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 | 一觀紅豆便成緣

2021-01-08 網易

2020-12-17 20:42:18 來源: 星湖美美

舉報

  

  

  一觀紅豆便成緣

  作者:董偉林

  星湖美景不看則已,一看令我驚嘆;星湖紅豆不知則已,一知使我逢緣。

  1979年秋,我在肇慶師專讀大二,隨校從新興縣高村遷至肇慶北嶺山下新址,來自邊遠山區的我,總算在城市讀書了。此前,我對星湖美景略有所聞,對星湖紅豆卻一無所知。有道是去到肇慶沒看過星湖,等於白去。對此說法,當初我有些不以為然,不就是有幾座石山嗎,我家鄉多的是,何必非去不可?當聽到一些同學遊過星湖後贊口不絕,我趕緊在星期天去尋究。

  走進星湖,美景即令我大為驚嘆。數湖相連,綠堤環繞,微瀾萬頃,湖中七座巖山分布有序,狀如北鬥,藍天倒影,湖光山色,盡收眼底。我於是感悟,有山有水,相得益彰,方為勝景;有山無水,有形無神,豈能完美?吾鄉巖山失之水依,實不可比矣!

  這裡的確是巖峰獨秀,且有湖水碧波,划船悠悠。古語有云:「不乘舟遊湖,不知湖光之勝,枉來星巖。」划船之意我躍躍欲試,無奈囊中羞澀,只好環顧其它。

  遙望天柱巖,巉巖樹逸,頂峰亭立。忽然,一個在湖邊寫生的人跳入我的視線,他對著天柱巖,時而仰瞄,時而低首勾畫,其身穿白衣,身後柳條飄飄,秋光湖影,疏朗碧透,本身乃一幅天人合一之淡雅美圖。我不禁走近旁觀,他在畫的天柱巖,綠樹簇擁,紅筆點綴。人道好花還須綠葉扶,而他卻綠樹故作紅裝點,令我疑惑。

  「你也喜歡畫畫?」他知我旁觀多時而問。

  「不會,打擾你了?」我帶著歉意答道。

  他略掃一眼我胸前的校徽,說,「沒有啊」,語氣友善。我心裡一陣輕鬆,便與他攀談。得知他姓秦名軍,年齡與我相仿,在市郊的水泥廠工作,現正複習功課,準備參加明年美術專業高考。我毫不見外地問,這畫中樹上的紅點是什麼?他興奮地說:「這是相思紅豆。」我恍然大悟,這就是王維詩寫的相思紅豆,感到格外驚奇。他還告訴我,七星巖的紅豆品相極佳,頗有名氣,現正是豆熟落地時,撿的人多,興許還能找到。聽其所說,難怪他畫中彰顯紅豆,或許還另有用意吧。在我沉思之時,他已為畫作題名《南國紅豆出天柱》,更令我心向神往,匆匆與他告別。

  我走近天柱巖,仰望紅豆樹,其根扎峭壁亂石,幹挺葉茂,豆英若隱若現。用鄭板橋《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的詩句,讚美紅豆樹極其堅韌頑強的生命力,也十分恰當。我在旮旯縫處尋覓,終於撿到了一粒紅豆,喜出忘外跑去欲告知秦軍,卻不見其蹤影。我深感遺憾,但端祥手中紅豆,精巧飽滿,質地剛堅,赤如珊瑚,雖僅得一粒,也彌足珍貴,可作收藏,不枉此行。

  我原以為與秦軍的一面之緣已了結,豈知在讀大三時,不久便收到秦軍來信,告知已考上廣州美術學院。既得其音信又知其高考中榜,我高興地即致信道賀。自此,我與秦軍的星湖紅豆牽線之緣,得以繼續。

  時光飛逝,我畢業後分配回鄉,其後秦軍也畢業分配在廣州。而我的工作也從學校轉至商海,滾爬扑打中,遊山玩水的雅興漸被磨蝕,但對星湖與紅豆的關注一直不減。如星湖紅豆由情人相思淚血而成,郭老曾到此考證並有賦詩等,我聞之心記。同時在經常往返肇慶中,我見過星湖的春光濃豔,夏綠茂盛,冬凜從容,但我更愛其秋色的疏朗淡雅,因我與秦軍和紅豆的結緣在秋季。

  我與秦軍之交,幾十年來宛若遊絲飄忽,卻有影有蹤,縱然是工作、生活輾轉,依然保持聯繫。一封書信,一個電話,一張賀年卡,一條簡訊或微信,帶著輕輕的祝願適時而至,沒有刻意的故作驚喜,更沒有虛情的無為奉承,可謂君子之交淡如水。而偶爾提及遇到困阻,總以星湖紅豆的堅韌頑強精神為鼓勵,堅信定能度過難關。

  曾幾許我在秋清月明之夜,拿出珍藏紅豆撫摸凝思:本與秦軍素昧平生,一次偶遇,竟能情系多年,猶如手中紅豆,溫潤如故,久久不能忘懷, 不會隨歲月的消逝而被衝淡和忘卻。

  我與秦軍曾有過幾次會面,但來去匆匆,不能盡意。最難得的一次,是各自因公幹,在肇慶的湖濱酒店不期而遇,並得知他當年的天柱巖紅豆畫,是要寄給剛考上大學的女友,即現在的愛人,盡釋我當日存疑。秦軍將志向與情專融入畫中,頗費苦心。我為之感嘆,紅豆令其學業、愛情修成正果,星湖不愧是塊風水寶地。而最遺憾的要數相識二十、三十周年,我倆重聚星湖之約,均沒如願。或許這正是人們以紅豆寄予相思的最好詮釋。

  今年我倆又一次鄭重相約:待到來年紅豆熟,與君握手天柱前。同慶四十周年相識之緣。

  期待,此約能如願。

  來源 | 《此物最相思——七星巖紅豆文化文集》

  主編 | 麥健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此物最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古人提到紅豆,總會不經意間想起「相思」二字。秋夜裡,將相思寄於明月,月下光影闌珊處挽一顆紅豆。瀉了一地的清輝裡,卻分明是見了顆顆相思,倐爾萬般思緒湧上心頭。
  • 「此物最相思」,這些寫紅豆的詩你會背嗎?
    一個女子,因為思念丈夫所以流淚,而她的眼淚則變成了紅豆,甚至在她死後長成的樹上也是結的這樣的豆子,於是紅豆便成了相思的代名詞,現存寫紅豆的詩又有哪些比較熟悉呢?紅豆[唐] 王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 廣東平遠縣相思谷有國內最大原始相思紅豆林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唐代詩人王維的這一首《相思》,是不是讓你想起了相思之情?
  •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紅豆在詩詞裡到底代表著什麼?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紅豆在詩詞裡到底代表著什麼?文/麼麼說到詩詞裡的紅豆,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王維那個流傳很廣的詩句"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在這句詩裡,紅豆成了詩人寄託相思的物件,他也希望他的情人能夠多多採摘紅豆,互相表達相思之苦。如果提到紅豆的其他詩詞呢?你們可能會說去網上查一堆,所以紅豆在詩詞裡究竟又怎樣的地位?
  •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南國」(南方)既是紅豆產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紅豆生南國」起興,暗逗後文的相思之情。語極單純,而又富於形象。次句「春來發幾枝」輕聲一問,承得自然,寄語設問的口吻顯得分外親切。然而單問紅豆春來發幾枝,是意味深長的,這是選擇富於情味的事物來寄託情思。「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對於梅樹的記憶,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鄉情。同樣,這裡的紅豆是赤誠友愛的一種象徵。
  • 此物最相思|鼎湖緣紅豆情
    望著眼前如詩如畫、令人陶醉的景色,我霍地閃現出一個念頭,便與老伴急匆匆奔下山去。在旅館裡找到導遊李叔,懇求他帶我們去附近樓盤看房。幾經比較,最終在某小區訂下了一套心儀的商品房。 由旅行演變成購房,前後還不到24小時,可謂神速。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 紅豆為什麼叫做相思豆?
    紅豆,又名相思子,《本草》 有載:「相思子,名紅豆。」「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郭沫若曾考證過王維筆下大名鼎鼎的紅豆,結果在鼎湖山找到了一種叫海紅豆的植物,它秋季果熟,其種子自然躍出果殼,呈朱紅色,形似跳動的心臟。而南方人習慣把相思子、相思樹、海紅豆都叫紅豆。純正的相思豆僅生長在我國的雲南、海南等極少數區域。
  • 紅豆僅是「相思物」?NO!——配這三種吃法美味又營養
    已經不記得是什麼時候起開始記得「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這首詩了,只是隨著年齡漸長,了解了詩中之意後,紅豆作為「相思物」就根深蒂固的留在意識裡。紅豆相信很多朋友應該和我一樣,一直至認為紅豆僅是相思物吧。其實,紅豆搭配花生、薏米、紅棗這三種營養補品的話,還是美味的養顏美味哦。
  • 一碗紅豆湯,兩行相思淚。不為紅豆,為相思!
    我急急的來到湯鍋前,生怕慢一步便錯過了這人間美味。只見偌大的一口湯鍋,裡面滿滿的紅湯甜汁,濃鬱的香氣撲鼻而來。趕緊拿起旁邊的湯勺,從鍋底深撈一碗濃稠的紅豆,加一匙白糖,慢慢攪拌,玫瑰色的湯汁夾雜著軟爛的紅豆,在湯碗中輕舞慢蕩,讓人垂涎欲滴!輕剜一勺,緩緩送入口中,只覺滿口的香甜綿柔、軟濃醇厚!簡直比烈酒還要來的醉人!綿細的湯水爬過舌苔,越過咽喉,順著嗓子流進腸胃,讓人四體通泰、回味無窮!
  •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古人為何鍾情於紅豆寄託相思?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在,人們一提起相思之物,都會首先想到紅豆。紅豆又名相思子,是古往今來有名的相思之物。古時候,人們常常以紅豆寄託相思,以紅豆寄託相思已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詩人王維就曾寫過膾炙人口的《相思》來敘述紅豆所蘊含的思念之情。「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 詩詞:世間情愛幾許,唯有紅豆可寄相思。(美文)
    紅豆又名相思子。相思紅豆是我國獨特的文化產品,是中華民族悠久、神秘、古樸的傳統文化。「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正因有這兩個主要特性,人們便用紅豆來象徵著情感的赤誠與堅貞。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就像玲瓏的骰子鑲嵌著紅豆,我對你這思念深入骨你知不知道?
  • 古人為什麼把紅豆叫做相思豆?
    王維有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由此古代一般將相思之情寄予紅豆,在七夕情人節的時候往往會使用紅豆來傳達愛意。不僅如此紅豆還用於家人之間的相思,當家人或者親朋好友要遠行時往往都會收到紅豆,意為思念與送行。
  • 古人常用紅豆寄託相思之情,為何紅豆被稱為「相思豆」?
    古人常用紅豆寄託相思之情,為何紅豆被稱為「相思豆」?愛情是令人嚮往的存在。自古到今都有不少的故事,不斷的來證明愛情的美好。也給我們留下了相信愛情的種子。在歷朝歷代也有部分物件代表著部分的愛意。它們的呈現是通過有愛的存在而產生的。
  • 十首思念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詩人採用第一人稱,並完全用內心獨白的表現手法,通過寄衣前前後後的一系列心理活動:從念夫,到秋風吹起而憂夫,寄衣時和淚修書,一直到寄衣後的掛念,生動地表達了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此詩通過人物心理活動的直接描寫來表現主題,是運用得比較成功的。
  • 紅豆為何會被稱為「相思豆」?
    紅豆為何會被稱為「相思豆」?眾所周知,在我國有很多文人墨客,詩詞歌賦深受我國的喜愛。因此,為了襯託故事和情境我國有很多東西,被文人墨客賦予了生命。中國家代表著喜慶,春聯象徵過年,燈籠象徵著紅紅火火,就連小小的紅豆,把他賦予為相思豆。
  • 帶你了解代表相思的紅豆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很多人都會背這首詩,可是你們了解紅豆這種植物嗎?它又為什麼最是能代表相思?紅豆,學名相思豆,別名孔雀豆、海紅豆,花期6-7月,果期8-9月。代表相思的紅豆有兩種,一種是常綠喬木紅豆樹,春季開花,蝶形花冠,白色或淡紅色,莢果木質,長橢圓形,種子鮮紅色,光亮。另外一種為落葉喬木海紅豆,花小,白色或淡黃色,成狹窄的總狀花序。莢果成熟時彎曲旋卷。種子凸鏡形,鮮紅色。相思豆,種子鮮紅色,光亮,闊卵形。真正的相思紅豆,粒形特大,直徑8--9毫米,一市斤約1700粒。
  •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相思唐·王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離思唐·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折桂令元·徐再思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遊絲。空一縷餘香在此,盼千金遊子何之。證候來時,正是何時?燈半昏時,月半明時。
  • 經年離別風吹絮,紅豆相思賦予誰——關於紅豆的詩詞20首
    血滴化為紅豆,紅豆生根發芽,長成大樹,結滿了一樹紅豆,這種紅豆被稱為相思豆。真正的相思紅豆,粒形特大,大自然賦於它一種別樣的特質:質堅如鑽、色豔如血、形似跳動的心臟,紅而發亮,不蛀不腐,色澤晶瑩而永不褪色。
  • 紅豆為何成為寄託情感的「相思豆」
    而王維的這首詩借紅豆抒懷,呈現了別樣的相思之情。詩佛王維的詩,蘇軾稱讚「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這首送給南方友人的詩,題目是《相思》,還有一題為《江上贈李龜年》,此詩寄託了對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春天到了,繁花盛開,王維問他的那個朋友,你現在那邊,紅豆發芽了沒有啊,長得漂亮嗎?
  • 紅豆為什麼成為「相思」的代名詞?
    [摘要]而在他的一眾詩句裡,極喜那首「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整首詩,無一字一詞生僻,卻一字一詞不可移易,這才是明了心見了性的文字。而在他的一眾詩句裡,極喜那首「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整首詩,無一字一詞生僻,卻一字一詞不可移易,這才是明了心見了性的文字。