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二期職場100天訓練營目前已經進行了大半部分,這次由於改變了一些課程規則,社群小夥伴的作業完成度比第一期提高了許多。
每一周上課我留的作業至少30分鐘—2小時不等,但根據我每周的統計,至少60%的小夥伴堅持完成了每期作業,如果要算上偶爾漏了作業的人,這個比例應該更高。
這個比例比我之前預期的高一些,而且完成的質量也非常高。每次我閱讀大家的作業,都能從中收穫不少想法、案例、或者一些技巧。
前兩周社群分別講了溝通、談判的主題,我在課上分享了我買鋼琴課、買車時候的例子,給大家介紹了一些我用到的談判技巧,然後在當周的作業中,有小夥伴根據自己買房的經歷,延申補充了一些。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實用的談判技巧,不光是買房、買車這樣的重要事情,平時也可以用起來,省到就是賺到。
1. 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功課,減少信息不對稱。
即使現在網絡資訊這樣發達,也不是每個人都擅長篩選有用信息。我在準備買車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搜索了網上所謂的砍價技巧,但得到的信息很有限——我也不懂車,如果照搬可能也會因為不懂行而被忽悠,比如送了一堆贈品抵扣優惠金額。
我的經驗是,找到相應的垂直信息平臺,能快速剔除許多幹擾項。所以我就轉向了車論壇的app,著重看了一些網友分享的當地4S店報價和實際提車價格,以及老司機分享的選車、談價、提車驗車的經驗貼,比在搜尋引擎中搜索信息高效。
買房也是類似,除了多踩盤考察,網上也有一些教你如何選房的課程或者付費諮詢,可以花一點錢和時間,去聽課、請教行家,避免重大決策失誤,畢竟一個失誤可能就白花了不少錢,而且你不知道了解到的這些什麼時候就可能派上用場。
我記得曾經聽過一個買房的課程裡,提到過賣房時候的技巧,我在出租房子的時候用上了這個:別人來看房的時候燈都打開,播放一些音樂,別人來看房會覺得有生活氣息,提升房子的吸引力。
2. 談價之前,如果是團隊多人作戰,事先要商量好底線。
這一點社群的小夥伴分享了一個案例:買房談判的時候,本來自己和家人計劃從50w起談,對方70w大概能接受,但聽到50w態度比較堅決,然後另一位家人就打圓場說折中一下60w。失去了50-60w區間談判的可能性。
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我買車的時候,在離家近的一家4S店,銷售問我們,你們住附近嗎?還沒等我開口,大喵隨口就說,對啊我們住得很近很方便。我聽了真想踩他的腳。銷售掌握了這個信息,會知道這種情況下,我們會傾向於選擇近的門店,那就少了一些談判空間。
所以如果是多個人談判,一定要事先說清楚,什麼是底線,什麼情況下需要私下討論,誰如果衝動另一個人負責拉回來,以及誰不會談判,少開口。
3. 拆屋效應:獅子大開口。
我有同事很擅長談判,我觀察過技巧,她很擅長利用拆屋效應。每次無論自己的項目情況怎麼樣,她都會開口要最好的資源。對方可能都會覺得不可理喻,但因為心理預期和錨點的改變,她最後得到的資源都比她本來應拿到的好很多。
取其上得其中,取其中得其下。這點她運用得非常好。我們談判的時候,也可以提一個自己心裡都打鼓的價格,然後再一點點往上加。對方只要有空間,就會繼續坐在談判桌前和你談。
我買車時候提的價格銷售當時臉就綠了,在之後的幾輪談判中,我提到了其他門店給我的報價,並表示我不著急,讓他請示了幾輪主管並且把一些不重要的贈品都轉換成優惠金額,最後得到的價格還是不錯的。
4. 引入其他方案或者決策人。
我在買鋼琴課的時候,事先在網上了解了幾家報價,然後在看其中一家的時候,提到他們家曾經幾個月前做過店慶,有店慶優惠價。我要求按照當時的店慶價格走,對方有點驚訝我怎麼知道的,談了一陣子同意。但這個價格我還是不是很滿意,於是我說我要打電話給家人商量一下。
於是我出去打了個電話給大喵,閒扯了一會兒。之後我和商家說價格還是有點高,家人有點猶豫,我也再考慮下。商家又出去打電話請示老闆,最後在之前的基礎上,又優惠了1k。
買車的時候也類似,由於之前做了功課,大概了解了同等價位的競品車是那幾款,在談判僵持階段,我表示不著急,可以再去看看競品的品牌。這個時候銷售覺得還有價格空間,就繼續談了。
以上選取了幾條比較實用的談判技巧,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列出了。
訓練營中講一個主題的時候會更全面一些,5月中旬這期職場訓練營結束之後,目前有計劃開第三期,屆時歡迎大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