目不要超出20個字.參加醫學論文發表相關欄目文章
(3)外延和內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內涵"屬於形式邏輯中的概念。所謂外延,是指一個概念所反映的每一個對象;而所謂內涵,則是指對每一個概念對象特有屬性的反映。例如:如何快速發表論文
二、正文
核心期刊論文格式要求正文篇幅一般在5000--10000字不等,包括簡短引言、論述分析、結果和結論等內容。文字太少就不能充分展開論述。文中出現的外文縮寫除公知公用的首次出現一律應標有中文翻譯或外文全稱
文中圖、表應有自明性,且隨文出現,並要有相應的英文名。文中圖的數量一般不超過6幅。圖中文字、符號、坐標中的標值和標值線必須寫清,所有出現的數值都應標有明確的量與單位。文中表格一律採用"三線表"。文中有關量與單位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用單個斜體外文字母表示(國家標準中專門規定的有關特徵值除外;如要表示量的狀態、序位、條件等,可對該單個字母加上下角標、阿拉伯數字以及"′""^"等),避免用中文表示。正文章節編號採用三級標題頂格排序。一級標題形如1,2,3,…排序;二級標題形如1.1,1.2,1.3,…排序;三級標題形如1.1.1,1.1.2,1.1.3,…排序;引言不排序
三、參考文獻
核心期刊論文格式要求有專著(M),論文集(C),報紙文集(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其他未說明文章(Z)
參考文獻如為專著,項目包括:作者姓名. 書名. 版本.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參考文獻如為期刊,項目包括:作者姓名. 版本. 年. 月. 卷(期)~年. 月. 卷(期).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參考文獻如為電子文獻,項目包括:作者姓名. 電子文獻題名. 文獻出處或網址,發表或更新日期
四、作者信息
包括作者簡介(100字以內) 出生年月 性別 畢業院校 學歷 主要研究方向。作者聯繫方式,包括:地址, 郵編,電話,(含手機)E-mail等
近年來學術不端現象頻出,文章惡意互引、抄襲、造假等現象屢見不鮮,特別是我國科技類期刊被國外知名雜誌批量撤稿事件,更是引起國人對期刊評價的深刻反思,核心期刊陷入前所未有的窘境
然而聲討之聲的指向有點偏了,一些人認為是核心期刊的指標設置和評價方法出了問題。其實,任何指標的設置都有其考量的目標,都是從推動期刊影響力的角度出發的。評價機構在指標推出前必定要做大量的調研工作和測評工作,在取得相對可靠的驗證後才用於實踐。而如何運用這些評價指標則應該是期刊管理部門和期刊編輯部門以及期刊使用者根據各自不同的目的需求把控尺度、掌握指標的應用
一些人不去了解或不以應有的學術態度去了解核心期刊的研製目的、應用範圍、指標概念、統計方法等,只是一味地排斥核心期刊,只要感覺對自己不利便攻其一點不及其餘,表現出極強的利己性,這既不是學者應有的治學態度,更不利於期刊的健康發展。此外,科研管理手段的落後與缺失、監管部門能力有限和學術共同體參與不到位也導致在期刊評價中產生的問題與矛盾指向核心期刊的研製
期刊評價需要多方面的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既有「人為」的因素,也有機制上的要求。在健全和完善我國期刊評價機制方面要先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即評價指標體系設計、資料庫建設和學術共同體參與
一、評價指標體系
核心期刊評價廣遭詬病的原因是評價指標單一、簡單泛化、可操作性差等。嚴格講,期刊評價是系統工程,它既是學術評價的一個組成部分,又自成系統。一個設計合理、邏輯關係明晰、指標易於實現的評價指標體系,既應該從政治標準、學術標準、編輯標準、出版標準等具有引領導向作用的宏觀層面對學術期刊整體建設進行思考,又要從微觀角度考慮評價對象的學科特性、類別屬性、層級差異等因素,同時還要兼顧評價指標的有效性、可操作性和拓展性,進而達到改進和提升期刊學術質量的目的。此外,由於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期刊具有鮮明的政治和意識形態屬性,期刊評價必須將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放在首要位置,這一點在指標體系的設計上必須有明確的體現
二、資料庫建設
期刊評價至少要有兩個資料庫做基礎支撐,一是引文資料庫,另一個是評價專家資料庫。期刊引文資料庫顧名思義就是將各種參考文獻的內容按照一定規則記錄下來,集成為一個規範的數據集。引文資料庫主要作用表現在:通過統計論文的施引與被引情況反映期刊的利用程度,其期刊與學科的關係指標、摘轉指標、影響因子指標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期刊的學術影響力;通過考察引文庫論文的應用情況可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期刊的政策影響力;通過論文引證情況可分析期刊國際傳播狀況,從而反映期刊的國際影響力。一個學科覆蓋全面、數據完整、質量優良、遴選科學的期刊引文資料庫是期刊量化評價的必備要件。而期刊評價專家庫是期刊定性評價公開、公正的保障。作為一種不可或缺的同行評價方法,專家評價在學術期刊評價過程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專家庫的建立要有一整套完備的遴選規範,包括遴選原則、遴選標準、遴選指標、專家產生方式以及易於實現的技術手段支撐。入庫專家要具備綜合素質高、道德修養好、研究功底厚重、對某一學科領域研究現狀與發展有足夠了解、在業界有一定權威性和代表性等。只有具備一定規模且具有規範性、標準性、可操作性的高質量學科專家庫的支持,才可避免以往期刊評價時「散兵遊勇」式的作業方式,實現靶向評價,最大限度地避免人情評議,進而達到公開透明、彰顯公信力的同行評議的目的。然而目前幾家社科期刊評價體系中尚缺少這樣的評價專家資料庫,這種局面亟待解決
三、學術共同體參與
期刊評價是系統工程,不僅需要量化結果的數據支持,更需要同行評議,包括資深編輯、學科專家、評價機構等學術共同體來一起完成。以往的學術共同體,指的是從事科學研究、具有共同信念、共同價值、共同規範的群體。隨著社會發展,構建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評價體系的訴求愈發迫切,期刊的學術評價主體不妨做些突破,將評價主體外延擴大,形成一個由期刊界同行、學科專家、重點讀者參與評價,評價機構搭臺、管理部門監督的新型期刊評價共同體。在這個新型評價主體中大家各司其職、恪盡職守。期刊編輯部門要嚴格內部評審規範、編輯規範、出版規範、信息化建設等制度建設;專家學者要以高度的責任心、敬業精神和責任感,對期刊的學術性、規範性、前沿性、影響力等方面履行評議責任;期刊管理部門和各級期刊協會組織要認真履行監管職責,勇於擔當,抓好期刊出版事後審讀的組織工作,使其制度化,讓同行評議的作用真正發揮出來;評價機構則要承擔起制定和完善期刊評價標準、構建期刊評價體系、協調各方關係的職責,打造哲學社會科學期刊評價的高水平的專業化平臺
實際上,只要核心期刊不被學術職務牽涉、利益獲取等諸多因素所綁架,還核心期刊本來的學術角色,良好的學術評價生態將不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