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自然辯證法》導讀
作為「重溫馬克思主義經典」系列第四講(總131期),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肖廣嶺,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主題,對《自然辯證法》進行導讀。·自然辯證法和社會辯證法各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一翼,兩個辯證法相互配合,再加上思維的辯證法才構成完整的馬克思主義辯證法。事實上,恩格斯正是看到了自然辯證法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才會用多年的時間系統地學習和研究自然科學,掌握當時自然科學主要學科的最新進展,以便完成《自然辯證法》的寫作。
-
科學哲學可否代替自然辯證法
它是在數學革命(集合論)、邏輯學革命(數理邏輯)、物理學革命(量子論與相對論)的新形勢下,為了回答自然科學中重大的哲學問題而產生與成長起來的。它從馬赫、迪昂、彭加勒等肇始,由維也納學派奠基,再經過邏輯經驗主義的充實、豐富與發展,一躍而成為一個重要的哲學分支。
-
【深度報導】「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自然辯證法》與現代科學...
中國化的自然辯證法研究一直關注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對人類生活的意義。當代科學技術正在經歷革命性變革,向我們提出了許多新的哲學問題,而要回答這些問題,迫切需要思想大解放和哲學大解放。 北京師範大學董春雨教授著重論述了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有機結合問題,即「兩科」的聯盟,以及恩格斯《自然辯證法》包括《反杜林論》的哲學意義和人文高度。
-
萬丹:中國科技哲學在實踐中發展壯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自然辯證法研究除繼續關注科學方法論、怎樣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外,在引進西方科學哲學、技術哲學、自然科學哲學、科學計量學、科學學、科學社會學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豐富和拓展了自然辯證法的研究資源和問題域。正如我國一些學者所指出的,新時期的自然辯證法事業已經完全不同於蘇聯的研究範式,帶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
哲學與自然科學,並不是對立的競爭關係
他們想要理解和判斷我們與這種理解能力是什麼關係:行為與意圖、手段與目的、善與惡、正確與錯誤、事實與價值、快樂與痛苦、美與醜、生與死、以及更多。哲學極具野心。這個簡要說明提出了一個顯著的問題:既然以上這些主題科學家也研究了許多,那麼哲學與科學是怎樣的關係呢?這兩者並不總是分離。從古希臘時期起,哲學就包括自然哲學,包括對自然世界的研究。
-
科學技術哲學及其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關係
科學技術哲學科學技術哲學是哲學的一門分支,原稱自然辯證法,1990年,國務院委員會正式發文,將自然辯證法更名為科學技術哲學。該哲學最早出現在20世紀,理論化概況了人類對自然和社會的認知,其涉及的領域寬泛,其中以科學史、技術史、工程哲學、技術哲學為主,既有對自然規律以及人文社會科學的系統研究,又有對整體科學與技術及其各門分支學科所涉及的哲學問題進行反思與批判[1]。科學技術哲學最鮮明的特點是跨學科特性,它既建立了自然科學家和哲學家的深度聯繫,又是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交匯點。
-
研究生培養要恢復加強自然辯證法教學
作者 |陳建新 研究生提不出問題,這本身就是一個問題。至於問題原因何在、如何解決,眾說紛紜。 筆者退休前主要從事理工科研究生公共課教學,作為研究生導師,指導培養了多屆研究生。
-
唯物主義辯證法與自然科學的關係,馬克思怎麼說
看起來好像在馬克思和恩格斯之間確實存在著這樣巨大的差異。馬克思的主要著作是《資本論》,馬克思幾乎沒有對純粹的自然界發表過意見,馬克思總是在講唯物史觀。在講唯物史觀的時候,恩格斯的表述和馬克思沒有什麼大的區別。和馬克思不同的地方在於,恩格斯講了許多自然辯證法的東西,講了許多純粹自然界的辯證法。甚至,如我在《歷史唯物主義有沒有「邏輯」?》
-
科技哲學未來焦點在科技倫理與科學文化
作者 | 劉如楠 「當今社會科學發展迅速,科學技術哲學也有很多可作為之處。拿智能革命和基因工程問題來說,作為人文學科的哲學,要解決這兩個問題,既需要對科學技術本身有了解,又需要有某種超越性,在宏觀層面給出方向性的判斷和引導,這是其不可迴避的任務。」
-
致敬吾師|徐天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徐天芬教授與華東師大地理系和哲學系自然辯證法研究所
她從1972年起正式從地理方向轉到自然辯證法方向,一邊學習,一邊研究,一邊教學,為我校自然辯證法學科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從教從研幾十年,新見迭出,成果斐然。著書立說,春風化雨。1977年11月,受教育部委託,在我校召開了高校理科自然辯證法教材的編寫會議。徐先生和全國十幾所院校的自然辯證法教師代表參加了這次會議。會上商定編寫一本《自然辯證法講義》,並草擬了編寫提綱,進行了分工。
-
最需要高學歷的十大專業之一 科學技術哲學
科學技術哲學(前身為自然辯證法)在我國曾經形成很有特色的研究傳統,在各個歷史時期均發揮出巨大的效能。其研究傳統的最大特點是注重研究數學和自然科學中的哲學問題,特別是科學前沿的哲學問題。20世紀50~60年代,大量的研究集中在科學與哲學的相互關係方面,尤其是一些科學家也積極投入了關於自然界的辯證法研究。
-
一部高水平的自然辯證法學術著作
《劉詩白選集》日前出版,第十一卷《自然哲學筆記》是作者歷經7年跨學科閱讀的艱辛探索,是一部高水平的自然辯證法學術著作。 極強的創新性與寬廣的學術視野 《自然哲學筆記》一書開卷之篇為「讀恩格斯有關自然哲學論文的筆記」,在這一章中,劉詩白教授既完整、準確地堅持馬克思主義自然辯證法的創始人——恩格斯關於自然辯證法的一般原理、關於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基本觀點;又結合現代科學技術的進展(如人造衛星、暗物質、黑洞等),加以與時俱進的生動、具體的闡發。
-
論中國現代科學哲學的三大理論思潮
這種廣義的科學哲學在中國現代的發展,主要表現為自然辯證法主導性思潮、現代西方科學哲學吸納性思潮和中國傳統自然哲學復興性思潮的發展。 廣義的科學哲學在中國現代的興起和發展,可以說是中國現代哲學的一大學術景觀,也是中國向現代社會轉型的一大哲學縮影。
-
什麼叫自然辯證法?其性質和研究對象是什麼?
1、什麼叫自然辯證法?其性質和研究對象是什麼?答:自然辯證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學技術發展一般規律、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的科學,它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於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與活動進行哲學概括與總結的產物。
-
論數學史與數學哲學的關係
從研究實踐看,數學哲學研究大致有自上而下論述並辯護數學哲學理論與自下而上舉例分析數學哲學問題兩種範式,數學史研究則經歷了由輝格史到反輝格史的範式轉變。由於研究範式的自然本性,數學哲學問題範式與反輝格數學史具有天然的親緣關係。數學史與數學哲學的實作轉向之後,兩者都以數學實作為研究對象,從而關係更為緊密。
-
培根哲學:自然科學與歸納法
培根作為中世紀哲學晚期和近代哲學早期的哲學大家,至今影響力仍然深遠。作為典型的經驗主義哲學家,培根雖未提出任何實際的哲學體系,但其為近代哲學打下了堅實的根基。培根中世紀哲學晚期,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並舉,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興起,大批學者認識到一味的追求超自然哲學,發展神學對科學進步毫無意義,必須徹徹底底的改變哲學發展思路。
-
學術動態|江蘇省自然辯證法2019年年會暨「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
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科學技術哲學專業學科帶頭人蔡仲主持開幕式。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王恆教授向參會人員簡要介紹了我校哲學學科的發展情況以及科學技術哲學專業的歷史與現狀,並代表承辦單位向各位與會學者的到來表示歡迎。
-
開闢生態學哲學研究新視角
筵本報記者潘玥斐2月 24日,由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生態學哲學專業委員會(籌)、中國社會科學院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中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科技哲學研究室共同舉辦的首屆全國生態學哲學研討會在京舉行。生態文明時代需要新的哲學全球性危機給人類帶來的挑戰呼喚新的哲學。
-
哲學史利於解決哲學問題嗎?
假設你所感興趣的是當代的哲學諸問題,如果你無視過去的哲學,你在此範圍內取得進展的能力會受到阻礙嗎?如孤獨的大師缺少這類知識,兩位大師必須學會傾聽和彼此討論。在實踐中,這些對哲學做出了具有重要意義的原創性貢獻的人,非常熟悉其他哲學家的近期研究。在這種程度上,哲學類似於數學和自然科學。有爭議的問題是,哲學家是否比數學家和自然科學家需要更多其學科最近的歷史知識。當代哲學已經吸收了所有早前研究的重要洞見嗎?
-
哲學與數學聯繫日趨密切
,來自中美等國家和地區的44位數學家出席會議。 關鍵詞:哲學;數學;數學家;世界華人;馬克思主義哲學 作者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報西安6月3日電(記者陸航 舒建軍)6月3日,由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倡議發起的世界華人數學家聯盟籌備會議在西安舉辦,來自中美等國家和地區的44位數學家出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