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創宏觀·張瑜團隊】信用擴張基本觸頂,經濟還沒到頂--11月金融...

2020-12-11 騰訊網

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及配套指引,本資料僅面向華創證券客戶中的金融機構專業投資者,請勿對本資料進行任何形式的轉發。若您不是華創證券客戶中的金融機構專業投資者,請勿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資料中的信息。

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敬請諒解。感謝您的理解與配合。

文/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

事 項

2020年11月新增社融2.13萬億(前值1.42萬億),新增人民幣貸款1.43萬億元(前值6898億),社融存量同比增長13.6%(前值13.7%),M2同比增長10.7%(前值10.5%),M1同比增長10%(前值9.1%)。

主要觀點

、信用擴張拐點已現,但實體融資需求和流動性依然不弱

11月金融數據釋放出本輪信用擴張基本觸頂的信號,在總量和結構上都有一些線索。總量上,社融同比增速13.6%較前值回落0.1個百分點。一則政府債券發行已經接近年末尾聲,二則直接融資受到永煤違約事件的影響,形成拖累,兩個因素共同導致社融拐點略提前於我們的預期。結構上,企業長貸本月同比多增1681億,幅度較前值有所收斂。並且,嚴監管下委託和信託貸款繼續壓降的同時,本月未貼現票據也繼續收縮,伴隨表內票據融資出現了下半年來的首次新增,背後或與疫情後高增的開票陸續到期有關,同時不排除有部分銀行以票據替代短貸的可能,但規模估計不大。

但信用擴張的觸頂不等於當前實體融資需求和流動性將就此劇烈轉向。融資需求仍然不弱,對實體投放的信貸本月維持千億級別的多增,企業長貸佔新增貸款的比重雖然有所下降,但依然處於歷史高位。實體流動性積極向好,信貸不弱配合年底的財政支出,M2本月小幅回升到10.7%,M1同比更攀升至10%超出市場預期,我們預計拐點將在明年年初,觸頂16%左右,再伴隨著房地產銷售的回落、表外融資的收緊和財政力度的收斂而開啟下行,於2021年底回落至8%左右。

經濟順周期修復的「子彈」還在繼續飛

信用擴張雖然基本觸頂,但支持實體經濟的效用仍在繼續釋放,經濟順周期修復的動能仍在強化。最直接的觀測指標就在持續快速上行的M1。M1同比對工業企業庫存周期和大宗商品價格具有穩定的領先關係(1年左右),M1高增代表企業資金的活化比例持續提高,經營和生產行為持續活躍,經濟順周期修復的動能持續強化。

順周期修復的動能預計將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出口高景氣度有望持續到明年上半年,二是消費復甦服務業和耐用品量價回升可期,三是製造業投資上行趨勢明顯,上遊投資(取決於前期工業企業利潤和大宗商品價格)、中遊投資(取決於出口和汽車需求)、下遊投資(取決於消費的復甦),都看到積極的信號。因此,儘管信用周期基本見頂,但我們認為經濟逐步升溫的趨勢並沒有改變。

三、大類資產的趨勢性拐點還需再等一等

結合流動性和經濟基本面的角度來看,大類資產的趨勢性拐點還沒有到來,或待到明年二季度,權益上半年好於下半年,利率下半年好於上半年。

對於權益而言,影響定價的流動性指標是超額流動性,即M1同比-名義GDP同比,決定了估值的變化。明年一季度之前,M1同比和名義GDP同比同步修復,權益壓力不大。但關注一季度之後M1回落帶來的超額流動性收縮,或形成殺估值的壓力,指數估值承壓,行業估值中性收斂。結合我們對於經濟基本面修復動能的判斷,預計「景氣度向上+估值分位數偏低」的這部分行業出現戴維斯雙擊個股的可能性最高,包括專用設備、輕工、化工、電氣設備、非銀金融、採掘、有色,需認真把握。

對於利率而言,影響定價的流動性指標是社融-M2同比,決定了利率的拐點,代表廣義資金供需領先利率2個季度左右。影響定價的基本面指標則是工業經濟名義增速,決定了利率的中樞,代表經濟可以提供的回報,同步於利率變化。綜合來看,兩者決定利率長期趨勢性機會仍然要等到明年二季度左右,10y國債利率全年在3~3.5%之間震蕩概率較大。

風險提示:表外融資收縮和國企違約的負面衝擊超預期

報告目錄

報告正文

信用擴張基本觸頂,經濟還沒到頂

(一)信用擴張拐點已現,但實體融資需求和流動性依然不弱

11月金融數據釋放出本輪信用擴張基本觸頂的信號,在總量和結構上都有一些線索。總量上,11月新增社融2.13萬億,同比增速13.6%較前值回落0.1個百分點。一則政府債券發行已經接近年末尾聲,11月新增4000億,同比多增幅度減小至2284億,拉動減小。二則直接融資受到永煤違約事件的影響,同比大幅少增逾2000億,形成拖累。兩個因素共同導致社融拐點略提前於我們的預期。結構上,企業長貸本月新增5887億,同比多增1681億較前值有所收斂(10月同比多增1897億)。並且,嚴監管下委託和信託貸款繼續壓降的同時,本月未貼現票據也繼續收縮,伴隨表內票據融資出現了下半年來的首次新增,背後或與疫情後高增的開票陸續到期有關,同時不排除有部分銀行以票據替代短貸的可能,但規模估計不大。

但信用擴張的觸頂不等於當前實體融資需求和流動性將就此劇烈轉向。融資需求仍然不弱,對實體投放的信貸本月維持千億級別的多增,企業長貸佔新增貸款的比重雖然有所下降,但依然處於歷史高位。實體流動性積極向好,信貸不弱配合年底的財政支出,M2本月小幅回升到10.7%,年內大概率維持震蕩,至明年小幅回落。M1同比在高基數上攀升至10%超出市場預期,我們預計拐點將在明年年初,觸頂16%左右,再伴隨著房地產銷售的回落、表外融資的收緊和財政力度的收斂而開啟下行,於2021年底回落至8%左右。

(二)經濟順周期修復的「子彈」還在繼續飛

信用擴張雖然基本觸頂,但支持實體經濟的效用仍在繼續釋放,經濟順周期修復的動能仍在強化。最直接的觀測指標就在持續快速上行的M1。M1同比對工業企業庫存周期和大宗商品價格具有穩定的領先關係(1年左右),M1高增代表企業資金的活化比例持續提高,經營和生產行為持續活躍,經濟順周期修復的動能持續強化。

順周期修復的動能預計將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出口高景氣度有望持續到明年上半年,二是消費復甦服務業和耐用品量價回升可期,三是製造業投資上行趨勢明顯,上遊投資(取決於前期工業企業利潤和大宗商品價格)、中遊投資(取決於出口和汽車需求)、下遊投資(取決於消費的復甦),都看到積極的信號。具體分析詳見我們的年度策略報告《2021:歸途——年度宏觀策略展望》。因此,儘管信用周期基本見頂,但我們認為經濟逐步升溫的趨勢並沒有改變。

(三)大類資產的趨勢性拐點還需再等一等

結合流動性和經濟基本面的角度來看,大類資產的趨勢性拐點還沒有到來,或待到明年二季度,權益上半年好於下半年,利率下半年好於上半年。

對於權益而言,影響定價的流動性指標是超額流動性,即M1同比-名義GDP同比,決定了估值的變化。明年一季度之前,M1同比和名義GDP同比同步修復,權益壓力不大。但關注一季度之後M1回落帶來的超額流動性收縮,或形成殺估值的壓力,指數估值承壓,行業估值中性收斂。結合我們對於經濟基本面修復動能的判斷,預計「景氣度向上+估值分位數偏低」的這部分行業出現戴維斯雙擊個股的可能性最高,包括專用設備、輕工、化工、電氣設備、非銀金融、採掘、有色,需認真把握。

對於利率而言,影響定價的流動性指標是社融-M2同比,決定了利率的拐點,代表廣義資金供需領先利率2個季度左右。影響定價的基本面指標則是工業經濟名義增速,決定了利率的中樞,代表經濟可以提供的回報,同步於利率變化。綜合來看,兩者決定長期趨勢性機會仍然要等到明年二季度左右,10y國債利率全年在3~3.5%之間震蕩概率較大。

11月數據:信用擴張的頂點基本確認

(一)社融:違約事件衝擊和政府融資回落帶來社融增速拐點

11月新增社融2.13萬億,同比多增1363億,存量同比回落0.1個百分點至13.6%。11月社融增速的回落,一在政府債券發行已至尾聲,對社融增速的拉動減弱,二在永煤違約事件導致直接融資受到衝擊,並對社融增速形成負面拖累。社融增速的拐點也因此提前確認。

細項數據看,向實體投放的人民幣貸款11月新增1.53萬億,同比多增1667億,反映實體部門整體的融資需求依然不差。表外融資11月收縮2044億元,同比多減981億元,其中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收縮626億(前值:收縮1089億),委託貸款收縮31億元(前值:收縮174億元),信託貸款收縮1387億元(前值:收縮875億元)。表外融資本月收縮幅度較大,一部分原因是房地產融資全面收緊下信託貸款萎縮提速,另一部分原因是本月的未貼現承兌匯票收縮並且同比還少增了1196億,或與疫情後高增的開票陸續到期有關,同時不排除有部分銀行以票據替代短貸的可能。

此外,政府債券11月淨融資4000億元,同比多增2284億,儘管同比來看政府融資依然對社融形成支撐,但是伴隨發行進程接近尾聲,拉動力明顯減弱。直接融資11月新增1633億元,同比大幅少增逾2000億,其中債券淨融資下降至862億,同比少增近2500億,股權融資規模771億,同比多增247億。

(二)信貸:信用頂點確認但融資需求仍然不差

1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43萬億,同比多增400億,環比多增約7400億,人民幣貸款餘額增速回落0.1個百分點至12.8%。受非銀貸款的拖累,1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有限,但對實體投放部分同比依然多增1667億,反映當前的融資需求依然不弱。結構上,企業長貸佔比小幅回落至41%,同比多增1681億幅度也略有收斂。整體來看,本月信貸數據反映在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的過程中,信用擴張的頂點目前已基本確認,但融資意願就此快速降溫的可能性也很小。

居民短貸新增2486億元,同比多增344億元。居民長貸新增5049億元,同比多增360億。對應來看,11月百強房企銷售金額同比增長22.7%(前值21.5%),狹義乘用車零售同比持平於8%,商品房與汽車銷售增速於高位震蕩,進一步抬升的空間有限,居民長貸同比多增幅度也因此略有收窄。

企業部門短貸增加734億元,同比仍少增909億元。企業長貸保持高增長,11月新增5887億依然超過歷史同期,但同比多增1681億元幅度有所收斂。表內票據融資新增804億元,同比多增180億。中長期貸款的高增反映企業部門的生產投資活動依然活躍,融資需求強勁。此外,非銀貸款繼續收縮,11月減少1042億,同比多減1316億。

(三)存款:M1進一步突破觸及10%

11月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總量增加2.1萬億元,同比多增7900億元,僅財政部門存款少增,實體經濟私人部門存款多增。財政存款11月減少1857億,同比多增594億,環比減小逾1萬億。非銀存款增加8516億元,同比多增1537億元,環比多增5600億。企業存款增加近8500億,同比基本持平。居民存款增加6334億,同比多增3868億。

11月M2同比抬升至10.7%,M1同比繼續高增至10%。M1同比繼續回升,與近期財政資金投放加快、房地產銷售增速維持高位、以及小微貸款與製造業貸款的積極投放有關,對應到經濟基本面則反映的是大宗商品價格的快速上漲(國內典型商品如螺紋)以及景氣度的抬升(PMI突破高位)。同時本月M2小幅上行,與財政存款的支出提速同時新增信貸依然不弱有關,但抬升的幅度亦非常有限。

具體內容詳見華創證券研究所12月10日發布的報告《【華創宏觀】信用擴張基本觸頂,經濟還沒到頂--11月金融數據點評》。

華創宏觀重點報告合集

法律聲明

華創證券研究所定位為面向專業投資者的研究團隊,本資料僅適用於經認可的專業投資者,僅供在新媒體背景下研究觀點的及時交流。華創證券不因任何訂閱本資料的行為而將訂閱人視為公司的客戶。普通投資者若使用本資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讀服務而對報告中的關鍵假設、評級、目標價等內容產生理解上的歧義,進而造成投資損失。

本資料來自華創證券研究所已經發布的研究報告,若對報告的摘編產生歧義,應以報告發布當日的完整內容為準。須注意的是,本資料僅代表報告發布當日的判斷,相關的分析意見及推測可能會根據華創證券研究所後續發布的研究報告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華創證券的其他業務部門或附屬機構可能獨立做出與本資料的意見或建議不一致的投資決策。本資料所指的證券或金融工具的價格、價值及收入可漲可跌,以往的表現不應作為日後表現的顯示及擔保。本資料僅供訂閱人參考之用,不是或不應被視為出售、購買或認購證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約或要約邀請。訂閱人不應單純依靠本資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應自主作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華創證券不對使用本資料涉及的信息所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或與此有關的其他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本資料所載的證券市場研究信息通常基於特定的假設條件,提供中長期的價值判斷,或者依據「相對指數表現」給出投資建議,並不涉及對具體證券或金融工具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因此不能夠等同於帶有針對性的、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意見。普通個人投資者如需使用本資料,須尋求專業投資顧問的指導及相關的後續解讀服務。若因不當使用相關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華創證券對此不承擔任何形式的責任。

未經華創證券事先書面授權,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發送或者複製本資料的內容。華創證券未曾對任何網絡、平面媒體做出過允許轉載的日常授權。除經華創證券認可的媒體約稿等情況外,其他一切轉載行為均屬違法。如因侵權行為給華創證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華創證券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

訂閱人若有任何疑問,或欲獲得完整報告內容,敬請聯繫華創證券的機構銷售部門,或者發送郵件至jiedu@hcyjs.com。

相關焦點

  • 華創宏觀張瑜:國企違約衝擊就此結束了嗎?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張瑜【華創宏觀·張瑜團隊】國企違約衝擊就此結束了嗎?回顧2018年4月後的民企違約潮,是宏觀經濟問題到微觀信用事件的映射,並不是個例。對應的,政策從廣義流動性、金融市場流動性到基本面調控做出了全面應對。2019年5月的包商事件,是金融市場流動性分層引致信用分化,且兩個分化遲遲未見好轉,同時基本面經濟下行壓力持續。
  • 華創·張瑜:刀槍棍棒走天涯
    外有摩擦、內有分化之下,已被摘完「低垂果實」的宏觀研究,正步入短兵相接的「冷兵器時代」。華創宏觀張瑜團隊相信,面對波譎雲詭的研究江湖,唯有以經世致用為綱,以紮實數據為目,打通「政策——經濟——資產」的任督二脈,才能練成獨善其身的宏觀範式;不做「神棍」、只鍛造務實好用的框架與模型「刀槍」,才能獨具價值、兼濟天下。
  • 中信證券宏觀11月金融數據點評:如何看待社融增速的如期觸頂?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中信證券11月金融數據仍然在數量和結構上保持較好表現,M1、M2增速也均環比回升,實體經濟需求側繼續處於景氣區間。但我們也注意到,社融增速在今年以來首次回落,意味著本輪信用擴張大概率已經「觸頂」。
  • 中信證券研究:本輪信用擴張大概率已經「觸頂」
    月金融數據仍然在數量和結構上保持較好表現,M1、M2增速也均環比回升,實體經濟需求側繼續處於景氣區間。但我們也注意到,社融增速在今年以來首次回落,意味著本輪信用擴張大概率已經「觸頂」。我們認為後續社融在未來1年時間當中均將保持緩步回落的態勢,2021年或回落2個百分點左右。但以「信貸脈衝」衡量,整體「寬信用」對經濟正向拉動還將延續到至少明年上半年,信用擴張的邊際變化不會影響現階段的經濟復甦節奏。
  • 信用擴張放緩 拿掉豬以後 11月金融與物價數據解讀
    信用擴張放緩——點評11月金融數據事件1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1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億元,同比增長13.6%。1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43萬億元,同比多增456億元。11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同比增長10.7%,前值為10.5%。
  • 摩根史坦利:末日還沒到 請盡情享受最後的瘋狂
    大摩使用的周期指標涵蓋了國家宏觀數據、信用計量(credit metrics)和代表企業進取心(corporate aggressiveness)的指標等數據。該周期指標顯示,受強勁宏觀數據的拉動,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經濟均在擴張。這些地區的擴張始於2010年左右,目前已經進入了第八個年頭,是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最長的上升周期。
  • 信用回落但經濟上行,利率會怎麼走?(天風宏觀)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當前正處於信用條件收縮、經濟延續擴張的階段,具體反映為社融增速回落、經濟增速回升。信用條件收縮是貨幣條件收緊和監管力度加強的滯後反應,同時也是後續經濟熱度回落的領先指標。如果貨幣和其他政策條件不變甚至繼續收緊,後續將進入經濟回落期,這種演進路徑也大致符合當前的市場主流預期。
  • 11月社融溫和增長,信貸擴張顯現尋頂跡象
    12月9日,人民銀行發布11月金融數據,廣義貨幣M2增速、新增人民幣貸款、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均較此前保持溫和、穩定的增長。市場分析人士表示,這體現出目前貨幣市場流動性保持平穩的態勢,信貸增長整體溫和,不過信貸擴張也顯現尋頂的跡象。
  • 華創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論道 握術 隨勢——從長期、中期和短期的...
    本文為7月14日張瑜在撲克財經主辦的「見龍在田」2019年下半年撲克投資策略論壇上的分享發言。張瑜,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前民生證券投委會委員、研究院宏觀固收主管、首席宏觀分析師、資產配置與投資戰略研究中心聯席負責人。兼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澳門城市大學經濟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 天風宏觀宋雪濤:信用回落但經濟上行 利率會怎麼走?
    原標題:信用回落但經濟上行,利率會怎麼走?(天風宏觀) 摘要 【天風宏觀宋雪濤:信用回落但經濟上行 利率會怎麼走?】
  • 天風宏觀宋雪濤:明年信用環境會重複18年嗎?
    本輪信用擴張的拐點已經到來。今年的政府債發行高峰已過,企業融資需求隨經濟復甦保持旺盛,但是在超儲率持續偏低限制銀行資產端擴張、年末信貸額度偏緊等因素的影響下,融資供給約束將逐漸佔據主導地位。11月社融增速13.6%低於10月的13.7%,預計之後會持續回落,明年3月開始社融信貸增速在超高基數壓力下大概率出現加速回落,到明年底社融增速大致在11%左右。在信用擴張出現拐點的同時,債務違約也出現了延遲暴露。目前看,雖然二級市場的信用溢價有明顯上升,一級市場的國企發債仍然處於暫停的狀態。
  • 華創宏觀解讀政治局會議:微調基本確認 內循環是未來五年的主導...
    來源:金融界網站文/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一抬頭先看遠方從2018年開始,高質量發展理念基本成為高層會議的一個持久基調。疫情中的上半年,宏觀基調短期快速的轉向防風險與穩增長為主,「救急」是第一要義。當下高質量等相關發展理念的闡述再度佔到了五分之一的核心篇幅,也就意味著疫情後非常態逆周期調控基本到達頂峰,經濟從ICU中走出,政策也要對應逐漸回歸到常態化的發展理念中來。
  • 「華創宏觀·張瑜團隊」全球大宗指數都怎麼編?怎麼看?——大類...
    來源:一瑜中的文/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執業證號:S0360518090001聯繫人:張瑜(微信 deany-zhang) 高拓(微信 13705969808)【大類資產配置框架系列報告】合約選擇上,指數選擇流動性最佳合約,而非鎖定近月合約。六、國內翹楚——南華商品指數南華商品指數兼具宏觀經濟預警與行業發展先行指標作用,從我國三大商品期貨交易所選擇品種進行編制,並積極吸收國際主流商品指數的編制方法。
  • 「招銀研究|宏觀月報」入冬不寒——2020年11月宏觀經濟月報
    貨幣政策上,11月議息會議後,美聯儲維持政策立場不變,即保持零利率及每月1,200億美元的購債節奏,但可能視疫情及經濟走勢對購債方案進行調整。歐洲方面,確診病例已高位回落,但德法英的全面封鎖使其經濟活動再度下探。
  • 彭文生:宏觀金融的周期與結構視角
    來源:金融界網站彭文生為光大集團研究院副院長、光大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本文是彭文生2018年5月18日在"北大滙豐金融前沿講堂"上演講的記錄稿我今天講的是「金融周期」,這個詞聽起來可能比較有技術性,對金融的看法涉及到對經濟結構、經濟總量、經濟周期波動等理念的理解,我希望從宏觀的視角講一講金融和實體經濟之間的關係
  • 從交易預期到回到現實: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和投資展望
    2020年的核心邏輯是上半年疫情在各國的基本面上挖出了一個深坑,二季度迅速填上流動性成了一個水坑。下半年中國一邊抽水一邊填土接近復原,歐美也在填土但水沒有減少還發生了水土流失,成了泥坑的狀態。2021年的核心邏輯是泥坑國逐步復原回疫情前的狀態,從交易復原預期到交易復原現實的轉換。
  • 2020年11月宏觀數據:需求穩中有增,流動性和投資要穩住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曉丹 實習記者 王小娜 PPI降幅收窄、PMI需求生產持續恢復、信貸結構持續改善、M2小幅上行,這四項11月的宏觀數據顯示出需求穩中有增,並且對經濟形成支撐。化解金融存量風險之下,貨幣政策在保證正常的流動性的同時,嚴監管+防風險將得以體現。需要注意的是,在財政加快支出的背景下,基建投資表現相對不足。由《經濟觀察報》發起的「經濟觀察報月度觀察」,每月進行一次。本次共有20家機構參與月度宏觀數據預測。
  • 天風證券:從交易預期到回到現實 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和投資展望
    2020年的核心邏輯是上半年疫情在各國的基本面上挖出了一個深坑,二季度迅速填上流動性成了一個水坑。下半年中國一邊抽水一邊填土接近復原,歐美也在填土但水沒有減少還發生了水土流失,成了泥坑的狀態。2021年的核心邏輯是泥坑國逐步復原回疫情前的狀態,從交易復原預期到交易復原現實的轉換。
  • 信貸結構優化 11月金融數據回暖
    12月9日,據央行披露,1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43萬億元,同比多增456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13萬億元,相較上年同期多增1406億元。整體來看,11月廣義貨幣增長和新增社融略超預期,新增信貸基本與預期相符,體現了貨幣政策逐漸回歸常態,信貸逐漸趨向緊平衡,但結構優化仍然有利於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