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立欣和他的《歸途列車》

2021-01-15 搜狐網

  範立欣和他的《歸途列車》

  「一城一映」帶給人的希望是,紀錄片只要拍得足夠好是可以進電影院的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周範才、特約撰稿李夏至 | 北京報導

  春寒料峭的火車站,廣場上行色匆匆的旅人,幾無立錐之地的列車車廂,車廂裡人們急切而落寞的眼神⋯⋯

  這是大部分中國人非常熟悉的春運場景。在花去整整三年時間後,年輕導演範立欣將這一幕幕場景用鏡頭記錄了下來,誕生了一部叫《歸途列車》的紀錄片。

  2012年國慶長假期間,第33屆「新聞及紀錄片艾美獎」在美國揭曉,由範立欣執導的《歸途列車》獲得最佳紀錄片獎和最佳長篇商業報導兩項大獎。這不是這部影片首次獲獎。2009年,《歸途列車》甫一面世就摘得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最佳長紀錄片獎;2010年又獲第53屆舊金山國際電影節紀錄片獎。

  近年來,以中央電視臺為代表,在國家雄厚資金及電視臺的支持下,先後推出了《故宮》、《大國崛起》、《舌尖上的中國》等影響廣泛的電視紀錄片。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多數的獨立紀錄片缺錢、缺人、難播出、難發行。廣大電影院線幾乎長期與紀錄片絕緣,至於獨立紀錄片,走進院線公開上映更幾無可能。

  範立欣的《歸途列車》卻是其中極少的幸運兒之一,罕見地成功拿到國家廣電總局公映許可證「龍標」,先後在近20個城市公映。

  獲得艾美獎後不久,範立欣接受了《瞭望東方周刊》的採訪,他說,紀錄片在中國從未像今天這樣獲得如此多的關注。

  一直很缺錢

  2006年,青年導演範立欣通過中央電視臺《紀實》欄目獲得3萬多元的資金支持,拍攝「春運」題材短片,拍完後在央視播出。

  在拍攝過程中,範立欣認識了老張一家,他有了把老張一家的故事記錄下來的強烈衝動。要實現這個想法,3萬元不夠。範立欣自籌了近30萬元,支撐了其後一年半的拍攝。他向《瞭望東方周刊》回憶,近一年時間裡,他請的團隊拿不到工資,只好找來哥哥充任錄音師以降低開支。

  找錢,成了範立欣當時主要的工作。

  2008年,他跑到在廣州舉行的紀錄片電影節,找到某電影廠商談影片的國際預售。開始一切順利,但廠方要求獲得所有國際版權的一半,範立欣難以接受。談崩的那一刻,範立欣坐在該影廠一位處長的辦公室一時失態,竟失聲痛哭。那位處長深受觸動,決定個人借給範立欣30萬,才使拍攝得以繼續。

  這幾乎是所有國內獨立紀錄片都曾遭遇過的窘境。

  據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電視與新聞學院副院長何蘇六向本刊記者介紹,在國外,國家的藝術和電影基金、公共和私人電視臺、私人基金會,這三者是支撐紀錄片拍攝的主要經濟來源;我國目前的情況是,國家基金大多流向主旋律題材影片,電視臺資源內部把持,偶有對外資助獨立導演,但資金數額不大;至於私人基金會,國內僅有少數幾個,很難滿足獨立紀錄片龐大的資金需求。

  範立欣最終還是將求助的目光投向了國外的紀錄片製片體系。他將《歸途列車》的拍攝提案和片花提交給加拿大的一家紀錄片專業發行公司,在國際電影節進行預售,籌到100萬美元的拍攝基金。

  這100萬美元並非由一國政府或一家電視臺獨立支持。據了解,在國外,紀錄片多採取預售制,先由導演提供片花和提案供來自各國各電視臺的製片人審核,最後由多方聯合買下影片的播放版權。

  據範立欣介紹,他獲得的100萬美元由加拿大政府和數十家電視臺分攤,各自所佔金額從2萬到15萬美元不等。這種「聯合製作」模式將風險分攤,一方面使得各家電視臺通過數額較小的資金投入買到片源,另一方面可以讓紀錄片拍攝獲得較大數額的資金支持。

  目前,類似模式在國內還很鮮見,各電視臺之間少有合作。範立欣說,在國內常常見到的情況是,10家電視臺各自拿3萬元拍出10部農民工題材的紀錄片,往往導致節目製作水平粗糙,同質化嚴重。

  「一城一映」

  2003年,剛出校門的範立欣和導演陳為軍曾製作了《好死不如賴活著》,一部愛滋病題材的紀實類紀錄片,製作完成後因「題材敏感」,僅在小圈子內播放。範立欣不想讓《歸途列車》重複類似的命運,在成功拿到國家廣電總局「龍標」之後,他開始極力推動《歸途列車》進入國內院線。

  按照慣例,國內電影發行一般交由發行公司負責,發行成本往往過百萬。這對紀錄片來說無疑是天文數字。近年來,成功登陸院線的國產紀錄片《圓明園》、《築夢2008》等,無一不是依託政府背景,並非簡單的市場行為。

  範立欣沒有政府託底,爭取到的唯一一筆發行基金是來自國外聖丹斯電影節的1萬美元。不得已,他選擇了一種最原始的做法。他自己背著拷貝,拖著行李箱,住快捷酒店,跳過發行公司,直接跑到各個城市與各地院線洽談,一個城市選擇一家電影院放映,自行聯繫當地媒體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傳推廣。

  這就是範立欣所謂的「一城一映」模式。範立欣介紹,他曾經連著9天跑了9個城市,最終先後在19個城市成功上映。影片票房雖談不上好,但也沒有遭遇太多尷尬。在紀錄片觀影需求龐大的北京,《歸途列車》甚至在MOMA當代藝術院線連播7個月,一度出現一票難求的情況。

  在國外,《歸途列車》的發行明顯輕鬆得多。影片由法國藝術發行商Catndocs負責全球銷售,在美國則由「時代精神電影發行公司」負責全美發行。得益於國外發行公司與地方藝術院線的關係網絡,範立欣只需出席放映時的導演見面會即可。

  最終,《歸途列車》在全美大小近100個城市影院上映,實現票房逾40萬美元,觀眾約4萬人次;在加拿大約20多個城市上映,票房近11萬美元,觀眾近萬人次。

  「紀錄片發行本來不該是導演做的事,但在中國這個環節是缺失的。」範立欣說,「一城一映」帶給人的希望是,紀錄片只要拍得足夠好是可以進電影院的。

  一種關懷

  關於紀錄片的社會價值,有這樣一句話流傳甚廣:「一個國家如果沒有紀錄片,就好像一個家庭沒有相冊。」

  上海電影節的紀錄片環節曾邀請獨立製片前來交流。何蘇六發現,「獨立製片的片子和體制內拍攝的內容沒有多大差別,大多數的獨立製片的內容還是可以接受的,他們自身大多也都在參與一些國家電視臺紀錄片的生產。」

  「並非只有反映陰暗面的紀錄片才能被青睞,真正獲得好評的片子都有著足夠的人文關懷,關注底層命運。」何蘇六說。

  賈樟柯曾在一本書中寫到他為什麼要去拍《小山回家》的故事:「在我們的視野中,每一個行走著的生命個體都能給我們一份真摯的感動,甚至一縷疏散的陽光,或者幾聲沉重的呼吸。我們關注著身邊的世界,體會著別人的苦痛,我們用我們對於他們的關注表達關懷。」

  範立欣想表達的也是這種關懷。

  在《歸途列車》中,有一組記錄2008年南方冰凍災害時春運的全景鏡頭,數萬人擁擠在廣州火車站,人頭攢動。那段時間,範立欣也在這數以萬計的人中間。

  「上萬人擠在那裡,像螞蟻一樣。在經歷了一整年工廠的辛苦生活之後,他們擠在這裡就是為了能夠回家過年。我們經歷和看到的老張一家的生活,突然在這個時候被放大了一萬倍,你會想中國有2.4億農民工,對這2.4億農民工來說這是常態。」

  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去體會這樣的「常態」。範立欣說,我能做的就是用鏡頭記錄下這一切,讓更多的人去了解他們的生活。

相關焦點

  • 範立欣,鏡頭和我永遠在路上
    範立欣,一個用鏡頭捕捉每一個精彩瞬間的製片人,一個用本色演繹著大千世界的導演。他是中國首位獲得美國艾美獎最佳紀錄片和最佳長篇商業報導獎兩項大獎的導演,同時也是繼李安之後第二位闖入美國導演工會獎評選的華人導演。
  • 範立欣:繼續年輕態表達!期待紀錄片產業春天
    紀錄電影漸趨大眾化,也能出「爆款」作為艾美獎得主的範立欣,此番在擔當評委的過程中,他也有諸多感想。範立欣曾在2012年憑藉《歸途列車》榮獲第33屆新聞及紀錄片艾美獎最佳紀錄片獎和最佳長篇商業報導獎。之後,其本人作品亦是成果頗豐,《我就是我》、《繆斯之旅》等均在紀錄電影的探索之路上,體現了其獨立的風格和專注的思考力,範立欣表示:「如果《歸途列車》屬於作者影像的話,那麼《我就是我》之後的作品,我在尋找的是紀錄電影的新方向。」
  • 範立欣:中國自然電影剛剛起步
    對談嘉賓:範立欣(著名紀錄片導演)  對談記者:李俐   範立欣,對於普通觀眾或許並不熟悉,但對於紀錄片影迷,他絕對是內地首屈一指的導演。  2006年,範立欣執導的《歸途列車》在阿姆斯特丹國際電影節中獲得全球紀錄片最高獎項伊文思獎,也使他成為中國首位獲得美國艾美獎最佳紀錄片和最佳長篇商業報導獎兩項大獎的導演。2012年,範立欣執導的電影《我就是我》獲得第39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最高獎「人民選擇獎」和「人民選擇紀錄片獎」兩項提名。
  • 艾美獎導演範立欣:攜手BBC挑戰中國紀錄片票房紀錄丨品途專訪
    而作為該片的聯合導演,範立欣將為我們講述他所親歷的紀錄片在中國的坎坷商業路。(範立欣在拍攝現場)那一年範立欣還在央視的英文頻道擔任新聞記者,在此之前,他為陳為軍導演的紀錄片《好死不如賴活著》做了剪輯工作,算一隻腳踏進了這個圈子。
  • [讀書會第131期預告]張彤禾VS範立欣:中國打工者的困境與希望
    主題:張彤禾VS範立欣:中國打工者的困境與希望嘉賓:張彤禾、範立欣時間:2013年4月8日(周一)19:00—21:00成為鳳凰網讀書會會員:http://book.ifeng.com/dushuhui/huodong/detail_2012_02/21/12662487_0.shtml嘉賓簡介:張彤禾(LeslieT.Chang),前《華爾街日報》駐北京記者,在中國生活了十年,專注於探察社會經濟轉型如何改變制度和個人的故事。
  • 「它不應該是邊緣的、一小撮人的堅持和理想」——陳為軍和一代...
    他在國外養病,沒能回來,只能自拍一小段視頻,和觀眾打招呼。他不願意外界關注他的病情,但又清楚地知道,紀錄片是再也拍不動了,眼下這一部就是他的收官之作了。他是來道別的——「……喜歡我片子的朋友,我們就在此別過。」紀錄片《城市夢》上映當天,全北京的排片數量是0。陳為軍對好多事都無所謂,包括公映、發行,拍攝已經投了六百萬,他覺得沒必要再多花錢。但他的製片人戴年文不服氣,「憑什麼?
  • 4311公裡歸途;Z112列車06車廂97位旅客數據畫像
    (原標題:4311公裡歸途:Z112列車06車廂97位旅客數據畫像)
  • 春運到,歸途多注意,願你一切順利 一路萬事皆順意
    1、春運開始了,最開心的事是買到回家的票,再難也就排個隊,換種心態好面對,歸家心似箭,萬裡不算長,千山橫,萬水繞,回家之行路迢迢,祝願所有歸心似箭的遊子:心情愉悅,歸途愉快!3、春運到,祝你歸途愉快,再難也就排個隊,換種心態好面對,出門在外把錢掙,父母妻兒盼團圓,送你真誠祝福,新年快樂全家福,一路平安多保重,一生順利少煩惱。
  • 那些年,載我軍校歸途的普快列車……
    2154,十幾年前長沙駛往鄭州的普快列車。每年寒暑假,我和幾個同學回家,都要乘坐這趟車。
  • 《羅生門》:去處不是去處,歸途也不是歸途
    一、羅生門既不是去處也不是歸途被主人遣散的家將正巧在向羅生門走來,又剛好遇到淅淅瀝瀝的雨從遠處下來,正想著自己該去往何處時,家將已經站在羅生門前了,看著周圍和他一樣無家可歸的人,有死的,有活的。而死了的重重疊疊在門前,活著的——卻只有一個而已,而這個活著的也終將和家將產生了聯繫;但此時的他正在做著一番激烈的爭鬥——做強盜還是被餓死。
  • 列車長話高鐵:每個乘務員都是全能
    在這場僅次於春運,在今年又勝似春運的「交通潮」中,對於很多人,一條是歸途,一條是去程;一邊是家鄉,一邊是理想。10月6日,國慶節小長假的第一個返程高峰,多彩貴州網記者踏上G2929/G2930次列車,遇見這些「和諧號」上的人,分享著他們各自和旅途有關的故事。
  • 「歸途可喜,來日可期 .」
    關於他的白駒過隙的快樂和一分一秒捱過的難過,都是真實的,歷歷在目的。我還是會哭,會深深遺憾,會聽很多關於遺忘的道理,但我不會忘記的。他不是一個道理,他是我的一段人生。不,只要我還在愛,我從不主動離開;如果我不愛了,我從不留戀。
  • 歸途可喜,來日可期!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有那麼一段不願說明的過去,在那段時間裡,我們有忘不掉的回憶和永遠揮之不去的悲傷,可是過去終究是過去,我們會擁有更好的未來和快樂的現在,或許是現在,也或許是未來,我們會遇到一個更加珍惜我們的那個人,他會把我們寵成孩子,他的眼裡只有我一個。
  • 本·阿弗萊克體育題材新片《歸途》預告片發布
    本·阿弗萊克體育題材新片《歸途》預告片發布 時間:2020.02.0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Serko
  • K1178次列車:車廂春晚樂翻天 歡歡喜喜過大年
    乘車旅客用手機記錄下難忘的瞬間(央廣網發 通訊員方正 攝)春意盎然的車廂裡,大家都陶醉在乘務人員的歌聲中(央廣網發 通訊員方正 攝)「列車春晚帶給我們的歡樂和幸福一點也不比在家裡看春晚少。」列車工作人員還為乘車旅客準備了熱騰騰的餃子(央廣網發 通訊員方正 攝)旅客王先生抑制不住心裡的激動,自告奮勇,表演了一段傳統單口相聲,逗得大家開懷大笑。列車工作人員精心組織的小遊戲「你來比劃我來猜,春到福來合家歡」將列車春晚推向高潮,乘車旅客踴躍參加,贏得了心儀的獎品——列車工作人員準備的春聯和福字、窗花等。
  • 歸途,開啟家的記憶——寫在2019年春運之際
    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新華社北京1月20日電 題:歸途,開啟家的記憶——寫在2019年春運之際  新華社記者樊曦、齊中熙、趙文君  21日,有一位「老友」又要來到你我的身邊——「春運」。  40天裡的時間裡,近30億人次將踏上旅途。
  • 《來處是歸途》是如何從平遙電影展中脫穎而出的|導演劉澤專訪
    但隨著病情的惡化,每一位家庭成員的生活和心態都發生了變化。在等待死亡的過程中,老夏一家的經歷雖然是平凡的故事,但也是直擊人心的現實。 其實影片曾經不是這個名字,改為《來處是歸途》也是因為導演劉澤深受一句話的觸動——「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 滾滾寒流急 溫情暖歸途
    早上8時,杭州火車東站候車大廳內旅客的臉上,寫滿了回家的迫切,在歸途伊始,他們就感受到了車站暖心的服務:各種求助有志願者或鐵路工作人員熱心解決,還能享受免費泡腳理髮推拿,小候鳥們還有專門的遊戲區和觀影區……  火車東站:  用心細節溫暖回鄉人  2016年春運,鐵路杭州站推出十大服務主題活動
  • 《生死歸途》省臺熱播 石鐘山:不指著明星賣錢
    哈爾濱新聞網記者 李威    根據石鐘山小說《中國血》改編的電視劇《生死歸途》目前正在黑龍江衛視中國龍劇場熱播,收視率一路飆升。《生死歸途》並非一部大腕雲集的電視劇,而是靠緊湊、懸念迭出的劇情吸引了大批觀眾。劇中大部分主演都由石鐘山親自選定。
  • 列車上「被吸菸」,他把鐵路部門告了……
    然而普速列車,也被大家稱為「綠皮車」,至今還存在著「吸菸區」。前不久,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就審理了一起因列車設置吸菸區引發的訴訟。旅途變「囧途」 列車吸菸區惹官司山東的王先生因工作原因,經常搭乘火車往返濟南和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