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現代科學哲學的三大理論思潮

2020-12-12 中國社會科學網
論中國現代科學哲學的三大理論思潮

2016年09月30日 20:43 來源:《武漢大學學報:哲社版》 作者:童鷹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內容提要:中國現代科學哲學的興起和發展,主要表現為自然辯證法的主導性思潮、西方現代科學的吸納性思潮和中國傳統自然哲學的復興性思潮這三大思潮的興起和發展。這三大思潮相互激蕩、相互滲透和相互融合,將在新世紀的中國形成一個比較統一的以自然哲學、科學哲學和技術哲學為基本分支的科學技術哲學體系。

  關鍵詞:中國/科學哲學/理論思潮

  本文所論的科學哲學,是指含自然哲學、科學哲學和技術哲學這三個分支在內的廣義的科學哲學。這種廣義的科學哲學在中國現代的發展,主要表現為自然辯證法主導性思潮、現代西方科學哲學吸納性思潮和中國傳統自然哲學復興性思潮的發展。

  廣義的科學哲學在中國現代的興起和發展,可以說是中國現代哲學的一大學術景觀,也是中國向現代社會轉型的一大哲學縮影。在世紀之交,回顧中國現代科學哲學的發展,對於總結中國現代科學哲學發展的歷史經驗,對於前瞻中國科學哲學發展的未來趨向,具有承前啟後和繼往開來的意義。

  一、自然辯證法的主導性思潮

  20世紀中國科學哲學最突出的學術景觀之一,是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重要分支的自然辯證法這一主導性思潮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自然辯證法以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為主要基礎。《自然辯證法》雖然是恩格斯的一部未完成的著作,但其論述所及,已經涵蓋和涉及自然觀、科學觀、技術觀、認識論和方法論等各個方面。當然,唯物辯證法的自然觀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佔有主導地位。因此可以說,恩格斯這一著作中的自然辯證法實際上也就是唯物辯證法的自然哲學為主體的馬克思主義的自然哲學、科學哲學和技術哲學。儘管它在很多方面確實還只具有一個基本的理論框架。

  1932年,上海神州國光社出版了杜畏之翻譯的《自然辯證法》的第一本中譯本。此後直至抗日戰爭爆發的1937年,這期間的上海實際上已成為自然辯證法在中國傳播和研究的策源地。在僅五年左右的時間內,即已初步形成以陳曉時、艾思奇、高士其等人為代表的理論隊伍,出版了一批宣傳自然辯證法的書刊,展開了同反對自然辯證法的陳範予等人的最初的論戰。上海五年的時間雖然短暫,但卻是中國自然辯證法這一主導性思潮興起和發展的源頭活水。

  延安是繼上海之後自然辯證法這一主導性思潮在中國進一步發展的大本營。1938年,由董純才、高士其、陳康白等人發起,成立了延安第一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延安自然辯證法座談會」。1939年由于光遠等人發起,成立了有徐特立、艾思奇、陳元暉等人參加的「自然辯證法討論會」。1940年,由毛澤東批示,由武衡、于光遠等人籌建「自然科學研究會」。此後,還有由成仿吾、沙可夫等人組建的「邊區自然科學協會」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1942年的延安,還曾舉行過紀念牛頓誕生300周年大會。在彼時彼地能舉行這樣的大會,充分反映了自然辯證法所揭示的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哲學思想對當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影響。

  重慶是當時黨在國統區傳播自然辯證法這一主導性思潮的橋頭堡。1939年,在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之下,由潘菽、梁希等人負責組建「重慶自然科學座談會」。為配合自然辯證法的宣傳,1941年,《新華日報》還曾報導過英國生物化學家霍爾丹呼籲科學家研究自然辯證法的消息。為了與延安相呼應,座談會在1942年也曾隆重舉行紀念伽利略逝世和牛頓誕生300周年大會。

  正是以上海為策源地,以延安為大本營,以重慶為橋頭堡,自然辯證法在中國才逐漸成為科學哲學的主導性思潮。

  新中國誕生的近50年內,經過建國初期、文革時期和開放時期這三個歷史階段,自然辯證法這一主導性思潮在中國進一步傳播和發展。

  建國初期係指1949年至1966年期間。在此期間,雖有逐漸抬頭的左的路線的幹撓,但從總體上看,自然辯證法的傳播、研究和運用等方面所取得的以下重大進展,堪以彪炳於中國現代科學哲學史冊。其一,自然辯證法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得到了空前廣泛的傳播。以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的曹葆華、于光遠、謝予譯本的出版發行為例,僅1955年至1963年的發行量即高達33萬餘冊。其二,自然辯證法已由傳播和宣傳階段進入研究和發展階段。1956年,在周總理的主持之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委員會制定了《自然辯證法12年研究規劃草案》,從而使自然辯證法被確認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一個重要學科。同年,中國科學院還建立了自然辯證法研究組,並創辦了我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家科學哲學方面的學術刊物——《自然辯證法研究通訊》。此後,各省市以及不少大學也相繼成立研究與教學機構,自然辯證法自此進入大學講壇。其三,自然科學界的專家學者開展了廣泛的自然辯證法的學習和研究。李四光、華羅庚、錢學森、裴文中等便是這一時期科學家學習、研究和運用自然辯證法的佼佼者。而自然辯證法也自此成為中國科技精英的重要的思想武器和認識工具。其四,在自然辯證法的引導之下,中國理論物理學家還取得了諸如層子模型這樣一些直接的科研成果。其五,也是最重要的,自然辯證法使得中國從此有了一套正確認識和對待科學技術的指導思想。

  文革10年是自然辯證法這一主導性思潮在中國遭受挫折和厄運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四人幫」所鼓吹的包括自然辯證法在內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萬能論」和「代替論」,除了給國家帶來災難之後,就是給歷史留下笑柄。「四人幫」垮臺之後,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1977年底,全國自然辯證法規劃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期間,于光遠、周培源、李昌、錢三強等人發起成立「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此後,與自然辯證法相關的研究機構廣泛建立,理論宣傳日趨普及,科學研究更加深入,學術書刊不斷問世,學科教育不斷完善。中國自然辯證法這一主導性思潮的發展確實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階段。自然辯證法在這一時期取得諸多重大進展,但其中尤為具有歷史意義的進展,其一是鄧小平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其二是以自然辯證法為主導的中國現代科學哲學體系正在形成。

  中國曾經是一個長期以儒學為主導思想的國家。由於科學技術在這一主導思想中沒有相應的地位,因此科學技術在中國一直得不到應有重視,並由此使中國國力日趨衰弱。由於自然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自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之後,其間雖然有毛澤東本人早年所受儒學影響的影響以及「四人幫」的幹撓,但從總體上看,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自然辯證法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並最終成為影響中國哲學、科技、文化乃至整個社會的主導性思潮,確實是中國數千年的哲學史、科技史、文化史乃至整個社會發展史上的一場大革命。不論當前有些人文學者怎樣竭力主張「哲學就是人學」,怎樣以人文主義貶抑乃至拒斥包括自然辯證法在內的科學哲學,對自然辯證法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並最終成為中國現代科學哲學的主導性思潮所具有的開天闢地的歷史意義,無論作怎樣高的評價,都不會是過高的。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李秀偉)

相關焦點

  • 「人本主義」和「人本主義哲學思潮」隨想錄
    但是當費爾巴哈和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人用Anthropology來表徵他們用生物學的、自然主義的觀點所闡發的唯物主義哲學觀點時,其含義顯然比一般所謂的人類學要廣泛得多;中國學術界將其譯為「人本學」或「人本主義」。由此,這個詞係指一種特定的自然主義哲學思潮。
  • 從黑格爾到「後現代」——謝地坤談現代西方哲學的演變與發展
    改革開放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學術界對現代西方哲學的研究。如何準確把握現代西方哲學演變的趨勢,正確看待和評價現代西方哲學的各種思潮,汲取現代西方哲學中的有益成果?這些都是學者們認真思考的問題。近日,記者就現代西方哲學研究的有關問題,採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謝地坤。
  • 理論是什麼——科學哲學的回答
    成也科學,敗也科學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10月28日 作者:北京大學哲學系 趙敦華自從17世紀哲學與自然科學結盟,哲學的命運可謂「成也科學,敗也科學」,成者如笛卡爾、康德,敗者如黑格爾。費耶阿本德的極端論調在無政府主義泛濫的時代受到科學門外漢們的熱捧,結果使科學哲學由盛變衰,同時為後現代的消極、負面的科學哲學鋪平了道路。從根本上說,後現代的科學哲學是不折不扣的「反科學的哲學」。1996年出版的《勞特裡奇哲學史》第9卷第7章題為「當今科學哲學」,其中反覆用「科學的公關關係發言人」和「科學俱樂部的守門人」兩個名銜指稱科學哲學。
  • 相對主義籠罩下的現代哲學與後現代哲學
    科學的發展,經濟結構的變化,資本主義出現的新特徵,及其所主導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思想文化都出現了傳統所不具備的新特點,均提出了哲學轉向的要求。但這種轉向,又必須通過哲學的自我突破而實現。由此,現代哲學對絕對主義的最後一個堡壘,即黑格爾哲學提出了挑戰。
  • 論規範會計理論和實證會計理論的哲學基礎
    關鍵詞:哲學基礎 規範會計理論 實證會計理論 實證主義 證偽主義  一、有關的幾個概念  1.會計理論的哲學基礎。研究會計理論的哲學基礎,實質是要研究會計方法論的基礎,即會計領域認識論的基礎。會計學的哲學方法論是從會計理論的價值觀、真理觀的角度所考察的方法,主要包括對會計的實踐活動或者說對會計理論研究對象的哲學思考、如何認識會計學的真理性和科學性、不同的哲學方法論決定會計學者對會計理論的功能價值取向和從事會計理論研究的價值取向和動機的認識不同。  2.規範會計理論和實證會計理論。
  • 2019考研311外國教育史重點:現代歐美教育思潮
    2019考研311外國教育史知識:現代歐美教育思潮   現代歐美教育思潮(10個思潮):   改造主義教育   產生背景:20世紀30年代從實用主義和進步教育中逐漸分化出來,到20世紀50年代形成一種獨立的教育思想   哲學基礎
  • 我的哲學筆記!現代社會的困境之一:人的異化和物化!
    2,西方哲學的兩次大轉向一般認為,在西方哲學的發展史上,出現了兩次大的轉向,第一次是從古代哲學到近代哲學的「認識論轉向」,第二次是從近代哲學到現代哲學的「實踐轉向」和「語言轉向」。這兩次「轉向」,就其理論內涵而言,都是轉換了對思維和存在的關係的理解。當代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曾提出「世界 」理論。
  • 科學實在論的進步及走向
    主要著作有:《當代科學實在論》、《科學知識動力學》、《後現代科學實在論》、《後現代科學哲學》、《走向21世紀的科學技術哲學》等。記者:您是怎樣看待科學哲學,特別是科學實在論的呢?郭:隨著當代自然科學越來越遠離經驗的發展,科學理論的構造、解釋和評價問題便在科學哲學研究中愈來愈具有了突出的地位。
  • 革新與圖強:進化論思潮影響下的晚近歷史敘述
    這些西方思潮中,影響最為突出的當屬進化論思潮。二、進化論思潮引入帶來的思想震蕩歐洲進化論思想的奠基人是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克,他在1830年出版的《動物的哲學》一書中很系統地論述了動物物種的進化。同年,英國地質學家賴爾出版了《地質學原理》,闡述了地球演化的歷史。
  • 法國哲學的中國視角
    從中世紀的唯名論者阿伯拉爾、文藝復興時期的蒙田,到近代哲學的創始人笛卡爾、18世紀的貝爾、伏爾泰等人的懷疑論,這種敢向傳統、權威挑戰的懷疑精神,在法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甚至20世紀後半葉的後現代主義哲學也體現了懷疑精神。它懷疑被人們頂禮膜拜的理性主義和科學精神,懷疑歷史進步論和啟蒙精神,懷疑現代性和現代化的成果等。 第二,人和社會是法國哲學聚焦的對象。
  • 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的歷史考察
    中國現代思想文化舞臺上主要活躍著三大文化思潮,它們是反傳統的西化思潮、維護傳統的文化保守主義思潮和主張俄化的馬克思主義思潮。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這三大思潮雖互有消長但都有著不衰的生命力,相互間展開過並將繼續展開錯綜複雜的思想鬥爭,這種鬥爭反映了當代世界發展的潮流和國內政治力量的對比。然而長期以來由於種種原因,學術界對這三大文化思潮缺乏認真的研究。筆者不揣冒昧,擬就這三大思潮中的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的發展軌跡作一歷史考察,以期拋磚引玉,並歡送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 論數學史與數學哲學的關係
    〔2〕6即數學哲學要總結數學史的規律,並給出其理論形式。其實,很容易把數學史與數學哲學的關係和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的關係相類比。以庫恩(ThomasKuhn,1922—1996)為代表的科學哲學歷史主義研究路線,通過科學革命敘事將科學的發展與科學革命的理論結合在一起,從而實現了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的統一。然而,這一關係卻難以重現在數學史與數學哲學上。
  • 如何區分心理學的三大勢力和四次革命思潮
    如何區分心理學的三大勢力和四次革命思潮心理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科學。古老之處是因為它可以追溯到奴隸社會時期,亞里斯多德的《論靈魂》,是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學著作,其論述了各種心理現象。年輕之處在於1819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創立了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才真正標誌著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其不再僅僅只存在於哲學中,而是脫離了懷抱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 科學和實踐分析哲學
    不能將「蛟龍號」、「奮鬥者號」的下潛實驗簡單地看成是為了完成一項海洋科學的「極限挑戰」或「不可能完成的使命」,深海探測為我囯將來開採海底的自然資源進行了必要的前期準備。探月和潛海的科學價值符合資源哲學開發論和利用論的等效原理。
  • 中醫學與現代三論後分析哲學
    據生物全息規律原理,生物體中任一相對獨立的單位都包含了其整體的全部信息,中醫之面、目、舌、鼻、人迎脈、寸口脈、耳、掌、足、尺膚等部位均是相對獨立的部分,都包含了人體的整體信息,因而整體的狀況都會在其局部反映出來,故用以診之以候人體生理及病理狀況,實際是最早在世界上運用了「生物全息理論
  • 哲學思潮與英國立法變革
    本書試圖澄清19世紀英國立法以及與之相繼的輿論思潮。事實上,本書致力於將過去百年間英國法律的發展與英國思想進程聯繫起來。本書所說的公共輿論,不如說是哲學思潮。作者在著作中詳細論證了三種思潮對同時期英國法律的形成所造成的影響。首先是前期的舊託利主義。
  • 唯理論哲學,斯賓諾莎的實體論,萊布尼茲的單子論
    百家原創作者:顧繡聊歷史大家有沒有了解過唯理論哲學呢?對於唯理論哲學有一些了解的朋友們,那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笛卡爾了吧!小編了解到笛卡爾可以稱得上是唯理論哲學的始祖了。但是,今天小編想和大家分享的不是笛卡爾哦!
  • 自然主義思潮的全景式鳥瞰
    這種文藝思潮發生在19世紀後期法國浪漫主義運動之後,以左拉為代表。左拉提出以實證主義哲學為基礎的藝術理論,主張在文學創作中運用遺傳學,臨床病理學等原理表現人的生物本能,認為人只能消極地受生活環境支配;某些作品描寫下層人民的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現象,但無視社會發展規律,不能正確反映資本主義制度下現實生活發展的主要方面。
  • 北京大學哲學系與中國現代哲學
    中國現代哲學的開篇人物——胡適 正是由於有北京大學哲學門的創設在先,才有了中國現代哲學的開端於後。 這一觀點可以從中國現代哲學史教科書的內容體系窺見大概。我們現在對中國現代哲學的研究模式基本不出胡適當時的哲學研究模式,而且胡適本人又成為了中國現代哲學研究的對象。因此中國現代哲學的開篇人物胡適是當之無愧的,北京大學哲學門的設立在客觀上揭開了中國現代哲學研究的序幕,奠定了中國哲學研究的範式。
  • 再評歷史虛無主義思潮
    1846年在《致帕·瓦·安年科夫》的信中,馬克思對普魯東《貧困的哲學》中所潛藏的歷史虛無主義也進行了深刻批判。普魯東一方面承認自己完全不了解人類歷史的發展,但另一方面卻藉助普遍理性、上帝等絕對理念來推論和假設人類歷史發展。馬克思說:「他給我們提供了一套怪論,一套妄圖充當辯證怪論的怪論。他覺得沒有必要談到十七、十八和十九世紀,因為他的歷史是在想像的雲霧中發生並高高超越於時間和空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