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麻江縣宣威鎮基東村的田間地頭,總能看見一個一頭短髮,背著一個帆布挎包、腳蹬一雙雨鞋的女子,她就是麻江縣科技服務中心主任、基東村發展農業產業的技術指導者王佳英,更是基東村村民脫貧致富的「新期盼」。
王佳英在蔬菜基地裡查看蔬菜苗長勢
宣威鎮基東村是麻江縣16個深度貧困村之一,要想脫貧,產業發展是關鍵。2018年,已經53歲臨近退休的王佳英帶著技術和重任下沉到基東村,成為了基東村發展農業產業的技術指導者。從此,她吃住在村,整日與群眾待在基東村的蔬菜基地裡,一個帆布挎包、一雙雨鞋成了王佳英的「標配」。
在王佳英的指導下,蔬菜幼苗茁壯成長。
駐村以來,王佳英始終不忘身上肩負的責任,做事認真、細緻、嚴謹。為了做好蔬菜優質品種的選取工作,她從辣椒和番茄兩種作物中分別選取了18個品種進行試驗種植。如今,蔬菜幼苗正在茁壯成長,她說她感受到了這些幼苗的生命,自己要像老母親一樣照顧他們直到開花結果。 在基東村的2年時間裡,王佳英充分發揮了科技部門的優勢,利用基東村現有的54個蔬菜大棚等基地設施資源優勢,聯合申報「貴州省麻江酸食產業農業科技示範園區」項目,獲得了貴州省科技廳立項支持。同時,她還發明三種培育技術,申請了專利,科技力量開始真正注入基東村,也讓蔬菜產業重新煥發生機,迅速走上軌道,成為基東村脫貧的有力槓桿。
王佳英組織培訓農技知識
「一路走來,我感覺老百姓最需要的是農業科技,我想把我這三十多年積累下來的農業技術,毫無保留的傳授給老百姓,讓他們為我們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量。」王佳英還手把手教授當地村民科學的種植方式,培養了一批熟悉農事、善於研究的鄉土人才。 「自從佳英姐來到我們基東村,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技術,我們覺得非常的實用。」 宣威鎮基東村村民尹立慧就是王佳英教出來的「土專家」。 堅守自有堅守的美,奮鬥自有奮鬥的甜。王佳英兢兢業業,務實作為,不負群眾期盼,做好科技興農工作,用專業與專注詮釋初心。她先後榮獲了「十一五」麻江縣先進科技工作者和「十二五」國家科技部星火計劃先進個人稱號。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覃淋
見習記者 畢文君
編輯 邱勝
編審 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