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看點:
中俄兩國延續建立相互通報彈道飛彈和航天運載火箭發射機制,拉夫羅夫開門見山指出了導致中印關係持續緊張的背後勢力。
正文:
一直以來,國家間建立相互通報彈道飛彈和航天運載火箭發射機制,必須以良好的雙邊關係和高度的政治互信為基礎。世界上大國之間建立這樣的雙邊機制並不多見。中國目前只與俄羅斯一國建立了這樣的互信機制。在當下單邊主義復闢,霸權主義甚囂塵上的社會環境下,中國絕不會孤軍奮戰,近日,中俄兩國這一拳終於打出來了。
據人民網12月17日報導,12月15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同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正式籤署《關於延長2009年10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俄羅斯聯邦政府關於相互通報發射彈道飛彈和航天運載火箭的協定〉有效期的議定書》,同意將協定有效期延長10年。兩國國防部長並為此專門舉行視頻會議,強調雙方將確保有效執行協議,並在此基礎上加強兩軍務實合作,進一步充實中俄兩國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內涵。這一機製得以延續,既肯定了雙方過去10年履行《協定》的積極成效,也印證了中俄雙邊關係的成熟穩定和歷久彌堅。
據了解,11年前,作為中俄總理第十四次定期會晤的重要成果之一,雙方籤署了上述協定,成為中俄增進戰略互信的重要裡程碑。該《協定》於今年12月16日到期。兩國國防部長此次順利續籤這一重要《協定》,充分體現了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高水平和特殊性。近年來,中俄兩國在不同場合、各個層級,就核、中導、反導、外空等戰略安全問題,以及伊朗核問題、敘利亞化學武器爭端等熱點問題保持了密切的協調與合作,為維護國際和地區和平與安全、支持多邊主義和軍控與防擴散進程作出了重要貢獻。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中俄兩國關係的提升,中俄戰略協作的深化,既符合兩國共同利益,也符合國際社會期待,順應和平發展的時代潮流。
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表示,中俄組合堪稱最緊密、最牢固、最成熟、最穩定的一組大國關係,為國與國之間和睦相處、合作共贏樹立起標杆和典範。對中俄關係來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對中俄合作而言,沒有休止符,只有進行曲。
除此之外,針對當前國際社會十分關注的中印關係問題,俄羅斯外長更是開門見山的指出了背後的操縱勢力。俄外長拉夫羅夫認為,印度正在被西方國家操縱,投入到「反華遊戲」之中,並且正在轉為反對莫斯科。拉夫羅夫在位於莫斯科的智囊機構俄羅斯國際事務理事會的演講中表示,印度已經成為「西方國家在推行持續的、侵略性的和扭曲的反華政策時試圖拉攏的目標」,例如美國主導的印度太平洋戰略和四方安全對話。與此同時,西方正在試圖破壞俄羅斯與印度的緊密夥伴和優先關係,這是美國對新德裡施加巨大壓力的目標。
事實上,針對該問題,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錢峰也提出了與拉夫羅夫相同的觀點,在中印「馬拉松」式的談判中,美國的影子清晰可見。無論是蓬佩奧在印度期間的講話還是美國對印度提供防寒服,都發出了非常明確的信號,展示出明顯的姿態,支持印度對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