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茵陳二月蒿,三月只能當柴燒」說的是啥意思,知道嗎

2020-12-20 有山紀實攝影

小時候在村裡一到開春野菜開始冒出土的時候,就聽人們常說「正月茵陳二月蒿,三月拿它當柴燒」這句諺語!這句話是啥意思,你們知道嗎?在這啊,我告訴你們,這說的是一種野菜——白蒿。

白蒿,又名茵陳,是野菜是草更是藥。茵陳汁治療新生兒黃疸是最有效的,茵陳具有清熱利膽的功效。因為茵陳中的茵陳二炔酮,有較高的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預防感冒。茵陳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還可以預防小兒積食、腹瀉,孩童春季吃幾次,很少積食!

白蒿現在正當季,過了3月就變老了,想吃的朋友趕緊去挖些白蒿試試吧。

白蒿的做法,我們老家這是這樣做的:先去掉白蒿根部,把泥土和灰塵放水裡衝洗乾淨,再一支支掰開,掰成小葉子後,瀝乾水分備用。把麵粉一點點倒入瀝乾水分的白蒿中,記好一點點加入,攪拌均勻,讓白蒿全都裹上麵粉,再加入熟油,食鹽,攪拌均勻。

再把拌好麵粉的白蒿裝入帶著蒸布的蒸鍋中,把水燒開後,大火蒸15分鐘左右即可。

最後根據個人口味加入辣椒油,蒜泥之類就能開吃!

相關焦點

  • 農村有句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說的啥意思呢?
    農村有句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說的啥意思呢? 農村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中的蒿,在我們這裡叫「白蒿」:每到春暖花開的時候,茵陳陸續破土而出,之後隨著生長成為白蒿,變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這句俗語的原意很好理解,但寓意較為深刻。
  • 農村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是啥意思?
    茵陳,在農村是非常常見的。它也叫做白蒿,每年開春後就在路邊、草地裡或者是山坡下。特別是它那一團矮矮的毛絨絨的莖葉感覺有點像絲毛狗的毛髮,人們也形象的叫它為綿茵陳。茵陳自古以來就是一種中草藥,在中藥店裡如果去買茵陳,拿出來就是那絨絨的莖葉,非常的蓬鬆。那「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是什麼意思呢?這裡還有一個與華佗有關的典故。說以前有一個婦人得了瘟黃病,找華佗治療,但是不管怎麼治療就是不見效果,卻還有越治越重的情況。
  • 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這種植物有啥價值?
    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這種植物有啥價值?在農村,俗語有很多,也很有意思,如果您在農村行走,會經常聽到老人說一些俗語,聽著也蠻喜歡的,而且往往意義深遠,仔細體會,它包羅萬象,是農民口口相傳的「諸子百家」,知識相當豐富。比如:「 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就相當有道理,它跟這種植物有關,這種植物有啥價值?
  • 3月不吃5月當柴燒,李時珍:輕身益氣耐老,可惜少有人懂
    茵陳又名茵陳蒿,俗稱白蒿,相信對生活在農村的朋友來說是不陌生的:「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這要從茵陳這種植物說起。 剛出來的茵陳蒿嫩芽,蜷曲成團狀密被絨毛綿軟如絨,茵陳帶有芳香的甜香味,同時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B,胺基酸及多種微量元素,採摘回家可以蒸食,焯水後涼拌、燒雞蛋湯,煎雞蛋或泡茶喝有養肝護肝的功效
  • 3月有用,4月有用,5月當柴燒,李時珍:輕身益氣耐老,見到珍惜
    比如有一種植物,它,三月有用,四月也有用,可它到了5月,就只能當柴火燒了......農村植物很多,比如重樓,白芨,黃精,葛根等等,很多東西,可能價值有積極性。比如黃精,葛根,重樓,白芨等根莖類植物,本來以秋冬落葉作用為佳。但,也不會區分到什麼3、4、5月,更不會貶值到當柴燒的地步......那,是什麼植物在3、4月有用,5月就只能當柴火燒了呢?
  • 出了正月就沒了
    過了正月就沒了。現在很多人都開始喜歡吃野菜。一方面是它純天然無汙染,另外一方面很多也在都有它獨特的功效,對健康很有幫助。比如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種野菜,它曾經籍籍無名,沒人關注,現在卻備受大家喜歡。這種「野菜」元宵節過後正是它,可以拌蒸菜、攤煎餅!出了正月就沒了。
  • 俗語「正月雷土堆堆,二月雷麥堆堆,三月雷糞堆堆」,啥意思?
    同樣,和鄰居,朋友,同事,同學在一起聊天說話時,也不要在他人面前說人家的短處,讓別人下不來臺。再比如說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就告訴了我們,二婚的夫妻可能會因為前夫或者子女的問題有所矛盾,關係比較緊張,而頭婚夫妻的感情基礎比較的牢靠,早就把對方當成了家人。
  • 又到吃白蒿的時節,農村娃,你還記得白蒿麥飯的味道嗎?
    俗話說「正月茵陳二月蒿,三月只能當柴燒。」年過完了,春回大地,又到了吃白蒿的時節。它正月時細碎難採摘,然而藥用價值最高,叫「茵陳」;二月時棵大正長得壯,好採摘然而藥性減,適宜食用,叫「白蒿」;三月時葉敗株黃,藥性不再,嚼之幹臘墊牙,只能當柴,叫「蒿子」。小編最愛吃的就是白蒿麥飯,下面來看看白蒿麥飯的做法吧!
  • 農村俗語:「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說的啥意思呢
    像這一句:「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說的是啥意思?準不準確呢?按照正常的天氣走向,冬季是幾乎不會打雷的,冬季天氣雖然寒冷,但並不會出現電閃雷鳴的天氣,按照農村老人的說法,這段時期是雷公電母不上班的時間,按照我們現在的說法是人家休年假去了,不當差自然就不會幹事情,所以冬季就不會出現打雷現象發生,這也是民間一種說法,冬季主要是很少有上升的氣流,所以雲的電荷積累不多,再加上冬天裡空氣溼度明顯不如夏天大,大家知道,只有溼潤的空氣才能夠容易導電
  • 茵陳蒿的功效與作用
    茵陳蒿為中國傳統中醫特有藥物,那麼你知道中藥茵陳蒿嗎?茵陳蒿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茵陳蒿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來了解一下中藥茵陳蒿的功效與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茵陳蒿的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25克。外用:煎水洗。茵陳蒿的禁忌注意非因溼熱引起的發黃忌服。
  • 零基礎學習茵陳蒿湯
    我當時呀,我跟他怎樣說呢?我說你是不是開茵陳蒿湯?他說是的,他說沒有多大作用。他說,我想了想,想讓你開個方。我說我開方和你開的方是沒有區別的,都是要用茵陳蒿湯的。他說呀,用茵陳蒿湯是有作用的,作用是不明顯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問他,我說你用茵陳,煎煮多長時間?根據張仲景的論述,他說以水一鬥二升,先煮茵陳減六升,再加上大黃、梔子,最後煮取三升。這樣我們就可以看出來,茵陳這一味藥,需要煎煮多長時間?
  • 俗語「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啥意思?
    比如打雷這個問題吧,古時候人們對打雷的現象不太了解,甚至傳說是雷公爺在天上打雷,現在有的老人,還經常對小孩說這件事呢。其實打雷下雨,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哪有什麼雷公爺呀?學過自然的人都知道,當帶正電的雲和帶負電的雲相遇的時候,就會發生閃電現象,閃電的時候會發出一種強大的聲音,這種聲音就是我們聽到的打雷聲音。
  • 農村俗語「二月遇見九,五穀好豐收」啥意思?說得有道理嗎?
    導讀:老農說「二月遇見九,五穀好豐收」啥意思?二月有「九」嗎?最近幾天天氣非常好,農村裡老人們都坐在家門口,曬著冬日的暖陽,老人們還不時的把帽子摘下來撓一下頭部,還有的老人能坐著能睡著,這樣的好天氣真是冬日曬太陽。
  • 農村俗語:「正月二十晴,樹上掛琉瓶」,說的是啥意思?你知道嗎
    今天是農曆正月,在過去,農曆日期常常會被不少當地人用來預測莊稼收成,一起來看看吧!農俗一:「正月二十晴,樹上掛琉瓶」,「掛琉瓶」說的是樹上長「樹掛」,也就是樹木枝條上結了冰的樣子,這句俗語說的是,正月二十這一天大晴天,那麼這個春天常常會出現「倒春寒」,而倒春寒對莊家的影響大家應該都清楚。
  • 俗語「正月打雷人谷堆,二月打雷麥谷堆」,正月打雷有啥不好?
    前段時間,筆者老家這邊正月中旬,大冬天的有一天打雷了,村裡就有老人說,正月份打雷不是一個好現象,還說了這樣一句俗語「正月打雷人谷堆,二月打雷麥谷堆」,這是什麼意思呢? 所謂的「正月打雷人谷堆」,說的意思是正月出現打雷的話,這一年年景就不好,容易遇到水旱蝗災等災害,農作物往往會歉收。
  • 農村俗語「臘月打春過年暖,正月打春二月寒」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二十四節氣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打春過年暖,正月打春二月寒」,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什麼時候立春呢?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又叫做正月節、歲節,立是開始的意思,春是溫暖、生長的意思,立春節氣有天氣變暖的意思。
  • 輕鬆學中醫系列——《藥性賦》選講10(金箔 茵陳)
    下面我們開始講茵陳。  茵陳這味藥,經冬不死,春季因陳舊的根而生,故名茵陳或因陳。茵陳也可做菜、做藥,茵陳一二月份的嫩苗可做菜,三四月份就是茵陳蒿了,可做藥用。  古人說,正月茵陳二月蒿,三月四月當柴燒。也有種說法叫,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
  • 菜油麥菜是萵筍幼苗嗎?菜地裡分不清的蔬菜,有的菜農自己都暈了
    第一,油麥菜是萵筍的幼苗嗎?很顯然,油麥菜不是萵筍幼苗!但現在很多人都以為和萵筍是同一種蔬菜,它倆最大的區別就是葉子上,油麥菜葉表面是光滑的,萵苣葉表面凹凸不平!第二,藜蒿和茼蒿!有一句俗語是這樣說的,正月藜,二月蒿,三月作柴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