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院生:第28次南極科考任務重 時間緊 隊伍年輕

2020-12-19 中國政府網

任務重·時間緊·隊伍年輕
——第28次南極科考隊領隊分析此次科考特點

    新華社上海10月28日電(記者黃小希)「從本次考察實施計劃來看,主要有任務重、時間緊、隊伍年輕等特點。」中國第28次南極科考隊領隊李院生在28日「雪龍」號上舉行的行前動員會上說。

    李院生介紹,為了給第28次考察提供充足保障,「雪龍」號科考船運輸任務繁重,裝載物資量達9000餘立方米,總重4600噸。其中,向中山站等三站輸運的貨物達3000噸左右,一半以上要在首次抵達中山站時短時間完成卸運。

    「此次考察項目多,除常規科考任務外,還將在長城站完成『十五』能力建設儲油罐續建項目;在中山站實施科學考察項目的同時,還要全面推進『十一五』能力建設工程;在崑崙站要實施科學考察項目和建站二期工程任務。」李院生表示,此次考察運輸環節多,涵蓋海陸空立體運送、海冰作業、山地運輸等多種運輸任務,安全風險大。

    按照航行計劃,「雪龍」號擬定於29日由上海赴天津,11月3日從天津起航,12月初到達中山站,在完成第一階段作業和大洋調查後於2012年1月3日到達長城站,完成長城站卸貨、大洋作業,經南非開普敦補給後於2012年2月18日重返中山站進行第二階段作業,3月10日離開中山站經澳大利亞弗裡曼特爾港回國,4月8日停靠上海港,歷時164天,航程30946.9海裡。

    李院生指出,根據這一計劃,留給各個環節的時間都很有限,每一個環節都要緊密銜接。

    此外,第28次南極科考隊隊員的平均年齡為35.5歲,首次參加南極考察的隊員比例約60%。「有經驗的老隊員少,這給各項工作的順利實施帶來了很大挑戰。」李院生指出,第28次南極科考隊將繼承和發揚「愛國、求實、創新、拼搏」的「南極精神」,團結進取,甘於奉獻,向祖國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相關焦點

  • 問鼎南極之巔 | 南大校友、崑崙站首任站長李院生...
    節目上,李院生詳細地講述自己和隊員在南極科學考察時遭遇的困難和挫折,動情地表達了對於科學考察工作的熱忱,希望能夠通過努力將中國南極科考的水平提到一個更高的層次,使中國向南極科考強國邁進。而當提到自己一個個令人稱讚的成就時,他誠懇地說:「我們個人很渺小,在強大國家的支撐下,有幸做了這件事情,成為參與者、見證者、實踐者。」
  • 崑崙站中山站兩位前站長的南極科考生活:沒那麼苦
    記者採訪了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研究員、崑崙站首任站長李院生和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中山站前代理站長胡澤駿。  冰芯定年技術取得突破  崑崙站是我國第一個南極內陸科考站,也是人類在南極地區建立的海拔最高的科考站,建成於2009年1月27日。從那時起,我國南極科考到達了一個新高度。
  • 「東大極能」出徵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
    昨天,東南大學在四牌樓校區舉行歡送第36次南極科考隊員暨南極泰山站能源模塊「東大極能」啟運儀式。本報通訊員 唐瑭 本報記者 徐琦攝    本報訊(記者 談潔 通訊員 唐瑭)大塊頭的可發電「充電寶」、可裝5噸航空燃油的大油箱……昨天,東南大學的3名科研人員,帶著由東大自主研發的「東大極能」無人值守能源系統,從南京啟程,參與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任務。據悉,這個為採集極地數據提供能源保障的「東大極能」,是我國首個投入運行的國產極地無人值守能源系統。
  • 東大科考隊員攜「東大極能」出徵第36次南極科考
    交匯點訊 10月15日上午,東南大學舉行歡送第36次南極科考隊員暨南極泰山站能源模塊(「東大極能」)啟運儀式。三位東大人將帶著「東大極能」遠赴南極半年,參與泰山站的科考任務。  類似貨櫃的「東大極能」是一個綜合能源系統,是中國南極伊莉莎白公主地考察站(泰山站)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了東南大學科研團隊多年的心血。該校自動化學院執行院長魏海坤介紹,之前我國極地科考使用的能源模塊基本都是澳大利亞或美國生產的,「我們不能掌握所有的技術和數據,這對於中國科考是一個極大的制約。」
  • 波司登雙重保護徵戰南極 共鑄科考事業新輝煌
    波司登作為專注羽絨服44年的中國知名品牌,多年來,波司登始終陪伴著中國科考隊「上珠峰,下極地」,用專業工藝守護了科考隊員的溫暖,與之共同見證每一次的成功與輝煌。中國南極科考隊的第37次徵程中也不乏波司登的身影,這一次波司登不僅助力南極科考隊遠徵南極,共鑄科考事業新輝煌,還升級了日常禦寒裝備,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 「祖國在召喚,再苦也要去」——第36次南極科考隊員郝彤、喬剛細述...
    我校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學者、第36次南極考察隊隊員喬剛告訴記者。這次「雪龍號」中山站第一次海冰卸貨近一千五百噸,卻只用了上次一半都不到的時間,我校測繪學院郝彤、喬剛兩位老師所在的遙感團隊提供的實時冰情提供了重要支撐。同時,無人機影像和無人機載探冰雷達等測繪利器在南極多項考察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第28次南極科考將進一步探究南極冰蓋的發展演變
    新華社「雪龍」號11月8日電(記者黃小希)萬裡冰封的南極大陸,95%以上的面積被冰雪覆蓋。為了進一步探究南極冰蓋發展和演變過程,我國第28次南極科考隊將在冰穹A核心區域開展更加密集的冰雷達調查,進一步細化這一地區的冰下地形。
  • 南極科考隊員喊你穿波司登同款羽絨服啦!今冬禦寒神器來了
    波司登作為專注羽絨服44年的中國知名品牌,多年來,波司登始終陪伴著中國科考隊「上珠峰,下極地」,用專業工藝守護了科考隊員的溫暖,與之共同見證每一次的成功與輝煌。中國南極科考隊的第37次徵程中也不乏波司登的身影,這一次波司登不僅助力南極科考隊遠徵南極,共鑄科考事業新輝煌,還升級了日常禦寒裝備,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 南極科考重大成果是捕蝦? 關於磷蝦你不知道的事
    據觀察者網此前報導,3月28日,我國第31次南極科考隊傳來喜訊:經過4年多的快速發展,中國南極磷蝦產業從無到有,一條從捕撈到加工的產業鏈已初具規模——南極磷蝦端上中國百姓的餐桌成為可能。這個消息讓不少吃貨們大感振奮,但也有不少網友心存疑慮,南極磷蝦到底是啥,能吃嗎,怎麼吃?撈蝦也需要科考?南極科考都幹啥,為啥科考出一道菜?
  • 六過魔鬼西風帶:第35次南極科考亮點與難點—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雪龍」號11月4日電 綜述: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亮點與難點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11月4日,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
  • 波司登羽絨服助力中國南極科考事業 化身強大後援
    前段時間波司登與中國南極科考隊聯合推出了全新系列——專業保暖系列,通過高潮的製作工藝和保暖技術,助力中國南極科考隊踏上新的徵程。 第37次中國南極科考隊出徵南極 波司登以專業姿態 擔任我國考察隊的「禦寒守護者」
  • 「雪龍」號科考船南極撞冰山後畫面曝光:船頭甲板冰雪重約250噸
    北京時間19日上午10時47分,正在執行中國第35次南極考察任務的「雪龍」船,在南極阿蒙森海密集冰區中,與冰山碰撞。觸碰後,船頭甲板堆滿冰雪。冰雪體積初步估計有400立方米,總重量約250噸,船艏桅杆斷裂。目前,無人員受傷,設備運行正常。
  • 時隔20年,中山大學重返南極科考國家「戰隊」
    日前,中山大學與中國第37次南極科考隊互致元旦賀電,中大副教授韓博、博士後張功搭乘「雪龍2」極地科考破冰船,於近日到達南極中山站附近海域開展作業。這是自2000年以後,中山大學首次參加南極科考,標誌著中山大學重返南極科考國家「戰隊」。
  • 關注 | 中國南極科考站將進入「五朵金花」時代 網友們卻為這事炸了鍋
    此刻,雪龍號科考船正載著中國陣容空前的南極科考團隊向目標區域進發。在接下來約5個半月時間裡,科考團隊將完成第34次南極科考諸項任務,其中為在恩克斯堡島新科考站建設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是重中之中。一旦新站建成,中國在南極就有了5個科考站,中國南極科考就進入了「五朵金花」時代。
  • 日本科考船「白瀨」號開赴南極 將在澳與隊員會合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馬麗】據日本共同社11月11日報導,日本南極科考船「白瀨」號11日從東京晴海碼頭啟程開赴南極,將為第58次南極科考隊提供支援。據悉,隊長本吉洋一與大部分隊員27日將搭乘飛機前往澳大利亞,在當地與「白瀨」號會合,預計將於12月底前後抵達南極昭和基地。
  • 波司登羽絨服溫暖相伴中國南極科考隊遠徵南極
    則是對再度踏徵程的中國南極科考隊的最好形容。2020年11月10日中國南極科考隊將踏上第37次科考徵程,而波司登也將再次與之隨行,助力裝備升級,一同探索「純淨之地」。迎接他們的將不止是海雨天風,還有漫天冰雪、能見度低、極度嚴寒等極地極端氣候帶來的嚴酷挑戰。要知道南極年平均氣溫為-25攝氏度,極端最低氣溫-94.2攝氏度,暴風呼嘯、嚴寒刺骨,給科考工作帶來極大的難度。
  • 第28次南極考察隊完成長航程極地漫遊機器人試驗(四)
    從2011年12月下旬開始,中國第28次南極考察在南極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地區陸續新建了8個C級全球定位系統(GPS)控制點,其與中山站的GPS跟蹤站同步觀測解算,可得到一個精度等級較高的C級GPS控制網,這些地理坐標起算點基本覆蓋了拉斯曼丘陵地區
  • 柳工勇士「再戰」南極 技術專家通過考核並受邀參加南極科考
    柳工勇士「再戰」南極 技術專家通過考核並受邀參加南極科考 近日,廣西柳工研究總院陳波,柳工挖掘機公司韋勇豪、宋世傑三位技術專家經過層層選拔與考核,接到了國家自然資源部發來的邀請,參加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
  • 時隔20年 中山大學重返南極科考國家「戰隊」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廣州1月3日電(趙現廷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林潔)記者今天從中山大學獲悉,中山大學與中國第37次南極科考隊互致元旦賀電,該校副教授韓博、博士後張功搭乘「雪龍2」極地科考破冰船,於近日到達南極中山站附近海域開展作業。時隔20年,中山大學重返南極科考國家「戰隊」。
  • 中國欲在南極建永久機場 距中山站28公裡
    【環球網軍事綜合報導】據報導,我國第35次南極考察隊將於11月2日搭乘「雪龍」號極地科考船赴南極科考,而此次考察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在南極冰蓋建設我國第一個永久性機場。中國將在南極冰蓋建首個永久機場」的文章在國內網際網路上刷屏,也引起境外媒體的轉載與關注。文章稱,我國第35次南極考察隊隊員將於11月2日搭乘「雪龍」號前往南極。本次考察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在距離南極中山站28公裡的冰蓋上,建設我國第一個南極永久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