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洋蔥大量上市的季節,蘭山區白沙埠鎮、河東區太平鎮等區域的洋蔥喜獲豐收,但好收成並未給種植戶帶來如期的喜悅。受疫情影響,洋蔥滯銷,價格也遭攔腰砍,從去年成的6毛錢一斤變成今年的3毛錢一斤還沒人要。為何洋蔥價格迎來歷史新低?記者進行了探訪。
種植戶:
豐產難增收
村民望著「金蛋蛋」發愁
6月10日晌午,烈日下,在河東區太平鎮郭太平村的洋蔥地裡,50歲的郭學麗還在忙碌著。說起今年的收成,她搖了搖頭。「昨天一家酒店來買洋蔥,10塊錢一袋,一袋80斤,賣了120袋,一共換回來1200塊錢,而這些錢轉手又交給了工人手裡。」郭學麗說,她家今年一共種了4畝地的洋蔥,產量約5萬斤,因為家裡人手緊張,不得不僱人收,一名女工一天120元,一名男工一天200元,她請來5名女工和3名男工幫忙收洋蔥,一天就開支了1000餘元,而一天下來,只收了3畝洋蔥,還剩下一畝洋蔥在地裡。
王玉山是河東區鄭旺鎮朱家廟村最大的洋蔥種植戶,全村現有洋蔥種植地100餘畝,他家就佔了其中的一半。「今年由於天氣合適,我的50畝洋蔥地喜獲豐收,畝產1萬餘斤左右。」王玉山說,原指望地裡豐收的洋蔥能給家裡帶來豐厚的收益,不料今年洋蔥的收購價格卻出現暴跌。
「地裡一共收了50多斤的洋蔥,現在只銷出去10多斤,賣的價格也是剛剛夠保本,現在還剩30多斤,實在賣不出去了。」王玉山告訴記者,雖然今年洋蔥的收購價較往年便宜,但來村裡收購洋蔥的收購商還是寥寥。眼看著大量的洋蔥即將爛在地裡,這讓他和村幹部以及河東區鄉村振興服務二隊的隊員們都心疼不已。如何才能把這些洋蔥賣出去,大家心裡都堆滿了一個「愁」字。
合作社負責人:
每斤洋蔥賣到0.45元至0.55元才能保本
保價收購洋蔥也是無奈之舉
2020年5月12日成立白沙埠鎮盛苗農民專業購銷合作社,目前有49戶加入。白沙埠鎮苗家莊村黨支部書記李鐵成,也是白沙埠鎮盛苗農民專業購銷合作社法定代表人,說起今年洋蔥的銷售,他了如指掌。
「開秤價4毛錢一斤,後續繼續掉錢,每賣一斤都在賠錢。」李鐵成說,合作社已經賣出去40噸洋蔥,目前還有30餘萬噸的存量。因為洋蔥收穫季即將過去,為了不耽誤下一季的種植,目前農戶已經把洋蔥從田間地頭收起來。為了減少農民損失,合作社以保本價格收購了村民種植的洋蔥。
李鐵成給算了一筆帳,一畝地洋蔥種子、農藥等成本在3000元左右,每年陽曆11月份開始種植,第二年5月份開始收穫,一個種植周期至少需要30至40天的出工,人工費大約在7000元左右。今年洋蔥豐產,一畝地能產1.5萬至1.6萬斤,按照目前的產量,每斤洋蔥賣到0.45元至0.55元才能保本。
而現在的市場收購價一斤在3毛左右,甚至有的地方一斤低於2毛錢,可以說洋蔥每賣一斤都在賠錢。而很多老百姓在核算成本的時候一般不考慮自己的勞動力,只算種子農藥等成本,為了儘快收回成本,只能忍痛低價售賣。
李鐵成坦言,保價收購洋蔥也是無奈之舉。黨支部引領創辦合作社,不以盈利創收為目的,主要是為村民社員增加收入,此次保價收購上來的洋蔥如何再銷售出去也是個難題。
探原因:
種植規模擴大,外貿出口減少
供過於求拉低洋蔥價格
據了解,白沙埠鎮洋蔥種植具有40餘年的歷史,因其具有極高的醫用保健價值和營養價值,在全國蔬菜市場上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備受上海、浙江等地客商青睞。
近年來,當地政府積極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進農業發展高效化、品牌化,依託合作社成功申報了「孝河」「河西紅」「沂河西」等洋蔥品牌,打響了「萬畝洋蔥」招牌。目前,洋蔥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總產量近兩億斤,產值1.26億元,形成了以種植專業合作社為平臺、以購銷中心為依託的合作社+基地+企業+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使洋蔥產業真正成為政府脫貧攻堅、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有效拓寬了農民增收途徑,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今年洋蔥的種植規模是1.5萬畝,比去年擴大了4000畝。」白沙埠鎮宣傳辦工作人員王先生介紹,洋蔥種植規模擴大了,而且產量比去年也有了提高,但是因為疫情影響,收購商卻比往年少了,導致市場供過於求,洋蔥走不出去,導致價格急劇下滑。
王先生分析,洋蔥種植規模擴大和近年來的價格有著密切的關係。最近幾年的洋蔥的收購價一般維持在6毛錢一斤,對於種植戶來說,保本微利就是很好的選擇,種植戶也紛紛擴大規模。
河東區太平街道辦事處黨工委宣傳委員張其謙則表示,外貿需要的減少對于洋蔥價格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受疫情影響,出口減少,採購商採購熱情不高,也影響了洋蔥的價格。
疫情影響流通速度
一定程度拉低洋蔥價格
趙曉東從事洋蔥收購工作已經有七八個年頭了,看到今年超低的洋蔥價格,是他從來沒有遇到過的,但也在他的意料之中。「流通速度直接影響產品價格,特別是農產品。」趙曉東說,疫情發生後,餐飲行業需求發生改變,很多餐飲行業雖然恢復了經營,但是元氣仍然沒有恢復,對於農產品的需求也出現減弱,需求變少,導致了產品流動速度變慢,產品供過於求,從而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價格。
從5月26日至今,短短10多天的時間,趙曉東先後購買了200萬斤洋蔥。「我們收購上來的洋蔥需要先存到蘭陵和金鄉等地的冷庫中,然後等到10月份左右再陸續出庫上市,主要走向上海、浙江、寧波、廣東等城市。」趙曉東說,因為洋蔥儲存期比較短,他所收購的洋蔥中,除了15萬噸流向青島市場外,其他基本是進了冷庫。
趙曉東表示,洋蔥價格還受品質的影響,目前洋蔥的銷售無論是線上銷售還是線下,對於品質的要求都越來越高,品質好的價格自然高一些。從臨沂種植情況來說,白沙埠鎮的洋蔥品質最好,價格也是最高的。而有些地市的洋蔥品質稍差,價格甚至低到了1毛錢一斤。這也說明了品質的重要性,種植戶如果想賣上好價錢,還需要在提純、精選上下功夫,通過精細化,提升品質,也能提高價格,增加收入。
臨報融媒記者 吳慧 褚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