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永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全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新聞發布會。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總規劃師唐朝暉就「多規合一」「多測合一」改革措施的具體做法及實際成效答記者問。
記者:請介紹「多規合一」「多測合一」改革措施的具體做法,有何實際成效?
唐朝暉:「多規合一」是指統籌運用國土空間規劃數據成果,構建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現基於「一張圖」的「多規合一」信息管理和協同審批平臺。在工程建設項目立項前,對項目用地是否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及用途管制要求,通過「多規合一」協同審批平臺進行合規性檢測,建立建設用地項目庫,加速工程建設項目前期策劃生成,快速明確工程建設項目建設條件。「多規合一」協同審批,與工程建設項目立項用地規劃許可、工程建設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四大審批階段共同構成「1+4」審批制度改革內容。
在「多規合一」方面,我們的具體做法:一是整合現有規劃數據,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數據成果匯集到多規合一協同平臺,形成了規劃「一張圖」,作為項目用地規劃檢測的基礎底圖。二是建立項目立項與用地規劃協同審批機制。對工程建設項目通過「多規合一」平臺進行合規性檢測,符合空間規劃或依法依規解決規劃問題後進入項目庫,未納入項目庫的項目,發展改革部門不予以立項,自然資源部門不得審批用地。三是推廣平臺應用,通過多種方式,指導建設單位在線進行「多規合一」檢測。建設單位通過工改平臺錄入項目擬建用地的坐標信息,系統自動推送到「多規合一」平臺進行自動檢測,大約5分鐘即可出具空間規劃檢測報告。目前全市在「多規合一」平臺系統共錄入252個項目,已有224個項目通過規劃檢測完成立項,避免了因不符合規劃而卡在立項用地階段。通過規劃檢測的項目可立即辦理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加速了工程建設審批進程。
「多測合一」是指在工程建設項目竣工驗收時,將工程建設項目竣工驗收階段的土地核驗測量、規劃條件核實測量、消防測量、人防測量、綠地測量、地籍測量、房產測繪、地下管線測量合併為一個測繪事項,按照「誰委託、誰付費」的原則,由一家有資質的測繪技術單位實施,實現「一次委託、一支隊伍測繪、一套標準成果,一次收費」。
具體的做法:一是制訂實施方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建局、市發改委、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財政局、市人防辦、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市工改辦等8家單位共同制定了《 永州市中心城區工程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多測合一」改革實施方案》,保證測繪成果共享互認。二是明確工作機制。確定了「多測合一」平臺建設、中介機構入庫、技術標準制定、成果質量監管等事宜,推動「多測合一」全面推開實施。三是機構保障。市本級整合國土、規劃、房產、交通四部門下屬測繪單位,組建了永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勘測事務中心,並成立了「多測合一」業務部。目前,市本級已完成26個項目的「多測合一」試運行,相比較改革前,平均每個項目為用戶縮減了測繪時間7天左右,總共為用戶節省經費約26% 。
來源:紅網
初審:賀璋
審核:劉運程
【來源:紅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